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四、分一分与除法分糖果(教学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数学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四、分一分与除法分糖果(教学方案) Mathematics is a tool subject, it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that improves people's judgment,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四、分一分与除
法分糖果(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分糖果。
教材分析:
“分糖果”是北师版教材二年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3课。
这是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此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对小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经验。
“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是本节课承上启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操作及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分的策略的多样性、合理性;还要“把你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为“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小朋友”提供分步完成的经验与策略。
实际上,从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中要获得的是试商的经验。
学生分析: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了解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口诀口算乘法。
并体验过小数目的平均分的意义和过程。
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对大数目的平均分可能有过经历。
在年龄方面,二年级的学生更喜欢动手操作,直观体验。
在习惯上,已经有合作学习的经验,但需要教师的示范和组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分法的多样化与合
理性。
教学难点:经历有效的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与能力。
学生准备:小棒(每人20根),圆片(每人5人),每组一袋豆子
教师准备:
表格1、表格2(每组1张),彩笔,磁扣,小棒
把学生平均分组,每组4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师:在刚刚结束的口算接力赛中,乐乐小组的5个人齐心协力,拿到小组第1名。
老师为了奖励他们,买了20块糖。
课件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
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可能会提出“如果
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
如果提出其他问题,可随时解决或放入问题银行,随机处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分糖果”的问题。
板书课题:分糖果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活动前准备
师: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能想到实际分一分、算一算等。
教师引导学生要动手实际分一分。
2.动手分一分。
师:怎么分呢?我们听一听智慧老人的建议吧!
请小朋友用5个圆片代表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糖果,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然后,动手分一分。
学生在分的时候,教师走入其中,巡视辅导,了解学生活动参与情况,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掌握学生的不同分法,并请不同方法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想法在黑板上展示。
3.交流分糖果的方法。
请黑板上展示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分的过程,教师提出,如果能及时地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就好了。
出示表格,学生介绍分的过程,教师与大家共同完成记录,进行如何做记录的示范。
(横着第一行表示5位小朋友,竖着第一列表示分的次数,中间表示每次分的结果。
)
然后请学生将自己分的过程快速记录在书上36页的表格中。
请有不同分法的小朋友上台展示自己的表格。
对每一种分法,都要引导学生边分边估:每次分了多少块糖果,还剩多少?几次分完?
如果有一次就能分完20块糖果的,请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是一次恰好分完,还是想到了什么好方法(如乘法口诀)?如果是后者,应加以赞赏,因为他们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把平均分与应用乘法口诀结合起来。
三、拓展活动,巩固提升
1.提出问题。
师:“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块”,这个问题解决了,那再大一些的数目,你还能平均分吗?
拿出一包小棒,让小朋友把它与20块糖果进行对比,估计它有多少根。
提出问题:
如果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小组的小朋友,怎么分?先请小朋友先估计一下,每人大约可以分到多少块?
2.小组活动。
先提醒学生,小组进行分工(有人负责分,有人记录,有人检查,有人准备汇报)。
一起商量第一次分几块比较合适,再动手分,并且在表格中认真记录分的过程。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分几根,要用去多少根,还剩多少根,第二次可以怎么分……
3.汇报过程和结果。
请小组代表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和对表格的观察思考,感受分法的多样性。
学生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同时,引导学生评价一下哪些方法更简便、更合理,以促进学生反思、优化自己的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是否有以下两种有价值的分法。
(1)第一次每人分10根,要追问他们的想法,给予鼓励和肯定。
(引导学生思考,在够分的情况下,10根10根地分,便于口算一共用去几根,还剩几根。
如4人小组,第一次每人分10根,4个10就是40,还剩10根。
(2)在一边分一边估算的过程中,用上乘法口诀的。
由于是4人一个小组,还要着重引导思考:剩下的2根为什么不继续分。
4.反思再实践。
师:如果让你们重新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你们会怎么分?至少要分几次才能分完呢?
学生再次分一分,可能会调整或改进原来分的策略。
四、数学游戏,活动延续。
1、明确游戏规则。
先出示规则,教师与一生合作进行,为学生提供游戏示范。
2、学生组内活动。
每同桌一袋豆子,抓一抓,分一分,算一算,比一比。
教师参与活动中,指导、帮助进行。
如告诉学生“抓一把”,要随意去抓,而不能去数。
根据活动进行情况,可适当改变游戏规则,但强调在活动中,游戏规则必须统一。
3、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我抓的是……粒,可以平均分成……份,得……分等。
师:这个游戏有趣吗?课后可以和家长、同学继续进行。
五、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你都做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
作业:1、课后找一些大数目的物体分一分,利用表格记录分的过程,下节课上交流。
2、回去后继续玩分豆子的游戏,可以自定游戏规则。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空间.让学生发表见解,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进行反思.学生从中体会到考虑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在这节课上把握了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评价方法主要有互评、小组评、全班评,以学生为评价的主体,以多渠道的信息反馈促进学生的发展,真正地落实素质教育。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多次评价机会,多方面评价学生,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对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努力的程度,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阐述的观点给予肯定,对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和良好的学习效果给予及时的激励评价。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