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_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语文学业水平调研分析报告(修正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生语文
学业水平调研分析报告
(摘要下发)
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写字教学问题突出。
(1)书写态度不认真,字迹不工整,有书写调研班级卷面书写普遍潦草。
从调研卷面书写看,下列学校班级的书写质量比较好:孙受中心小学的三年级一班、日庄中心小学的三年级二班、月湖小学的三年级三班。
(2)基本笔画书写不规范:如折写成弯,钩则写成弯(如“药”字的八笔,“威”字的斜钩中的钩。
“卷”字的第七笔),再如长点写成捺(如“实”字的最后一笔)。
再如八字头写成人字头(如“吩”字的左上部分),再如横撇写成竖撇,竖撇反而写成横撇(如“垂”字的第一笔,“反”字的一、二笔,“采”字的第一笔,“欣”字的一、二笔);再如长捺写成了短点,如“采”字的最后一笔。
(3)部首或部件错误。
(如“港”字最后一个部件,如“赏”字的第一笔应该是个竖而不是点,再如“裕”字的左上部分应是撇、点而不是撇、捺)(4)字形大小不匀,同一个班的学生书写大的大,小的小;同一个学生的书写大的大,小的小(大的太大,小的太小)。
(5)笔画不均匀:如“准”字的四条横,
(6)字形结构安排不当:如“丧”字的下半部分太偏右,再如“迎”字的中间部分写的太大导致字形松散。
(7)学生书写不良性习惯(所谓手病引起的错误,如有一个班“威”字的斜钩多数没把钩写出来)
(8)书写工具不规范。
有一个调研班级20人中有11人用铅笔书写,有个城区调研班30几个学生中有25人用铅笔书写,说明学生根本不知道到了三年级要用钢笔。
(9)错字。
如“丧”字、“武”字多个撇“荒”字多个点;“胸”字掉了一条竖。
(10)拼读错误,如“zīshì”答案:知识、指示只是
上述问题反映了一部分教师写字教学指导不到位,标准不明确,要求不严格、训练不扎实。
2、学生自主理解与创造性表达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古诗句的解释一个模子。
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几乎一个单位一个模子:模子1——独自一人在外地,是他乡的客人,遇到美好的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模子2:一个人客居他乡,每次遇到重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
这种统一答案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严重地扼杀了学生学生的创造力。
如补充默
写并解释《望天门山》中的诗句。
题目中把要求解释的诗句(后两句)给出来了,可是有一个调研班级大部分学生解释了前两句,另一小部分则解释了整首诗。
这种情况不外乎两个可能:可能是学生在课堂上根本没有经历一个自主想像、创造理解的过程,只是在死背老师抄写到黑板上的解释。
另一种可能就是老师只让学生抄记了前两句的意思,于是后两句的意思则变成了学生思维的盲区或空白。
上边的问题向我们发出这样的警示:填鸭式、注入式教学害死人!今后的语文调研,对应该学生自主创造类的题目,如果发现全班统一死答案的一律做减半扣分处理,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我们决不能容许无视学生能力的现象继续存在下去!
3、教材的教学要求不落实
本次调研题目中要求解释的诗句全是同教材要求一致的,如第二区片中解释《望天门山》的后两句,课后就有这样的要求:“我们来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现来想像这首诗所描写的画面。
”很显然,理解并说出后两句的意思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要求。
就是这样一道题,有的调研班级得分率不足50%。
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教师教学目标意识不强,连课后基本练习要求都没有得到重视。
另一个原因就是教学不扎实,练习过程不检查、不指导、不训练、不交流造成大面积的假会现象。
教风不扎实必然导致低效甚至无效教学。
如各区片调研题目中都有一个修改病句的题,病句类型不外乎常见的三种:一是句子不完整,二是前后矛盾,三是重复。
随着办学水平评估,我们翻看了所到单位的同步探究及单元双测,这几个类型的修改病句学生基本上都做过,但事实上这个题总的正确率只有75%左右。
说明教师如果教学不扎实,教了等于没教,学生如果学习不扎实,学了等于没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教学不扎实还不如不教或不学,因为敷衍了事的学习会养成学生一生的不良习惯。
4、课文理解肤浅,缺乏就有的阅读能力
本次调研中各区片都有一个结合课文内容补充句子的题目,这一命题着重是要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和理解水平。
例如结合《赵州桥》一课补充句子:“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题考察有多重目的:一是看教师的阅读教学是否抓住了重点和关键。
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正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而大小桥洞的设计又是最突出的设计特点,因为它最能反映李春的创造与智慧,在李春那个时代可以称得上史无前例的创造。
至于桥上雕刻的图案是次要的特点,因为在我国古代雕有龙的古建筑有很多很多。
课文中有几句话集中提示了大小桥洞的好处,正是教学的关键之处,抓住了这一关键,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如果这一课的教学忽视了“桥洞”,就不可能是成功的教学,如果不能紧紧抓住“桥洞”,也不可能是有效或高效的教学。
二是要考察学生是否真正地学会了读书。
是否会读书用什么标准去衡量呢?着重看学
生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从书中获取最有价值的东西。
赵州桥作为桥梁文物古迹保留至今,其最大的价值就是桥洞的设计。
会读书的学生会很自然抓住这一问题去进行阅读探究,这个问题的回答自然就不会太难。
三是要考察阅读教学是否做到了以读为为本,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好好读书了,这个题就不难。
这个题的结果怎样呢?有的调研班级得分率只有40%左右。
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语文教学的效益究竟在哪里?
四、今后语文教学的改进意见
(一)要进一步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这就意味着:理解体会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感受语言文字的艺术技巧、在诵读中积累丰厚的语言文化,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这一些应该成为语文教学永恒的目标。
不懂得语文教学的性质,就会在教学中时常迷失方向,因而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语文老师。
(二)要进一步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
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五大基本能力培养目标:一是培养识字能力,二是培养写字能力、三是培养阅读能力,四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是口语表达能力,五是培养习作能力,也就是书面表达能力。
同时课标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要时刻牢记这些目标任务,只有牢固树立目标意识,才会避免语文课堂无所事事或者随心所欲。
(三)要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
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是“课上一分果,课前十分功”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低的根本原因恰恰是课前下的功夫太少,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首先要从提高备课质量抓起。
当前要从如下几方面提高备课质量:
1、要注重钻研教材。
备课有三备,即备课标、备学生、备教材。
其中最关键的还是备教材。
因为教材是我们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依托,教材“备”不好,备课标与备学生就变得毫无意义。
教师备课的功夫实际上就是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的功夫。
如果你的课堂磕磕绊绊,如果你的课堂洋洋洒洒,如果你的课堂事倍功半,如果你的课堂枯燥无味,那一定是对教材没有吃透,备课不精。
当前的备课要突出抓好两点:
第一,要深入钻研教材。
我们告诉学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是我们不禁要问:老师,你在课前把课文读了几遍?我们有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根本就没有静下心来仔细品读的兴趣,所谓备课不过是把课文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遍,对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毫无感觉,对文中的表达艺术一无所知。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领、点拨?如何参与到学生的交流活动?如何抓住关键问题引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如何组织起高效课堂和学生
的有效学习?所以我们建议每个语文教师要有潜心阅读的职业习惯,要有读书为乐的职业雅兴,要有读书必悟的职业意志(这里所说的书首先是指课文)。
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任务,从而使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省时高效。
我们判断语文教师钻研教材功夫是否到家的主要标准是:看通篇课文能否熟练朗读,看重点段落能否感情诵读,看关键问题能否独立解读(如《桂林山水》最后一句话“人在画中游”怎么解读)。
第二,要认真编写教案。
尽管去年教研室分学科组织了备课专题培训,但是我们从调研中发现,仍有不少的教师不会备课,有些教师的教案依然存在“三无”现象:一无教学目标,二无教学重难点,三无教学准备。
一个人做事情没有目标,也不知道要做到什么程度,怎么可能把事情做好?教学不也是如此吗?不知道一篇课文的学习有哪些目标要求,课堂上随心所欲,课堂教学还会有什么效率可言?有许多教案的教学目标看似有,实则无。
所列的教学目标全是些笼统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目标。
如认识生字,会与生字、理解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等等,这样的模糊目标在课堂教学很难得到落实。
备课教案中的目标首要的特征应当是明确性与可操作性。
如就一篇课文而言,究竟要学生能正确认读哪几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哪几个新字?能恰当理解或运用哪几个词语?能够自主地体会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着重引导学生背诵哪一个或几段话?这些目标要求如果不非常明晰,课堂教学还会有什么效益可谈?我们在检查中发现,有不少的教案依然是不分重点,每篇课文都要逐段讲,没有重点,不分主次,这样的备课必然导致教师过多挤占课堂时间,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机会必然不多,按照这样的教案组织教学,课堂上必然是教师疲劳,学生厌倦。
我们检查中发现,有不少的语文备课找不到教学准备。
人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无准备之仗往往会吃败仗,教学不也是如此吗?所以一篇好的教案不能少了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去考虑,例如你要教学的生字如何快速出示,是小黑板呢?还是识字卡片?或是多媒体课件?再如你这堂课要让学生结合观察画面理解重点段落,你的画面如何出示?再如你要中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重点词语,学生手里都没字典怎么办?再如你的教案中安排了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你提前布置学生了吗?学生按照要求搜集资料了吗?如果没布置或布置了学生做,课堂活动是不是就落空了呢?我们不许多备课中虽然也写了“教学准备”,但这些准备一看就是摆样子的,在课堂上不可能得到落实,如农村老师的语文备课中有不少的准备多媒体课件,你的学校目前还没有多媒体设备,你如何使用课件,这个准备显然只是不负责任地照搬了别人的成品教案。
另外,你的课件究竟是针对课文的哪上部分内容的或是哪一项课堂活动的?这一点不明晰出来,课堂中如何去实施?因此这们要求备课中的“教学准备”不但要有,而且必须明确、实用。
第三,要深入了解学情。
我们有许多语文课不该讲的一个劲地讲,不该问的一连串地问,什么原因呢?就是对学生的学情不了解。
那些学生一读就懂的课文有必要讲吗?那些不假思索就可以脱口而出的问题还有必要问吗?
(四)要进一步分清年级教学任务特点:
小学低年级三大主要任务:识好字、读好书、写好字(淡化理解分析)
小学高年级三大主要任务:品读体会好一个重点段落或讨论解决好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诵读积累好一个喜欢的片断,搞好一项综合应用练习。
(五)要进一步规范课型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低年级语文课的基本结构:(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识字:(1)自己读课文,标出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2)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3)集中识字(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抽掉词
语,单读生字,创造记忆)
2、朗读:(将词句的理解有机地融合到读读之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借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
朗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整篇或部分达到熟读成诵)3、写字:落实五步写字指导法,让学生经历写字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第二课时:
1、一复习巩固:(1)检查识字或写字;(2)检查诵读或背诵.。
2、继续写字:完成所有写字任务
3、综合练习:主要是字、词、句练习,如对比组词,用词造句等:
高年级: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可借助检查预习完成整体感知)
(1)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或思想
(2)理清课文大体脉络
(3)检查识字情况
2、精读体会思想感情(借助关键问题讨论或重点段的品读完成)
3、自由朗读课文(全篇或喜欢的段落)
4、总结深化(揭示写法特点——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第二课时:
1、复习巩固:
(1)识字、重点词句的理解。
(2)重点段的朗读或背诵
2、写字
3、综合练习(主要是词句练习、小练笔等)
(六)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当前提高语文课堂效益要着重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强化学生的读书,没有读书的语文课不可能成为有效的语文课。
低年级课文要力求全文熟读成诵,中高年级课文要全文熟练通读,重点段落力求熟读成诵。
要特别重视学生的朗读指导,在有感情朗读中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要抓预习或自读基础上的整体感知,要培养学生快速浏览、迅速把握主要内容及脉络的能力,为实现部分精读奠定基础。
三要突出重点段或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问题,给学生充分时间自由读书、自主体会。
四要强化基本练习,要坚决克服语文课只讲不练的倾向,每堂课都要安排一定的字、词、句练习,发展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提倡结合课文内容安排适当的小练笔,促进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