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红军时期就是师长,后任八路军团长,一干就是七年,成开国中将
从刘邓大军走出的开国中将张才千

《党史博采》│2020第04一、危机时刻,冲锋号一响,张才千一马当先冲向被国民党军占据的高埠张才千,1911年7月10日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罗家铺一个殷实农家。
读过7年私塾。
1926年秋,北伐军攻占武汉,黄(安)麻(城)等地农民革命运动迅猛发展,建立了农民协会,成立了农民义勇队,儿童团、少年队也纷纷成立,已接受革命思想启蒙的张才千被推选为少先队队长,后加入赤卫队。
1930年4月,张才千在黄安檀树岗报名参加了红军,被分配到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第1师当战士。
不久,即参加了红1军副军长兼第1师师长徐向前率领的第1师出击平汉铁路诸战斗。
在奔袭杨家寨、伏击杨平口、攻克祁家湾、奔袭花园镇和袭占云梦城等战斗中,张才千经受了战斗考验。
10月初,张才千入红1军随营干部学校学习,接受了正规而系统的军事教育。
由于战事频繁,随营学校的学员一面学习,《党史博采》│2020第04期一面随部队参加战斗。
11月中旬,红1军先后强攻姚家集和黄安县城。
黄安攻坚战时,桃花店国民党军派兵增援,张才千参与攻打援兵,3次冲锋,他都是冲在最前面。
国民党军被击溃后,红军一口气追击7.5公里,张才千缴获3支步枪。
12月,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作战。
1931年3月,张才千参加了双桥镇战斗。
接着又随部队参加第二次反“围剿”。
6月,张才千调红4军第10师第28团第3营7连任排长。
7月,经杨朝仁、杨瑞提介绍,张才千加入中国共产党。
9月1日,红4军于洗马畈一战击溃国民党军4个团的进犯。
张才千在战斗结束后不久,被提升为第10师第29团4连连长。
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在黄安七里坪成立,从11月到1932年6月,红四方面军主动出击,连续进行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4次进攻战役,取得了辉煌胜利。
在苏家埠战役中,红4军第10师将苏家埠、韩摆渡等敌据点团团围住,实施围点打援。
第10师第29团为总预备队,张才千带领第4连担负警戒任务。
当六安方向援敌刚一出现,苏家埠之敌突然将红军包围圈冲开一个缺口,潮水般往外涌,张才千的连队被冲散,布置连哨也被隔开了。
王诤:从国军中尉到开国中将

王诤:从国军中尉到开国中将他曾是国民党军第十八师中尉,被俘后参加红军;他用半部电台起家,是“我国通信事业的开山鼻祖”(毛泽东语),时至今日,国家信息产业部、广播电视总局以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等产业集团,都尊他为行业的奠基人;他是唯一入选中国100年科学家辞典的高级将领。
他就是曾任中央军委通信部部长、邮电部党组书记、通信兵部主任、第四机械部部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开国中将王诤。
“自从他参加红军,一下子使我们有了千里眼、顺风耳,这是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啊!”1930年12月30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在江西龙冈全歼国民党军十八师,活捉师长张辉瓒,同时还缴获了1部电台,俘虏了9名电台人员,其中有中尉报务员吴人鉴。
当时红军没有电台,指挥联络不通畅,这一直是毛泽东、朱德的一块心病。
现在缴获了电台,可红军没有会用电台的人,毛泽东、朱德命参谋处长郭化若在被俘电台人员中想想办法。
郭化若与被俘电台人员逐一谈话,宣传红军的优待政策,耐心做开导工作,然后召集大家开会,真诚希望他们留下来参加红军,要回家的也发给路条和路费。
当他说完“愿意留下当红军的请举手”,吴人鉴第一个举手要求参加红军。
吴人鉴,1909年出生,江苏武进人,黄埔六期无线电科高材生。
吴人鉴参加红军后,担心亲友遭受国民党迫害,同时表达投身革命重获新生的心迹,从此改名王诤。
有了电台,又有了会使用电台的人,毛泽东、朱德大喜过望。
当时追歼敌谭道源部的战斗还在继续,在紧张的战斗间隙,毛泽东、朱德在宁都小布一个祠堂里召见王诤和跟他一起被俘并参加红军的刘寅。
毛泽东热情地同他们握手:“欢迎你们当红军!无线电还是个新技术,你们学了这门技术很有用,也很难得。
希望你们好好地为红军建立无线电通信努力工作。
”朱德殷切地说:“你们先把电台用起来。
白军有的我们也会有;没有的,白军也会陆续送来。
”毛泽东接着说:“等到将来胜利了,全国的电台都让你们来管。
”作为红军新战士,王诤还不能理解这些话的全部意义,但他表示要尽力做好工作。
王近山简历

王近山(1915-1978),原名王文善,湖北省黄安县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王近山- 人物简介王近山(1915-1978),原名王文善,湖北省黄安县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副师长,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师长。
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副团长,第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旅副政治委员,新编第八旅代旅长、旅政治委员,第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留守兵团新编第四旅旅长,太岳纵队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副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十二军军长和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东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终年63岁。
王近山- 主要经历1915年10月生,汉族,亦名文善,贫苦农民家庭出身。
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军第一师第三团第五连战士。
9月调第三团机枪连当通讯员。
同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2月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三十团机枪连班长、排长。
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同年任机枪连副连长、连长,第一营副营长。
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各次反“围剿”作战。
同年11月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第三十团第一营营长。
率部参加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
1933年2月任第三十团第二营营长。
7月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第一营营长,9月任第二十九团团长。
开国中将王近山的跌宕人生

开国中将王近山的跌宕人生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一定会为剧中男主角“李云龙”作战的那股“疯”劲而动容。
殊不知,作为“李云龙”原型的开国中将王近山的经历,其实比电视剧更精彩、更传奇。
这位开国中将曾因故被降为大校,后被逐出军队下放到地方农场,多年后又重返军队,他的最后一任职务定格为正军级――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王近山,原名王文善,1915年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高桥许家田村。
15岁从军,16岁任连长。
先后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十师副师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七六九团团长、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
无论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还是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或是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前线,王近山都以善打硬仗、恶仗而勇冠三军,独树一帜,屡建奇功,所向无敌。
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2年5月,军事科学院出版关于回忆王近山将军的文集,邓小平提了4个字:“一代战将”;江泽民题词:“杰出的战将,人民的功臣”;杨尚昆题词:“王近山同志英勇善战,战功卓著”;李先念题词:“人民的战将王近山”。
智勇双全,歼灭日军观战团和共和国的许多将军一样,王近山也是贫苦家庭出身,在革命队伍中逐渐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
他中等身材、面孔白晰,浓浓的眉毛下有一双极为和善的眼睛,嘴角常常挂着微笑,讲起话来一句一顿,口齿清晰。
就是这样一位白面书生似的将军,却有着一个与他的外表极不相称的外号――“王疯子”。
他喜欢骑着高头大马勇往直前,在枪林弹雨中谈笑点兵,打起仗来总是身先士卒往前冲,在血火交织的战场上以“王疯子”之名勇冠三军,闻名遐迩。
1943年10月,时任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的王近山奉一二九师刘邓首长之命,率三八六旅第十六团从太行山回师陕北,保卫延安。
全团2000多名官兵在王近山的率领下,晓行夜宿,一路西行,很快就来到了太岳根据地边缘的临汾县韩略村一带。
前方侦察员报告韩略村村旁的公路上常有日军经过,且地势险要,非常适合打伏击。
哪位战将堪称真实“李云龙”?竟是这位开国中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哪位战将堪称真实“李云龙”?竟是这位开国中将
导语:《亮剑》这部电视剧的热播让李云龙这位铁血好汉、铮铮男儿深深映入观众的心里,他曾感动过无数人,也激励过无数人,所以人们便追本溯源想要
《亮剑》这部电视剧的热播让李云龙这位铁血好汉、铮铮男儿深深映入观众的心里,他曾感动过无数人,也激励过无数人,所以人们便追本溯源想要找到原型,看看中国历史上那些叱咤风云的抗日英雄!
相似人物一:中将王近山
相似度60%
特点:20岁当上红军师长。
王近山一直在徐向前的指挥下打仗,打起仗来不要命,人称“王疯子”。
42岁当上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
李云龙医院结识田雨以及电视中田雨好友张白露插足于李田之间的感情纠葛都取材于王近山的事迹。
王近山曾受伤入院,当时为386旅772团副团长,同时入院的还有385旅769团团长陈锡联。
王近山喜欢医院的院花韩岫岩,在陈锡联的撮合下,两人结为夫妇。
相似点一:打起仗来不要命
1915年,王近山出生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桃花乡一个穷苦人家,9岁就为地主放牛,13岁当长工。
性子刚烈的他15岁就和一帮小兄弟参军。
王近山打起仗来特别勇敢,第二年就从班长、排长升任连长。
在一次战斗中,王近山与敌人“肉搏”,抱住敌人滚下山崖,脑袋被尖石刺了一个深洞,自此他头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疤,洗澡都不能用劲搓洗。
就是这次战斗,他得了一个绰号——“王疯子”。
他很快被提拔为红10师28团团长。
相似点二:相近的战斗经历
生活常识分享。
他本是红军营长,此战之后,军长却提拔他为师长,后成开国中将!

在军中,“超级提拔”是非常罕见的,就算是军事能力超群的战士,也要稳扎稳打,一步一步地爬上去。
不过,军队中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今天我要说的这位将军,他就从营长连跳四级,直接提拔为师长,堪称绝无仅有。
这位将军名叫梁从学,而他从营长提拔为师长,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军中无人,为什么这样说?我们不妨看看梁从学最初所在的部队,也就是红二十五军的建制情况。
[MISSING IMAGE: , ]梁从学红二十五军最初成立于一九三一年,当时下辖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共三个师,一九三二年,留守鄂豫皖的新红二十五军成立,下辖七十四、七十五两个师,此后红二十五军四处转战,不断消耗,全军仅有一千人不到,不可谓不艰难。
一九三四年,红二十八军与红二十五军这对“难兄难弟”再次走到了一起,红二十八军并入红二十五军。
在红二十五军重建之前,梁从学原本是二十八军二营营长,在一次战斗中,师长刘德利不幸壮烈牺牲,师长这个位子空了出来,必须要提拔新的师长上去。
军部再三考虑,决定将梁从学提拔为新任师长,一是当时师部没有团长,二是三个营长之中,梁从学是其中资历最深、打仗最突出的。
就这样梁从学由一位营长,直接被提拔为师长,后来红二十八军并入新的红二十五军,梁从学改任七十四师师长。
[MISSING IMAGE: , ]梁从学(右二)虽说是“矮子里面挑将军”,但梁从学这位将军,可并不是浪得虚名,而是有“真才实学”的,一九三四年四月,国军对皖西的红二十五军展开围剿,梁从学率领七十四师顽强抵抗,粉碎了敌军的围剿,在长岭岗一战中,梁从学率领七十四师,配合兄弟部队,吃掉了敌军三个营的兵力,缴获了大量的物资。
不过,由于在一次战斗中负伤,梁从学被送往医院养伤,当时红二十五军要进行长征,梁从学便被组织上留了下来。
实际上,梁从学是想要跟随大部队长征的,为此他还找到了军政委吴焕先,请求军部将自己带上,吴焕先却对他说:“你现在身上有伤,经不起长途跋涉,而且主力部队长征,皖西需要留下一些干部,在老根据地打游击,这个重担你必须要扛起来。
历史趣谈:周希汉:一生曾毙俘国民党64位将军的开国中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周希汉:一生曾毙俘国民党64位将军的开国中将
导语:在我国开国将军中,有一位鲜为人知的著名的战将,在解放战争中,他直接指挥部队共毙俘国民党将级军官64名。
他就是战功赫赫的开国中将周希汉
在我国开国将军中,有一位鲜为人知的著名的战将,在解放战争中,他直接指挥部队共毙俘国民党将级军官64名。
他就是战功赫赫的开国中将周希汉。
据统计,在解放战争中,他直接指挥部队共毙俘国民党将级军官64名。
其中,活捉敌中将7名,他们是“天下第一旅”旅长黄正诚、整编第15师师长武庭麟、副师长姚北辰,伪青年206师师长邱行湘、副师长符绍基,粤桂边“剿总”总司令喻英才,国民党第8兵团司令唐尧。
击毙敌中将2名,即14军军长熊绶春、42师师长石建中。
毙俘敌少将55名,他们是:“天下第一旅”副旅长戴涛、1团团长刘玉树、整编第15师副师长杨天民、5兵团参谋长李英才、8兵团参谋长马岳骏、8兵团第8军军长曹天戈、14军副军长谷炳奎,阎锡山第4纵队司令张荣汛等等。
至于毙俘敌校尉军官及其匪兵,更是数不胜数。
周希汉善于打仗,他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他也善于带兵,在军旅生涯中,留下了许多佳话和传奇故事。
周希汉27岁时,陈赓发现他是个将才,在抗战中给他“压担子”、“担责任”,还亲自向他传授为将带兵之道,将其培养成为全军闻名的优秀指挥员。
而“陈赓的影子”周希汉也有“慧眼”,也有一个推举将才的故事。
他当年推举的将才,就是我军著名的“老虎军长”——陈康。
周希汉和陈康都是鄂豫皖红色根据地的同乡,从1928年起,又是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友。
在长征中,身为营长的陈康率领的274团2营,
生活常识分享。
解放军史上最年轻的开国将军

解放军史上最年轻的开国将军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4年第31期若以1955年授衔为标准,曹达诺夫最年轻在1955年授衔时的开国将军中,最年轻的仅35岁。
在当年35岁的开国将军中有两人,即曹达诺夫·扎依尔少将和徐斌少将,他们都是1920年出生。
不过,就他们两个同龄人相比,曹达诺夫·扎依尔更年轻,比徐斌小11个月。
曹达诺夫·扎依尔的经历和大多数经历过红军时期和八年抗战的开国将军不一样,他是从新疆民族军中走出来的开国将军。
曹达诺夫·扎依尔出生于1920年12月,新疆伊犁人,维吾尔族。
1944年9月,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地区的各族人民,不堪忍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举行了大规模的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暴动。
经过近一年的浴血奋战,占领了伊、塔、阿三区,并以三区为根据地建立了各级政权机构和武装力量,曹达诺夫·扎依尔在这一时期参加了这三区的革命。
曹达诺夫投身革命后,先后任伊犁起义军游击队文书、新疆民族军骑兵营参谋长、步兵第4团参谋长、新疆民族军政治部主任等职。
从1948年起,新疆民族军按照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原则加强部队建设。
在此期间,曹达诺夫积极做好新疆民族军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新疆和平解放后,根据中央军委命令,1950年1月,新疆民族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军,归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建制,曹达诺夫任军副政治委员。
1950年4月,曹达诺夫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3年11月,他任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1955年,曹达诺夫·扎依尔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8年12月,他在广州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毛泽东称赞他是“新中国第一代维吾尔族将军”。
2007年8月15日,曹达诺夫·扎依尔在乌鲁木齐逝世。
若以广义“开国”时间为标准,王扶之最年轻如果从广义的范围来理解,1955-1964年期间授衔的大将、上将、中将、少将,都属于开国将军。
胡奇才——开国中将

胡奇才——开国中将胡奇才介绍中文名:胡奇才别名:胡其财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出生地:湖北黄安出生日期:1914年9月逝世日期:1997年7月3日职业:军人毕业院校: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荣获一级八一勋章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荣获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代表作品:《坎坷的路》(胡奇才将军回忆录) 军衔:中将胡奇才(1914—1997),原名胡其财,湖北省红安人。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胡奇才,一九二九年参加革命。
一九三零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军委警卫营班长、排长,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二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三十三团、三十五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十二师政治委员。
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七○团副团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大队六队队长,延安赴山东干部大队大队长,山东纵队第八支队副司令员,第四支队政治委员,第一支队司令员兼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山东纵队第一旅副旅长,鲁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山东军区第三师副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第四纵队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辽东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辽西军区司令员,赴朝参观团团长并代二十兵团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顾问组长。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革命历程胡奇才,男,1914年9月生,湖北黄安(今红安)人。
原名胡其财。
张震将军

张震将军作者:来源:《新湘评论·下半月》2015年第11期9月3日,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将军逝世,享年101岁。
张震,湖南平江长寿镇人。
两次参加授衔:1955年9月,解放军首次授衔被授予中将;1988年9月,解放军恢复军衔制被授予上将。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共授开国中将177名,张震将军是其中最后一位逝者。
张震将军的一生堪称传奇。
战争年代横戈马上行1929年10月,时年15岁的张震被邻居“忽悠”参加了国民革命军钱大钧教导第3师某连,接受了初步的军事基础训练。
1930年4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会师平江,建立了苏维埃政府。
将军闻讯后借口探亲请假回家参加了红军,并被分配到特务大队当宣传员。
在红军队伍中,青年张震作战勇敢机灵,冲锋在前,经历了无数次恶战,其惨烈程度非笔墨所能书。
红军时期广昌战役后期,时任红10团3营代理营长的张震命令司号员吹号调7连增援,见司号员瞪大双眼,一动不动,张震立即明白,其耳被震聋了,即用手势示意。
司号员恍然领悟,举起军号,鼓起双腮,张震竟未闻其声,更大急。
此时,张震才知道,自己的耳朵也被震聋了。
张震晚年曾沉痛回忆,广昌战役红军共伤亡5000多人,其中三军团就伤亡2700多人。
就在这次战斗中,张震中弹负伤,又发疟疾,被送往后方医院治疗。
张震将军头脑清醒,思维缜密,红军时期初露治军才干,带兵治军打仗有点子、有办法,心中有数,常奏奇效。
红军时期,张震参加了五次反“围剿”战斗。
1933年8月,时任连政指导员的张震接到上级命令,要求他们从敌人重围空隙中突围出去。
为了完成任务,张震想办法,动脑筋,在出发前动员时,提出非常明确的要求:不准讲话,不准咳嗽;不准打手电,并要求把灯泡摘下来统一保管;为了防止行军锅的碰撞声,他还要求用毯子把行军锅包起来。
全连静默急行军一夜,迅速跳出包围圈,并及时参加了打开缺口的战斗。
在红军长征中,张震任红三军团第4师10团通信主任,管理通信排、电话队、司号班,负责通信联络、设防和宿营时布置警戒等工作。
百岁开国中将曾思玉

曾担任武汉、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曾思玉,是我军一员著名战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曾思玉长征时期任红2师司令部通讯主任,在张国焘阴谋分裂党和红军之际,奉命将毛泽东的亲笔信送给徐向前,为红一、四方面军的团结做出贡献。
抗战时期,曾思玉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浴血奋战六年半,身经百战,战功卓著。
曾思玉在解放战争时期作为纵队司令员和64军军长,参与解放石家庄,打败傅作义部主力第35军,被誉为“小老虎”,其部被称为“华北雄师”。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曾思玉先后任第64军军长、志愿军第19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加了第五次战役、积极防御作战和反击马良山、高旺山等战役,取得了赫赫战功。
长征路上被毛泽东称赞“精干”的江西老俵曾思玉,原名曾世裕,1911年2月2日生于江西信丰县同益乡游洲村。
1928年2月参加信丰县农民武装暴动,次年参加乡、县赤卫队,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红22军第2纵队任战士,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任红12军第36师106团宣传分队长、师政治部宣传中队长、第108团2连政治委员。
1932年春入红军大学第4期上干队学习。
1933年夏起任红36师107团代理政治委员、36师109团政治委员、第2师司令部通信主任。
中央红军长征后,有一天,红2师接到通知,要给毛泽东挑选抬担架人员,师首长将这一任务交给了通信主任曾思玉。
曾思玉接受任务后,在全师几个担架队里挑选出6人,这些年轻力壮的担架队员都是江西瑞金、兴国、于都人。
在抢渡金沙江的路上,中央纵队休息让路,让红2师先行。
此时毛泽东有病在身,他坐在担架上利用休息时间看书。
负责毛泽东日常事务的管理员、警卫员、挑夫和抬担架六名同志在担架两旁陪同他休息。
随红2师先行的曾思玉听到路旁休息的同志喊他:“曾主任,曾主任,你们赶上来啦。
”这时毛泽东问担架员:“哪个是曾主任?”担架员用手指着曾思玉告诉毛泽东:“他就是我们红2师司令部通信主任曾思玉,也是我们江西信丰老俵,我们几个人就是他找去逐个谈话后选定的。
开国中将方强的传奇人生

开国中将方强的传奇人生作者:葛伯强来源:《中华魂》2017年第05期一方强,原名方鳌轩,别名方长,1912年2月13日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街。
14岁就参加红军的方强,建国后曾任海军副司令员,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而最让他始终难忘的,就是毛泽东主席曾救过他的命。
方强出生于一个贫困的搬运工人家庭,由于家境不济,方强读完小学便辍了学,跟着父亲在码头上当了苦力。
1925年,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方强加入了献钟(地名)工会,参加工人纠察队,印刷革命宣传品,散发传单,拥护广东革命政府,支援北伐。
1926年7月,北伐军西路军主力第四军,挺进湖南,“叶挺独立团”担当先锋,进逼平江。
驻守在平江南乡的军阀叶开鑫的部队,望风而逃,不战自溃。
散兵游勇流窜各地,为非作歹,坑害群众。
献钟党支部书记罗纳川决定组织群众夺枪。
这是方强参加的第一次武装行动。
这天正午,在汨罗江边担望哨的方强发现有十几个散兵从远处走来,按照事先约定的信号,他迅速点起3堆烟火,并飞快地跑回去报告。
很快,方强领着一群10多岁的少年,装成看热闹的样子,走到散兵旁边。
他朝身边一个年纪较大、满脸胡子的老兵身上撞去,随手抢过老兵怀里的步枪。
还没等这群散兵游勇醒过神,一个个都被结结实实地绑了起来。
前后不到10分钟,方强等人便缴获了8支步枪和一批弹药。
1926年9月间,方强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担任了献钟工人纠察队的区队长。
1928年,方强正式参加了中国工农革命军,并担任平浏游击队宣传队组长。
1932年8月,方强调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警卫营政治委员。
有一次,方强所在的警卫营接到了“赤化连城”的任务。
连城位于红都瑞金的正东,直接威胁着苏维埃政府和革命根据地的安全。
在红军主力北上反“围剿”的情况下,方强率领警卫营直捣县城。
睡梦中的敌军还没有清醒过来,方强已经冲过敌人布设的排哨、连哨,越过工事,闯进了县城。
这一仗,歼敌100多人,俘敌200多人,而中央警卫营仅仅牺牲4人,轻伤20多人,以微小的代价拔掉了威胁红色政权的“钉子”。
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中将张池明

张池明是从鄂豫皖走出的开国中将。
他10岁参加革命,15岁加入红军,18岁任红15军团作战科代科长,31岁任军政委,38岁被授予中将军衔,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中将。
战争年代,他转战南北,身经百战,屡建战功;和平时期,他转岗后勤,为军队后勤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共和国鼉年轻的幵国中将嫌池明文丨陈乔桂少年驰名鄂豫皖张池明,1917年8月24日出生于河南省 光山县泗店乡傅山村一贫苦农民家庭。
1927 年,他加入儿童团,经常随担任乡农协主席的 堂叔张柱邦走村串乡,宣传革命。
他外出时总 背个包袱,里面装着纸笔,每到一地,都写几 条标语张贴在农舍屋檐下。
由于他聪明好学,念过两年私塾,练得一手好字,一投入农民运 动就大显身手,在乡里小有名气,乡亲都夸他 是“童子学士"。
没多久,他被选为乡儿童团 中队长、区儿童团大队长。
1929年1月,他 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被任命为光山县儿 童团总队长。
为培养他,组织送他到鄂豫边苏 维埃政府创办的列宁小学学习半年,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文化水平。
任儿童团总队长期间,他 积极带领儿童团员慰问红军部队、清查反动分 子、维护社会秩序、宣传鼓动群众,出色完成 中共光山县委交给的各项任务。
1931年5月,少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陈昌浩兼书记,张池明任委员。
他除做些抄写 工作外,还多次到郭家河、宣化店、河口镇、七里坪等地巡视,动员和督促少年儿童入学,教儿童团员检查路条、唱革命歌曲,检查儿童 团站岗放哨情况。
12月,成立少共鄂豫皖中央 分局儿童局总队部,王正乐任儿童局书记兼总 队长,张池明任儿童局常委兼秘书长。
1932年2月,张池明受儿童局指派到皖西将帅传奋♦张池明北巡视。
时值红四方面军发起苏家埠战役,他先后到六安县独山、霍邱县 顾店、霍山县流波疃等地,了解群众 参军参战支前情况,帮助组织运送伤 病员。
9月,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鄂豫皖 省委、苏维埃政府和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弃守新集,向皖西北转移。
朱德指引上井冈的开国中将唐天际

唐天际毕业于黄埔四期,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曾任红军师长、军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军分区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兵团政委,湖南军区司令员,军委防空部队政治委员,军委总财务部副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等职。
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唐天际先后参加了井冈山斗争、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万里长征,率部参加过百团大战、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战斗,为革命立下卓越功勋。
从黄埔求学到参加南昌起义唐天际原名唐文发,曾用名时雍、大标、天济等,1904年10月22日出生于湖南省安仁县华王庙乡杨柳田村。
1917年秋,考入县城第一高等小学堂,新的教学内容,民主自由的思想,使他眼界大开。
1920年秋,唐天际从第一高小毕业,考入衡阳初中。
但这时家境日渐困窘,只好休学在家。
1922年秋天,唐天际考取衡阳湖南法政学校,也只读了一期,就因家庭困难再次放弃学习。
1925年春,唐天际前往衡阳寻求革命之路,找到了湖南法政学校时的同学邵杰生和戴励本。
他们都是中共党员,在与唐天际的相处中,不时考察了解他,不久介绍他加入共青团。
7月,唐天际经中共组织指派,加入改组后的国民党并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
1925年10月,他参加广东革命政府讨伐军阀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
一年后,唐天际被派回衡阳做农民运动工作,又被调往国民革命军第八军讲习所,接受了政治、军事训练。
1926年6月,唐天际调朱德指引上井冈,陈毅为之改名◆刘伯承、唐天际(左一)等在甘肃镇原合影。
雍。
南昌起义失败后,他辗转上海、武汉、长沙回到安仁,为发动农民武装暴动作准备。
那时,安仁到处笼罩着白色恐怖。
为避免敌人注意,他将唐时雍这个名字改为唐天济,寓“济世救人”的意思。
陈毅拍着唐天际的肩膀开玩笑地说:“你这个名字还多少带点救世主的色彩和英雄创造历史的味道啊!”唐天际开始惊诧莫名,后来也哈哈大笑起来。
“是有那么一点儿色彩和味道,那改个什么名呢?”唐天际探询地问。
陈毅略一思索,顺口朗诵起一首李白的诗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开国中将李作鹏的毁誉人生

“九一三”事件后,人们统称林彪手下“五大将”为黄、吴、叶、李、邱。
其中的李,指李作鹏,但人们对他了解不多。
让我们翻开史册吧。
少年红军1914年4月24日,李作鹏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今吉安市)山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十四五岁即承担家里部分劳动,农闲时在当地本家办的乡塾里读过一些书。
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吉安扩充队伍,年仅16岁的李作鹏参加了红军,是名副其实的红小鬼。
红军队伍中有许多“红小鬼”。
他们活泼、热情、机灵、好学、上进,红军队伍里,上上下下,对他们都很关心,而他们在红军的队伍里长大,从小接受革命教育,同时也经受了战火洗礼,很快都成为合格的红军战士。
李作鹏也是一样,他训练积极,作战勇敢,政治进步很快,1931年加入共青团,第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李作鹏爱学习,无论在文化知识方面还是在军事知识方面,都提高得很快。
他性格沉稳,话不多,肯动脑筋,常常向上级提出自己的建议,很快就受到了红军领导干部的注意。
他转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就被调到中央苏区的中央军委,担任周恩来的机要员。
中央苏区最早与上海中央的电报来往均由其翻译。
李作鹏很聪明,不仅很快学会了译电,还学会了破译国民党电报。
领导见他能力强,先后让他担任二局参谋、二科科长。
李作鹏在中央军委,正值红军反“围剿”之时。
他历经五次反“围剿”战役,对作战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了解较多。
他当时还只是一个参谋,对于重要战役的部署没有发言权,但他也有自己的看法,当时就对李德的指挥看不惯,对毛泽东、林彪、彭德怀的指挥则很佩服。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李作鹏参加了长征,亲历了湘江、四渡赤水等重大战役以及长征路上的艰难困苦。
频繁的行军作战,艰苦的生活,考验了李作鹏,他没有开小差,没有掉队,硬是走完了二万五千里路。
林彪麾下到达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后,设立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办自己的“黄埔军校”,李作鹏有军事经验和文化水平,被调任抗大参谋训练队队长。
“队”是抗大的建制,是基层教学组织。
开国中将温玉成---志愿军“十大虎将”、“十位王牌军长”之一

开国中将温玉成---志愿军“十大虎将”、“十位王牌军长”之一他率领的第40军在抗美援朝中首战大捷,被总司令彭德怀誉为“入朝作战第一枪”,毛泽东主席也欣然将这一天--1950年10月25日,定为志愿军出国纪念日。
他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十大虎将”、“十位王牌军长”之一的开国中将温玉成。
温玉成(1915.10-1989.10.29),曾用名温振兴,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人。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7师20团宣传员,兴国县警卫营干事,独立第12团总支书记、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红8军团第21师62团政治委员、军团直属队总支书记,红5军团骑兵团政治委员。
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新四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3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纵队纵队长,新四军第6师18旅旅长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松江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145师师长,第4野战军第41军副军长。
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军长兼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
乞讨追部队1936年10月,红4方面军、红2方面军在会宁与红1方面军胜利会师。
为了打通通向苏联的道路,开创西北抗日新局面,红4方面军的红9军、红30军和红5军,约2万余人,渡过黄河,奉命组成西路军,向甘肃西北、新疆方向执行西征的任务。
敌酋马步芳唯恐红军进入新疆,下令“死力堵截,阻止红军西进和东下”,并决计要将西路军消灭在河西走廊。
西路军要想取胜,马步芳的骑兵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为此,红5军专门成立了1个骑兵团,准备与之抗衡,由温玉成担任骑兵团政委。
开国将军中授衔偏低的将军都有哪些呢,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开国将军中授衔偏低的将军都有哪些呢,偏低的原因是什么展开全文军衔是一个军人的一生的荣誉,是对一个军人功绩的肯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55年实行了军衔制,当时几千位将军被授予军衔,其中被授予少将以及以上军衔的将军被称之为开国将军,当时可谓是将星闪耀。
当然了第一授衔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有的将军的军衔偏高,有的将军军衔偏低,这种情况也确实存在,私下里盘点了一下自己认为当时授衔偏低的一些将军,只是一家之言。
应被授予的军衔:大将或者元帅萧克将军是解放军中的文武全才,参加过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和八一南昌起义,资历不可谓不丰富。
红军时期就是红六军团的军团长,后来与贺龙的红二军团会师改编为红二方面军,任副总指挥,这个资历是元帅的资历。
抗战时期任120师的副师长,这也是元帅资历,你看看八路军三个师的副师长除了萧克将军不是元帅,其他两位副师长徐向前和聂荣臻都是元帅。
1952年评级时,他被评为正兵团级,有被授予大将的资格。
所以他有元帅的资历,大将的资格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确实偏低,流传萧克震上将的说法!原因:自己三番五次申请降衔徐立清是一位从金寨走出来的将军,早年参加革命,1955年评定军衔时,时任军委总干部部副部长的徐立清,在1952年被评定为正兵团级,拟授予上将军衔,他认为自己参与评衔工作,应该避嫌。
他向罗荣桓部长写了要求低授军衔的报告,没被同意。
徐立清又先后给伟人、党中央、中央军委和罗荣桓连续写了几封信,表明决心。
周公亲自找他谈话后,同意授予他中将军衔。
大公无私的典范。
应被授予的军衔:中将或者上将贺晋年是陕西子长县人,是陕北红军早年的领导人之一,在1950年5月调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55年授衔时,与他差不多的,或是职务、资历都比他低的,是上将,最低也是中将,他是陕北红军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创始人之一,可以授予上将或者中将,但是却被授予了上将,也是唯一的一名副兵团级少将。
主要是因为受到高岗事件的牵连可惜了。
解放军大将许光达生平简介

解放军大将许光达生平简介许光达(1908年11月19日-1969年6月3日),原名许德华,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大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解放军大将许光达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许光达生平简介许光达(1908.11.19~1969.06.03),军事家。
原名许德华,1908年11月19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东山市萝卜冲。
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春入黄埔军校第5期学习。
1927年5月编入中央独立师,参加了武汉卫戍司令叶挺将军领导的反击军阀夏斗寅叛军的作战。
8月,在江西宁都加入南昌起义部队。
1929年10月,被中共中央派往洪湖革命根据地,1930年2月,参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先后任军参谋长,第17师政治委员和师长等职。
参与开辟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多次率部参加反"围剿"作战。
1932年春身负重伤,后赴苏联治疗。
在苏联期间,曾入国际列宁学院和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历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第三分校校长,。
1941年 1月,任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卫戍司令。
后任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初期,任晋绥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
1947年8月,率3纵队西渡黄河,参加了沙家店、延(川)清(涧)、宜川等战役,1949年7月任第2兵团司令员,在围歼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主力的扶眉战役中,率部迂回敌后,断敌退路,为保证战役全胜起了重要作用。
继而挥师西进,攻破兰州南山敌军主阵地,抢占黄河大桥,与第19兵团全歼城中守敌,解放兰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命组建装甲兵。
1950年6月,任装甲兵司令员,领导组建了装甲兵的机关、部队、院校、基地和科研机构。
曾先后兼任坦克学校校长和装甲兵学院院长。
1955年9月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解放军军事家罗炳辉生平简介

解放军军事家罗炳辉生平简介罗炳辉(1897.12-1946.6)出生在云南彝良一个汉族贫苦家庭。
1922年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东征战争和北伐战争。
他是建国后中央军委认定的解放军36个军事家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放军军事家罗炳辉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罗炳辉生平简介罗炳辉将军是我国一名杰出的中国共产党员,也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早期参加过护国战争、北伐战争等,后来加入中国红军,参加了抗日战争,战功卓越,是我国著名的36位军事家之一。
罗炳辉出生于云南,家境贫寒,十几岁的时候就参军当了兵,加入的滇系军阀唐继尧的部队。
因为肯吃苦又勇猛,所以罗炳辉很快就成为了唐继尧的副官和亲信,唐继尧下野后随他去了香港之后偷偷回来在广西投奔了滇军。
在滇军时,罗炳辉就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护国战争、东征战争和孙中山领导的北伐战争,建立了不小的战功,尤其是第二次北伐失败时,因为他的日夜急行才避免了滇军的全军覆没。
1927年,罗炳辉开始心向中共,两年后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加入共产党后,他先是在江西领导士兵的武装起义,随后被任命为工农红军的团长,之后因战功不断晋升,担任旅长、军长、军团长等职务。
罗炳辉也参加了长征,他带领手下的第九军团渡过金沙江,进入凉山彝区之后与红军主力会合。
抗日战争爆发后,罗炳辉曾经担任过陈毅的副司令员,一同抗日。
在1937年的时候,他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病,虽然因为战争的胜利而振作,回到前线,但最后罗炳辉将军还是在1946年突发脑溢血去世,当时他正指挥新四军进行枣庄战役,全歼了敌方部队。
罗炳辉怎么死的罗炳辉将军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之一,但他在解放战争时期就去世了,年仅五十岁不到。
罗炳辉怎么死的?他死于1946年6月21日,是突发脑溢血而死,但其实之前他早就身患重病。
罗炳辉是云南人,从小家境贫寒,父亲是地主的佃农,一直受到剥削和压迫,也是因此他从小有参军的念头。
他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只身一人徒步去了省会昆明想要参军,但两年后才得以当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将军,能够在一个位子上默默无闻的干上七年,这本身就是一种毅力,张才千将军就是这样一位默默奉献的将军。
[MISSING IMAGE: , ]
张才千
张才千将军出生于一九一一年,黄麻起义爆发后,他参加了农民运动,成为一名农协委员。
一九三零年张才千参加红军,次年便升任班长,张才千能力很强,颇受上级重用,没过几年便干到了红四方面军二营副营长。
一九三三年,这一年是张才千爆发的一年,他从副营长干到营长,又从营长干到团长,没多久又升任九十三师副师长,到了十月份,张才千已经担任红四军十二师代理师长。
一九三四年,张才千被任命为十二师师长,正式步入红军师长行列。
参军四年,从一名普通的战士,干到了红军师长的位置,这足以证明张才千能力非凡。
一九三五年,张才千调任红四军作战科科长,一九三七年仍然担任红十二师师长一职,干了三年,他又回到了原地。
这似乎开启了一个魔咒,一直影响了他长达七年,抗战爆发后,张才千被任命为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七零团团长,而他这一干就是长达七年时间,直到一九四四年,他才从七七零团团长一职调走。
[MISSING IMAGE: , ]
八路军
七七零团一共三百多人,在这七年的时间里,副团长这一职位便经历了四次变动,可唯独团长一职雷打不动。
胡奇才、卜万科、陈洪发、宋景华先后担任副团长,单说胡奇才,他刚在副团长任上干了不到半年,便被调回了抗大,一九三八年担任支队副司令,一九四零年便出任山东纵队第一旅副旅长,干了三年就已经升到了旅级干部,而张才千真正成为旅级干部,则是在一九四四年,足足比胡奇才这个“副手”晚了四年。
不过,好在张才千将军天生的乐天派,心气很是沉稳,不急不躁,上级将他放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发光发热。
上级命七七零团留守陇东,张才千率领团部在大风川开垦荒地,从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三年,全团开荒三万四千亩,产粮两千五百石,基本能够自给自足。
[MISSING IMAGE: , ]
胡奇才
不仅如此,张才千还帮助陇东建立起了军工、化工、纺织等二十多个工厂,并建立了多个集市以及对外贸易口岸,极大地发展了陇东的经济。
一九四四年十月,张才千调任豫西四支队支队长,算是正式升任旅级干部,任上他率领部队开辟了禹密新、禹郏抗日根据地。
一九四五年三月,张才千率领四支队三次攻打一个日军小队,在肉搏战中,四支队斩杀了四十名鬼子。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一位英雄排长一个人就杀了七个鬼子,连刺刀都砍得变了形。
不久后,张才千升任一纵队二旅旅长,解放战争中,他历任鄂西北军区参谋长、江南游击纵队司令员、鄂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原野战军十二纵队副政委等。
一九四九年,张才千担任湖北军区参谋长。
[MISSING IMAGE: , ]
张才千
虽然张才千在抗战之中默默无闻,可是在建国后却成为一头“黑马”。
一九五五年,他被授予了中将军衔,此后,张才千任南京军区副司令,一九七一年,他更是升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参与指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一九八零年,张才千担任武汉军区司令员。
一九九四年,张才千病逝于北京。
张才千将军在抗战时期可以说是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在团长的职位上一干就是七年,却没有任何怨言,试问有几位将领能够做到这一点?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够在建国后,屡屡受到中央提拔的原因,国家正是需要他这样脚踏实地、肯干实事、一心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