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试卷模拟试题和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
真题练习卷
一、单选题
1.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进步的暂停现象,这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回退现象
D.高原现象
答案:D
解析: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发展到某一阶段,常常会出现进步的暂停现象,这被称为高原现象。

如果个体继续努力,一段时间后,又会逐渐进步。

专家点拨:“高原现象”一词源于教育心理学中动作技能的学习曲线。

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显示:练习者开始进步快,技能学习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

中间的停顿期叫高原期或高原现象。

相当多的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其实这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停止不前的现象,心理学称为“高原现象”。

2.“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学记》中的这句话表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差异性
B.可变性
C.稳定性
D.不平衡性
答案:D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这句话的意思是错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

强调的是学习要抓住关键期,表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故选D。

3.第一学段中“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和()。

A.式与方程
C.图形与位置
D.探索规律
答案:D
解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和探索规律。

4.根据现代基础教育的学校教学活动领域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教学设计的三个层面分别是()。

A.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
B.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学期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
C.学校教学系统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
D.学校教学系统设计、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
答案:A
解析:根据现代基础教育的学校教育活动领域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教学设计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

5.人的“生命中枢”是()。

A.前脑
B.后脑
D.延髓
答案:D
解析:延髓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被称为“生命中枢”。

故选D。

6.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A.让儿童看完电视后立即督促其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作业才能看电视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强化物出现的时间,应在需要强化的行为出现后进行,只有D项电视作为强化物出现在要奖励的行为按时完成作业之后。

故选D。

7.当今社会的小学教育.出现了对儿童教育“成人化”的趋势.这一现象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答案:C
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工作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按照成人教育的标准去要求小学生,不能搞“一刀切”。

8.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答案:A
解析:封建社会的教育特点有: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官学与私学并存。

双轨制是近现代教育的特点。

9.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A.全民性
B.特色性
C.义务性
答案:B
解析:小学教育是一项规模宏大的教育奠基工程,除具有一般教育的特点外,还有它自身独具的基本特征,即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

10.沛西?能认为“教育既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该观点属于( )。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交往起源论
答案:A
解析: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他把教育称为生物学的过程,认为“教育既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生物起源论是庸俗进化论在研究教育起源问题上的反映。

11.“狗是动物”“汽车是交通工具”“鱼身体表面有鱼鳞生活在水中”这是说明儿童概括发展的水平处于()。

A.直观形象水平
B.形象抽象水平
C.本质抽象水平
D.具体形象水平
答案:B
解析:【知识点】知识概括
儿童概括的水平,大体上经历如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直观形象水平。

他们能够进行概括,但所能概括的常常是事物的直观的、形象的、外部的特征或属性。

第二阶段是形象抽象水平。

儿童概括处于从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过渡的状态。

在他们的概括中,直观的、外部的特征或属性的成分逐渐减少,形象的、本质的特征或属性的成分逐渐增多。

第三阶段是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他们已能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属性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

由于知识经验的限制,那些和具体事物相距太远的高度抽象概括活动,对他们来说,还是非常困难的。

12.儿童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A 、循序渐进
B 、有针对性
C 、因材施教
D 、抓关键期
答案:B
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特征和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在这个阶段,不能对学生进行一刀切,在教育中要有针对性。

13.—个儿童能够辨别自己的左右手,但是不能辨别他人的左右手,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个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答案:C
解析:儿童5岁时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

题中所述的儿童应该是在5~7岁之间,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前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单维性、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的特点。

14.下列哪个不是严重割伤的紧急处理方法( )
A.压迫止血法
B.止血点指压法
C.止血带止血法
D.缠布止血法
答案:D
解析:严重割伤的紧急处理方法有:①压迫止血法。

用纱布或者毛巾按住伤口,用力包扎,使血缓下来。

②止血点指压法。

在出血伤口附近靠近心脏的动脉点,找到止血点用力
按压,让心脏流出的血液不能顺畅流向伤口。

③止血带止血法。

严重流血不止时,用止血带绑在止血点上,扎紧,每15分钟略松开一次,以防组织坏死。

15.遗忘曲线的首先提出者是()。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奥苏伯尔
D.弗洛伊德
答案:B
解析:艾宾浩斯提出了遗忘曲线。

16.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答案:D
解析:再认或回忆是属于一个过程,是两种表现形式,所以选择答案D。

17.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校、班级事务中所做的事情,以及在各种检查、评比、竞赛中的获奖情况进行记录,并纳入学业成绩中给予加分。

这种评价方法我们称为( )。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表现性评价
答案:D
解析:D【解析】表现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项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的评定,也指对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及问题解决能力等一些测验无法反映的深层学习指标的评定,它不仅仅得出学生学习成绩的结论,而且还指出学生的其他特点,可以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评价。

18.被誉为“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的是( )
A.洛克
B.康德
C.裴斯泰洛齐
D.苏霍姆林斯基
答案:C
19.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的“产婆术”属于()。

A.直观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C
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4。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善于激发学生去寻求正确的答案,引导学生从谬误走向真理,符合启发性教学原则。

20.以下哪本著作首次系统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 )
A.《爱弥儿》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大教学论》
D.《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答案:C
解析: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二、解析题
21.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

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

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

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10分)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人环节并说明理由。

(20分)
解析:(1)答案要点:《日月潭》一文,通过优美的文字描述了台湾省日月潭的美丽风光,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作者分别从日月潭的位置、名字的来历、清晨、中午两个时间点着手展示曰月潭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我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让人体会那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答案要点:,
①熟读课文,了解日月潭名字的来历以及美丽的风景;能够认识附、环、绕等10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体会日月潭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答案要点;
导入:同学们,咱们学习过关于祖国的美景的课文,谁能够说一说咱们的祖国母亲美不美呀?(美)
那么你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呢?(如果去过,请学生说一说,如果没有去过则继续进行)
今天咱们一起来到了宝岛台湾,下面咱们要一起欣赏宝岛台湾的美景。

请各位小旅客们系好安全带,我们的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

在飞行的过程中,会有专业导游为我们讲解所看到的美景,请各位小旅客们要听仔细了哦!(朗读同时播放多媒体画面和音乐)
设计理由:从学过的课文入手,让学生明白本课文的中心思想,同时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道德教育。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祖国美景,一是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则可以深化德育。

通过播放飞机模拟语文,请学生系好安全带的情景,将学生带入旅行环境,进入课文学习的情境。

在这个情境下,学生以高度的注意力对本课内容进行了一个大概了解,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22.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蹲踞式跳远
动作方法: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是由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组成,助跑动作自然、轻松,逐渐加速,最后几步速度最快,最后一步步幅稍小。

踏跳时以脚跟先着地并快速过渡到全脚掌蹬地起跳,同时摆动腿和两臂快速向前上方摆起,并在达到水平位置时制动,眼看前上方;身体蹬离地面后成“腾空步”,腾至最高点时,起跳腿屈膝收起与摆动腿
靠拢,成蹲踞姿势;落地时,两小腿向前伸出,同时两臂后摆,以脚跟接触沙面后,立即屈膝缓冲,向前走出沙坑。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体育)简要说明“蹲踞式跳远”的教学重点、难点。

(2)(体育)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体育)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解析:(1)教学重点是: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

教学难点是:助跑快而步点准确、板前不减速地起跳和腾空后的蹲踞动作。

(2)①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师讲解并示范,学生能够知道蹲踞式跳远助跑、起跳等基本概念,了解蹲踞式跳远的基本动作。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解动作讲解,学生能够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基本动作技术,发展身体灵敏、协调的素质,提高腿部力量及弹跳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积极认真地进行各种练习,学生能够培养积极进取、勇敢果断的优秀品质。

(3)①导入环节
师:引导学生玩多种跳跃游戏,如单脚起跳双脚落地、模仿动物跳等游戏。

然后通过生动形象地语言创设情境。

“同学们,当我们面前有障碍物时,比如草丛或者小水沟,我们会怎么办呢?(学生自由讨论)没错,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就跨过去,要想顺利的跨过去,我们就有必要加强我们的跳跃能力,今天咱们要学的技术动作,就是跳远的一种常见的跳跃形式,蹲踞式跳远。


②设计理由
游戏开场地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达到活动准备的效果,为学习蹲踞式跳远做好铺垫;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三、问答题
2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解析:(1)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4.以下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

师: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你们了解他吗?
生:(略)
师:是呀,当时宋朝的大半江山已经被金人占领。

辛弃疾从小就目睹了生活在金兵铁蹄下百姓的血泪艰辛,饱尝了亡国之恨,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

二十年哪!想想看,在这二十年的生活里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可能天天以泪洗面,想一死了之,可想到抗金事业没完成,想到老百姓的苦难,又不能死。

师:痛苦,悲愤呀!
生:非常难过,可能整天借酒痛骂统治者的无能!
师:是呀,这又是多么的无奈、苦闷。

在这个时期,辛弃疾写了很多的词,但表现的却是另一番心境与风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就是其中一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师:古人说,品一壶清茶,读一首好词,是人生的一大乐趣。

那怎样才能读出词的乐呢?不能只满足于字面的意思,还要深入字句里,用我们的想象去感觉,去品味,去推敲,去补充,才会品出词的意境与趣味来。

咱们再读读开头两句,你看到哪些景……
师:辛弃疾在江西农村生活的20年里,深深懂得每年庄稼的收成对农民意味着什么,他多么渴望每一年都是个丰收年,多么渴望农民过上好日子!看,这弥漫着浓郁的稻花香里,响奏着群蛙的呜叫声里,你听到了吗?辛弃疾的心也在欢唱着呀,他在为谁欢唱呢?
生:是在为老百姓!
生: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年”欢唱!
师:作者分明是为这预示丰收的场景而欢喜,不直接说出,而是借稻花香、蛙声代自己诉说“丰年”。

你觉得是这样的吗?(生纷纷点头)真是妙不可言,再来一起读这两句词,读进辛弃疾的心里去!
师:在江西上饶20年的生活里,表现辛弃疾这种快乐欢喜的词还有很多,那么在江西上饶的闲居生活的快乐是否让辛弃疾忘记了家仇国恨呢?忘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呢?
师(深情引述):1207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辛弃疾僵卧在病榻上,临终之际,他突然用尽了全身力气,大声呼叫着,你知道他最后呼叫的是什么吗?
杀贼!杀贼!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数重山。

师:你看,一轮明月,几阵清风,两三点雨就让辛弃疾欣喜欲狂,辛弃疾的快乐是如此的简单,可他留给历史、留给我们的却是一生的眼泪……
[问题1][简答题]
问题:针对上面的教学片段,评价其优缺点。

解析:回顾这节课的教学,优点在于:能抓住一个“情”字,以情感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对辛弃疾身世的深情引述,引领学生走进辛弃疾的精神世界,通过品味词韵意趣,想象情景,让学生深刻感悟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的欣喜之情。

教学中每个环节的设计不仅饱满而且能够紧密相扣,学生亦能为情所动,随情而读,课堂洋溢着浓郁的诗情。

但也有一些缺憾之处:(1)缺乏开放性,教学设计过于严谨。

驾轻就熟的梳理与密集流畅的引导,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显得过于“抢眼”,而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淹没在大容量和快节奏的教学中。

学生处处有被“牵”的痕迹,教学设计显得不够开放。

(2)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在理念上,我们都懂得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预设目标的完成,往往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例如,本教学片段中的教师在教学中引入诗词,但是预设导语中夹杂着现成理解的直接呈现,因而就忽视了学生品味诗词的方式与过程。

虽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作者的情感,对用词的妙处有亲切而自然的体悟,但是没有主体情感的积极参与,领悟就不会深刻。

25.怎样促进迁移的教学?
解析:(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6.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简述这一德育过程规律。

解析:(1)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即这四个心理因素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学校德育过程也就是对这四个品德心理因素的培养过程。

(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德育过程一般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27.简述注意的分散与注意的转移的区别。

解析:虽然都是注意对象的变换,但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是不同的: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四、分析题
28.某学校把某年级的差生全部分到了一个班级,学生都非常不满,但该班的班主任并没有因为学生的成绩差而对他们失去信心。

相反,该班主任经常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进步,注意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一段时间后,该班的成绩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试用所学理论,论述该学校和班主任的做法。

解析:(1)该班主任的做法值得肯定。

后进生往往自尊心强,好胜,有上进心,而意志薄弱。

在班级管理中,该班主任能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以表扬、激励为主,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因而该班能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取得较快进步。

(2)针对该班级的特殊情况,班主任要能够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

只有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班集体才能健康地发展。

29.简答题简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解析:(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教师在制订辅导计划时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确定心理辅导活动内容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共同需要与普遍存在的问题,组织团体辅导活动时要创造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预防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学会人际交往;发展是指导学生树立有价值的学习与生活目标,承担生活责任,发挥个人潜能,使生活过得健康、充实、有意义。

就整体而言,在预防的同时要追求发展,可以说,发展是一种积极的预防。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平等的权利;理解,则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按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感受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学生。

(4)学生主体性原则。

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要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5)个别化对待原则。

重视学生个别差异,强调对学生的个别化对待,是学生辅导的精髓。

(6)整体性发展原则。

心理辅导追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

从社会价值取向看,它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从满足学生自我完善的需求看,它注重学生知、情、意、行几方面协调发展。

30.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15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25分)
解析: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听说认读下列单词:toy box, desk, chair, plane, bag, yeah!介词 in, on, under,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②能听懂并会说:Where is. . . ? It's in/on/under...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自然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物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将英语应用于现实情境中的能力;通过同学之间的对话,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

2.教学重点
掌握句型 Where is... ? It’s in/on/ under...
问题(二):
一、课堂预热
T = teacher C = class S1 = student (个别学生)
1. Greetings
T: Hello, boys and girls! I'm Lily. Nice to meet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