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复习训练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文学作品阅读 一 散文 高频考点三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考点三披文入意,览象外主旨
——体会语句含意(2012·大纲全国)《听朗诵》(原文见本专题高频考点二“规范:审题·答题”部分)
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青年作家为革命献身的时代离现在已经很久远了,②他们的革命精神因世事变化似乎已被当前文坛淡忘了。

(2)①时间消磨了人的激情,情随事变是正常的;②鲁迅以其真挚的感情和不朽的文笔,使青年作家们青史留名,道义永存。

解析考查对含蓄语句的理解。

(1)首先要明确“这些情景”“这些声音”指什么,显然,是“奔走街头",是“振臂高呼”,是革命青年为革命献身的具体行动。

那么“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当既指那个时代离得久远了,又指革命精神离得久远了.作者说这些又是针对当代文坛而言的,充满无奈和隐忧.可综合以上分析作答.
(2)作者的心情由“不安定”到“平静"的原因是“想到这里”,那“这里”指代什么?联系上下文,“这里”应既指“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也指鲁迅用充满血泪的道义文字,使青年作家的形象永远印在凭吊者的心中。

(2011·大纲全国)《针挑土》(原文见本专题高频考点二“5年高考”部分)
2.“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意:①总括上下文的相关内容,②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性。

理解:①黑妮组织的“湘援游",在外来游客和湘西苗族之间穿针引线,促使苗族妇女更好地传承优美的苗绣艺术;②黑妮以“负责任的旅游”概念推动“湘援游”,聚集当地志愿者,为湘西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解析“穿针引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有两层含义:一是用针刺绣,二是在“负责任的旅游”中起桥梁作用。

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点出当天行程紧张、工作辛劳。

(2)①低调、单纯的黑妮为“我”对“湘援游”的支持,高兴得眼
睛都亮了;②暗示“湘援游"进展得并不顺利,而黑妮能沉静、乐观地面对;③黑妮从“我”的支持之中,看到了“湘援游”逐步向前推进的曙光。

解析(1)句用了拟人手法,“太阳已经有倦容了"说明这一天行程远、劳累.(2)句注意抓住“眼睛亮了”揣摩人物心理。

(2010·全国Ⅱ)《大河家》(原文见本专题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
4.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大河家虽然偏疏、原始,不为人知,却是连接中国的一个地理枢纽;②在大河家,可以看见甘肃、青海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③大河家更在精神和心灵上沟通了中国。

(2)①我们不能在世俗生活中放任自流;②要深入到大河家这样的底层民间,才能找到
中国文化的根以及人生的真谛;③这既是作者的自我鞭策,更是对读者的期待。

解析理解句子含意,要注意句子所在语段的意思,分析句中重点词语或修辞手法等.(1)句中“不露痕迹”指大河家的偏疏、原始,“沟通”强调了它的重要性,沟通的不仅是地理上的“中国”,更是精神上、心灵上的“中国”;(2)句是作者的真实感受,

是在大河家接受心灵洗礼之后的感慨,又是对自己的警醒,也是对热爱中国文化的读者的期待.
1.《考试大纲》对“体会句子含意”考点有何要求?如何理解这一考点要求?
答案“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近年来高考散文阅读中每年都会涉及的题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指体味和推敲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意和其作用。

包括分析句子本身的意思,句子的深层含意,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分析句子使用了何种句式、什么修辞方法及其表达效果,或分析句子的表达意图,或对抽象的句子进行阐释使之具体化等.
2.高考考查句子含意题有什么特点?
答案从考试实际看,句意理解题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文中选出重要的句子,请说说它的含意(或“作者有什么用意”,或“说说你对……的理解”);二是体会文章标题的含义。

从命题意图看,高考所选的句子,一定是在“体会"“品味"上有一定困难的句子,即有“可考性”的句子,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表达较为突出的句子。

一、结构句
(2010·上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

几十年里,只要说到树,天目山就从父亲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说,假如你没去过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么叫树。

其实不全是为了树,我知道,是为了一个人。

几十年来,若是提起
他的名字,母亲的眼神就会倏然暗淡下去,她的双眼仿佛是海潮淹没的沙滩。

她喃喃说,我要和你一起去.
②去天目山,于是变成一种夙愿和仪式,无论是为了树,还是为了人。

③只是,我没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会遇上那样一场弥天大雾。

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呼啸而过,远山近树忽而不见了.山中古老的禅源寺,隐匿在苍白的雾气里。

下车寻路,林间的青石板小径如雨泼过似的,湿漉漉地腻滑,只几步便消失在浓烟样的水雾中。

……
⑥那个无风无雨的春日,那些被父亲无数次赞颂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树,就这样从漫山飘忽的浓雾中,和那个叫萧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隐若现地走来。

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听见他脚上沉重的铁链,一声声从森林尽头传来。

我不知道他在匆匆离去前,是否还有心情观赏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树。

57年前的树叶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见他灼热的目光仍在枝条上缠绕。

(节选自《天目山》)1.第②段这句话的含意是:
答案去天目山,不仅是为了看树,更是为了缅怀先烈,这是积存已久的愿望和庄重的活动。

解析该句是过渡句,须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了一个人”的含义.“为了一个人"在①⑥两段可推断出.
知识储备所谓结构句,是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

对于这类句子,主要是通过准确判断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来确定其含意的.理解总结句、总领句的含意,需要分别对上文与下文的几段内容进行概括;理解过渡句的含意,需要对上下文内容进行把握;照应句应找准照应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解释。

二、含蓄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注]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的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阳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中流泄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

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我说:“那夜来香和昙花的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了。

”(林清玄《阳光的香味》节选)注稻埕:这里指晒谷场.
2.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夜来香和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关,所以称阴香。

②“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法,与农夫决心在乡务农的行动形成对比。

③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

解析这道题就是把句表意、句内意和句外意结合起来进行考查的。

句表意是夜来香和昙花都在夜间开花,没有阳光下的香味;句内意是城市生活没有乡村生活的那种强悍、壮美;句外意是对一种阳刚之美的赞颂、对壮怀之美的肯定。

理解了这三个层次,再稍加修饰,这道题的答案也就出来了。

知识储备含蓄句指的就是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涵某些深层意义,或含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有一定的哲理的,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懂的句子。

通常这类语句的理解需要三个层面:第一层“句表意”,第二层“句内意”,第三层“句外意”。

高考考查重点一般放在第三层上.在理解这类句子时,需要把握文章主旨,合理联系。

一般说来含蓄句是围绕文章主旨来表意的.把握了主旨之后,我们再从“句表意"出发,联系语言环境,结合“句内意”,适当地展开联想和引申,就可以理解得差不多了。

三、修辞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人们把村落、村庄、乡村等而视之,笼统解释为农民们聚居的地方.但若仔细辨认,村落、村庄、乡村似乎应该有些什么差别,比如说乡村必然是在偏僻的乡下,而村庄就有可能独立出现在繁闹的城市。

许多大都市里至今还有村庄的存在,但那村庄里的主人却已不是农民了。

然而,这些好像都不重要,人们都不会去刨根问底,重要的是农民聚居的地方和那个地方的人.
3.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村落的真正意义在今天被许多人淡忘了,似乎仅仅只是农民聚居的地方。

解析分析此句,先要明白它是一个暗喻句.“符号”是什么?就
是记号、标记,村庄成了符号,失去了其本质意义。

那么这样的村庄是什么样的呢?只成了农民们聚居的地方。

这样返本还源,答案就出来了。

知识储备修辞句是指运用了修辞的句子.比喻、夸张、拟人、反语、排比、对偶是常用的修辞方法。

理解这样的句子,要针对其所使用的修辞,结合语境努力探求其本义。

比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

理解这类句子,第一步先要确定句子使用的修辞格;第二步再将句子“还原”,也就是将句子的修辞方法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

如是比喻,要透过喻体看到本体;是象征,要透过象征体看到象征意义等。

只有探本穷源,才算从根本上理解掌握了实质性的内容。

四、主旨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

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

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

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

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
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节选自鲁迅《忆刘半农君》)
4.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的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感
情,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②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③写“憎恶”刘半农的近几年,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解析联系前文“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可得出第①点,这憎恶是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感情;联系下文“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可以得出第②点,这憎恶中含有鲁迅对刘半农的“但愿”——他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联系最后一句可以得出第③点,这“憎恶”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

知识储备主旨句是指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和脉络层次的关键句,即“文眼”。

对此,可以先概括文章的主旨,既要把握本句的字面意思,又要联系主旨,特别注意对感情、观点态度的把握。

六看句子析含意
错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我爱鸟.
②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

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

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的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
“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

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贴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
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

……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型类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

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檐下的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

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

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

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

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节选自梁实秋《鸟》,有改动)
第②段中的画线句“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贴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现场答案
存在的问题
提示该答案只答出了表层意义,对作者的情感有所触及,但并没有联系主旨答出该句的深层含意——对禁锢鸟的人的批评。

请修改为满分答案
答案鸟的快乐都被那些闲人闲情禁锢成了苦闷,作者在这里用看似平缓实则严峻的语气斥责了那些束缚鸟类“自由”的闲人闲情,希望生命都能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1.句外三看析含意
一看位置,分析含意
一些重要的句子在文中某个局部,或为起句,或为结句,或为转
句,大都表明了作者的某一体验或某种见解.命题人要求理解的常常不是该句本身,而是产生这种体验或见解的缘由.因为要考查考生是否抓住了文段、文脉、文意。

所以,关注句子在文本中的位置,分析句子与段、篇之间的关系,常常是理解句子含意或作用的切入点。

比如首句总领下文,有时点题明旨;尾句收束前文,有时升华主题;两个内容交结处的句子,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等。

二看相邻,分析含意
一个句子在一个具体的段落中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几个句子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个重要的句子与其他句子在逻辑上或情感上总是存在着某些关系。

所以,弄清重要句子与其前后句、上下文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理解该句的含意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根据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去分析其含意呢?
①同义互解.在一篇文章中同样的意思,作者常会先概述,然后再具体展开,或者相反,或者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语言形式反复表达。

②因果互解.文章的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有时存在着或隐或显的因果关系。

在阅读中就要善于据因索果,或就果求因。

③虚实互解。

客观存在的是“实",主观想象、联想的为“虚”。

如运用比喻手法,此为“虚";指出其比喻义(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此为“实".这时,可以抓住“相似点”,由虚转实。

三看中心,分析含意
被命题人选做考题的句子常常与文章主旨、文段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或点明中心,或暗示中心,或点击标题,或揭示中心.分析这种重要句子的含意与作用,如能联系文章或段落的中心,就会方便得多。

如对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中“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一句含意的理解[第15题第(2)小题],仅凭比喻手法与上下文关系
的分析是难以做到的,如果联系文章(《灯火》)主题“作者贫穷
的童年生活不仅温馨而富有诗意,而且是他人生成长的重要一步”,那么就会豁然开朗:对考题中这句话的理解应为“曾经拥有的灯下的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怅惘;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一些美好的东西”。

2.句内三看析含意
一看句内关键词语,分析含意
所谓分析句子含意,有时可以看做是对句内关键词语的分析.只要分析好了关键词语,句子的含意也就出来了.
二看句内结构关系,分析含意
这主要表现在答题要点的齐全上。

如果句子内部是并列、递进关系,则要分两层理解,应写出并列、递进的几个要点;如果句子内部结构是偏正关系(如转折、因果),分析起来应先抓“正”“主”部分,但也不要丢掉“偏”“次”部分。

三看句子所使用的艺术手法,分析含意
命题人常常选择一些艺术手法明显的句子考查考生,而这些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之类。

作者恰当运用这些手法,能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直露的意思变得含蓄。

但形象、含蓄的语句却增添了理解、品味的难度,正因为如此,这种句子才备受命题人的青睐。

考生应学会剥离艺术手法,还原本意,领会其所表之情,所达之意。

也就是说,要通过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与作用。

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

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

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


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

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肆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回。

(《壶口的黄河》选段)
1.怎样理解画线句“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这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站起来的黄河像人一样活了,体现出自由生命的淋漓尽致的活力(或表现出“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②经受住壶口的考验后,黄河从此便无法阻拦一往无前(或“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回”)。

解析该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也是一个飞跃”是说现在的黄河与以前不同。

怎么“飞跃”,答案在后面,下文说这时的黄河活了,有了毫无羁绊的兴奋和放纵,再往下“考验也就在这里……”,是说黄河到这里有了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

(2012·湖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未名社是在一间破小屋子里,其骨干就是素园.(编者加)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

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

“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一
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

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

他的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掉彼我,得到确证了。

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

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

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节选自鲁迅《忆韦素园君》,有删改)
2.谈谈你对文中“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韦素园这样的人面对当时的社会,如果保持沉默的话,内心就会十分痛苦;②表现了鲁迅对韦素园认真、激烈性格的透彻了解,及对他这种性格严重影响健康的痛惜与无奈.
解析单看这一句,似乎写出了韦素园的沉默个性,这个性让他内心痛苦。

但如果联系上一句看,作者说话的重心并不在此,而在于写韦君的认真、激烈及这种性格影响他的身体健康。

因此,必须从句外看,才能发现它的另一层意思.
(2012·重庆)《太阳梦》(原文见本专题高频考点一“基础:整合·点拨"部分)
1.怎样理解“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轮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这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老刘的画中没画太阳,却是以太阳照耀为背景。

(2)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