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74个核心考点

合集下载

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

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

17.市场机制
价格与供求、竞争相互作用构成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了调节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通过市场机制表现出来的。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供小于求,价格上升;供求相等,价格等于价值。价格也会反作用于供求:价格下跌,会引起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会引起供给增加,需求减少。
价值尺度是指用货币来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职能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A.实在的货币 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现金 「C」(2005年单选 Nhomakorabea第5题)。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无需现实的货币,只需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时造成通货膨胀,反之则造成通货紧缩。
1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以价值为基础。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
5.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自然经济是一种生产者自己生产满足自己需要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是一种通过交换为满足社会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分为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与个体小生产相联系,生产目的是为了通过交换取得自己所需要的消费品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发达的商品经济是建立在发达社会分工和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追求价值增值。发达商品经济又可分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不仅劳动产品成了商品,而且劳动力也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推动了社会一切劳动产品都采取了商品这一社会形式。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

”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ABDE」(2004年多选题第17题)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的作用是通过生产力三要素为中介实现的。

任何社会生产关系总和中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两者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能够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确切地说是生产关系总和。

它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来考察社会生产关系的。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作为生产关系本质的经济制度和作为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经济体制。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发展趋势。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起作用是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只要经济条件具备,经济规律必然起作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一点与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是一样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考研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门探讨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及其对社会制度变革的理论体系。

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它在马克思的指导下,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1. 价值与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之一是价值理论。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价值决定的,而劳动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此外,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价值超过其自身所得工资的部分。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也是利润和资本积累的来源。

2.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将社会分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基本阶级。

无产阶级是劳动者的代表,资产阶级是资本家的代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着阶级矛盾和斗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了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以实现阶级斗争的最终目标——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3. 资本积累和产业垄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目标。

资本积累通过剩余价值的再投资实现,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往往出现集中和垄断的趋势。

产业垄断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重要现象,它导致了不平等和竞争的剧烈变化。

4. 经济危机和周期性波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周期性波动和经济危机的内在规律。

经济危机是由于资本积累过程中的矛盾和不平衡导致的。

周期性波动包括繁荣、衰退和萧条等经济波动阶段。

经济危机和周期性波动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社会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机会。

5. 社会主义经济模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理论构想。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

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和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

在实践中,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采取了不同的路径和模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1.考生在学习时应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等问题,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经济规律等一些基本概念。

并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2.难点在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这里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准确理解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层次性;第二,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生产关系;第三,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这就决定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

另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这里也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质;第二,要了解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殊性;第三,要了解经济规律的类型。

这两个问题贯穿于以下各章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商品及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2.本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与把握价值这一核心概念及由这一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相关内容。

综观本章可以发现,其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一概念展开的:第一节分析了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价值的量是如何决定和衡量的?而商品价值无论是其质还是其量,都隐藏在商品内部,必须借助于某种外在的东西将其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问题,而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于是第二节阐述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
2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交替进程和每个阶段的特征不如战前明显,危机程度及引起的社会振荡不如战前严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和非同期性交替出现,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并存。
问答题
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这里指的实现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
2)价格机制调节生产投资的方向及规模,即调节资源的配置。调节商品供求关系。调节消费需求方向和结构。调节收入分配。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又趋于一致,并且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时间、方向、程度应当是灵活而适当的。这是价格机制作用的实现形式。
3)供求机制以调节商品的价格,调节商品的生产与消费的方向和规模;供求结构的变化能调节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供求机制起作用的条件是供求关系能够灵活地变动。供求关系在不断变动中取得相对的平衡是供求机制作用的实现形式。
2)经济规律能被人们认识和利用。认识经济规律是指认识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利用经济规律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客观规律的运动趋势和要求,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商品和货币
选择题
1.商品价值→通过与其它商品的交换表现出来→用于交换的东西是交换价值→交换的东西用货币表现叫价格→交换价值和价格都是商品的价值形式。
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关键是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从哪里产生的。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说明,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发生价值的增殖,离开流通领域,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所以,从货币到资本家的转化,既不能发生在流通领域,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归纳一、商品和货币1、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

2、货币: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必然结果,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二、资本的生产过程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其生产公式为:资本(预付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品(增殖了的价值)。

2、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不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再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扩大剥削规模的方式积累资本之过程。

其公式为: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用于生产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通常用C:V表示。

其中C代表不变资本,V代表可变资本。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这是因为,资本家为了追逐高额利润,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获取更多的绝对剩余价值;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使预付资本的价值构成发生变化,即把更多的不变资本转化为可变资本。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指在周期性爆发的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但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商品销售困难,出现生产萎缩、市场萎缩、信用破坏等现象;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工人失业生活状况恶化。

2、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这一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然周期性地爆发。

3、凯恩斯革命的影响:(1)否定了传统经济学中关于市场机制能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萨伊定律”,认为经济危机是由于市场机制失灵造成的。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基础是劳动价值论)生产关系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生产力最活跃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马政经研究出发点。

④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⑤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

1、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生产。

2、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3、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

4、制度和体制区别:1)前者利益关系,后者组织关系;2)前者所有制关系,后者资源配制方式;3)前者稳定,后者及时调整。

5、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关系、产品分配。

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政经的枢纽)(二)★★①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经济社会经济两种基本形态:自然、商品。

②使用价值: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体现为有用性③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

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商品本质属性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

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⑤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

劳动二重性不是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两方面。

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整理

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整理

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要点整理政治经济学是考研政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社会经济制度及其发展规律,涉及的内容广泛而深刻。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政治经济学这一科目,下面将对考研政治经济学的复习要点进行整理,以助您更好地备考。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1. 生产要素(1)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2)物质资料是劳动产品的物质载体,包括土地、劳动工具等。

2. 价值与价格(1)价值是商品在交换中所体现出来的劳动时间的量度,它具有客观规律性。

(2)价格是商品在市场上的实际交换比率,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3. 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的表现,包括周期性经济危机和结构性经济危机。

(2)经济危机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来应对。

4. 剩余价值(1)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所获得的超过所付出的劳动价值的部分。

(2)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大于其交换价值。

二、政治经济学核心内容1. 市场经济体制(1)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制度。

(2)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是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调节供求关系。

2. 国民经济核算(1)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经济基本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国内总消费等。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了解和分析一个国家经济总体情况的重要工具。

3. 经济增长理论(1)经济增长理论是研究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原因的理论体系。

(2)经济增长理论包括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理论等不同的理论观点。

4.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是资本所有者占据主导地位,追求利润最大化。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

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应用1. 国际贸易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主要驱动力是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

(2)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主要驱动力是某一国家在某种产品上的绝对优势。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为七章内容:第一章是导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学科总体介绍,主要介绍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等内容。

第二章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一般原理,这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三方面内容。

第三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四章为资本的运行,包括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等内容。

这两者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方式的揭示。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都揭示和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

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则以当今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为主线,阐述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发展、以及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应有的态度等内容。

共分为81个知识点: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解决之道。

本文将重点回顾一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要点。

一、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包含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将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能力,而交换价值是在市场交换中表现出来的价值。

劳动价值论为我们理解商品的制度属性和经济交换提供了基础。

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对剥削现象的深刻剖析。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的一部分被资本家占有,这部分价值被称为剩余价值。

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矛盾,以及这种剥削关系如何导致社会不平等和阶级斗争。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指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基础,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下,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通过购买和控制劳动力来实现剥削。

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经济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带来了社会不平等和经济危机的问题。

四、资本积累与资本循环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马克思将资本积累分为绝对积累和相对积累两个方面。

绝对积累是指资本家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实现资本积累,而相对积累则是指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削减劳动力成本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积累方式。

资本循环是指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流动的过程,它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逻辑。

五、资本主义危机与经济周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揭示了经济危机的内在原因。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包括繁荣、危机、衰退和复苏等阶段。

六、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1,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基础是劳动价值论)(一)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政经的枢纽)(二)★★: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

抽象劳动创造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

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⑤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

⑥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二)①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④商品的价值量只能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是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的。

⑤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4,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二)★①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劳动生产率是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

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③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5,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二)★★货币之所以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是因为金银的天然特性适合充当货币1、2是基本职能。

6,货币流通规律(二)③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考研政治最全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最全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最全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价值规律:商品价值是由劳动价值决定的,价值规律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2)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而获得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3)循环过程:资本主义经济的循环过程包括生产、流通、再生产等环节,不断循环推动经济增长。

(4)力量对立:资本与劳动力之间存在对立和斗争,资本家追求最大利润,而工人阶级则争取更好的待遇和权利。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列宁政治经济学:列宁在马克思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和发展了政治经济学理论,提出对帝国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分析。

(2)毛泽东政治经济学:毛泽东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3、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当前,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主要包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深化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发展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1)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

(2)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向。

(3)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始终不变。

(4)坚持依法治国: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要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建设现代化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阶段。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主要包括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政策主张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互利共赢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1.考生在学习时应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等问题,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经济规律等一些基本概念。

并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2.难点在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这里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准确理解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层次性;第二,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生产关系;第三,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这就决定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

另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这里也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质;第二,要了解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殊性;第三,要了解经济规律的类型。

这两个问题贯穿于以下各章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商品及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2.本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与把握价值这一核心概念及由这一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相关内容。

综观本章可以发现,其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一概念展开的:第一节分析了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价值的量是如何决定和衡量的?而商品价值无论是其质还是其量,都隐藏在商品内部,必须借助于某种外在的东西将其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问题,而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于是第二节阐述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等内容。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

1、物质资料生产就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得基础物质资料生产,就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得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就是人类最基本得实践活动,就是政治经济学研究得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得过程与人与人之间发生得相互关系得过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政治经济学得研究对象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得就是几个行人在瞧一家饭店外贴得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您我都得挨饿。

”这幅广告画得寓意有A、生产者与消费者就是相互依存得B、生产与消费具有直接得同一性C、利己就是人得一切活动得出发点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得关系E、生产关系本质上就是人与人之间得物质利益关系「ABDE」(2004年多选题第17题)生产力得基本构成要素就是劳动力、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

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得作用就是通过生产力三要素为中介实现得。

任何社会生产关系总与中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得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与消费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得性质。

一个社会生产关系得总与构成该社会得经济基础。

生产力就是生产得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就是生产得社会形式。

两者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得发展必然要求调整与变革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得状况时,能够促进生产力得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得状况时,能够阻碍生产力得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得对象就是社会生产关系,确切地说就是生产关系总与。

它就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相互作用与矛盾运动中来考察社会生产关系得。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作为生产关系本质得经济制度与作为生产关系具体形式得经济体制。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得研究任务就是揭示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就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内在得、本质得、必然得联系与发展趋势。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归纳导论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因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而生产力是生产的自然属性。

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生产力的三个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为生产资料。

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以及生产关系。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科学性和阶级性的高度统一。

它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同时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第一章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其中,使用价值是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由自然属性决定,也可以兼具多种自然属性,同时也受到约定俗成的影响。

价值则是交换价值,是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无差别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价值。

因此,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既包括具体劳动又包括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它是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则是指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一般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体现劳动的社会属性。

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与具体劳动是对立统一的,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它们的差别和矛盾在于具体劳动具有特定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而抽象劳动则是人类体力和脑力支出。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是指生产资料归不同的生产者所有,商品生产者独立进行生产,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生产商品的劳动完全是私人行为,产品也归生产者占有和支配,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而社会劳动则是指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商品生产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2024年考研政治知识点重点最核心最全面总结

2024年考研政治知识点重点最核心最全面总结

2024年考研政治知识点重点最核心最全面总结2024年考研政治知识点重点最核心最全面总结本文将对2024年考研政治知识点进行重点总结,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时事政治,共计五个部分。

我们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考生全面把握考研政治的核心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掌握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认识论等基本原理,理解它们在现实中的应用。

2、政治经济学:主要考察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经济制度的分析,以及阶级、国家、革命等概念的内涵。

3、科学社会主义:要求掌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原则和方法,理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及其优越性。

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毛泽东思想:考察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理解其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中的作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点把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理解它们在中国的应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主要分析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及其原因,了解近代中国的危机。

2、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重点考察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理解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抗争精神。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主要考察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进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发展过程。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思想道德修养:考察考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涉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的知识。

2、法律基础:主要考察宪法、民法、刑法和行政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五、时事政治1、国际形势:分析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理解主要国际关系理论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复习要点1. 概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

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为基础,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包括剩余价值理论、经济危机理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等。

2.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剩余价值指的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者必需消费品价值的那部分。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劳动者只能以劳动力的形式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源。

3. 经济危机理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力发展不均衡,导致生产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

这种矛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会不断积累,最终爆发成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特点包括生产过剩、商品价格下跌、失业增加等。

4.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途径。

无产阶级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没有生产资料,只能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人群。

作为社会经济地位最低的阶级,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动力和潜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建立无阶级社会。

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对于理解和分析当代社会经济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稳定性。

同时,它为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和问题提供了理论工具。

6. 总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理论学科,它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现实经济运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经济危机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为推动社会变革提供理论支撑。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在考研政治的考试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以下是一些核心考点,考生应深入理解和掌握。

一、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它强调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价值形式则是货币。

考生应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因为它们对于理解商品交换、市场价格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二、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揭示。

它说明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事实。

考生应理解剩余价值的来源、本质和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这是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运作的关键。

三、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

考生应理解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历史使命,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对于阶级斗争的解决方式。

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不局限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它也提出了对于未来社会的设想。

考生应理解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特点,包括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等概念。

五、世界市场和全球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世界市场和全球化的分析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考生应理解世界市场在资本主义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全球化对于各国经济的影响。

六、政治经济学方法论考生应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

这包括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运用,以及对于经济现象的阶级分析和历史分析。

以上就是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些核心考点。

考生应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内容,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74个核心考点梳理一、导言在考研政治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考察领域。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本文将梳理74个核心考点,以提供全面的复习指导。

二、考点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背景。

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年考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74个核心考点PDF转换可能丢失图片或格式,建议阅读原文/html/390/s_390493_39.htm 文都教育(重点推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考点 ,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基础是劳动价值论)生产关系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 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生产力最活跃 ②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马政经研究出发点。

④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⑤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生产。

、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

、制度和体制区别:)前者利益关系,后者组织关系;)前者所有制关系,后者资源配制方式;)前者稳定,后者及时调整。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关系、产品分配。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政经的枢纽)(二)★★ ①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经济社会经济两种基本形态:自然、商品。

  ②使用价值:是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体现为有用性 ③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

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商品本质属性 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使用价值在交换时进行量比较的基础。

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⑤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决定的。

劳动二重性不是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两方面。

⑥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二) ①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②价值的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 ③价值的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它是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中实现的。

⑤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

活劳动创造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二)生产率提高-单位值、劳动力值、必要劳时降,相对剩余升 ①商品的价值量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劳动生产率是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

②两者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内在的价值尺度);商品的外在价值尺度是货币。

③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商品内在矛盾的根源;)(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

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

)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二)★★货币之所以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是因为金银的天然特性适合充当货币。

①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自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③货币的职能: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

④货币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是基本职能。

,货币流通规律(二)★★ ①货币流通: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叫做货币流通。

②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③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数量*价格货币流通速度(同一单位货币平均周转次数) ④流通中货币需要量取决于三因素:①待流通的商品数量;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货币流通速度。

,纸币和信用货币(二) ①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是金属货币的代表,自身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主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

可按汇率兑换,还可充当储蓄手段,但是不能充当储藏手段。

纸币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中产生。

②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在纸币广泛而大量流通的同时,出现了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有银行券、支票、期票、汇票等形式。

信用货币体现着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信用关系。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二) ①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不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可流通、支付、储蓄、兑换。

②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金属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③通货紧缩:纸币发行量不能满足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导致纸币升值、物价下跌现象 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不利于经济的正常发展。

引起通货膨胀因素:货币供应和需求的对比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二)★★ ①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它就存在并发挥作用。

②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以价值量为基础)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二)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是市场机制 ①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

②现实的交换活动中,由于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相反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市场机制(二) ①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市场机制核心是价格机制。

②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二)★★ ①自发调节资源配置;②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性(二) ①科学的理论本质上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②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运用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诸多现象的本质。

③列宁继承劳动价值论,分析了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

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结合新情况运用劳动价值论,做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解释。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二)①要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②要拓展创造价值的领域。

()分工的发展、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使生产过程中,价值由“总体工人”共同创造价值。

“总体工人”包括直接生产工人,科技劳动者,和管理劳动者。

()创造精神财富,特别是科技财富的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的不同:①买卖顺序不同②起点终点不同③流通媒介不同④流通目的不同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三)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特征: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劳动力是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①人身自由②一无所有(货币转化成资本决定性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由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②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培训出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包含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

(特点) ()劳动力的使用能为他的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

具体劳动的作用是生产新的使用价值和转移生产资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雇佣劳动制度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①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②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对于工人来说,是一种经济强制性的劳动。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划分依据:在剩余价值中的不同作用及其意义(三)★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转移自己价值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

()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①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②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

③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分配等理论奠定了基础。

,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土地、设备、原材料等要素是商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和劳动结合生产出使用价值。

()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它们是工人的活劳动的吸收器,是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

()本身不创造价值,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劳动者的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剩余价值在生产中产生,但要以流通为条件)。

(土地不是劳动产品所以没有价值) ,剩余价值率(三)’★★★剥削程度还可以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资本家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可以通过两条途径:①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②增加可变资本总量。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首先要区分劳动和劳动力(三)★★工资是劳动力价格的货币表现,是劳动力价值。

()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内的劳动能力。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结合为条件。

劳动力价值为;而劳动创造 ()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

劳动力和劳动不能混为一谈。

()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支付的是工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