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俗的作文素材(通用12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风俗的作文素材(通用12篇)
家乡风俗的作文素材篇1
又是一年最热闹最喜庆的时候。

我独自趴在窗前,望向楼下空无一人的广场。

原本灰白空旷的水泥柱上,因为节日的原因挂了几只红灯笼,就连破旧的没了板砖的石桥上,也应景的贴了张“福”字。

一栋栋楼整齐排列,沉默地静坐着,被风吹着摇曳的灯笼映出幽幽的红光。

今年的年过的十分安静啊!安静的没有年节的气氛,也越发让人怀念以前的情景了。

除夕本是个十分重要的日子,一家子人聚在奶奶家的小屋里,其乐融融,满庭院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在天空中绽放的一朵朵烟花,一闪一闪,似给天边挂上了霓虹灯,坠落的星火照映出人们幸福的面容,一闪一闪,似永远也不会停歇。

耳边被接连不断的鞭炮声充盈着,忽远忽近,抑扬顿挫,此起彼伏。

推开门,一溜长长的红炮仗静静躺在院中,大人拿着点燃的香头触及引线,火花立即沿着引线窜了过去,小孩们连忙捂耳后退。

“嘭啪啪嘭”,炸开的炮仗四处蹦跳,即使捂紧耳朵,也挡不住那隆隆的震动声。

当小孩们只顾捂耳逃窜时,原本一大串的鞭炮已燃到尽头,只剩下红碎屑四处飘散,和那还未消散的浓烟与火药味。

我喜欢老家的年,喜欢它那独一无二的气氛,喜欢它那得天独厚的环境。

在那黄昏太阳还未消逝前,阳光象破碎的蛋黄倾泄下来,金黄的浓汁流淌天边。

一望无际的田野与天在远处合为一线,微风轻轻拨撩着人们的鬓发,吹起黄河之水簌簌的波澜。

火苗在风间跳动,吞噬着金色的元宝纸钱,直到它化为一缕细灰,随风飘散于天地间。

村民们手拿香柱,在这广阔的天地间,祭拜着自己的
祖辈们。

这一刻,他们就像那天地之子,融入那壮阔的天地中。

周围静默下来,只有风还在轻轻拨动人们的碎发。

远处树林摇动,似是天地给人们的回声。

风声过去,一切又在眼底瞬息模糊起来,灯笼依旧散发着幽幽的红光,漆黑的夜晚依旧冷冷清清。

我离开窗台,默默回到了自己屋内。

这么多年没有比在老家过的更好的年了。

家乡风俗的作文素材篇2
我记忆中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过新年,按照四川的风俗习惯,过新年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准备了,家家户户都要挂长长的香肠,而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是人日,你们知道人日是什么吗?听爸爸说这个节日大有来历呢!人日,又称人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

传说女娲出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生日。

当然了,对于一个吃货来说,我更在意的是过节这一天吃什么,至于习俗什么的一提到吃,我就把它们抛之脑后了。

人日这一天要吃面条,寓意是长寿;戴人胜,所谓的人胜就是头饰;登高,这个习俗可不是只有在清明节的时候才有的;吃七宝羹,所说的七宝就是用七种新鲜的节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称为“七宝羹”。

有新年大丰收的寓意!
在初七这一天更是热闹,我们家院子里传来一阵阵笑声,这个笑声自然不是那些古板的大人们弄出来的,而是由“开心果”本人弄出来的。

初七早上,我看见桌子上摆着一碗又一碗的“白条子”,我走近一看原来是面条,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今天为什么吃面条啊?”妈妈说:“因为今天是人日!”我说吃面条是不是有长寿之意?”妈妈说:“对!我急忙跑去找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你们今天要多吃面条!”爷爷奶奶一脸惊奇的问:“为什么?”我说:“因为吃面条有长寿之意呀!”不出半秒,一屋子的人哄堂大笑,虽然不知道在笑什么,反正跟着笑就是了。

每当回想起这一切时,就好像自己还留在那时候一样,热闹的大街,特别的风俗,欢乐的笑声,那里的一切让我无法忘怀!
家乡风俗的作文素材篇3
我们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特色,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会有精彩。

虽然春节期间大家都忙里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欢乐相比,我想应该是欢乐占的.比例更多吧。

除夕是最值得我们庆贺的一个时刻。

因为在这个时刻,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会回到家里,与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离别时的奇闻乐事,津津有味地品偿美味佳肴,享受着团圆的乐趣。

吃完年夜饭,我们可以到室外去观看四处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缤纷绽放,聆听四处每一声喜庆的祝福。

走在小镇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你都会真切地感受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企业科技力量的提高,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烟花不断涌现,我们所看到的烟花越来越美、人们燃放的烟花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我感到变化很大。

除了晚上八点钟的春节联欢晚会外,到了十二点左右,也就是午夜零点时刻,我们又能听到一阵一阵激烈的爆竹和鞭炮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为了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啊!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总是要吃汤圆或面条,这是我们的传统习惯。

从初一开始至初十左右,我们大家都要到亲戚朋友家里去作客拜年。

去时一般都会带上一些礼品,表达一片客气之意。

同样,亲戚朋友来作客也是如此。

无论是我们去作客,还是亲戚朋友来作客,小孩子肯定赚足了便宜,因为他(她)们能得到大人们的压岁钱,手拿压岁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正月里各个商家初次开门都会燃放爆竹,企业开工一般在初六之后,也都会燃放大量爆竹,还有的放烟花,都呈现给人一派喜庆的景象。

正月里我们家乡还
有各类丰富的娱乐活动,如书法家们为大家现场书写并赠送春联,京剧、越剧爱好者们会组织演唱会等。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我们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购买汤圆或自己做汤圆吃。

吃汤圆表示我们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家乡的春节多姿多彩,最快乐的当然要属我们小朋友了。

除了过年能有压岁钱外,最开心的是我们可以轻松自由地玩耍。

尤其是春节里,男孩子们可尽情地点放鞭炮,每一次响亮的爆炸声,都预示着一次快乐的欢呼,哪怕是冒着耳朵也能感受到心跳的精彩。

大人们虽然没有和我们一起玩,但看着我们那高兴的样子,他(她)们也都心花怒放!
春节是快乐的节日,是丰收的节日,让我们一起来庆贺吧!
家乡风俗的作文素材篇4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乡也不例外。

我家乡在德庆县旧院村。

那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连过年的习俗也别有一番风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毕就得忙开了。

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

灶神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神,每到今天,他就会告诉上帝这家人一年的喜忧,所以人们买来麦芽糖,先上他几株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麦芽糖,拜三拜,让他只报喜,不报忧,这样上帝以为我们过得很好,就能让庄稼风调雨顺。

拜完灶神,大概9点左右就开始做午饭了,午饭几乎就是年夜饭的“彩排”,因为只是有些人现在来不了。

菜也有讲规矩哦!必须有两碟青菜,意思就是庄稼在夏天可以长得葱葱绿绿的,保证秋天好收成。

然后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是孕妇吃或者还没生的吃,除
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

然后是一碟公鸡肉,意头是在人们满山头叫牲畜的时候不伤害到嗓子。

再来1碟红鲤鱼,必须有两只,意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鱼)。

吃完午饭,在平时,应该是每日一次的午后休闲时光,但今天不是,2点左右就要为年夜饭开始动手了,这个切菜,那个砍排骨,这个生火,那个加柴。

大约4点半有多的时候,更为热闹,新屋旧屋的柴房一共8个灶洞都塞满了柴。

年夜饭得在7点前开台,必须要有三个人边吃饭,边守柴房,因为这时灶神君嘴上的麦芽糖已经快没了,没了的话,就会向上帝报忧了,不过,在家人面前,他是不会这样做的,七点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点半就OK了。

到了8点30,人们守岁肚子饿了不能再吃年夜饭的了,只能吃甜食糕点,因为今后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做了。

12点00开始了“鞭炮交响曲”,全村都放超长鞭炮,不过是有节奏的哦,这边刚烧完,那边正在烧,比年夜饭和制作过程更加热闹了!!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你的呢?
家乡风俗的作文素材篇5
春节是一个很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如何庆祝这欢乐而又漂亮的春节呢?
腊月二十四是大家公认的扫房日,扫房日就是打扫我们的房间,这一天人们都在辛苦的整理房间。

腊月三十一日是一个非常好的日子,那天是除夕,除夕是春节的前一天,人们都在贴春联、挂灯笼。

到了夜里,小孩子们在外面放鞭炮,而大人们有的和小
孩子们一起玩,有的在家看春节晚会。

大家还要吃团圆饭,团圆饭里有饺子,饺子里面包着硬币,吃到硬币的人,整整一年都有福气,不会出事。

到了正月初一,人们都去拜年,小孩子们只要叫一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新年好,就会有人给他们发。

到了下午,就没事干了,就可以出去逛超市,玩。

唉,对了,拜年还要送饺子,虽然我们家也送,可是至今我都不知道送饺子有什么含义。

到了正月初六,家家户户都开始营业了。

很少有大人在家里,而小孩子们大部分会聚在一起玩游戏。

到了元旦那天,人们都跑到街上去看龙灯,街上非常热闹。

街上有耍龙灯的、有敲鼓的、还有打锣的。

不管干什么的都有,而在买东西的人家,都会在店门口放上一挂鞭炮,让耍龙灯的去他们家门口耍,还给他们买糖、买烟,为的就是让生意更红火些。

正月十九慢慢到了,大人们该上班的上班,该干什么的干什么;小孩子们都去上学,慢慢就恢复到原来宁静的样子。

家乡风俗的作文素材篇6
一年有许多个节日,而我最喜欢的是家乡桂林的春节和三月三歌节。

每当过年时,家家户户都飘着年味,处处张灯结彩。

桂林过年时的习惯与其他地方虽然大致相同,但也有让我感到格外新鲜的,就比如在年三十晚要养一条鲤鱼,寓意“年年有余”。

但也有相似的地方就比如逛庙会,在桂林有一个叫做庵堂庙的寺庙。

但这庙会是彻彻底底的逛庙,不论是庙宇里还是庙宇外,都没有小贩摆摊卖东西。

庵堂庙平日每月初一和十五才开张,庙宇里还有斋饭,可以求签拜佛。

每逢庙宇开张,信佛之人就一批一批的涌进庙里,求签的.求签,问卦的问卦,好不热闹!
对于我来说,吸引力最大的还是桂林过年时的食品。

每到春节时期,家家户户都会摆上水糍粑,松糕和汤圆。

我最喜欢的是汤圆。

桂林汤圆与众不同,其个体稍小,用上好糯米磨浆,压干成粉,再和成团做皮,以桂林特产桂花糖或麻蓉、椰蓉、豆蓉等做馅制成。

煮汤圆可用黄糖或冰糖,也可配以糯米甜酒或鸡蛋。

这样,汤圆滑爽、营养丰富,是小吃中的名品。

我喜欢吃汤圆不仅是因为它用料精细,做工仔细,还因为它象征着一家“团团圆圆”的寓意。

除了春节特有的食品,风景,我还爱三月三歌节。

“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歌仙节”,相传是为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节日。

每年的这一天,广西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节,桂林当然也不例外,在桂林还有一个以刘三姐命名的歌舞团呢。

这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

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

歌节期间,除传统的歌圩活动外,还要举办抢花炮、抛绣球、碰彩蛋及演壮戏、舞彩龙、擂台赛诗、放映电影、表演武术和杂技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这些活动不但可以培养情趣,还可以锻炼智力,当地人都爱参加这个活动。

歌如海,人如潮。

那不绝于耳的嘹亮歌声,寄托着人们对歌仙刘三姐的思念和对丰收、对爱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我爱我的家乡,也爱家乡的节日。

如果不是有那些特别的节日习俗点缀了我在家乡的日子,我也不会有如此快乐的回忆。

家乡风俗的作文素材篇7
我的家乡在川北地区的南充市嘉陵区,那里不仅山美、水美、人情美,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更美。

民俗文化中,我们小朋友最期待的,就是每年正月十四的“蛴蟆节”了。

相传在清朝年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袭击了我们老家,村民们苦不堪言。

后来经高僧指点,知道这是“蛴蟆瘟”在祸害人间(“蛴蟆”是方言,即“癞蛤蟆”),于是,在每年正月十四,乡亲们模仿蛴蟆圆鼓鼓的形状,用竹子制作蛴蟆灯,祭奠后,将蛴蟆灯扔进河里,以赶走“蛴蟆”,祈求来年身体健康,平安无事,从此,家家户户扎蛴蟆灯送“蛴蟆瘟”的风俗就延续了下来。

每年正月十四,午饭后,大人们无论多忙,总会放下手中的活,为孩子们精心制作蛴蟆灯。

蛴蟆灯用嫩竹制作,先用细竹篾编成竹环,再砍一定长度的竹子,将最上方的竹节划破,向中间挤压,形成纺锤状,将竹篾编扎进去。

接着,在竹节下方,填上一些湿泥巴,里面插一根蜡烛或者自制的煤油灯。

最后,在竹灯的表面糊上一层纸,并留一个小孔点灯使用。

蛴蟆灯可以做成了很多样式:如方形的、圆形的、鱼儿形状的、五角星形状的,应有尽有……看到各家门外摆放的蛴蟆灯,我们无不盼望夜晚早早到来。

等待着,等待着,夜幕终于降临了,先是村里一两个蛴蟆灯亮了,沿着田坎向前移动,红红的蛴蟆灯,倒影在水田里,岸上、水里相映成趣。

接着,村子里左边、右边,提着蛴蟆灯的人都纷纷走出了家门,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世界。

我按捺不住了,拿起靠在磨盘上的蛴蟆灯,掀开纸糊的门,把蜡烛点上,蛴蟆灯立即映红了大家的脸,爸爸在一旁再三嘱咐,“拿端正,拿端正,火不要烧着纸了”……送蛴蟆的人越来越多,一路上,大伙或三三两两,或独自一人,大家朝场镇上涌来,顿时,街道上变成了“火”的海洋,一股股“红流”不约而同地向西溪河涌去。

蛴蟆灯中,最扯人眼球的是几个大人一同抬的蛴蟆彩灯了,上面还写着“爱我中华”几个醒目的大字,多么浓厚的爱国情谊呀!街头的男女老少,大家脸上
都洋溢着笑容,一齐高呼着:“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送下河里去吃肉,保佑娃娃不咳嗽。

”这声音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

不光送蛴蟆的人群欢呼着,连路边栖息的夜鸟,也忍不住探出头来,和我们分享这无穷的快乐。

来到西溪河边,孩子们高举着蛴蟆灯不肯离去,在家长们的再三催促下,大家才恋恋不舍地将蛴蟆灯甩进河里。

送走蛴蟆后,下一个“节目”便是摇嫩竹了,竹林里,竹子被摇得“莎莎”作响,我跟大家一样,选了一根长势正盛的嫩竹,一边摇晃一边唱着:“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我也高,我跟嫩竹一样高,嫩竹长,我也长,我跟嫩竹一同长。


听爸爸妈妈讲,很多成都人甚至广安、遂宁周边的人,都不知道我们老家的“十四夜送蛴蟆”风俗。

现在,这样的民俗只在西充话地区以及附近地区,比如嘉陵、顺庆、西充、南部一些乡镇比较盛行。

而且随着外出打工潮,这样的民俗濒临灭绝,不过政府开始重视了,现在,家乡开始举办“蛴蟆”节这样的活动了。

小朋友,我们家乡的“蛴蟆节”也吸引了你吧?欢迎正月十四到我家乡来作客,相信你一定会被这一独特的民俗吸引的。

家乡风俗的作文素材篇8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呈献也有许多种,而枫泾古镇便是中国古老文化之一。

每到元宵佳节,便会看见满街悬挂着的花灯,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元宵的气息,听着充满喜庆的鞭炮声。

我最喜欢的习俗便是猜灯谜。

元宵当天,我们一家一起去枫泾古镇游玩。

一到那里,我一眼看见的便是那喜庆的颜色——红色,就连湖面上的河灯都带着每个人的愿望一起飘向远方,长廊上挂着一排火红火红的灯笼,灯笼下飘着五颜六色的彩纸,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谜语,我被这热闹的场景感染了。

在一个灯笼前我停下脚步,小心地摘下一张灯谜纸,上面写着:早上不说,晚上不说(打一字)。

我开始认真思考起来:句中的两个“说”字说明应该是言字旁,然后……我有些迷茫,突然,灵机一动:对了,一天分早、中、晚三个阶段,句中提到早上不说,晚上不说,那不就是中午说吗?言字旁加上一个“中”,不对,没有这个字,但可以把“中”换成“午”,不就是“许”字吗?我兴高采烈地拿着彩纸给了志愿者姐姐,并说出了我的答案,志愿者姐姐朝我微微一笑,只见她从麻袋中拿出一个玩偶递给我,说道:“恭喜你!小妹妹。


拿了奖品,我又迫不急待地找了一个花灯,小心地摘下,上面写着:金木水火(打一字)。

我心想:金木水火……是土吗?不是少了一个土吗?我慢慢地走到志愿者姐姐面前,小声地问道:“请问是“土”吗?”她摇了揺头,说道:“不对,小妹妹再想想。

”我又思考了一会儿,还是没能解出来,于是志愿者姐姐告诉是“坎”,我反过去再一想:少了一个“土”,而“少”或其他相关的字都和“土”字不能合成字,只有和“欠”合起来才组成“坎”,我这才恍然大悟。

通过今年的元宵节,我似乎明白了,猜灯谜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游戏,而是重于在让人灵感突至,悟出谜底时的拍案叫绝,而又回味无穷,源于汉字的丰富多彩和千变万化,让我们增长知识,获知识在课堂之外,启迪智慧于娱乐之中,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传扬这种文化。

家乡风俗的作文素材篇9
说起我的家乡,我爸爸的祖籍是四川达州市,我妈妈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

达州我从来没有去过,也不知道什么样?我是重庆出生,重庆长大,重庆就是我的家乡。

据外公告诉我,重庆及其周边川渝地区,历来就有中秋节“打糍粑”的习俗。

过去物资不那么丰富,中秋节有月饼吃,那是很奢侈的事情。

普通老百姓,特别是乡村,都是靠自己动手,打糍粑过中秋节。

每个农家小院,基本上都有一两个,青石做的“兑窝”。

四四方方,上面大,下面约小,中间有一个圆圆的深窝,再配上一个“兑窝棒”,平时可以用来舂米,中秋时节就用来打糍粑。

中秋节这一天,子女们都回到老人身边,把自己种的糯米蒸熟,趁热放进兑窝里,开始打糍粑。

这可是个力气活,一般都由几个青壮年,轮流来完成。

一个用劲地舂,一个不停地翻动。

糯米舂烂以后,黏劲十足,舂下去容易,提起来却十分吃力。

一直要舂到看不见米粒,非常柔软才行。

几个回合下来,没有不脱外套,不头上冒汗的。

小孩子们在旁边看热闹,偶尔也嬉笑着上来捣鼓几下,不一会就会败下阵来。

糍粑打好以后,合上事先炒熟磨好的黄豆粉,加上白砂糖,真是又香,又糯,又甜。

也可以做成圆饼状,象征团团圆圆。

一家人坐在桂花树下,赏月,吃糍粑,也是其乐融融。

三年级的上学期,我们班到“乐耕农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有幸体验了一把打糍粑的乐趣和辛苦。

同学们排着队,轮流着上,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也打不了几下。

那是工作人员,事先基本上打好了的,我们就是去体验一下罢了。

中秋节吃糍粑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只不过,现在不用自己动手去打了。

超市里随时都有卖的。

老师的话:哈哈哈,那个时候麒恩好小,好可爱哦!被打糍粑的你萌到了,可爱可爱!
家乡风俗的作文素材篇10
今天是九九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家乡要进行一年一度的民间活动——炼火。

听妈妈说炼火之前还有表演,而且妈妈也要去参加表演。

晚饭过后,我怀着一颗快乐的心来到炼火场。

抬头一看,炼火场那块地方放着一堆木炭,木炭旁边有一大块地方空出来,上面铺着一块布。

五点三十分,表
演时间到了,首先是花头台,然后是腰鼓,第三个节目是舞蹈,接着我妈妈也出场了,她们表演的是红色娘子军,穿着整齐的军装走出来,手中拿着一把玩具枪,演得多么精彩!
节目表演很快结束了,人们在那空地上盼着、等待着。

那些工作人员把火堆用工具往中间推,然后生起来。

那堆火从远处看去就像一座火山。

火越来越旺,人群也多起来了,有些人站在火堆旁,有些站在山上,还有些人拿来梯子站在梯子上,真是人山人海。

八点左右,炼火活动终于开始了,勇士们到小河边把脚给洗了,领头的“勇士”在桌子上说着话,好像为炼火的“勇士”祈求神仙保佑,领头的祈求完毕,向火堆的四个方向喷了一口水,然后勇敢地冲了过去,后面的“勇士”们相继冲过了火堆。

第二次冲锋时,领头的又飞快地冲过了熊熊的烈火,后面的人用他们的工具——铁锹把烈火往两边翻,翻的时候总有一群群火苗冉冉升起,冲过去时也会有一些火苗升上天空,好像成千上万只萤火虫在空中飞来飞去,似乎那些“萤火虫”也在为那些勇士们鼓掌。

炼火渐渐接近尾声,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炼火场。

回到家里,我还在不断地回忆这次炼火的场景。

炼火是我们家乡的一种民间活动,它能吸引全国各地的来客,据老人们说,能去邪,保一方平安,让家乡的人们一年四季安居乐业,开开心心地生活在美丽的山村土地上。

家乡风俗的作文素材篇11
【家乡的中秋】
“姐姐!起床啦,今天可是中秋节!”
在中秋节一大早,我便被妹妹拉着起了床。

我不耐烦的嚷嚷:“虽然我们小区今天要举办灯会,但是也不至于早上七点就起床吧!”妹妹对我生气的大喊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