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解决⽅案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解决⽅案
⽬录
1项⽬背景 (5)
2项⽬概述 (7)
2.1项⽬简介 (7)
2.2建设⽬标 (11)
2.3技术规格 (12)
2.3.1技术规范 (12)
2.3.2安装部署 (12)
2.3.3基础软件环境 (14)
2.3.4性能指标 (14)
2.4教育教学 (15)
2.4.1功能结构图 (15)
2.4.2在线学习系统 (17)
2.4.3微视频服务系统 (76)
2.4.4教育资源管理系统 (86)
2.4.5教育资源商城 (92)
3产品服务 (96)
3.1应⽤系统整合 (96)
3.1.1⾝份整合 (96)
3.1.2数据整合 (96)
3.2教育资源运营服务 (100)
3.2.1运营策略 (100)
3.2.2教育资源⽣态圈 (101)
3.2.3管理机制 (102)
3.2.4资源造⾎机制 (104)
3.3培训及知识转移 (105)
3.3.1培训⽅案 (105)
3.4.1数据标准 (108)
3.4.2代码标准 (109)
3.4.3全局性编码规范建设 (109) 3.4.4数据标准的应⽤ (109)
4基础应⽤⽀撑平台 (111)
4.1平台功能 (111)
4.1.1门户与应⽤ (111)
4.1.2⽤户组织与管理 (111)
4.1.3单点登录 (112)
4.1.4授权管理 (112)
4.1.5信息检索系统 (114)
4.1.6GIS综合展⽰ (115)
4.1.7报表集中展⽰ (115)
4.2平台接⼝ (117)
4.2.1数据格式 (118)
4.2.2适配器 (121)
4.2.3接⼝规范 (121)
4.3基础⽀撑平台 (126)
4.3.1⾯向构件的开发平台 (127) 4.3.2统⼀的应⽤开发环境 (128) 4.3.3应⽤环境的管理监控 (131) 5售后服务体系 (136)
5.1概述 (136)
5.1.1丰富的服务体系内容 (137) 5.1.2专业的技术⼈员储备 (138) 5.1.3丰富的售后维护内容 (138) 5.2故障处理及应急处理措施 (140) 5.2.1故障响应服务流程 (140)
5.2.2故障级别的设⽴ (140)
5.2.3故障级别的服务策略 (141)
5.3.1热线服务流程 (141)
5.3.2上门服务流程 (142)
5.3.3常驻现场服务流程 (144)
5.3.4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 (146)
5.4售后服务机构设置和⼈员配置 (147)
5.4.1组织机构 (147)
5.4.2服务流程 (149)
5.5售后服务承诺和具体条款 (151)
5.5.1质保期限 (151)
5.5.2服务⽅式 (151)
5.5.3服务内容 (152)
6公司介绍 (154)
6.1多年教育⾏业信息化积累实践 (154)
6.2⾏业地位与公司资质国内⼀流 (154)
6.3擅长复杂系统间数据整合互联 (155)
6.4⼤型数据中⼼建设的技术积累 (155)
6.5众多国家及地⽅⾏业标准制订 (156)
6.6扎根沪上本地化服务能⼒突出 (156)
6.7⼯程化构件化软件开发能⼒强 (156)
6.8信誉优良携众多战略合作伙伴 (156)
附录⼀ (158)
1项⽬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是国家对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规划,所确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核⼼任务之⼀,要⼤⼒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络学习空间⼈⼈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争实现四个新突破,即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
建设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中国互联⽹⾏业的蓬勃发展,云计算、⼤数据、物联⽹等新兴技术的⼴泛应⽤,表明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步成为企业、社会发展的需求。
但是长期以来,教育事业⼀贯以传统的线下教育为主,⽹上教学相对滞后,⽽且由于教育资源过于分化,优质教育资源难以惠及⼴⼤学习者。
⽽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可以使学习者不必进⼊课堂便能学到⾃⼰所需知识,这种教育与学习的互动与合作,实现了教育与学习的紧密结合,同时也节约了教育经费。
公共服务平台能充分利⽤现有的教育资源,必将随着教育资源的有效运营,不断扩⼤⽹络教育的普及程度,最终实现“⼈⼈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建设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是提⾼教育服务能⼒的有⼒保障
提⾼教育公共服务⽔平是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标之⼀。
基于学⽣数据库与学⽣管理信息系统建⽴终⾝使⽤的学⽣教育档案,能够为学⽣提供全程的教育服务;通过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向学⽣、教师、学校、教育⾏政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逐步实现包括学⽣跨区域转学异动等相关业务的⽹上办理。
为推动教育政务公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是实现各级教育⾏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作现代化的基础。
依托涵盖学⽣、教师、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基础数据库,通过教育管理业务流程的再造和优化,建⽴满⾜各项教育管理与服务需要的业务信息系统,对提⾼教育管理的效率、质量和⽔平具有重要的⽀撑与引领作⽤。
建设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是提⾼学习效果的有效⼿段
传统的教育⽅式倾向于知识灌输式的集中培训,在短时间内让学员囫囵吞枣
地学习⼤量的知识,想要完全掌握这些知识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只有通过平时渐进式的学习和消化,才能真正把知识学到⼿。
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个全新的学习模式,使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进⾏学习。
每位学习者都能享有为⾃
⼰“量⾝订做”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等,形成灵活、便捷和⾼效的系统性学习、⾃主性学习、交互式学习模式,克服传统教育、培训的弊端。
通过为学习者和教学者提供⼀个⾃主学习、业余学习、互动学习的服务和⽀持环境,使得“平时消化、⾃主学习”的理想变为现实,从⽽⼤⼤提⾼学习效果。
建设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是完善服务型教育体系的重要措施
教育公共服务作为构建新型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之⼀,越来越引起各地的重视。
各个学校、各级管理部门逐渐加⼤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投⼊,但由于没有建⽴起统⼀的标准规范,没有形成信息共享和⾝份统⼀认证的管理平台,造成了各学校系统建设成果互不共享,出现了“热点领域”各级各部门重复建设、“冷门领域”建设投⼊⼜远远不够的信息化建设盲区,形成了各系统之间数据⽆法互联互通的现象。
因此亟需建设⼀个统⼀化、标准化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各级领导、教务管理⼈员、社会公众提供教育管理服务,从⽽提⾼教育管理效率,提升教育服务能⼒,完善服务型教育体系。
建设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需要
智慧教育是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教育是政府主导、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构建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
智慧教育由云计算、物联⽹、互联⽹、数字课件和先进的云端设备组成。
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借助电脑、数字电视、⼿机等各种云端设备进⾏主动、⾼质量和个性化的学习。
为不同类型的学习者提供满⾜学历教育、⾮学历教育以及个性化⾃主学习等需求的多模式远程学习服务,提⾼整体素质⽔平,促进平民教育与终⾝教育发展,提升公众创新能⼒,实现全民教育,有利于智慧城市的建⽴,智慧教育正是智慧城市建设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
2项⽬概述
2.1项⽬简介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与发展纲要(2010-2020)》、《教育信息化⼗年发展规划(2011-2020)》精神,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为核⼼理念,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项⽬建设为抓⼿,以融合创新为途径,以⼴泛深⼊应⽤为重点,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体制机制为保障,以建成教育信息化体系为⽬标。
因此结合教育部的顶层规划、客户的实际业务需求以及⾃⾝多年教育⾏业的积累,以教育部“三通⼆平台”的建设规划为基础,打造了集管理、教学和服务于⼀体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从⽽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集约化,信息化应⽤的⽣态化。
平台的总体架构可以概括为“六个层次、四⼤体系”:“六个层次”分别为⽤户层、终端设备层、公共服务层、业务应⽤层、数据及交换层和基础设施层,“四⼤体系”分别为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教育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运⾏维护体系。
如下图所⽰:
⼀、“六个层次”
1) ⽤户层
根据业务分析,将“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涉及的⽤户综合分为:教育管理者(领导、各教育单位负责⼈)、教育教师(教师、职⼯)、学⽣、社会公众(家长、市民)等;通过多种访问⽅式访问“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达到随时随地、PC Laptop Pad 教职⼯学⽣管理者家长公众
⽤户
终端设备
Phone
⽅便访问的⽬的。
2)终端设备层
根据⽤户的使⽤需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持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机的应⽤。
3)公共服务层
“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教育的统⼀⼊⼝,承担着对外宣传教育发展成就,对内服务区域师⽣登陆平台的作⽤。
根据不同的⽤户类型,提供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等,在各⾃的界⾯看到与之相关的各类应⽤服务。
整个公共服
务平台能够对不同⽤户提供统⼀的⾝份认证,并针对学⽣、教师等不同的学习
和⼯作提供业务和权限的个性化匹配。
平台采⽤统⼀的基础⽀撑平台进⾏上层应⽤的开发,平台基于java EE技
术规范的开发模式,集成业务系统底层的基本模块,通过构件化的业务功能⽀撑,为业务系统提供应⽤可灵活调整的功能构建,和应⽤快速构建的模式。
构
件库涵盖⾝份认证、统⼀权限、GIS管理、表单定制、⼯作流管理等等⼀系列
功能构建。
4)业务应⽤层
根据区域教育业务的需求,提供教育管理、教育资源、教育教学、公众服务四⼤⽅⾯的应⽤系统。
公共服务平台遵循教育统⼀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要求规范,设计有丰富的接⼝,可以将区域教育已建设的系统⽆缝接⼊,通过ESB服务总线的⽅式将各类不同架构不同设计⽅式的应⽤进⾏整合,消除信息孤岛。
5)数据及交换层
a)教育数据中⼼的主要功能实现层,按照不同功能域的划分,将教育数据
中⼼划分为资源⽬录域、数据交换共享域、综合分析域、决策管理域及
接⼝域。
b)资源⽬录域,主要实现教育数据的整体梳理归纳,通过细致化的⽬录分
类形成统⼀的教育资源数据⽬录机构,汇总采集后的教育数据通过教育
数据中⼼进⾏分类汇总,形成不同的主题数据。
c)数据交换共享域,通过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对内实现与区教育业
务应⽤系统的对接互联、实现教育数据中⼼与系统间的⽆缝互联。
d)综合分析域,重点将实现基于数据的多维分析和模糊查询、统计、通过
对教育数据的全⽂检索和提供各类查询⽅式,⽅便⽤户实时、准确的找
到⽇常所需的各类分析统计内容,同时基于⽇常业务管理形成不同类型
的综合统计报表服务。
e)决策管理域,是在教育业务数据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不同纬度或
指标体系,进⾏深度数据挖掘形成智慧化、智能化的结果为教育管理提
供⽀撑,为领导管理提供业务辅助。
f)接⼝域,实现对外与外部其他平台的交互和接⼝,对内统⼀定义提供各
类应⽤的数据⽀撑服务包括移动接⼝、短信接⼝、GIS定位等深度接⼝
定义。
g)教育基础业务数据的来源取⾃区域教育各条线的众多业务应⽤,通过数
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提供丰富的系统对接⽅式(接⼝⽅式、服务⽅式、
⽂件⽅式、数据库⽅式等)实现与原有应⽤的⽆缝连接,将获取的海量
教育数据进⾏梳理、清洗、分类、定义主题,按照结构化和⾮结构化加
以区分,形成不同的各类主题库进⾏沉淀,为下⼀步的数据分析挖掘提
供基础。
6)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硬件、⽹络、服务器、虚拟化、存储等⼀系列的基础硬件⽹络⽀撑,为上层的应⽤服务提供⽀撑。
⼆、“四⼤体系”
1、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
遵循统⼀的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统⼀编码、数据传输统⼀渠道、数据集中存储。
2、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主要由安全策略、安全技术、安全审计和安全管理组成,是为整个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和运⾏提供全⽅位安全的保障体系。
3、教育数据标准规范体系
在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各业务条线,不同教育业务数据的定义规范与交互,因此在教育部信息化指导标准基础之上,结合教育⾃⾝特点与建设教育数据标准规范,实现与外部市、区、学校等机构信息化平台应⽤的交互和共享,因此需要制定标准的规范体系来⽀撑整体项⽬的正常运⾏。
4、运⾏维护体系
运⾏维护保障体系为整个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运⾏提供维护和管理服务,是保障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业务运⾏正常稳定的运⾏的重要保证。
2.2建设⽬标
通过利⽤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结合管理、业务、技术和运营四个⽅⾯,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服务⽀撑。
通过建设和运营,可以实现以下五个⽬标:
1.可持续发展
实现教育普惠公益基本属性和教育需求个性、多样的特点。
以政策机制创新为途径,探索政府政策⽀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的建设运营机制。
探索政府引导、多⽅参与的教育信息化共建共享机制。
2.形成体系
实现⼈⼈均可提供与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资源共享与交易体系,形成全员参与智慧教育的格局。
建设覆盖终⾝教育的课程资源与学分认证服务体系,奠定全民学习的坚实基础。
建设各级教育⾏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学习者共建合作体系,明确权利与义务,形成“⼈⼈可学、⼈⼈想学”的智慧教育发展体系。
3.提升效益
实现统⼀建设、集中管理的教育平台化,整合各类基础软硬件系统,逐步改变当前分散投资、重复建设、低效利⽤的现状,提⾼基础环境与应⽤软件的利⽤效率。
同时,有利于在“互联⽹+”时代与各条线的数据对接和共享。
4.优化服务
实现以需求为导向开发公共服务应⽤,为教育机构、学校、⼴⼤师⽣及全体市民提供实⽤便捷、丰富多样的教育服务。
运⽤云技术、移动互联⽹、物联⽹与⼤数据分析技术,提升教育服务的精准、优质和⾼效,提⾼信息技术对降低⼈⼒成本、提⾼⼯作效率、有效便民惠民的贡献度。
5.统⼀资源和数据
实现教育基础数据库,集中储存、统⼀管理,为⼤数据分析积累基础数据,为教育服务应⽤提供权威信息,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实现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有效解决信息孤岛、数字鸿沟等问题。
扩⼤各类优质特⾊教育资源的受益⾯,
探索减轻学⽣课业负担、提⾼教学质量的实践模式,有效缓解择校热、家教热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2.3技术规格
2.3.1技术规范
1.统⼀的技术架构
Java EE(Java Enterprise Edition)是使⽤Java技术开发企业级应⽤的⼀种事实上的⼯业标准。
平台应基于Java EE 的技术架构以保证平台能够在任何操作系统和硬件配置上运⾏,具有⾼度可伸缩性,并与第三⽅组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2.统⼀的基础⽀撑平台
考虑到不同功能模块的业务需要,保证数据的共享和功能互操作,以及平台良好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因此,应采⽤统⼀的基础平台,包括操作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和应⽤服务器平台,以避免不必要的系统间数据的转换、功能的接⼝、以及系统升级扩展时⼤量的维护⼯作量,保证系统的⼀致性和稳定性。
3.统⼀的数据架构
各信息系统在设计和建设时需要确保遵循统⼀的数据架构,使⽤公共数据,消除数据孤岛,加强全局数据间的⼀致性,提⾼数据的有效性,为综合数据服务及决策⽀持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4.HTML5规范及浏览器⽀持
HTML5是⼀种可以跨平台使⽤的公开的技术,基于该技术的页⾯具有更好的展现效果及浏览器兼容性。
为满⾜主流⽤户需求,平台应⽀持Chrome 5+ / Firefox 3.6+ / Opera 10.1+ / Safari 4+ / IE 9+等浏览器。
5.多终端⽀持
随着智能⼿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平台客户端需要⽀持Android、iOS等移动设备。
基于本地操作系统的Native App能够提供⽤户最优质的交互体验并⽀持更多移动端特⾊的功能应⽤。
2.3.2安装部署
系统部署⽅式分为以下四种⽅式,⼀般⽬前主流是选择⽅式三与⽅式四。
四
种部署⽅式结合⽤户规模、活跃⽐例和系统建设实施阶段不同等的变化,对设备性能和数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式⼀: 提供单台服务器,所有软件安装在该服务器
优点: 安装部署简单,实现快,成本低,维护简单.只需要提供⼀台PC服务器即可
缺点: 所有软件都安装在同⼀台服务器上,对性能有⼀定影响。
不利于系统备份与灾难恢复
适⽤范围: 前期实施,使⽤⼈数不多情况下
根据测试⼀般主流服务器配置⼤概可⽀持约50-80⼈同时在线
⽅式⼆: 提供两台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与Web服务器分离安装
优点: 实现了数据与服务的分享,⼀定程度降低系统的负载,系统性能及稳定性有⼀定提升
缺点: 不利于系统备份与灾难恢复,成本有⼀定提升,同时维护⼯作也有增加
适⽤范围:前期实施,使⽤⼈数不多情况下
根据测试⼀般主流服务器配置⼤概可⽀持约100-200⼈同时在线
⽅式三: 五台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资源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和应⽤服务器)协同⼯作,数据库读写分享,⽀持同步备份
优点:系统性能及稳定性有很⼤的提升,可适应中等规模并发的应⽤
缺点:系统架构⽐较复杂,维护⼯作量⼤,成本⽐较⾼
适⽤范围: 使⽤⼈数⾮常多情况
根据测试⼀般主流服务器配置⼤概可⽀持约500-1000⼈同时在线
⽅式四: 虚拟化集群云计算⽅式
优点:系统性能及稳定性有巨⼤的提升,可适应⼤规模并发的应⽤
缺点: 系统架构⾮常复杂,维护⼯作量巨⼤,成本⾮常⾼,技术⼈员要求也⾼适⽤范围: 使⽤⼈数⾮常多情况
2.3.3基础软件环境
开源基础软件环境⽀持
商业基础软件环境⽀持
2.3.4性能指标
CPU使⽤率:⽤户进程与系统进程消耗的CPU时间百分⽐,⼀般情况下不超过 85%;
内存利⽤率:内存利⽤率=(1-空闲内存/总内存⼤⼩)*100%,⼀般情况下不超过85%;
平均响应时间:系统处理事务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不超过3s;
事务成功率:单位时间内系统可以成功完成的事务占总事务的百分⽐应在95%以上;
超时错误率:事务由于超时或系统内部其它错误导致失败占总事务的⽐率应在3%以下。
2.4教育教学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个⼈⽤户教育教学提供“学习空间”,为学习者提供了⼀个全⽅位的在线学习环境,在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学习资源由教育资源管理系统提供。
本学习平台适⽤于以下教育学习阶段,包括了:
基础教育
职业教育
成⼈教育
终⾝教育
企业培训
2.4.1功能结构图
个⼈学习空间
在
线
课
程
管
理在线学习系统我的课程我
的
资
源
电
⼦
学
习
档
案
︵
时
光
机
︶
我
的
财
富
我
的
订
单
我
的
测
试
我
的
圈
化
数
字
学
习
环
境
学习中课
程
分
类
课
程
详
情
已
完
成
收
藏
的
课
程
专
题
学
习
服
务
下载任务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档案输出微币来源交易记录积分管理待⽀
交易关闭测试类型测试来源互动交友我的活动个性化学习模式多学习
渠道多学习⼯具个性化评价课程操作课程评价课程展⽰第三⽅平台P C
I O S 端笔记错题集请求帮助作业换肤实时评价阶段学习评价个⼈综
级培训主题类学习员⼯认证培训内容查看个⼈进度管理在线学习学情
份
认
证
主
题
内
容
查
看
主
题
学
习
微视频服务系统教育教学
移
动
客
户
端
后
台
管
理
推
荐
发
现
微
课
教育资源管理系统
资
源
审
核
资
源
采
集
资
源
维
护
资
源
评
价
管
理
资
源
⽬
录
2.4.2在线学习系统
2.4.2.1个⼈学习空间
为实现“⼈⼈通”的教育⽬标,为每⼀个学习者开设⽹络学习空间,⽀撑和管理学习的在线学习。
学习者通过个⼈空间,了解⾃⾝学习进度、查看学习记录、管理学习成果、分享学习信息。
个⼈空间主要包括个⼈信息中⼼、我的课程、我的资源、我的应⽤、时光机、我的财富、我的订单、我的测试、我的圈⼦。
2.4.2.1.1我的课程
我的课程来源于学习者在课程超市购买或收藏的课程、在专题学习中购买或收藏的课程、在个⼈发展中购买的系列化课程。
我的课程详细记录学习者相关的课程信息,⽀持学习者快速查看在学课程、收藏的课程,已完成课程等。
2.4.2.1.1.1学习中
记录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课程,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来源、学习进度、课程简介。
继续学习:学习者点击正在学习的课程,可进⼊课程详情页⾯继续学习。
分享:⽀持将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瓣、微信,便于优质资源扩散。
移动端点击个⼈空间我的课程,可以查看学习中的课程。
2.4.2.1.1.2已完成
记录学习者学习完成的课程。
记录信息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来源、完成时间、课程简介等。
学习者可以对已完成的课程进⾏如下操作:
领取奖励:已学完的课程可以领取奖励,该奖励是为⿎励学习者多开展学习⽽提供的微币。
点击领取奖励按钮,弹出提⽰框,进⼀步点击我要领取即可领取奖励。
评价:学习者还可以从多个⾓度对已完成的课程进⾏评价。
查看评价:已经评价过的课程可点击查看评价来查看⾃⼰对课程给予的评价。
记录学习者感兴趣⽽收藏的课程。
记录信息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来源、课程时长、课程简介等。
查看:学习者可点击收藏的课程查看课程详情页⾯。
分享:⽀持将学习者收藏的课程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瓣、朋友⽹。
2.4.2.1.2我的资源
我的资源来源于学习者在教育资源、专题学习模块购买、免费下载或收藏的资源,为学习者随时查看与⾃⼰有关的资源提供了快速⼊⼝。
⽀持将我的资源进⾏分享。
2.4.2.1.2.1下载任务
⽤户之前曾经下载但未完成下载的资源将记录在下载任务中。
继续下载:⽤户可以选定任务后点击继续下载直⾄将资源下载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