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
学科信息技术年级高二学期秋季设计者
教科书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粤教版
单元课时 5 课时
一、单元学科概念“走进信息社会”是粤教版信息技术必修 2 《信息
系统与社会》第一章的内容。

信息技术四个学科大概念知
识体系分别是“数据、计算、信息社会、信息系统”,本
单元是围绕其中的“信息社会”而展开。

通过对本单元的
学习,让学生知道信息社会的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与
趋势及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提升人们在信息社会
的适应力与创造力,是以“信息社会”为核心的概念体系。

二、单元地位与作用
必修 2《信息系统与社会》意在阐明人、信息社会、信
息系统的关系。

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引起的技术变革促进
信息社会的产生;而信息社会的重要现象是信息系统的普及
和广泛应用。

因此,学习信息社会的内容是为后续学习信息
系统埋下伏笔与铺垫,是学习本书的基础与开端。

三、单元学习目标
1、本章对应的课标内容要求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与趋势,描述信息社会的特征,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们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影响。

2、本章对应学业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的前世今生和未来;(信息意识)
(2)通过分析事例,能描述信息社会的特征;(信息意识)
(3)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变革、科技进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信息意识)(4)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及数字化学习工具的使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整合,完成“智慧校园”项目活动。

(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
社会责任)
四、单元核心素养
①信息意识
通过总结信息社会的特征,了解信息社会与以往其它社会的不同。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已经出现的新技术的应用,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动向。

②信息社会责任
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作为信息社会的公民,要积极使用新技术融入到信息社会,同时也要承担起建设美好信息社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③计算思维
厘清人与信息技术、信息社会、信息系统的关系。

④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教学过程中数字化工具的使用培养了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五、单元课时分配
六、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授课对象是05 后的学生,他们出生和成长在信息社会里,对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全面和系统。

所以要引导他们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学习与知识碎片整理,形成以“信息社会”为核心的知识概念体系。

七、项目概述——建构未来智慧校园
教材中的项目范例是“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影响的调查”,让学生通过对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进行选题,完成相应的发展历程调查报告。

此项目活动局限性在于理论化太强,侧重于历史回顾,跟实际和未来不能产生太大关联,学生仍停留在理论学习阶段,难以突出“走入信息社会”的主题思想。

本章单元名称为“走进信息社会”,应该更侧重于了解当前信息社会、新技术的应用,通过现在去展望未来的生活。

信息技术优质课团体赛大单元教学设计
鉴于本单元紧紧围绕信息社会、信
息技术展开,新课程提倡创造真实情
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动手解决问题
的能力,所以我们选择“设计未来智慧
校园”作为本单元的项目主题,项目活
动任务是让学生思考作为未来智慧校园需要应用到哪些信息技术?与传统校园对比有何区别?并对未来的信息社会进行畅想。

该项目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引导学生将本节课所了解的新技术应用到生活实际,起到巩固知识的同时,能有知识迁移的作用。

同时唤醒学生们对未来的一种美好向往以及承担起建设未来信息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符合“走进信息社会”的学习目标。

另外也能跟后续章节信息系统产生关联和呼应,因为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应用离不开信息系统的使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每课时所完成的项目活动如下图所示
本章学科知识与项目实施关系如下图所示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以“信息技术的前世今生与未来”为主题,借助于“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对信息技术发展脉络与趋势进行概述,实现了知识清晰与明朗化,达到了教学主线数据可视化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利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原理,从校园的变化过渡到社会的变化,引导学生总结出信息社会的特征,案例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实现知识迁移的作用。

其中特别的是,项目活动的开展通过设置小组抢答攒积分的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第三课时,通过引力波、量子卫星等实例以及科学实验的观察思考,引导学生感悟科学发现、科学技术、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基础学科相互促进发展的关系。

特别增加的课堂实验操作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课时,通过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结合各种事实材料、进行思考,促使学生感悟信息技术与社会变革发展的关系。

并适时的引入“智慧校园”这一概念,让学生零距离地感受我们身边渗透着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

第五课时,通过信息技术实例的思考,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高效和便捷,感知信息技术对提升人们适应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明确人与信息技术、信息社会、信息系统的关系,为开启后续章节的学习之旅奠定基础,激发学生树立建设科技强国和未来美好信息社会的理想信念。

为了让知识衔接更连贯,我们调换了 1.1 信息社会及其特征与 1.2 信息技术发展脉络及趋势的课时顺序。

因为是信息技术的变革促进了信息社会的产生,先有信息技术,后有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产物。

把信息技术的相关介绍放在第一节,这样设计更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项目活动也更容易开展。

九、单元设计特色及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知识点多,各课时之间既独立又相互关联。

通过一个主题贯穿本单元的教学,将知识点进行各个击破和紧密衔接,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信息社会”学科大概念知识体系。

各课时的教学设计很有特色,教师们通过项目式教学进行引导,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课堂氛围活跃,参与度与完成度比较高。

让学生在乐中学,在思考中实践,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在五节课中备课过程中,老师们专心研究教材,反复打磨知识,精心设计活动。

把上好课,教好学,构建好课堂作为我
们的使命,把平凡的课堂上的生动有趣,让学生享受课堂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