五年级数学上册 众数和中位数教案 北京版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是一门让人爱恨交织的学科,有些人甚至觉得数学简直是地狱。
但实际上,数学是非常有趣的,而中位数和众数是其中让人身临其境、带有生活情趣的一部分。
为此,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一下中位数和众数,希望通过这个教案,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中位数中位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将其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位于中间的那个数。
例如,对于数据1,2,3,4,5来说,中位数就是3。
在生活中,中位数也有很多实际应用,特别是在统计学中。
例如,在统计一组人群的年龄时,常常会用到中位数。
如果我们有一组数据,表示所有人的年龄,通过计算其中位数,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群的年龄分布情况。
二、众数众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例如,对于数据1,2,2,3,3,3,4来说,众数就是3。
在生活中,众数也有很多实际应用。
例如,在一间班级里,如果我们想知道哪些同学的语文成绩比较好,就可以通过计算众数来找到语文成绩较高的同学。
同时,在统计一个地区的人口构成时,也常常会用到众数。
三、教案设计1、课堂导入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们询问一下,对于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他们是否有了解过。
如果学生们对这两个概念还不太了解,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及其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来向学生们解释这两个概念。
2、前期训练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练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方法,例如:如果有以下这组数据:2,3,4,6,8,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多少?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类似的练习,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计算,并在作业讲解时批改答案,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
3、拓展练习在学生掌握了中位数和众数的基本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拓练习,例如:如果有以下这组数据:1,2,3,4,5,6,7,8,9,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多少?或者是:如果有以下这组数据:2,2,2,4,6,8,10,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多少?通过这些拓展练习,可以巩固学生们对中位数和众数计算方法的掌握,同时也让学生们更加熟悉这两个概念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中位数和众数》名师教案
20.1.2 中位数和众数 (刘翔)一、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感受用样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估计总体的情况的统计思想,提高学生的统计能力,完善学 生的统计观念. 2.学习目标(1)20.1.2.1 认识中位数、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2)20.1.2.2 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作出决策,在作出决策的过程中体会中位数、众数的作用;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描述数据时的差异. 3.学习重点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能利用中位数、众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差异. 4.学习难点感受中位数、众数的特点及其与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灵活运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问题.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任务1阅读教材P116—P120,思考:中位数的意义是什么?众数的意义是什么?中位数和众数作用是什么? 2.预习自测1.(2015•黔西南州)已知一组数据:﹣3,16,4,﹣1,0,1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 . 2B .23C . 0D .4 2.(2015•盐城)已知一组数据18,17,18,16,16,18,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A .16 B .17 C . 17.5 D . 183.(2015•丹东)如果一组数据12,14,x ,13,15的众数是14,那么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A . 15.2B . 14.6C .14D . 13.6预习自测1.A 2.D3.D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1)如果有n 个数:x 1,x 2,x 3,……x n ,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nx x x x x n123++++=,这个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2)一般地,在求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如果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里1f +2f +…k f =n )那么这n 个数的平均数是kkk f f f f f x f x f x f x x ............321332211+++++++=,x 也叫这k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1f ,2f …k f 分别叫1x ,2x …k x 的权.2.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一 认识中位数和众数●活动一 中位数的意义问题1:在一次数学测试中,全班数学平均成绩是78分,小明考了83分,小明说自己的成绩在班里是中上水平,你认为小明的说法合适吗?议一议:交流讨论,各抒己见,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归纳出中位数的概念和确定方法.⑴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⑵求中位数的步骤:首先将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然后数清数据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取中间的数作为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为偶数,则取中间位置两数的平均值作为中位数.⑶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中位数的优势在于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小,故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的变化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平均水平,中位数的缺点在于不能充分利用各数据的信息.●活动二 中位数的求法问题2:某班四个小组的人数如下:10,10,x ,8,已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点拨:利用算术平均数的公式表示平均数,然后分类讨论当8≤x 时,当108<<x 时,当10≥x 时,三种情况的中位数。
教案:中位数和众数
教案:中位数和众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中位数的含义和求法2. 众数的含义和求法3. 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掌握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以及在中位数和众数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解决。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练习题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并通过PPT展示相关例题,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操作,掌握求一组数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3. 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小结与作业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课后实践题目,考察学生运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演示求解方法。
2. 第3-4课时:练习与讨论,应用拓展。
3. 第5课时:小结与作业布置。
九、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练习题及答案3. 实际问题案例十、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掌握众数与中位数的教案
掌握众数与中位数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众数与中位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2.掌握众数与中位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二、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讲义、课件、实例2.学生:预习教材,掌握初步概念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引入教师将常见的数据统计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去计算数据的中心趋势值。
2.概念讲解教师介绍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并解释这两个值对数据有何作用。
(1)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值称为众数(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的顺序排列,位于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3.计算方法教师介绍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众数和中位数的计算:(1)众数的计算方法:寻找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每一组数据必须进行排列。
(2)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的顺序排列,若数据的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为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若数据的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排序后中间位置两个数的平均值。
4.应用实例教师通过实例进行应用练习,以帮助学生掌握众数和中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一所学校的年级总人数为200人,各班级的人数如下:50,90,30,10,20,其中的众数是多少?(2)某班学生的数学分数如下:76,55,89,66,90,70,87,72,86,64。
请问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5.归纳总结教师让学生自行总结众数与中位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6.拓展延伸教师提供更多的问题和练习,让学生继续掌握和熟练运用众数与中位数。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练习,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检测2.对学生针对性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认知升华3.对教学过程中的实例和讲义进行定期评价,完善教材素材五、教学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现学生的掌握程度及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同时,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看法和建议,为下一次教学改进和提升提供充足的保障。
五年级数学上册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练习教案 北京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练习教案北京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能够对数据进行多角度分析。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结合实际,感知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难点:能够对数据进行多角度分析。
教学过程:一、复习(5分钟)1、什么是中位数?怎样求出中位数?2、什么叫是众数?怎样求众数?二、课堂练习(30分钟)1、小明对20户邻居拥有大型家用电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拥有4件的有2户,拥有5件的有3户,拥有6件的有8户,拥有7件的有7户。
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明的邻居拥有大型家电情况统计表 xx年6月户数平均每户拥有件数(1)想一想。
求平均每户拥有大型家电的件数,下面两种方法哪几种正确?①(4+5+6+7)4=5、5件②(42+53+68+77)(2+3+8+7)=6件(2)计算出20户邻居拥有大型家电的中位数和众数2、投影出示:某商场xx年上半年销售毛衣和衬衫情况如下:一月份卖出毛衣215件,卖出衬衫30件;二月份卖出毛衣180件,卖出衬衫50件;三月份卖出毛衣85件,卖出衬衫110件;四月份卖出毛衣50件,卖出衬衫160件;五月份卖出毛衣20件,卖出衬衫200件;六月份卖出毛衣8件,卖出衬衫290件;(1)把统计表填写完整;某商场xx年上半年销售毛衣和衬衫情况统计表合计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总计毛衣衬衫(2)求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3)从统计表中,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3、投影出示:小明对本班15名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小明的同学拥有课外读物情况统计表人数12435平均每人拥有本数23456(1)估算一下,15名同学平均拥有课外读物大约是几本?说一说你估算的理由。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数学教案设计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平均数的定义、求法及应用。
2. 中位数:中位数的定义、求法及应用。
3. 众数:众数的定义、求法及应用。
4.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4.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求法。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性质及应用。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解决问题。
5.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式:课堂问答、练习题、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
3. 评价指标:a. 学生能准确地定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b. 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
c. 学生能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及实例。
2. 练习题: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
3. 实际问题:收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解决问题。
五年级数学第七单元“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计划
五年级数学第七单元“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2.学会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3.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对数据的代表性作用。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1.中位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众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比较中位数和众数的不同作用;4.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2.具体形象法:通过图表和实物等具体形象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计算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4.计算机辅助教学法:通过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实际计算,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15分钟)1.1 自我介绍:老师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2 学生积极参与:老师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之前所学过的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然后问学生是否知道中位数和众数是什么?1.3 问题引导: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做出简单的解释,并给出实际例子。
2. 感性理解(25分钟)2.1 中位数的计算:老师以实物或图表等方式,让学生感性了解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2.2 众数的计算:老师以实物或图表等方式,让学生感性了解众数的计算方法。
2.3 小组活动:老师分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互相学习和帮助。
3. 理性认识(25分钟)3.1 中位数与众数的比较:老师通过对比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带领学生认识到中位数和众数的不同作用。
3.2 实际问题: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学会应用中位数和众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
4. 结合应用(15分钟)4.1 电脑实践:老师让学生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
4.2 回顾:老师引导学生和回顾今天所学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应用等。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数学教案设计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中位数: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理解中位数在排序数据中的应用。
3. 众数: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案例分析:分析一组实际数据,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解决问题。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掌握程度。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统计量,如方差、标准差等,了解它们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2.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3. 开展数学活动,如数学竞赛、数学沙龙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总1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中位数和众数教案中位数和众数教案篇一: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根据具体的问题,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教学难点:能正确选择运用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三、教学活动(一)基础训练1.口算下列各题128+9234+48800+750396÷12850÷457÷22.只列式不计算(二)创设情景,谈话引入1.师生谈话引入师:同学们这么小就充满爱心,要为祖国献爱心,那你们长大后想当什么呢?学生自主回答,说出自己的志愿,老师及时给与评价。
师:看来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实现你们的理想,一定要从小做起加倍努力呀!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假如你现在刚刚大学毕业,在找工作时你应该关注什么?生:关注公司的实力。
生:关注公司的工作环境。
生:我比较关注我的工资是多少?师:是啊,工资的确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条件,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要考虑这个问题。
我的一位好朋友张明在求职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出示招聘启示,指名读出。
招聘启示本商场由于扩大规模,现招聘工作人员若干,月平均工资1000元,有意者请到经理处面谈。
多又惠超市20xx年4月20日师:从招聘启事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生:月平均工资有1000元。
师:是啊!张明认为月平均工资1000元,待遇不错,于是来到这家公司。
一个月后他拿到了650元的工资,觉得十分不满,他的工资水平远远低于1000元,于是找到了经理。
经理拿出了该公司工作人员月工资表,并再三强调月平均工资没有错,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呢?3.师:大家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生:员工的工资全都低于1000元。
北京版数学五上《众数和中位数》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五上《众数和中位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及求解的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通过实际数据确定众数和中位数。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方法求解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多种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数据的任务。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先介绍数据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处理数据,你们能举例说明吗?为什么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Step 2】引入众数(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班级的体重、家庭成员的年龄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数据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引导学生总结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众数。
3.教师给出定义:众数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让学生抄写并理解。
【Step 3】众数的求解(15分钟)1. 通过PPT展示一个小学生体重数据的实例,比如8个学生的体重分别为35kg, 38kg, 35kg, 40kg, 35kg, 38kg, 42kg, 38kg,然后让学生找出众数。
2. 教师引导学生统计数据,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并给出答案:35kg和38kg都是众数。
3.教师讲解找众数的方法:可以通过实际观察数据,也可以通过制作数据表来统计频数,最后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为众数。
4.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抽取一组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利用制作数据表的方法找出众数。
【Step 4】引入中位数(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组数据(如3,4,5,6,7)并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如何找出一组数据的中间值?2.引导学生两两比较,找出中间的数,得出结论:中间的数即为中位数。
3.教师给出定义:中位数就是一组数按大小排列后的中间的数。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中位数的再认识教案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中位数的再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掌握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的步骤及计算过程。
3. 能够应用中位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 教具:教学投影仪、白板、笔、练册;3. 学具:一组准备好的实际数据。
教学步骤1. 引入中位数的概念(5分钟)- 通过展示一组实际数据,引导学生思考这组数据的特点,并让学生自己提出可能的统计指标。
- 引导学生理解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大小排列后的中间值。
2. 讲解中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0分钟)- 让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一组数据,并找出其中的中间值。
- 解释中位数就是这个中间值,并介绍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 强调中位数的作用是反映一组数据的中心位置。
3. 练中位数的计算(15分钟)- 指导学生通过计算找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并提供多个练题让学生巩固。
-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计算过程,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 实际问题的应用(10分钟)- 给学生提供一组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据,并引导他们运用中位数的概念解决问题。
- 鼓励学生思考中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让他们举例说明。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对学生进行简要回顾,确保他们理解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引导学生思考中位数的优势和局限性。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解答并澄清可能存在的疑惑。
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提供针对中位数计算的练题并检查学生的答案。
3. 结合实际问题解决的情境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深入讨论中位数的应用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和价值。
2.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统计指标的概念,如平均数和众数,进行比较和分析。
3.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巩固和应用中位数的知识。
参考资料1.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陈某某. 中位数教学设计与实施[D]. XXX大学, 20XX.。
《众数和中位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7-109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现实背景中,理解并体会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会求中位数与众数。
2、过程与方法:
(1)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自的特点;
(2)根据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体会数学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重点:
1、结合情境理解并体会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
2、对统计量的选择能力。
四、教学难点:
1、根据具体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2、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众数:
小马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
招聘广告:
我公司现招聘员工,员工的月平均工资是3000元。
(谁来读一读?)
小马觉得待遇不错,就应聘到了这家公司。
一个月后,他拿到了工资但却产生了疑问(投影)什么疑问?他找到主管,质疑招聘广告内容有假,这时,人家给他拿出了这个月员工的工资表,并很自信的告诉他招聘广告内容是真实的。
小马拿过工资表就赶紧算,算什么?怎么求月平均工资?
(板书:平均数:总量÷总份数)咱们快帮小马算算吧。
果真是3000元,看来招聘广告内容不假,小马怎么会对招聘广告真实性有质疑呢?
招聘广告怎么改才不至于使应聘者产生这样的误会?为什么用1500元?。
五年级数学上册 众数和中位数教案 北京版
众数和中位数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简单事件,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
会求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一些简单事件,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求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过程:
一、分析引入
杨柳社区8号楼两个单元的居民响应社区的号召,积极参加春季植树活动。
一单元居民义务植树情况统计表
2005年5月
二单元居民义务植树情况统计表
2005年5月
你能分析出2个单元居民植树的情况吗?
学生动笔计算平均数。
二、新授
通过平均数你们能说2个单元的居民植树情况一样吗?
学生讨论:
引入中位数和众数。
讲解:什么是中位数、众数?
在理解的基础上说一说两个单元居民植树情况有什么不同?
三、练一练
某公司有16名员工,职务与月平均工资情况如下表:
1.该公司员工的月平均工资的中位数、众数各是多少?
2.估计一下,该公司员工的月平均工资大约是多少元?说一说这样估计的理由是什么
3.该公司对外招聘时,称该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是3000元,你是怎样看待该公司公布的这个数据的?。
五年级数学上册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北京版
中位数和众数备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能力目标:结合实际,感知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经历数据分析处理的全过程,初步形成良好的统计观念。
态度、情感、价值观:结合具体情景,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求法。
教学难点:对统计数据需从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5分钟)课件出示:某工程咨询公司技术部门有总工程师1人,工程师1人,技术员7人,见习技术员1人,现需招聘技术员1人,小王前来应征。
总经理说:“我们这里的报酬不错,平均工资是每月1900元,你在这里好好干!”小王在公司工作了一周后,找到总经理说:“你欺骗了我,我已问过其他技术员,没有一个技术员的工资超过19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每月1900元呢?”总经理说:“平均工资确实是每月1900元。
”出示表格:(1):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该部门员工的月平均工资是多少?总经理是否欺骗了小王?(2):平均月工资能否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实际收入?(3)再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你们认为用什么数据反映一般技术员的实际收入比较合适?小组进行讨论。
汇报交流:“中等水平的工资”和“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来反映比较合理揭示课题:中位数和众数二、新授(20分钟)1.说一说什么是中位数和众数。
归纳总结概念:(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中位数;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当有偶数个数据时,为最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看书107-109页,思考以下问题(1)指出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和共同点。
(2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唯一的吗?(3)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否可能为同一个数?试举例说明。
小学五年级数学中位数和众数的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中位数和众数的教案《中位数和众数》教学目标和要求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难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区别。
教学准备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人去找工作时,他一般最关注什么?生:工资。
生:工作环境和待遇。
师:是呀,找工作时工资的多少往往是人们最关注的,李叔叔看到一份超市招聘广告上写着:本超市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1000元,现招收工作人员若干。
李叔叔一看条件还不错,就去应聘。
超市副经理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员的工资表。
问题1(投影呈现)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1)副经理说:月平均工资1000元,但大部分人的工资在1000元以下。
广告是否符合实际?(2)你有什么想法?生:刚才我算了一下,这11个数的平均数是1000,所以月平均工资是1000元。
师:对,我们学过平均数的知识,平均数是1000元是没有错的。
生:不过,我还是认为存在欺骗性,因为两位经理的工资很高,而工作人员的工资都不到1000元。
师:你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看来这组的数据中,由于出现了两个很大的数据所以平均数1000不能反映真实超市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水平,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数反映这个超市的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比较合适呢?请大家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小组讨论。
)生1: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用600元是比较好的,因为这里600元的人是最多的,有4个人。
生2:我认为650元比较合理,因为它正好是中间那个数。
生3:我们还认为可以把两个经理的工资去掉再求平均数。
师:大家分析的不错,很有自己的想法。
除了平均数外,数学上还有两种统计表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那就是中位数与众数。
(板书)师:按照你的理解能说说什么是中位数吗?生1:中位数可能就是中间的那个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数和中位数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简单事件,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
会求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一些简单事件,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求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过程:
一、分析引入
杨柳社区8号楼两个单元的居民响应社区的号召,积极参加春季植树活动。
一单元居民义务植树情况统计表
2005年5月
二单元居民义务植树情况统计表
2005年5月
你能分析出2个单元居民植树的情况吗?
学生动笔计算平均数。
二、新授
通过平均数你们能说2个单元的居民植树情况一样吗?
学生讨论:
引入中位数和众数。
讲解:什么是中位数、众数?
在理解的基础上说一说两个单元居民植树情况有什么不同?
三、练一练
某公司有16名员工,职务与月平均工资情况如下表:
1.该公司员工的月平均工资的中位数、众数各是多少?
2.估计一下,该公司员工的月平均工资大约是多少元?说一说这样估计的理由是什么
3.该公司对外招聘时,称该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是3000元,你是怎样看待该公司公布的这个数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