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外阅读(有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外阅读(有答案)
班级姓名成绩
【典例精析】
例:现代文阅读。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

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
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文章通过记叙“我”在双腿瘫痪后陷入了①________的境地,母亲带病照顾“我”并先离“我”而去,“我”受到极大震憾,重新②________。

(2)赏析词句。

①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诀别。

(赏析划线词语)
②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3)文中出现了两处“好好儿活”,请分别说说它们的含义。

①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4)联系全文,说说《秋天的怀念》这个题目有什么作用?
【答案】(1)①绝望;②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意对即可)
(2)①“竟”是意想不到,写出“我”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表达了“我”现在无比悔恨、痛苦的心情②这是对母亲的肖像描写(或神态描写),“央求般的神色”体现母亲屡遭儿子的拒绝却从未改变的关怀和渴望(“憔悴”显示母亲因病痛以及儿子残疾又绝望所带来的双重折磨)。

(3)①母亲恳求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牛命,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纯粹的爱与期望。

②“我”和妹妹会带着母亲的期望,珍爱生活,勇敢地活下去,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

(4)结构上:题目是全文的叙事和感情线索。

内容上:题目点明往事发生在秋天,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暗示“我”经历命运打击和母亲去世后,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与伟大,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解析】(1)通读文章,通过开头的“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我活着有什么劲”,“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等句子可以看出双腿瘫痪后,“我”内心的绝望。

然而此时母亲已是身患绝症,当母亲去世后,“我”从母亲的遗言中读到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一句可以看出“我”重新振作起来了。

(2)“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诀别”一句中的“竟”用来表示出乎意料、
意料之外的事。

在这里指的是母亲的离去让“我”很意外,说明母亲之前病情的严重,表现了“我”的痛苦和内疚。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运用神态描写,“憔悴”表现了母亲病情的严重,“央求般的神色”表现了母亲希望儿子振作起来的迫切心情,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

(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是母亲的语言,因为此时母亲身患绝症,“我”又因为双腿瘫痪,陷入绝望的境地,所以母亲希望儿子和自己共同面对生活中的磨难,振作起来,坚强的活下去,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是在母亲去世后,“我”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决心不辜负母亲的遗愿,坚强的面对困难,表现了对母亲的怀念。

(4)题目“秋天的怀念”是文章的线索,同时“秋天”一语双关,意思是在秋天怀念在秋天去世的母亲,同时暗示文章的主旨,表现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

故答案为:⑴①绝望;②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意对即可);
⑴①“竟”是意想不到,写出“我”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表达了“我”现在无比悔恨、痛苦的心情②这是对母亲的肖像描写(或神态描写),“央求般的神色”体现母亲屡遭儿子的拒绝却从未改变的关怀和渴望(“憔悴”显示母亲因病痛以及儿子残疾又绝望所带来的双重折磨);
⑴①母亲恳求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牛命,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纯粹的爱与期望。

②“我”和妹妹会带着母亲的期望,珍爱生活,勇敢地活下去,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
⑴结构上:题目是全文的叙事和感情线索。

内容上:题目点明往事发生在秋天,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暗示“我”经历命运打击和母亲去世后,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与伟大,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小说整体内容的理解能力及对文段的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时,通读全文,简要概括即可;
⑴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

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⑴解答此题,可以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对词语语境意义的把握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其次,从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判断句子在文中或文段中的位置,然后寻找相关答题区位,确定基本含义,再次,从主旨入手,根据文章主旨把握重要句子,结合中心思想理解句意;
⑴本题考查赏析题目作用。

需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分析。

【专项练习】
一、课外阅读。

植物的花香
①植物的花香有着许多作用。

②植物的花有香味是为了传宗接代。

植物的花朵为了引诱昆虫前来授粉,不仅呈现各种艳丽夺目的色彩,还会散发各种迷人的花香。

于是引来蜂蝶竞相采蜜,正所谓“蜂争粉蕊蝶分香”。

结果,花粉沾在昆虫的身上,随着昆虫的迁移而四处落户安家了。

③植物的花内部有一个专门制造香味的“工厂”——油细胞,这个“工厂”里的产品就是令人心醉的芳香油。

这种芳香油除了散发香味,吸引昆虫传粉,它的蒸气还可以减少花瓣中水分的蒸发,形成一层“保护衣”,使植物免受白天的强烈日晒和夜晚的寒气侵袭。

④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大多数还有益于人类。

香气能刺激人的呼吸中枢,从而促进人体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大脑供氧充足,因此人能保持较长时间旺盛的精力。

此外,香味信息能够深刻地留在人的记忆中,刺激嗅觉,使人的记忆力增强。

⑤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医圣华佗,曾用丁香等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悬挂在室内,用以防治肺结核、吐泻等疾病。

古代民间把金银花放入枕内,用来治头痛,降血压,同时还有消炎止咳的作用。

⑥不同的花香,能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

如,桂花的香味使人疲劳顿消,菊花的香味使人思维清晰。

不过,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

有些花香也会给人带来副作用。

如,百合、兰花的浓香,会引起眩晕和瞬时的迟钝。

1.用“____”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短文围绕中心句都写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写植物的花有香味是为了传宗接代。

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体现这一段的中心意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对“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大多数还有益于人类”这句话的理解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这句话是本文的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2)这句话中的花香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是对人类无益的。

()
(3)“大多数”表示范围,如删去则变为“全部有益于人类”,与事实不符,因为有些花香也会给
人类带来副作用。

()
4.第⑤自然段中列举了两个例子,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文章,完成练习。

父亲的“野”孩子(节选)
冰心
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你的孩子,大了还会野吗?”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一手训练出来的。

因为我从小穿男装,连穿耳都没有穿过。

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中排行第四)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

”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唇后面,有一颗聪明痣。

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

”我自己看不见我左耳唇后面的小黑痣,但是我至终没有扎上耳朵眼!
不但如此,连紧鞋父亲也不让穿,有时我穿的鞋稍微紧了一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父亲就埋怨母亲说:“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母亲也气了,就把剪刀和纸裁的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父亲真的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个鞋样,母亲反而笑了,把剪刀夺了过去。

那时候,除了父亲上军营或军校的办公室以外,他一下班,我一放学,他就带我出去,骑马或是打枪。

海军学校有两匹马,一匹白的老马,一匹黄的小马,是轮流下山上市去取文件或书信的。

我们总在黄昏,把这两匹马牵来,骑着在海边山上玩。

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跟在后面。

父亲还教我打枪,但我肯的是一杆鸟枪。

枪弹只有绿豆那么大。

1、“无可奈何”的意思是。

2、“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表现了“我”的性格。

3、本文通过哪些事例写了“我”的“野”?
4、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课外阅读。

夏天(节选)
梁容若
夏天给人们种种磨难和考验,训练人的耐性、智慧跟机敏。

苍蝇、蚊子、臭虫、蟑螂都在夏天大活跃,暴风雨、霹雳、冰雹也是夏天多。

一不小心,就可以遭到非常的灾害。

您要当农人,要防备几天的旱涝,会造成一年的歉收;一场小病,会教草吃了禾苗。

您要做商人,要当心仓库货品的霉烂、码头火车上的淋雨,可以使您的血本一下子赔光。

您要做工人,也须预备风里雨里,教您的建筑营造突然停止,大热天使您的工作效率无法估计。

您要当医生,也须估计病人的“夏瘦”“怯夏”,减少了抵抗力。

气候的突变,使正在恢复的病人,遭到波折。

传染病的蔓延,肠胃病的增加,也使得您更累、更烦。

您要当学生,暑假可不是休假的时候,正像传说里鲤鱼跳龙门一样,是过关前进的时机。

升级考,升学考,转学考,就业考,一两天的成败得失,常常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耐不住磨难,经不起考验的,只有碰得遍体鳞伤,血淋淋地退下来。

过分地讴歌夏天,好像有点儿不近人情。

反过来,诅咒夏天,也是没有用的。

夏是一年一回来到,不因为我们欢喜而放长,也不因为我们厌恶而缩短,怕也没有用,逃也逃不掉。

那么,还是充分地利用夏天,享受夏天吧!
夏天教我们成长,教我们率真、亲近自然,教我们克服艰难和考验。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磨难——()机敏——()厌恶——()
2.用“ ”画出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3.第一自然段中提到了几种人?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4.读了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课外阅读。

榆树情
①儿时,我家在村中,与我就读的小学仅一墙之隔。

我家在东,学校靠西。

②学校不大,至多有六七亩地。

十余间的校舍环操场而建,一律青砖黛瓦。

校园里没有好看的花圃,只有两棵在北方农村随处可见的家常树。

一棵长在与我家相邻的院墙边,是棵碗口粗的枣树;另一棵立在校园的正中,是棵的大榆树。

学校上下课敲的钟,就挂在榆树
下。

③榆树很粗,我们试过,须有五六个小伙伴手拉手才能把它围起来。

浓密的树荫覆盖了学校的大半个操场。

隆起的树根,犹如龙爪,筋骨嶙峋,。

灰褐皲裂的树皮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这棵树树龄几何,连祖父都不知道。

祖父说,这棵树在他小的时候好像就这么粗,这么大。

④在燕子呢喃的初春,榆树开花了。

翡翠般的花儿一簇簇,一串串,挂满了树的枝枝丫丫。

散学后,早已的我们常常像猴子一样蹿到树上,悠闲地坐在树权间,美美地捋上一把榆树花,塞进嘴里。

女孩子则在树下,咂巴着嘴,眼巴巴地望着我们。

只有等我们吃饱了,玩足了,才从树上折几枝扔下来让她们品尝。

在那个青黄不接的季节里,也时常能见到一些婶子、大娘,拿着铁丝制成的钩子到学校里来采摘榆花。

伴随玉屑似的榆花飘落,笑声也在树叶间回荡。

⑤母亲很会做榆花饭,她把榆花用面拌拌,放进锅里蒸熟,然后放点油、盐、葱、姜,香喷喷的榆花饭就做成了。

我敢说,它比现在的任何美味佳肴都妤吃。

⑥我们北方人把榆树花叫“榆钱”。

“榆钱”又与“余钱”谐音,可见榆树在我们那儿是一种吉祥的树、幸福的树。

过了一段时间,榆树花由绿变黄,由黄变白。

风一吹,哗哗作响,从树上摇落,散落到地上,如一枚枚锃亮的银圆。

每当这时,我们这些孩子就在树下边捡边喊:“拾钱喽!拾钱喽!”
⑦盛夏,榆树更加繁茂,榆树下也更加热闹。

黄昏,吃饭的时候,叔叔、大爷们就从各自的家里端着碗齐聚到榆树下,坐在隆起的树根上,边吃边聊。

大到天南海北,小到村中琐事,娓娓道来,笑声不断。

过了一会儿,爷爷、奶奶们也从家里摇着蒲扇走来了。

不长时间,姑娘、小媳妇们也手拿纳鞋的针线,边说笑边打闹着走来了。

最可爱的还是我们这些孩子,扛着凉席,哪儿热闹,就在哪儿躺下,“天空作被,大地为床,树根当枕”。

夜半时分,凉风习习,繁星点点,和着榆树上的蝉鸣,听着大人们的奇闻逸事,不知不觉竟在榆树下睡着了。

⑧秋天,榆叶变黄,枣儿泛红,校园里热闹不减。

等稻子收割完毕,村里的文艺宣传队就在榆树下锣鼓喧天地开始演出了。

再加上村与村之间你来我往,节目也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我最喜欢看小品《八个老汉》。

演员们头扎白毛巾,手拿旱烟袋,撇着八字胡,说什么,唱什么,我全不记得了,只对他们摇头晃脑的样子印象很深。

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视,也不常放电影。

这些活动,就是村民的精神大餐。

榆树下,常常荡漾着人们的欢声笑语。

榆树下,成了人们最期待的场所。

⑨后来,我远离了家乡,离开了那棵大榆树。

听说,当初我就读的小学早已撤并,榆树也
不知什么时候被砍去了。

然而,那棵遮天蔽日的大榆树却时常出现在我异乡的梦境中。

翠玉般的花开得还是那么灿烂,那么耀眼。

⑩多想再吃一把故乡的榆树花。

1.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使句子表达通顺。

(填序号)
A.枝繁叶茂
B.饥肠辘辘
C.坚实有力
2.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按照季节顺序,作者回忆了儿时家乡的大榆树的故事。

()
(2)“多想再吃一把故乡的榆树花”,只是表达了作者对榆树花味道的赞美。

()
(3)“榆树情”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更是游子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
3.用“ ”在第⑨自然段中画出作者直抒“榆树情”的句子,并联系前文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抒情的,用小标题概括。

(1)树杈间吃
(2)听
(3)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8分)
有家真好
张抗抗
家,首先是一所房子,有梁柱的支撑和坚实的墙壁。

父母是房子的屋顶,可遮风避雨,抵挡冷雪酷日。

孩子是房屋的窗户,以便房子里新鲜空气的流通。

在这所房子里走来走去的,是许多欢乐的笑声。

门是家与外界的通道,所以家不会与世隔绝。

屋顶下,每人各有各的房间,有聚有散,互不干扰。

家一定有厨房,可以烧出美味的食物,所以在冬天,家里也是热气腾腾。

家,是一辆汽车,可以送你到很远的地方去。

父母是轮换开车的司机,孩子是乘客。

到了父母年迈的时候,孩子就当上了司机,父母便成了乘客。

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安排很合理。

开车的时候必须小心翼翼,不能违反交通规则。

一般来说,遵纪守法的人家,像开车一样,不容易出事故。

即使车子偶尔有些小故障,平日注意保养,就可以尽量避免损失。

还有,车子是需要经常加油的,所以一个家就需要有多多的收入。

作为家庭的成员,不能只用油不加油,因为油用完了车子就走不动了;作为乘客的时候,只会消耗油料,那么哪怕经常抽空擦洗汽车,实际也会觉得很安慰的。

家,是一棵大树,在土壤里有很深的根,经风沐雨岿然不动。

它把养料输送到枝条和树
叶里,然后结果打籽,一代一代延续下去。

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庭就像大树上筑着许多鸟窝,小鸟叽叽喳喳很热闹的。

树很怕蛀虫和白蚁什么的咬噬,台风来了,坚持不住的是有虫疤的树。

大树倒下时,在地上留下一个大坑,看了很令人伤心。

所以大树需要爱护,整枝打药浇水,件件事情马虎不得。

家,是一首轻音乐,让人心旷神怡。

烦了累了的时候,音乐响了起来,人在外面被那些震耳欲聋的迪斯科摇滚乐轰炸得疲惫的神经,会像丝弦一样放松下来,感觉到有一点陶醉和惬意。

轻音乐的演奏不需要庞大的乐队,不像交响乐那么雄壮。

于是待在家里的时候,请抓紧时间享受那欢快而轻松的乐曲,它会让人忘记许多不愉快的噪声,然后想一想以前和以后美妙的旋律,日子就像流水一般过去了。

1.本文围绕“有家真好”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请简要概括,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3分)有家真好:家是房子,家是,家是,家是。

2.第1自然段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分别从以下五方面来写:
(1)父母是房子的屋顶;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家有厨房,是温暖的。

(8分)
3.理解短文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3分)
(1)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家庭成员在不同年龄段的不同身份与责任。

()
(2)短文除了大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

()(3)第1~4自然段都采用了总分结构来写。

()
4.在你心目中,家又是什么呢?请仿照短文写一写。

(4分)
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语段阅读。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
林海音
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床的毛病。

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
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zhā zā)辫子,换制服,再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

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有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

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了不得。

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妈妈打扮得穿上肥大的夹(jiā jiá)袄(是在夏天!),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进来了。

她看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妈哀求说:
“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
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意,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

他瘦瘦高高的,站在床前来,瞪着我: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āi ái)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选自《城南旧事》)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夹袄()的眉头()的油鞋
3.用“ ”在第一自然段中画出心理描写的句子.
4.你认为作者的爸爸为什么不许小孩子乘车去上学?
5.当“我”不去上学时,爸爸是怎么做的?你认为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迷人的海滨夏夜
这是一个迷人的海滨夏夜。

夕阳西下,天空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被霞光染成了红色,比天空的景色更壮观,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照在浪峰的霞光,又红又亮,滚动着,使人赞叹。

夜幕降临,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浅红,当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高而远的天空中便出现了启明星。

它那么大,那么亮,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挂在市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那一片片灯光,从半空中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串流动的珍珠。

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和兴奋。

1.迷人”一词集中写出了海滨夏夜的美,作者面对这样的美景,感到“ ”和“ ”。

2.用波浪线划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从文中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按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用自己的话来赞一赞海滨的夏夜。

八、阅读现代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夏感
梁衡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