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采暖设计说明范文

电采暖设计说明范文

电采暖是一种通过电力进行供暖的方式,相比于传统的燃气、燃油等能源供热方式,具有环保、安全、节能等优势。为了确保电采暖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设计师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热负荷计算确定电采暖系统的容量和布局。热负荷计算需要考虑到周围气候条件、建筑物的朝向、建筑材料等因素,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供暖需求。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电采暖设备。电采暖设备的选择应该考虑到系统的总热负荷和实际供暖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设备的能效、安全性和可靠性。常见的电采暖设备有电暖气片、壁挂式电采暖炉等,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第三,要设计合理的供热管道布局。供热管道的布局应该尽量减小管道的长度,减少能量传输损失,同时还要考虑到供热管道的维修等因素,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易维护性。

第四,要合理设置温控系统。温控系统是电采暖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能够实现对供热温度的自动控制,提高系统的能效。设计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温控设备,如温度传感器、温控阀等,并根据不同区域和需求设置合理的温度控制策略。

第五,要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师需要合理设置漏电保护器、短路保护装置等电气安全设备,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时,还需要选择优质的电采暖设备和材料,进行系统的定期维护和检查,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最后,设计师还应该考虑到用户的舒适性需求。电采暖系统的设计应该尽量减少温度差异,确保供热效果均匀,避免出现局部过热或者不足的情况。同时,还可以考虑使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用户对供热温度的精确调节,提高用户的舒适感。

总的来说,电采暖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供暖需求、能效、安全性、可靠性和用户舒适性等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提供高效稳定的供暖服务。

采暖设计说明书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目录 一、设计题目 (4) 二、原始资料 (4) 三、热负荷计算 (4) 1. 有关的气象资料 (4) 2. 计算热负荷 (4) 3. 建筑物供暖热指标计算 (4) 四、系统布置及散热器选择 (10) 五、水力计算 (13) 六、选择系统的附属设备和器具 (18) 七、附表及附图 (18) 八、参考书目及资料 (18)

室内采暖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题目 多层居民楼采暖系统设计 二、原始资料 2.1建筑修建地区:呼和浩特 2.2土建资料: 居民楼底层,顶层,标准层采暖(见蓝图) 2.3其他资料: 2.3.1热源:独立锅炉房 2.3.2资用压头:10000Pa(1-1.5mH20) 2.3.3设计供回水温度:95/70℃ 2.3.4建筑周围环境:室内,无遮挡 三、热负荷计算 3.1有关的气象资料 1)大气压力:90.09kpa 2)室外计算(干球)温度:−19℃ 3)冬季主导风向及其频率:NW 4)冬季主导风向的平均风速:4.5m/s 5)冬季室外平均风速:1.9m/s 6)最大冻土深度:143cm 7)冬季日照率:69% 8)朝向修正X ch: 方向南北东/西 修正率% -23 8 -2 3.2房间编号说明如图1: 符号说明:A房间所在单元, X房间所在楼层, 后两位数字为具体编号,楼层方位面积相同的后两位数字编号相同。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5- 图1 3.3 计算或查出有关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并计算其面积(见附表1): 1.外墙:普通砖四九墙(490mm),双面抹灰热阻 R0=0.801m2∙℃/W, K0= 1.25W/m2∙℃ , ∑D=6.862, 冬季类型I 。 2.外窗:平开或推拉铝窗,传热系数K= 3.26W/m2∙℃,每米窗缝空气渗透量 L=0.1m3/(m∙h)或L=0.5m3/(m∙h)。 3.外门:M009金属防盗门,传热系数K=6.40W/m2∙℃,每米门缝空气渗透量 L=1.2m3/(m∙h)。 4.地面:非保温地面,采暖热负荷主要按平均传热系数法给出。 5.屋面:屋面保温层选沥青膨胀珍珠岩,保温材料厚度 δ=120mm,屋面传热系数 K0=0.75W/m2∙℃,热阻R0=1.34m2∙℃/W,∑D=3.92,t w为类型III。 3.4 室内采暖设计温度:各房间设计温度为t n=18℃,楼梯间设计温度为t n114℃ 3.5 温差修正系数:所有房屋都供暖α=1 3.6.校核围护结构热阻是否小于最小热阻: 对于所选外墙:普通砖四九墙(490mm),双面抹灰 R0=0.801m2∙℃/W, K0= 1.25W/m2∙℃ , 热惰性指标∑D=6.862, 冬季类型I , 所以t w.e=t w′其中t w.e为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t w′为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住宅采暖设计规范及说明《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住宅采暖设计规范及说明 8.3.1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住宅宜设集中采暖系统。夏热冬冷地区住宅采暖方式应根据当地能源情况,经技术经济分析,并根据用户对设备运行费用的承担能力等因素确定。 8.3.2 除电力充足和供电政策支持,或建筑所在地无法利用其他形式的能源外,严寒和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不应设计直接电热作为室内采暖主体热源。 8.3.3 住宅采暖系统应采用不高于95℃的热水作为热媒,并应有可靠的水质保证措施。热水温度和系统压力应根据管材、室内散热设备等因素确定。 8.3.4 住宅集中采暖的设计,应进行每一个房间的热负荷计算。 8.3.5 住宅集中采暖的设计应进行室内采暖系统的水力平衡计算,并应通过调整环路布置和管径,使并联管路(不包括共同段)的阻力相对差额不大于15%;当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水力平衡措施。 8. 3. 6 设置采暖系统的普通住宅的室内采暖计算温度,不应低于表8. 3. 6的规定。 表8.3.6 室内采暖计算温度

8.3.7 设有洗浴器并有热水供应设施的卫生间宜按沐浴时室温为25℃设计。 8.3.8 套内采暖设施应配置室温自动调控装置。 8.3.9 室内采用散热器采暖时,室内采暖系统的制式宜采用双管式;如采用单管式,应在每组散热器的进出水支管之间设置跨越管。 8.3.10 设计地面辐射采暖系统时,宜按主要房间划分采暖环路。 8.3.11 应采用体型紧凑、便于清扫、使用寿命不低于钢管的散热器,并宜明装,散热器的外表面应刷非金属性涂料。 8.3.12 采用户式燃气采暖热水炉作为采暖热源时,其热效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665中能效等级3级的规定值。 【说明】 8.3.1 “采暖设施”包括集中采暖系统和分户或分室设置的采暖系统或采暖设备。“集中采暖”系指热源和散热设备分别设置,由集中热源通过管道向各个建筑物或各户供给热量的采暖方式。 严寒和寒冷地区以城市热网、区域供热厂、小区锅炉房或单幢建筑物锅炉房为热源的集中采暖方式,从节能、采暖质量、环保、消防安全和住宅的卫生条件等方面,都是严寒和寒冷地区采暖方式的主体。即使某些地区具备设置燃油或燃用天然气分散式采暖方式的条件,

采暖设计说明书

采暖设计说明书(总3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任务:河南郑州某五层办公楼采暖设计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年级: 指导教师: 姓名: 学号: 设计时间:

摘要 本工程是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一栋五层办公楼,设计任务是做采暖系统,主要的内容有:热负荷的计算、散热器型式选择、散热器面积和片数的计算、系统形式的选择、绘图、水力计算。本工程选用的是4柱813型散热器,系统为单管上供下回同程式系统。供水立管从管道井内通向顶层,因本建筑没有地下室,所以底层回水管需设专门的地沟。 关键词:热负荷;散热器;上供下回

目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章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筑设计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采暖热负荷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热负荷计算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热负荷计算表.............................................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采暖系统的选择与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型式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散热器的选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散热器的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各房间散热器计算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散热器的布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管道的水力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绘制系统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供暖系统水力计算的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泵选型................................................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心得体会......................................................错误!未定义书签。

供热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 设计概况 (1) 1.1设计资料.................................................................................................. 1 1.2设计任务.. (1) 第二章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2) 2.1热负荷计算依据 (2) 2.1.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 2 2.1.2冷风渗透耗热量 ............................................................................ 3 2.1.3冷风侵入耗热量 ............................................................................ 4 2.2热负荷计算结果 .. (5) 2.2.1典型办公室设计热负荷 ................................................................. 5 2.2.2餐厅设计热负荷 ............................................................................ 6 2.2.3特别区域热负荷 ............................................................................ 7 2.2.4各层标准房间负荷 ........................................................................ 8 2.2.5采暖热负荷指标分析 ..................................................................... 8 2.2.5采暖热负荷汇总 . (9) 第三章 热水供热系统是确定 (10) 3.1循环动力................................................................................................ 10 3.2供回水方式 ............................................................................................ 10 3.3本工程方案确定 (10) 第四章 散热器的选择与计算 (12) 4.1散热器的选择 ........................................................................................ 12 4.2散热器的布置与安装 .. (13) 4.2.1散热器布置.................................................................................. 13 4.2.2散热器安装.................................................................................. 13 4.3散热器的计算 . (14) 4.3.1散热器面积计算 .......................................................................... 14 4.3.2散热器片数确定 .......................................................................... 14 4.3.3散热器计算汇总 .. (15) 第五章 供暖系统水力计算 (17) 5.1水力计算方法 ........................................................................................ 17 5.2一二区水力计算 (17) 5.2.1一二区水力计算简图 ................................................................... 17 5.2.2水力计算表. (18) No.:000000000000015 794

电采暖技术规范手册

电采暖技术规范书 一、采用规范与标准: 1、设备所涉及的产品标准及规范、工程标准及规范、验收标准及规范等,必须满足本技术规格书及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制造。只有当其采用的标准和规范等于或优于本技术规格书的要求时,此标准或规范才能为买方所接受。 2、本技术规格书中使用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此):《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电采暖、伴热设备安装》GB50019-2003GBJ 114DBJ01-602-200403D705-1 GBJ242-2002 建标[2002]62号年版、修订版—88《民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地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20016、本项目适用于现行的国家标准、规范;没有国家标准、规范,但有行业标准、规范的,约定适用行业标准、规范;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的,约定适用工程所在地地方标准、规范。 7、各种标准、法规、供货合同及招标文件中的相关要求有不同规定时,按照高标准和严要求执行。 二、工程装备运行条件: 1、安装场所:户内安装。 2、海拔高度≥1500m 3、环境温度-35 oC 4、日温差25oC。

5、相对湿度 ≤42%(25oC)。 6、风速3.5m/s 7、电源单相:220V 50HZ 三、电暖器技术参数及要求11电暖器应有清晰的标志,在电暖器安装就位后其标志应清晰可见;12电暖器在正常或误操作情况下应避免引起火灾危险、机械性损坏;13电暖器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其结构应经得起可能的野蛮操作;14电暖器不应放出有害射线; 15电暖器不应出现毒性或类似的危险。 16散热形式:为对流散热为主; 17安装形式:壁挂安装,离开墙壁10mm以上距离,距地面150mm以上。 18传热介质:电暖器散热不得以油、水等任何液体为介质。 19过温保护装置:电暖器内应设有过温保护装置,以出示“检验报告”为准。 20电气强度(耐压):带电部件与易触及金属部件之间的电压为1250V。 四、发热电缆的技术参数要求: 1、投标方所提供的发热电缆、电加热器、温度控制器必须是在其过去承接的工程中使用过且技术成熟的产品,不允许使用未成熟的技术或产品。电加热器在国内要有零部件存储。7、地板保温材料选用容重≥20kg的保温板,为降低成本,投标方可根据具体房间要求进行优化设计。房间温度要求及热负荷见附件。 8、发热电缆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中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综合场强必须符合HJ/T24-1998 GB8702-88 HJ/T10.2-1996有关规定,投标时须提供环保部门出具

地暖方案设计说明

地暖方案说明 一、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及空调调节设计规范》 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国家标准》 4、《燃气容积式热水器国家标准》 5、《采暖散热器散热量制定方法》 6、《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7、《低温地板辐射采暖应用技术规范》 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JGJ142-2004》 三、设计参数: 1、冬季室外温度:-4℃供暖进水温度:60℃ 2、冬季室内温度:20℃供暖回水温度:45℃ 3、地表蓄热温度:26-28℃蓄热层厚度:50mm 4、排管平均管间距:150-200mm 5、地暖盘管规格DN20 (外径20mm,内径16mm) 6、高密度挤塑板(厚:20mm,密度30-40kg/cm3 四、系统介绍: 地暖系统: 热水地面采暖系统由壁挂炉、分集水器、地暖管及配件构成,供

水不超过60℃的低温热水为热媒,通过埋设在地面下地暖盘管把地板加热,均匀的向室内辐射热量,使房间达到舒适的温度。 系统优点: 1、舒适度高、室内空气洁净。 2、节省空间、干净大方。 3、操作简单、分户控制。 4、维护费用低、使用寿命长。 5、节约能源、运行费用低。 五、装潢配合说明: 为保证整个系统安装准备无误,为用户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设计人员务必于装潢设计师良好沟通,以便为采暖、热水系统预留水电及煤气管路,并避免与家装设计冲突,请务必对此加以重视。 1)地暖施工步骤及安装前要求: 一、装修设计施工图纸有关技术文件齐全。 二、施工安装前要求: 1、施工现场具有供水或供电条件,有储放材料的临时设施 2、内部墙体结构改动完毕。 3、厨房,卫生间应做完闭水实验并经过验收。 4、相关水电预埋工程已完毕。 5、如有地面局部抬高,应施工完毕。 6、需按我方提供的采暖炉管道接口示意图,排设水管及煤气管。如有温控装置的,需按我方提供的温控位置示意,预留86暗

采暖设计说明书范文

采暖设计说明书范文 一、设计目的 该采暖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冬季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保障人们在寒冷的天气中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为了降低能源消 耗和环境污染,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采取合理的采暖系统设计方案。 二、建筑概况 三、采暖系统设计 1.供暖方式 本次设计采用集中供暖方式,通过一个集中供热系统向建筑物的每个 房间提供热水供暖。 2.采暖设备 本次设计使用燃气锅炉作为采暖设备,燃气锅炉的供热功率为 1000kW,能够满足建筑物的采暖需求。 3.供热管道设计 供热管道采用预制直埋供热管道,采用钢管材质,管道埋设在地下。 供热管道的直径根据建筑物的热负荷和供水温度来确定,根据计算,本次 设计采用直径为DN200的供热管道。 4.室内散热器设计 本次设计采用水暖散热器作为室内散热设备,散热器的型号和数量根 据各个房间的热负荷来确定。散热器与供热管道之间采用水泵进行水循环,保证热水能够被均匀地输送到每个散热器。

5.控制系统设计 本次设计采用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建筑物的室温,并根据设定的温度调节燃气锅炉的工作状态和水泵的运行状态,以保持建 筑物的室温在设定值附近。 四、工程施工 本次采暖系统的工程施工需要按照相关的建筑规范进行,包括施工设计、管道安装、散热器安装、控制系统测试、系统调试等。 五、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根据计算,本次集中供暖系统能够满足建筑物的采暖需求,同时采用 智能控制系统能够调整供暖设备的工作状态,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相比 于分散供暖系统,本次设计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达到良好的经 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六、总结 通过本次采暖设计说明书,我们提供了一个合理高效的集中供暖系统 设计方案,该方案能够满足建筑物的采暖需求,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和工作条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 规范进行施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最终,该设计方案将为建 筑物提供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电采暖设计方案

电采暖供暖设计方案书 目录 一、工程概括与设计预算 1.1 工程概括 1.2 设计依据 1.3 热负荷计算 1.4方案设计配置及预算 1.5 电地暖材料规格参数 1.6 施工安装规范要求 1.7 运行费用分析 1.8 质保 二、设计图纸(略) 2.1 平面布置图 2.2 电气系统图 三、西峰WDD电锅炉介绍 3.1 电锅炉产品介绍 3.2 电采暖系统 3.3 煤改电清洁供暖发展 3.4 在中国市场部分业绩 3.5 产品认证及

3.6 电采暖优势 1.1 工程概括 项目名称:塔城高速公路检查站电采暖工程 地址:新疆塔城 冬天最低气温:零下20度 要求室内温度:大于20度 建筑面积:2000m² 1.2 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 GB50259-96 《发热电缆低温辐射供暖系统工程应用技术标准》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范》JGJ142-2004,J365-2004 1.3 热负荷计算 当地气温参数: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tw = - 20℃ 室内设计温度:tn = 21℃±2℃ 服务保温性能好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Q=αFK( tn - twn)

其中:Q---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 F---围护结构的面积(㎡), 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 *℃)], tn-----采暖室内计算温度(ºC), twn----采暖室外计算温度(ºC),α---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朝向、门窗)。 计算按照1 平方所需基本耗热量:100w/m² 1.4方案设计配置及预算 WDD锅炉技术参数 锅炉热功率:0.10MW/台 锅炉电功率:100KW/台 锅炉热效率:98.5% 锅炉水容量:0.05T 锅炉重量: 0.07T 锅炉外形尺寸:1.3m×0.55m×0.8m 锅炉参考采暖面积:1000m²/台 电采暖WDD设备成套安装预算书

电伴热设计说明

● 1.电伴热设计说明 1.1 电伴热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等行业众多场合,金属管道及设备工艺装置的保温和防冻。 1.2 由于电伴热工程目前暂无国家(或行业)规范(程)和产品标准可遵循,所以安装和调试应在供货方的指导下或严格遵循本手册及有关国家标准、图集和有关安全规范进行。 1.3 电伴热的设计和安装要求: 由于电伴热的电热带是安装在绝热层和管道(或设备)外壁之间,利用电热来补充输贮过程中所散失的热量,以维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达到保温和防冻的目的。所以电伴热仍需有绝热层、防潮层和保护层。绝热层的材质、厚度和结构的选择应先按保温和防结露要求的绝热层厚度计算和选择电热带功率,当功率过大时,再增加绝热层厚度。用于保温为目的的绝热设防潮层。只有在确保夏季管道、设备表面不结露的情况下才可不设防潮层。保护层的设置要求与非电伴热保护层的设置要求相同。 1.4 电热带分自控温和恒功率两种。 (1)自控温电热带是由导电聚合物和两条平行金属导线及绝缘层构成。其特点是导电聚合物具有很高的电阻正温度系数特性,且相互并联;能随被加热体系的温度变化自动调节输出功率,自动限制加热的温度。可以任意截短或在一定范围内接长使用,并允许多次交叉重叠而无高温度点及烧坏之虑。一般情况下,可不配温度控制器,仅在温度控制精度要求很高场合才配温控器。温控器的选择和安装要求与恒功率电热带相同。自控温电热带分屏蔽型和加强型。腐蚀区应采用加强型。在保温层内金属管道上放热量曲线见电伴热编制说明(一);电热带规格及技术特性见科阳产品样本;电器保护开关的选用见电伴热编制说明(二)。 (2)恒功率电热带是以金属电阻丝或专用碳纤维束串联或并联与导电线芯及绝缘材料结合而制成,由于其输出功率恒定,温度积累必须采取通断电控温,因此使用时必须配置温控器,不允许交叉、重叠及任意接长、剪断使用,否则会出现过热、过载、燃烧等恶性事故,因此恒功率电热带常用于非重要(非防爆)场合,功率需要较大、温度较高的加热场合。 ● 2.电伴热设计 2.1散热量计算 散热量计算有两种方法:一是查表法;二是按公式直接计算法。 (1)查表法 首先根据需要伴热的维持温度(T0)和环境最低气温(Ta)计算温差: △t=T0-Ta………………………8-1 根据△t查金属管道散热量(QB)表5 或设备散热量(QP)表1 根据查得的QB或QP按下式计算出实际的散热量(QTB或QTP) 管道QTB=f×QB……………………………(8-2) 平壁设备QTP=f×QP………………………(8-3) 式中:T0需要电伴热维持温度(℃)即金属管道或设备的表面温度。 Ta极端平均最低环境气温(℃),查全国各地气象参数表,室内有空调的按室内空调最低温度计算。 QTB管道实际需要伴热量(W/m) QTP平壁设备实际需要伴热量(W/m2)

电热伴设计说明

设计安装 一、电伴热设计说明 1 、电伴热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等行业众多场合,金属管道及设备工艺装置的保温和防冻。 2、由于电伴热工程目前暂无国家(或行业)规范(程)和产品标准可遵循,所以安装和调试应在供货方的指导下或严格遵循本手册及有关国家标准、图集和有关安全规范进行。 3、电伴热的设计和安装要求: 由于电伴热的电热带是安装在绝热层和管道(或设备)外壁之间,利用电热来补充输贮过程中所散失的热量,以维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达到保温和防冻的目的。所以电伴热仍需有绝热层、防潮层和保护层。绝热层的材质、厚度和结构的选择应先按保温和防结露要求的绝热层厚度计算和选择电热带功率,当功率过大时,再增加绝热层厚度。用于保温为目的的绝热设防潮层。只有在确保夏季管道、设备表面不结露的情况下才可不设防潮层。保护层的设置要求与非电伴热保护层的设置要求相同。 4、电热带分自控温和恒功率两种。 (1)自控温电热带是由导电聚合物和两条平行金属导线及绝缘层构成。其特点是导电聚合物具有很高的电阻正温度系数特性,且相互并联;能随被加热体系的温度变化自动调节输出功率,自动限制加热的温度。可以任意截短或在一定范围内接长使用,并允许多次交叉重叠而无高温度点及烧坏之虑。一般情况下,可不配温度控制器,仅在温度控制精度要求很高场合才配温控器。温控器的选择和安装要求与恒功率电热带相同。自控温电热带分屏蔽型和加强型。腐蚀区应采用加强型。在保温层内金属管道上放热量曲线见电伴热编制说明(一);电热带规格及技术特性见科阳产品样本;电器保护开关的选用见电伴热编制说明(二)。(2)恒功率电热带是以金属电阻丝或专用碳纤维束串联或并联与导电线芯及绝缘材料结合而制成,由于其输出功率恒定,温度积累必须采取通断电控温,因此使用时必须配置温控器,不允许交叉、重叠及任意接长、剪断使用,否则会出现过热、过载、燃烧等恶性事故,因此恒功率电热带常用于非重要(非防爆)场合,功率需要较大、温度较高的加热场合。 二、电伴热设计 1、散热量计算 散热量计算有两种方法:一是查表法;二是按公式直接计算法。(1)查表法 首先根据需要伴热的维持温度(T0)和环境最低气温(Ta)计算温差: △t=T0-Ta………………………8-1 根据△t查金属管道散热量(QB)表5 或设备散热量(QP)表1

新厂房电气设计说明

新东付厂房电气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总建筑面积平方米,本工程的建筑层数为5层, 高度为30.4米。建筑耐火等级为级。结构类型属于结构。 (二)设计范围 本设计包括主体楼的电力配电系统及电力线路布置。主要包括0.4KV电力配电系统负荷计算,照明,电采暖(厂家设计),中央空调(厂家设计),插座,监控、通讯、水调机房,电话,网络,电视,消防系统(厂家设计),接地(执行原设计)、防雷系统(执行原设计)等。 (三)功能定位 1. 一层检修车间; 2.二层试验班、更衣室、安全工器具检测室、高压试验厅、精密仪器仪 表存放室、配电室; 3.三层中央控制室、检修作业交待室、交接班室、办票室、值班员更衣 室、操作用具室; 4.四层通讯、信息、监控、水调综合机房,电源室,通讯材料室,发电 部员工办公区; 5.五层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值班室、卫星固定站、信息值班室、水库调 度值班室、配电室、会议系统设备间。 (四)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2.电缆桥架安装 3.常用灯具安装

4.硬塑料管配线安装 5.电力竖井设备安装 6.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 7.常用低压配电设备安装 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9.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1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1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2.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1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1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6.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 B 5 0 2 1 7 - 2 0 0 7 1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18. 国家现行的其它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 (四)电源设计思路 1.电源电压:本工程配电电源为220V/380V。 2.新东付厂房供电电源: 1)总电源:总电源取自厂房内400V配电室,共取四路电源。其中通讯、监控及水调机房(以下简称机房)、中控室电源取自400V自用I段、自 用H段,并互为备用;其它负荷电源取自公用I段、公用H段,并互为备用。 2)总电源敷设方式:采用四层400*150桥架敷设。两层弱电,两层强电,

发热电缆电地暖设计方案案例

发热电缆电地暖设计方案案例 一、设计依据 1、《供暖通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 2、《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 3、《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95) 4、《建筑电气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 5、《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行标) 6、依据甲方提供的建筑图、设计说明 7、发热电缆采暖系统按独立分户采暖设计。 8、依据《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3..3.7分户计量的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计算, 应考虑间歇供暖和户间传热等因素。 9、依据《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3.9.3发热电缆热线间的最大间距不宜超过300mm, 且不应小于50mm;距离外墙内表面不应小于100mm;设计间距不超过250mm。 10、间歇式采暖确保系统启动升温时能够反应迅速,安装功率应比计算热负荷增加 30%。 11、采暖房间与不采暖房间的墙体按0.4系数计算热负荷。 12、户间墙体按0.4系数计算热负荷。 13、其他按甲方提供的系数计算。 项目概况:住宅地面辐射供暖系统 三、采暖设计

根据甲方提供已知围护结构的初始条件: 概况 室内计算温度℃,室外计算温度℃。 XX小区: ㎡,设计功率:W ,平均功率:W/㎡ 发热电缆地板采暖的运行费用:持续恒温运行:平均温度度至度,24小时每平方度至度电。 四、发热电缆系统的电气设计 1、发热电缆系统的供电方式,宜采用AC220V供电。当进户回路负载超过12KW时,宜采用AC220V/380V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多根发热电缆接入220V/380V三相系统时应使三相平衡。 2、配电箱应具备过流保护和漏电保护功能,每个供电回路应设带漏电保护装置的双极开关。 3、低温传感器穿线管应选用硬质套管。 4、发热电缆的接地线必须与电源的地线连接。 五、电采暖系统 1、发热电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供电线路变压器低压配电装置分户电度表 通过地板向室内辐射热量发热电缆温控器 2、电缆敷设: 电缆敷设严格遵守《发热电缆采暖系统工程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发热电缆采暖系统工程安装施工手册》 3、温度控制: (1)、温控器形式选用:地温室温双控温控器。 (2)、控制方式:独立控制。 4、地面构造: 在建筑物地面结构层上,首先铺设高效保温材料及聚脂真空镀铝膜,起到单向保温和隔热的作用,在保温材料上铺设焊接钢丝网,然后将发热电缆按设计要求的间距固定在钢丝网

【精品】采暖设计

1。绪论 1.1国内外采暖技术的研究现状 近些年,我国的采暖方式打破了散热器采暖一统天下的传统局面,从热源种类到室内系统型式及设备,已出现了多元化并存和发展的市场趋势. 随着我国科技进步,我国的采暖事业有了一个大的发展.目前,多种燃料的热可供选用,已有多种采暖方式可满足不同类型建筑和地区的需要。室内系统的形式也随着设备的发展和人们的要求而不同。 1。1.1能源的丰富构成了多种的采暖热源 燃煤锅炉房热源:这类热源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我国能源资源的构成,使得我国采暖的热源主要以燃煤锅炉房为主。据资料表明,我国的能源资源煤占70%,而煤作为采暖燃料是最好的利用途径。 热电厂热源:热电联产具有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供热质量等特点,是目前提倡的一种采暖热源.一些有热电厂的城市均建设了城市供热管网,得到了较好的效益,并逐渐在发展。 燃气为热源:燃气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等.近些年,一些天然气田的发现,以及有的煤田直接生产煤气等。在采暖地区利用燃气生产热源来采暖

越来越普通,甚至一些城市还推出了优惠政策鼓励用燃气采暖。电力为热源:我国近几年电力的发展,为直接采用电能采暖提供了先决条件。电暖气、电热膜、电缆线、电热板的采暖方式应运而生。 利用热泵的热源:利用耗电的热泵将空气的热量转化为高温可采暖的热量,称为空气热泵采暖;将地下水的热量用热泵转化为可采暖的温度称为水源热泵。目前已在有的地区的建筑物中使用。 地热水为热源:地热水为热源的采暖基本上是室内采用散热器采暖或地面辐射采暖的供热方式,我国有多个地区具有地热资源,有的温度高达90℃,甚至可直接用于供热,但是由于地热水含有腐蚀性物质,需要处理才能使用。目前,由于技术及投资等原因,以太阳能、低温核能供热并没有推广使用,还处于深入研究试用阶段.

电采暖技术规范手册

电采暖技术规范手册 1. 引言 电采暖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供暖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为了推广电采暖技术的应用,提高供暖效果,确保用户的安全和舒适,制定了本技术规范手册。 2.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建筑物、室内空间等供暖环境。涵盖了电采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 3. 术语和定义 3.1 电采暖:利用电能作为能源进行室内供暖的方式。 3.2 供暖温度:指供暖系统输出的空气温度。 3.3 温度控制:通过调节供暖设备的运行来实现室内温度的控制。 4. 设计要求 4.1 供暖负荷计算:根据建筑物的朝向、面积和采暖需求等因素,确定合适的供暖负荷。 4.2 供暖温度控制:根据建筑的要求确定合适的供暖温度范围,并选择合适的温度控制装置。 4.3 供暖系统设计:根据供暖负荷和温度控制要求,设计合适的供暖系统,包括采暖设备、配管和辅助设备等。 4.4 安全防护措施: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供暖过程中没有安全隐患。 5. 安装要求 5.1 采暖设备安装:按照制造商提供的安装说明,正确安装采暖设备,确保其稳定、安全。 5.2 配管安装:选择合适的管材和连接方式,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管道的安装,确保无泄漏。 5.3 电气连接:按照国家电气安全标准进行电气连接,确保供电安全可靠。

6. 调试和运行 6.1 供暖系统调试:在供暖系统安装完成后,进行系统的调试和检验,确保其 正常工作。 6.2 温度控制调节:根据设计要求,调节温度控制装置,保持室内温度在合适 范围。 6.3 运行监测:定期对供暖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运行正常和高效。 7. 维护和保养 7.1 清洁:定期清洁采暖设备和供暖系统,防止灰尘和污垢对供暖效果的影响。 7.2 换热介质维护:定期检查和更换供暖系统中的换热介质,保证其正常运行。 7.3 故障排除:及时处理供暖系统中出现的故障,确保其正常运行。 8. 性能评估 8.1 供暖效果评估:定期评估供暖系统的供暖效果,确保满足用户的需求。 8.2 能源消耗评估:评估供暖系统的能源消耗情况,找出节能优化的方案。 9. 风险控制 9.1 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供暖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措施进 行控制。 9.2 火灾风险:制定火灾预防措施,建立火灾应急预案,确保供暖过程中的火 灾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10. 法规和标准 10.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电采暖技术的实施。 10.2 行业标准:参考行业标准和规范,确保电采暖技术的顺利应用。 11. 国际比较 11.1 国际发展情况:了解国际上电采暖技术的发展情况,借鉴国际经验。 11.2 国际标准比较:比较国内外电采暖技术的标准和规范,找出差异和改进的 空间。

暖通专业设计说明【范本模板】

苏州市机动车驾驶人观山考验场业务用房项目 设计总说明 (一)暖通专业篇 一、暖通专业技术措施的科学性 1 设计依据 1。1 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1.2 建筑专业提出的平面图和剖面图; 1.3 室外计算参数(苏州地区) 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4.4℃ 夏季空调计算日平均温度31。3℃ 夏季空调计算湿球温度28。3℃ 夏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31。3℃ 夏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70 % 夏季大气压力1003.7hpa 夏季平均风速3。5 m/s 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2.5℃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0.4℃ 冬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77 % 冬季大气压力1024.1hpa 冬季平均风速3。5 m/s 1。4 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1.5 国家主要规范和行业标准 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2)《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 174-2010;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 2 空调系统设计 2。1 2。2 空调冷热负荷估算 1)夏季空调冷负荷: KW ;冬季空调热负荷:KW 2)冷负荷指标:W/m2 ; 热负荷指标:W/m2。 注:冷热负荷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系统方案的设计、初投资的大小、以及将来投入设备的使用率等.本方案中负荷将随着整体设计的逐步深化而确定。负荷指标的建筑面积为地上建筑面积,地下不设空调设施; 2.3 空调系统 1)从技术、经济及运行管理等角度比较考虑,空调系统方案确定为:多联机加新风的空调系统; 2)多联机空调系统是一组空气源热泵(冬天制热及夏天制冷于一体)机组配置多台室内机,通过改变制冷剂流量 适应各房间负荷变化的直接膨胀式空气调节系统; 3)多联机空调系统施工便利,节省工期;使用中无需配备专人管理,控制便利;设备的变频技术可实现部分负荷 运转,节能又便利;相对传统空调系统,多联机系统改造灵活便利; 4)本项目按层分区域设置系统,按使用房间朝向、使用时间和频率、室内设计条件等,合理划分系统分区;空调 外机置于4层局部屋面,详暖通平面图; 5)空调系统的新风系统对排风进行热回收,即采用热回收式新风换气机; 2。4 空调风路系统 1)空调室内机型式为风管式,暗装;送、回风口配合吊顶风格设置,空调内机与风口短风管连接; 2)大厅(一、二层挑空)的空调设计仅在一层侧送,既降低施工复杂度(若设二层侧送,会出现与防火隔断间的 施工难题),又避免能源浪费; 3)本项目内部房间功能有:教室、考场、培训等,人员相对密集,需设集中新风系统,新风需求较大;为避免能 源浪费,机械排风考虑热回收;内部平面大开间房间为主;本项目空调系统的新风系统主机采用热回收式新风换气机较合适; 4)新风系统按层设置,为节约吊顶空间、简化送回风管路,每层左右端各设1套,设备吊装于走道端头,且左右 端各设公共排风竖井; 5)新风送风支管与空调室内机送风管合并;主要房间设集中排风口; 6)送风口型式为散流器,回风口采用带过滤网百叶风口,回风口风速≯4m/s; 2.5 空调水路系统 本项目水路系统指冷凝水排水系统,分散设置多处冷凝水干管,装修包覆,既可缩短冷凝水水平干管从而节约吊顶空间,也避免接入卫生间地漏的情形下,出现短管明露从而影响美观; 2。6 自控方式简述 1)空调系统可以就地控制,也可通过楼宇自控系统实现自动运行,方便节能; 2)选配集中监控系统,通过监测各个房间的空气参数来控制流过各个房间的冷媒流量,从而使各个室内机之间始 终处于最佳状态;

电采暖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XXXXXXXXXXX供暖官网工程 建设地点:XXXXXXXXXX 建设单位:XXXXXXXXXX 监理单位:XXXXXXXXXX 1、质量目标 分部工程质量全部合格,优良率达到95%以上。 观感质量的评定优良率达到95|%以上。 工程质量标准:保质保量完成本工程项目。 本工程交付使用时,应配合土建确保竣工后达到优质工程,质量要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1.合同范围内全部工程的所有功能符合设计要求。 2.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人全部达到国家有关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国家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2、工期目标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特点和现场情况,我方将紧跟土建的进度,在甲方及监理方的要求下,按时完成工期。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若业主需要,根据我公司实力可以满足建设单位对工期的要求,并尽量缩短施工工期,以便提早交付建设方运行。 工期要求为:____ 年___ 月____ 日开工; ____ 年___ 月____ 日完工。

3、安全目标 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轻伤事故发生率小于1.5%。。 4、文明施工目标 达到当地文明样板工地标准。 二、方案编制依据: 1、设计文件及有关资料:设计图纸、说明及总平面图; 2、计划文件:招投标(文件)书; 3、工程勘察资料:地形、地貌、(工程)气象等自然条件; 4、现行规范、规程: b.JBJ59-88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检查评定办法》 c.GBJ302-88 《建筑采暖工程及验收规范》 d.GB50194-93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用电安全规范》 e.GB/T50326-2001 f.GB/T50328-2001 g.JGJ46-2005 h.GB50348-2004 i.其它相关规范 三、方案编制原则: a.GB50300-2001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小区供暖系统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

小区供暖系统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设计名称是小区供暖系统设计,采用城市污水源进行热泵系统的方案。 基本参数:一次网供回水温度为110/70℃,小区所有建筑物进行低温水供暖,要求供回水温度80/60℃。 本次设计主要有工程概述、热负荷计算、供热方案确定、管道水力计算、系统定压方式的确定、设备及附件的选择计算等几方面的内容。 在热网设计合理,安装质量符合标准和操作维修良好的条件下,热网能够顺利地运行,尤其对于只有供暖用户的热网,在非采暖期停止运行期内,可以维修并且排除各种隐患,以满足在采暖期内正常运行的要求。 [关键词]:小区供暖热泵参数设计系统选择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design specification [Abstract]: This design name is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design, using heat pump system of city means the scheme Basic parameters: a network for the return water temperature of 110/70 ℃, communities all buildings, low temperature water heating requirements for 80/60 ℃by monitoring the return water temperature

Includes project overview, the design scheme in the heat load calculation, heating, constant pressure pipeline hydraulic calculation, systematic way of calculation, the selection of equipment and accessories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of content. In heat supply network design is reasonable, installation quality conform to the standard and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good conditions, heat supply network can run smoothly, especially for users only heating heat supply network, in the CaiNuanQi stop running period, can repair and eliminate all kinds of hidden danger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normal operation during the heating period [key words] : select parameter design of district heating heat pump system 目录 1.绪论 (4) 1.1、几种设计方案的比较 (5) 1.1.1集中式供暖:城市供暖适用居所:普通住宅、办公楼 (5) 1.1.2家用燃煤锅炉:家庭供暖 (5) 1.1.3热冷风式空调机:升温快 (5) 1.1.4家用中央空调系统:舒适安全使用场所:别墅 (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