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采薇》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飞舞飘落。道路泥泞慢慢行走,又渴又饥真是劳累。我满心伤感满腔悲,这种哀痛谁能知道!
3.听师范读,说说这首诗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谈理解。
这首诗歌描写了从军生活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5.带着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合作学习三、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1.从“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冬天,雨雪天气。)
2.理解“往”和“来”的意思,谈谈从这一“来”一“往”中自己读出了什么。
(读出了作者<即诗歌中的战士>对家乡和亲人的热切思念,急切盼望重归故里与
亲人团聚之情。)
3.试简单分析诗歌后四句。
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日复一日,年复
一年,战争结束,
终于可以回家
了。此时你看到
了怎样的画面?
总结拓展1.学生畅谈学习感受。
2.你能由“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联想到哪些诗句?或者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
景?将自己联想到的诗句或情景写一写。
联想到的诗句:“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
雁雪纷纷”。
3.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展开想象,扩写
故。要求:
1、使用第一人
称,从“我”的
角度来写。
2、尝试把自己
的感情融入到景
物描写中。
3、至少两种修辞
手法。
板书设计
1. 采薇(节选)对家乡和亲人热切思念,
急切盼望重归故里与亲人团聚
教学反思(41)
学生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意、诗境、诗情都还没感悟,就开始拓展,第一次《村居》,一次不够还来一次《送元二》。“原典”上的落实非常不到位。“昔我往矣”中的“往”,我仅仅理解成“去”的意思。往是什么?往其实是战争的需要,需要告别乡亲,需要告别家人,往,是离别,是离乡。只有有了这样的理解和体验,孩子们才能对后面意象的情趣和情味有所体会。
5.读了后两句,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在酒席上,他们除了喝酒,还会干什么?王维会说些什么?
课堂小结:是啊,他们是多么舍不得分开啊!看,喝完酒后,王维牵着马儿,送了一程又一程。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刻,元二就要起程了。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合作学习1.我想读读这首诗。
2.王维又是在哪儿送?什么时候送呢?(送别地点:渭城;时间:早上。)
3.他们只喝了一杯吗?你从哪里能看出来?为什么要一杯接一杯地喝?(从“劝君
更尽一杯酒”得知不止喝了一杯,一杯接一杯地喝是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
4.创设情境,读出诗情。
①指导读(引读)、再指名读。
②如果你是王维,你还会说什么呢?
③如果你是元二,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5.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呀!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呀!千言万语都汇
成了一句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就这么说呀,喝呀,喝呀,说呀,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这哪还是一杯
酒,这分明就是情——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人生自古重离
别,古代社会由
于种种原因,人
们是重视定居而
难得远行的,因
为前途和生命安
全都很难预料。
你还知道哪些送
别的诗句?
总结拓展1.背诵这首诗。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被这份真挚的友情打动呢?背诵这首诗并细细体会。
2.小结。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送元二使安西情深义重
教学反思(42)
一、强调景物的想象。
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一、两句时,我边朗读边让学生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初读古诗后,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与后面安西的满目凄凉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猜想学生在理解安西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
二、注重情感的想象。
读《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想象诗人与元二是怎样进行分别的。在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达到了高潮,有几个孩子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大部分的
金慈实验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科目语文总第79 节编制教师胡雪莲
金慈实验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科目语文总第80 节编制教师胡雪莲
金慈实验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科目语文总第81 节编制教师胡雪莲
金慈实验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科目 语文 总第 82 节
编制教师 胡雪莲
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1)王安石的故乡是?(钟山)
(2)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与京口隔着什么?(数重山)
2.学习后两句。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过渡: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路经瓜洲,发现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这样寂静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那时作者有何感慨呢?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诗哪句是写景?哪个字又突出地描写了景物特点?“绿”是什么意思?(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吹绿)
(2)体味“绿”字。说话训练。
师总结引导: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绿了,田野绿了,绿满了山岗,绿遍了江河两岸,到处是绿的。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用“绿”字,曾用过“到、过、入、满……”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南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色,让学生体会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总结拓展1.课下,请同学们积累几首有关明月的古诗词。
2.诵读和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写景
抒情
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泊船瓜洲》这一课。这是我第一年带语文,对于古诗词我又很多想法,大多都不是很成熟。在请教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之后,我对这首诗有了初步的框架。但上完课后,我又觉得有很多地方处理的不是很好。经过听课老师的指导与评价,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优点
教态大方,思路清晰,语速掌控较好。对学生的引导也很成功。课堂气氛好,学生发言踊跃,有激情。在诗句的朗读、节奏处理上非常突出。做到了在“读中自悟”。对全诗中的“字眼”---“绿”做了较为精彩的分析与领悟。
二、缺点
1.在作者王安石的简介中停留过多,政治性的东西给学生提提就行了,没必要说的那么透。只要学生能感受到作者那淡淡的忧伤就可以了。
2. 押韵未给学生普及,有点一笔带过。古诗词重在押韵,学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