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玛蒂亚_森的权利贫困理论与方法述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玛蒂亚・森的权利贫困理论与方法述评
马 新 文
提 要|阿玛蒂亚・森将贫困概念从收入贫困扩展到权利贫困、可行能力贫困和人类贫困,将贫困的原因分析从经济因素扩展到政治、法律、文化、制度等领域,将传统的经济发展观扩展到人与社会的自由
发展观,认为只有让人们享有更大限度的行动自由,拥有更多的机会,作出更多的选择,才能从本
质上消除贫困。

关键词|权利 贫困 阿玛蒂亚・森
中图分类号|D56 F11319
作者信息|女,1963年生,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710049。

阿玛蒂亚・森①认为,对贫困问题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收入层面,而应该立足于贫困者的生存状态。

对贫困的关心应该更重视对穷人福利的关心(绝对贫困),而不是简单的对他们与其他人收入差距的关心(相对贫困)。

进一步讲,森认为毋需区分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无论何种贫困状态,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由于权利的缺乏或者其他条件的不足造成的。

贫困绝不仅仅是收入低下的外在表现。

为此,森创立了权利贫困理论与方法。

一、森的权利贫困理论与方法简述
森的权利贫困理论与方法,集中反映在他的《贫困与饥荒》(Poverty and Famines, 1981)和《饥饿与公共行为》(Hungry and Public Action,1989)论著中。

在此森首次使用“权利方法”(entitlement approach)研究贫困(饥饿)问题,森从权利方法视角将贫困、饥饿
视为“权利丧失”的结果。

在《贫困与饥荒》一书中,森指出,要理解
饥饿,必须首先理解权利体系,应把饥饿放在
①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1933年出生于
印度孟加拉湾,1953年在印度大学完成学业赴剑桥
大学攻读,1959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先后在印
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牛津大学以及美国哈佛大学
任教。

1987~1998年在哈佛大学担任经济学和哲学
双教授职务。

森曾任国际经济学会、印度经济学会、
美国经济学会的主席。

曾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写过
《人类发展报告》,曾任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的经济
顾问。

森的学术贡献涉及公共选择、福利、饥荒和经
济发展等领域,是现今为数不多的几个横跨多学科
的经济学家之一。

森的代表作有:《论经济不平等》(1973)、
《贫困计量的序数方法》(1976)、《贫困的水
平》(1980)、
《商品与能力》(1985)、
《伦理学与经济学》(1982)、
《生活标准》(1987)、《贫困与饥荒》(1981)、
《饥饿与公共行为》(1989)、《不平等的再考察》(1995)、
《以自由看待发展》(1999)等。

还有两本论文
集:《选择、福利和测度》(1982年)与《资源、价值和发
展》(1984年)。

1998年因其在福利经济学方面的贡
献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权利体系中研究。

饥饿是交换权利的函数,不是食品供给的函数。

即使由于食物短缺引起饥荒,但饥荒的直接原因还是个人交换权利的下降。

在这里,森的权利体系包含4个方面的权利:(1)以交换为基础的权利 一个人有权将自己的商品与他人交换;(2)以生产为基础的权利 一个人有权将自己的资源或雇用来的要素用于生产;(3)以自身劳动力为基础的权利 一个人有权将自己的劳动力用于自己组织的生产或受雇于他人;(4)以继承或转让为基础的权利 一个人有权继承财产或接受赠予。

前两种权利的失败,是自然经济条件下致贫的根源,后两种权利的失败,是市场经济条件致贫的根源。

一个人免于饥饿的权利依赖于:(1)政治体系 即政府能否提供明确的产权保护;(2)经济体系 即微观上是否有充分竞争的市场秩序,宏观上能否维持稳定的经济环境;(3)社会体系 包括家庭内部的分工、传统观念中对交换权利和互惠权利的规定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权利的分配,并决定着不同的群体在面对饥饿和饥荒时的不同命运(比如妇女的社会地位往往决定了她们在饥荒中处境尤为悲惨)。

森强调指出,权利方法所重视的是一个人是否具有支配足够食物的能力,以及人们在某一社会现有法律体系中所具有的合法控制食物的手段。

对食物的所有权是现代社会中人的最基本的权利之一,社会保障制度集中体现了对这种权利的保护。

例如,某个人如果失业,就有权利享受失业救济;如果某人的收入水平下降到贫困线之下,就有权利获得收入补贴。

森与让・德雷兹合著的《饥饿与公共行为》一书是他们从事世界发展经济学研究所(WI DER)“饥饿与贫困”项目研究的一项成果。

书中关注饥饿,更关注由饥饿引起的浩劫;关注对饥饿的估值,更关注解决饥饿的公共行为。

这里的公共行为,不仅是国家的活动,还包括公民的行为———不仅有“合作”(通过公民合作)的行为,更应该有“对抗”(通过社会批评和政治对抗)的行为,因为国家行动的性质和效力在缺乏公众警惕和活动的情况下极易恶化。

森在本书中讲的权利,指的是一个人“利用各种能够获得的法定渠道以及所获得的可供选择的商品束的集合”。

①因为“如果一群人无法确立支配足够数量食物的权利,那么他们将不得不面临饥饿。

如果这种剥夺足够大,饥饿的结果就可能导致死亡”。

②森分析了在私有制经济中,权利可表现为“禀赋权利”(endowment)和“交换权利”(exchange entitlement mapping)。

前者是指一个人的初始所有权,比如他所拥有的土地、自身的劳动力等;后者是指一个人利用自己的禀赋从事生产并与他人交换所能获得的商品束。

森指出,不同阶层的人对粮食的控制和支配能力表现为社会权利关系,而这种权利关系又决定于法律、经济、政治等因素,如果权利体制不合理或者失败则会导致贫困与饥荒,或者当一个人的市场交换权利减弱或被剥夺时,即发生贫困。

森在本书中用权利方法分析了孟加拉湾的饥荒史,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

在孟加拉湾,1943年约有300万人死于饥荒,1974年,435万人沦为饥民。

森对1974年饥荒的调查发现,当饥荒爆发时,正是孟加拉粮食产量的高峰时期。

1974年孟加拉粮食产量比前一年增长13%,人均粮食产量增长513%。

他通过对受灾人口的统计发现,饥荒时期受害深重的是工人,尤其是农业工人。

饥荒期间,工资水平与粮食价格的交换比例急剧下降,农业工人的就业机会减少,表明了贫困者贫困的原因在于,其禀赋权利不能充分发挥和交换权利的缺乏。

作者最后指出,“衰退型饥荒”可以理解和容忍,但是“繁荣型饥荒”则是道义上无法

②同上,第23页。

〔美〕森、让・德雷兹:《饥饿与公共行为》,苏雷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24页。

学科流派
容忍和政治上不可接受的事件。

一个群体控制食物的能力取决于与其他群体比较的相对地位与经济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地位和经济力量表现为一系列权利———对食物的生产权、交换权、支配权,以及各种“扩展权利”。

因此,公共行为的目的,可以被看作是提高人们实现有价值的和被赋予价值的“活动和存在”的能力。

这些能力可以从避免营养不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等的基本能力,扩展到更复杂的社会能力,如参与社区生活和获得自尊等。

所以,从权利和能力视角来看,贫困是权利和能力被剥夺的结果。

那么,公共行为的社会保障功能、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能力,不仅具有工具性的技术意义,更有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即社会保障应是公共行为的一个目标,而不应是小范围内的一系列特定政策。

社会保障的“保护”和“促进”功能的发挥,前者重在防止生活水平的下降,后者旨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扩大人们的基本能力。

承载着社会保障功能的公共行为不单单是孤立的国家活动,既不是施舍,更不是一种仁慈的再分配,而应当是有公众参与的整体的社会活动。

森的权利方法的创立,将贫困的原因分析从经济因素扩展到政治、法律、文化、制度等领域,把贫困问题置于经济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综合研究之中,为贫困问题的研究开阔了视野。

二、森的贫困理论与方法评析
森的权利贫困理论与方法,虽然集中研究的是饥饿这种特定贫困状态背后的权利剥夺问题,但是其“权利方法”对“增长型贫困”、“繁荣型贫困”背后的权利剥夺问题,对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中的权利剥夺问题的研究,都有其应用功能。

11森的贫困理论与方法的价值取向
森的贫困理论与方法以权利、自由作为
价值取向,以增进个人福利作为价值目标,并
以此判定人们的生活及社会状况是否合乎理
想,或者是否在向理想的方向发展。

(1)它不同于功利主义的价值标准及其
后果主义方法。

功利主义强调所有人的总效
用或总福利的最大化。

一个世纪以来,这一
直是传统的福利经济学和公共政策经济学的
准则。

这一点无可厚非,它着眼于社会机制
的后果,而且后果是人的福利而不是货币。

但是,森认为后果主义方法有不足之处,其
一,漠视分配;其二,忽略权利、自由及其他非
效用因素。

比如如何评价“幸福的奴隶”与
“不幸的自由人”。

(2)它不同于自由至上主义的价值标准。

自由至上主义追求由法治权利保证的、受最
少限制的个人自由。

这种法治意义的自由包
括政治自由(言论、集会、结社等)、经济自由
(所有权不被侵犯、自由交易、受法律保护的
契约关系等)以及许多其他自由权。

自由权
的价值观反对专制、促进法治、保护人权,已
成为现今世界普适价值标准的组成部分。


是森认为,它只重程序、不计后果。

森主张既
要考虑法治的权利,也要考虑人们实际达到
的福利,如经济上不致饿死的保障,身体的健
康、长寿,社会上扫除文盲的措施等。

森的以自由为基础的权利方法,既能够
顾及到功利主义对人类福利的兴趣,又能考
虑到自由至上主义对选择过程与行动自由的
关注。


21超越了主流经济学家的研究焦点与
研究方法
森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对贫困和饥荒问
题的研究,超越了主流经济学家们的研究焦
点。

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功利主
义,长期关注诸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
入、经济增长率等一些“物”的总量指标,而完
①〔美〕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任
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
47~71页。





全忽视对人类贫穷与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考察。

在森看来,人们必须关注社会的底层,而不只是关注多数人生活的平均状况;必须关注收入以外的人类自身生命状况。

比如在国际比较研究中,人们往往忽视了预期寿命与人均G NP之间的相关性。

例如,哥斯达黎加人均G NP为1780美元时预期寿命是75岁,美国人均G NP为20910美元时预期寿命是76岁。

纽约哈莱姆地区的人均预期寿命不到40岁。

森认为,哥斯达黎加人均寿命长是因为它有良好的公共健康服务和基础教育,而哈莱姆地区不仅缺乏这样的服务,还存在严重的社会不安全因素,如街头暴力。

如果考虑到基本生存能力以外的社会生活能力,哈莱姆地区的福利水平就不会高于哥斯达黎加,虽然哈莱姆的居民能控制较多的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必然能获取诸如“体面地进入社会”、
“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这样的社会生活能力。

为此,森确定了被誉为“森指数”的衡量贫困的指标,①“森指数”能够敏感地反映穷人收入的变化,为贫困研究作出了开创性工作。

森从社会伦理和哲学角度,运用权利方法探索不平等和贫困与饥荒的原因。

在当今世界,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供给量已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营养不良、饥饿乃至大规模的饥荒在这个世界上仍不断发生。

对于饥荒,许多人更容易想到的是因为食物匮乏(比如从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1798)开始,经济学家们关心更多的是世界人口数量与粮食供应量的平衡)。

但是,如果用森的权利方法分析这一现象,可以得出更符合实际的结论。

森指出,饥荒存在的真正原因并非在于粮食的总供给量的不足,而在于个人和家庭没有权利能及时地获得食物。

当个人免于饥饿的权利被剥夺之后,即使粮食丰收,他仍将陷于饥饿。

这既可能是由于他的禀赋权利发生了变化(比如失去了土地或由于疾病失去了劳动能力),也可能是由于他的交换权利发生了变化(比如由于劳动工资下降、食物价格上升、失业或其所生产的产品价格下降,导致他们无法通过交换获得足够数量的商品)。

总之,是由于应有权利的被剥夺,才致使其陷入贫困。

31森的贫困理论与方法的学术贡献
森将贫困与权利关系紧密相连,将贫困同政治、法律等社会因素紧密相连,深刻地指出,“繁荣过程自身就有可能成为饥荒的诱因”,主张把饥饿置于权利体系中来理解。

森的贫困理论旨在强调赋予人民以应有的权利,确立人与社会的自由发展观,寻求经济正义之道,他吸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财富显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因为它只是有用,而且是因为其他事物而有用。

”②森赞同马克思关于权利、自由是判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的诸多论点,“马克思在他的诸多著作中,在他强调‘确立个人对偶然性和关系的统治,以之代替关系和偶然性对个人的统治’的重要性的时候,也这样做了”。

③森的权利贫困理论与方法的创立,为贫困问题的研究开创了新的视角,成为贫困理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如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公告中所说:“森在经济科学的中心领域作出了一系列可贵的贡献,开拓了供后来好几代研究者进行研究的新领域。

”“他结合经济学和哲学的工具,在重大经济学问题讨论中重


③同上,第289页。

〔美〕阿玛蒂亚・森,2002年,第289页。

森指数表达式:P=H[I+(1-1)G]。

(P为贫困程度,H为贫困发生率,I为贫困距,G为穷人之间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

森指数是森在批判传统的贫困度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传统方法中应用较广的有贫困发生率、贫困距指标。

贫困发生率是指贫困线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这个指标只反映了贫困人口的发生率信息,不能反映贫困者的贫困程度。

贫困距指标是指贫困人口的收入与贫困线之间的差距的总和。

这个指标虽然能够反映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但是不能敏感地反映出贫困者生活水平的分布状态。

森通过公理化的方法建立了全新的贫困指数—森指数,能够敏感地反映穷人收入的变化。

学科流派
建了伦理层面(restored an ethical dimension)。

”①由于对社会底层人民以及道德的关切,阿玛蒂亚・森被誉为“经济学的良心”(索罗)。

联合国前秘书长柯菲・安南高度评价了阿马蒂亚・森的研究对发展理论和实践、对联合国发展工作、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全世界贫穷的、被剥夺的人们在经济学家中找不到任何人比阿玛蒂亚・森更加言理明晰地、富有远见地捍卫他们的利益。

通过阐明我们的生活质量应该不是根据我们的财富而是根据我们的自由来衡量,他的著作已经对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联合国在自己的发展工作中极大地获益于森教授观点的明智和健全。

”②
41森的贫困理论与方法的实践贡献
受阿玛蒂亚・森的贫困理论与方法的启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1996年设计了“能力贫困指标”(Capability P overty Measure)(1996);③1990年发展了森的“人类贫困”概念;1997年为综合测定人类贫困程度,UNDP设计了“人类贫困指标”(Human P overty Index)(HPI);④在2001年的《人类发展报告》中又一次明确了人类贫困概念。

⑤众多学者对贫困的度量方法也随之改进,将过去单一的以收入或支出水平来度量贫困的方法改进为用综合指标来测定贫困程度,如FG T贫困指数(1984)。

⑥贫困度量指标的全方位设计,再次表明了消除贫困不能仅仅依靠经济增长,更要关注穷人的各种处境,它是一个关注人类发展的长期努力的目标。

三、森的贫困理论与方法的启示
森的贫困理论与方法,有助于我们理解并解决中国的现实贫困问题。

森的权利贫困理论与方法告诉我们,贫困不单纯是一种供给不足,还是权利不足,尤其是在繁荣时期。

大量事实证明,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并不必然带来社会整体的富裕,如果不有效地调整
公民与国家的权利关系,不有效地调节分配
中的权利关系,繁荣发展必然造成巨大的社
会分裂,以致“使社会衰败并毁坏”。

在中国
当代工业化进程中,已经出现的“繁荣型贫困”,就是很典型的权利贫困的例证。

权利贫
困既表现为一种贫困类型,又是其他诸多贫
困状况的深层原因。

中国农民土地财产权利
的贫困以及由此引发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表现得尤为突出。

森的可行能力贫困理论与①




⑥FG T指数是由福斯特(F oster)、格利尔
(G reer)和索贝克(Thorbecke)在1984年提出来的“分
配敏感”指数(distribution2sensitive),简称为FG T指
数。

因为这个指数对贫困严重性给予不同权重,能
够满足森的“转移公理”,即当一项支付由一贫困者
向另一境况更差者转移时,该指标值能显示出总体
贫困的减缓。

阿玛蒂亚・森1985年在其《商品与能力》一
书中提出人类贫困概念。

他认为,生活是由一系列
相关的功能组成的,如获取足够的营养,避免死亡,
追求幸福;商品是一个人可使用的物品,它用以发挥
个人的各种功能;而能力是一个人获得幸福的机会。

联合国1990年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人类贫困概念,到
2001年明确人类贫困概念的内涵,即“人类贫困指多
方面的贫困———健康长寿的生活被剥夺、知识的匮
乏、体面生活的丧失以及缺乏参与等等”(联合国, 2001)。

它由三个指标组成:寿命剥夺、知识剥夺和
生活水平剥夺。

寿命剥夺指标在发展中国家是指
40岁以前死亡的人口比例,在发达国家是指60岁以
前死亡的人口比例;知识剥夺指标用成人文盲率来
表示;生活水平剥夺用一个综合指标表示,这个综合
指标包括三个方面:不能获得医疗服务的人口比例;
不能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5岁以下营养不
良儿童的比例。

能力贫困指标是一个综合指数,由三个指
标构成。

这三个指标是:5岁以下体重不足的儿童
比重;没有专业卫生人员护理而出生的婴儿的比重;
15岁以下文盲妇女的比重。

把这三个指标按照相
等权数加总得到的一个平均数就是能力贫困指数。

同上,第2页(译者序)。

〔美〕阿玛蒂亚・森,2002年,第2页(译者
序)。





方法告诉我们,反贫困的终极目标的确定,不
是简单地提高收入,而是努力实现人们能够
实际享有的生活和实际拥有的自由。

森将贫
困概念从收入贫困扩展到权利贫困、能力贫
困;将贫困的原因分析从经济因素扩展到政
治、法律、文化、制度等领域;将传统的经济发
展观扩展到人与社会的自由发展观。

这些都
旨在告诉我们,只有让人们享有更大限度的
行动自由,拥有更多的机会,作出更多的选
择,才能从本质上消除贫困。

参考文献:11〔美〕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1〔美〕阿玛蒂亚・森:《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年。

31〔法〕让・德雷兹、阿玛蒂亚・森:《饥饿与公共行为》,苏雷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41沈小波、林擎国:《贫困范式的演变及其理论和政策意义》,《经济学家》2005年第6期。

51郭熙保、罗知:《论贫困概念的演进》,《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

61蔡荣鑫:《国外贫困理论发展述评》,《经济学家》2000年第2期。

71李享章、汪怡:《贫困理论的发展轨迹和层次结构》,《东岳论丛》1997年第1期。

81李仁贵、党国印:《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生平与学术贡献》,
《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11期。

91John Rawls ,Charles Fried ,Amartya Sen ,Liberty ,
Equality ,and Law :Selected T anner Lectures on
M oral Philos ophy ,Univ of Utoh Pr (7),1987.
101Sakiko Fukuda 2Parr ,Readings in Human
Development :Concepts ,Measures ,and Policies for
a Development Paradigm ,Ox 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责任编辑:张燕晖)
《电子政府》
《电子政府》
(Electronic Government ,EG )刊登关于电子政府领域的实践与研究的文章,主要涉及电子政府的设计、发展、管理、技术和应用问题。

刊物致力于帮助该领域内的专家、教师和政策制定者传播相关知识。

刊物强调国际视角,希望能够消除文化和国家壁垒,以适应技术和全球经济所带来的变革。

刊物登载涉及以下内容的文章:
最新研究进展;
实践指南;
深度分析;
国际范围内相关信息。

刊物网址:http :ΠΠw w Πeg
印刷版ISS N :1740-7494
网络版ISS N :1740-7508
(莲)
学科流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