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护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因窒息等各种因素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害,临床表现为出生后产生的一系列脑病症状。
HIE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和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1]。
病情重,病死率高。
目前HIE仍以综合治疗为主,护理则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本院新生儿病房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102例,现将抢救过程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新生儿病房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收住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02例。
本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与分度均按照1996年杭州会议修改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进行。
其中男63例、女39例,足月儿82例、过期产13例、早产儿7例。
发病在出生24 h内89例,24~48 h 7例,48~72 h 4例,72 h以后2例。
病因主要为围产期窒息。
1.3 临床表现兴奋激惹63例,肌张力高59例,反应差43例,阵发性青紫巧例,苍白3例,拥抱反射或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39例,前自饱满11例,眼凝视或眼震4例,昏迷2例。
2 结果
本组患儿治愈87例,好转12例,3例放弃治疗出院,平均治疗时间13 d。
3 护理
3.1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呼吸道分泌物的形态、性质、颜色及量的变化。
人体各脏器组织的代谢以脑的需氧量最高,而据有关报道:新生儿脑组织耗氧量占人体总耗氧量的50%左右[2],因而选择适当的氧疗及保持正常的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非常重要。
新生儿反应低下,无力咯痰,应加强巡视,发现患儿痰堵,应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
由于新生儿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因此及早合理给氧是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脑损伤的关键。
由于新生儿鼻腔黏膜柔嫩易伤,所以使用头罩或面罩给氧[3]。
3.2 一般护理定时测体温、心率、呼吸,及时给予心电监护,注意观察呼吸的节律、频率、深浅度等。
根据血氧饱和度选择氧流量,使给氧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防止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勤洗手,加强环境管理。
患儿取侧卧位,床边备吸引器及止惊药物,使病情变化时及时使用[4]。
惊厥护理中度HIE患儿约50%发生惊厥,重度患儿可达80%。
控制惊厥,首先确定惊厥的原因,有无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低血钙或低血镁,如有给予相应的纠正。
若无代谢紊乱者仍出现持续或频繁惊厥,则可用
苯巴比妥,亦可用安定静推或水合氯醛灌肠。
3.3 维持静脉输液通畅新生儿心肺发育不完善,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
采用微量输液泵补液,控制速度。
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渗漏,给予药液时应稀释,避免使用高张溶液。
同时观察患儿神志、呼吸、前囟张力和瞳孔的改变,避免输液过度加重颅内高压。
3.4 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单纯HIE发生脑水肿的高峰一般在出生后3~5 d,出现前囟紧张或膨隆,而并发颅内出血时出现脑水肿的时间更早,一般在24 h内,且病情较重。
将患儿置于头高脚低位,抬高床头15~30°,尽量少搬动患儿头部,伴有颅内出血时,应保持绝对静卧,室内安静,光线柔和,各种治疗护理集中进行,按医嘱应用脱水剂和激素,控制液体入量60~80 mL/(kg•d),力争48 h内使颅内压明显下降[5],在用脱水剂时要注意选择较粗的静脉,保持通畅,防止渗漏,并经常更换静脉穿刺部位。
3.5 支持营养护理新生儿窒息后机体各器官功能受到损害,应注意维持患儿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保持足够的能量,故护理中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我科均使用微量推注泵输液,并微量监测血糖,如血糖低于 2.2 mmol/L,给予喂糖水,加快输液速度。
如血糖高于6 mmol/L,应减慢输液,使血糖维持在5 mmol/L左右。
3.6 注意保暖,维持正常体温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使散热机会增加,而新陈代谢相对低,产热不足,容易出现低体温,低体温可导致代谢紊乱,也可致组织内血流缓慢使组织灌流量不足从而加重缺氧。
本组HIE患儿均全部放入温箱治疗,既可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又可以制动,降低耗能。
3.7 给予家长精神支持耐心细致解答病情,介绍有关医学知识,树立患儿家长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为其长期居家照顾及康复锻炼做准备。
教会家长新生儿抚触的方法和技能,提高患儿生命质量,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中华儿科杂志,1997,35(2):99.
[2]崔淼.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5.
[3]霍桂兰.6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与护理.青海医药杂志,2006,36(12):45-46.
[4]马志英,李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2(24):2233-2234.
[5]苏生花.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山西医药杂志,2008,37(5):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