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弈教案(精推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弈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弈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重点字的形音义,会写“援、俱、弗”三字;学习宾语前置句式“惟弈秋之为听”。
2.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3.学习朗读停顿表达文本内容的方法,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
(板书“学弈”,生齐读)(出示《孟子》及孟子信息资料: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世称"亚圣",后世以“孔孟”并称。
《孟子》由孟子与弟子合著,书记录了孟子的言论、政治观点等内容。
)
二、辨析同音形近字“弈、奕、羿”
这三个字都读yì,同音兼形近,很多人搞错。
我们辨析清楚,才能写正确,并准确理解字义。
奕,形声字,从大,亦音。
本义是大,引申指精神饱满,如“神
采奕奕”。
弈,形声字,亦音,意符“廾”(gǒng)是双手捧物,这里表示双方用手下棋。
弈的本义是围棋,引申作动词指下棋。
课题“学弈”,就是学习下棋。
羿,会意字,从羽从廾,表示用双手拉弓射出带“羽”的箭。
后羿,传说是夏代有穷国的国君,擅长射箭,“后”不是姓,指国君、帝王,后指皇后。
同样,“弈秋、庖丁、刷子李”这些称呼,后一个字是姓或名,前面的字指擅长的技能或职业。
三、理解故事感受形象
(一)学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句中“通国”“之”“善弈者”各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师启发学生结合注释理解)“通国”指全国,“之”是“的”,“善弈者”指擅长下棋的人。
整句的意思: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可见弈秋的棋艺非常高,作者非常赞赏。
(指导朗读)“也”在这儿提示肯定的语气,请同学们试着用肯定的语气读出这句话。
(二)学习“使弈秋诲二人弈”,感受“两人”学习态度之不同
1.出示“诲”
读好“诲”,通过组词“谆谆教诲”“诲人不倦”等词语理解“诲”是教导,这句话的意思是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
请弈秋教下围棋,就好比请超级丹教打羽毛球,请郎平教打排球,学生怎能学不好?可是,实际上并非如此。
请你默读课文,找出描写
两位学生学习过程的句子。
2.理解“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
(1)学习“专心致志”。
专心致志这个词,有些同学容易把后面两个字的顺序写反了。
了解这两个字的前世今生,能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
(出示“致”)致是什么意思?左右偏旁分别表示什么?(师根据学生交流反馈小结)左偏旁是“至”,表音兼表“到”的意思。
甲骨文“”,上部是箭,最上面是箭尾,下面是箭头,底部一横指地面,表示箭落到地上,因此,至的本义是到、到达。
右偏旁“攵”表示什么呢?本义是手持棍棒,后来指用手操作,表示手的动作。
“致”表示送达、达到,把情意送到。
比如,向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开学典礼上校长致辞。
“专心致志”的“致”引申指“集中到”,那么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什么地方呢?咱们先来看“志”,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了。
(出示“志”)“志”的意思?(从心,表心理活动,士音,本义是心之所往、意向。
)
(2)感受“其一人”心愿所往。
请结合插图说说“其一人”心里在想什么?他的心愿所往是什么?(预设:其一人心里在想,老师刚才讲的是什么意思呢?下一步棋该怎么下呢?他心愿所往的是成为像老师弈秋样的围棋高手。
)
(3)学习“宾语前置”句式特点。
“惟弈秋之为听”意思是只听弈秋的教导。
(出示句子比较:“惟听弈秋”“惟弈秋之为听”)你们发现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吗?在文言文中,这叫宾语前置的倒装
句。
作者把宾语“弈秋”放到谓语“听”的前面,以起到强调宾语的作用,即强调其一人“只听弈秋的教导”。
“唯……之为……”是固定搭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唯问你”和“唯你是问”,这个句子是为了强调什么呢?强调问的对象不是我,不是他,而是“你”。
还有“唯瞻马首”和“唯马首是瞻”等也是这样,同学们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多留意。
(4)指名说说本句的意思。
(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
)理解了意思,就容易读好停顿。
(5)指导朗读,读好停顿。
(出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同学们,注意停顿的斜线,有助于你们读好停顿。
有疑问吗?
预设:为什么前面是双斜线,后面是单斜线呢?(师讲解)双斜线处的停顿比单斜线处停顿时间更长。
因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都是“其一人”的行为,“其一人”是主语,停顿就要稍长,显出后面的行为是主语做的。
(师范读,生跟读)
3.理解“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1)学习“之”。
“听之”的“之”指“弈秋的教导”。
(2)学习“一心”。
“一心”就是全身心、全部的注意力。
(3)学习“鸿鹄”“思”“之”。
理解意思,齐读。
(师提醒)几年前,有新闻报道,某大学一名教授在一个公开场合把“鸿鹄”读错了,引发舆论评议。
咱们可要读准确哦。
“思”是思考、想的意思。
“射之”的“之”指鸿鹄。
(4)学习“援”“缴”。
(出示“援”)“援”中有四个表示“手”的部件,请同学们找一找。
提手旁、爪字头、下部“友”是两只手,都表示手的动作。
右部件“爰”的甲骨文写作“”,是上下手抓着棍子的上下头,表示把人拉上来的意思。
所以,“爰”不能写成“爱”。
(出示“缴”)绞丝旁表示丝绳,指带丝绳的箭,射出去后可以拉回来。
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jiǎo,缴枪投降,被迫交出枪投降的意思。
(5)说句子意思。
另一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他全部的心思都在想鸿鹄什么时候能飞来,好拉弓放箭把它射下来。
(6)指导朗读,读好停顿。
(出示“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谁能说说为什么这儿要标双斜线。
指导朗读。
(7)你能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这两人的学习态度吗?(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心猿意马等。
)(三)学习“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感受二人学习结果不同
1.学习态度与学习结果
学习态度不同,学习效果也不同。
请画出文中说明学习结果不同的句子。
2.解析“俱、弗”
(1)具,容易少写一横。
(出示小篆“”)小篆“具”的上部是“鼎”,下部是“廾”(双手),“具”的本义是双手捧鼎(食器),表示供设酒食,引申为具备、完备、全部。
到了隶书,将“鼎”写成“目”,
并与双手连在一起,双手也黏合成记号了,因此,“具”的里面是三横,可别少了一横哦。
(师范写,生练写)后来,“具”加意符“亻”,表示人们共同行动,“俱学”就是一起学习。
(2)弗,象形字,像用绳捆束弯曲的两支箭杆,使其直。
本义是矫正。
后来,弗假借表示副词“不”,弗若的意思是不如,弗许的意思是不许。
书写时要注意第四笔是竖撇,不是撇。
(师范写,生练写)
3.学习两个“之”
这句话中有两个“之”,是什么意思呢?都指第一个专心致志学习的人。
4.理解整句意思
(齐读)虽然两个人在一起学习,但是后一个人的学习效果不如专心致志学习的人。
四、明道理学写法
(一)感悟道理
文章的最后,孟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理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齐读)
(1)理解“为”和“其”。
为:因为。
其,指第二个人。
(2)理解整句意思。
是因为第二个人的智力不如第一个人吗?当然不是这样的。
2.明白道理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两人学习的效果不同,不是智力差别,是什么不同呢?(师根据学生交流反馈小结)对,是学习态度不同。
(二)体会说明观点的方法
1.体会设问句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
请你读一读,比一比下面两个句子,想一想用设问句表达的效果。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非其智弗若,乃学之态度不同也。
用设问,更能引发读者思考。
2.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1)回顾全文,想一想本文作者是如何说明观点的?对,通过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请你试着联系生活、学习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学习、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观点。
(2)感受对比描写突出观点的方法。
作者还通过对比两个学生学习态度的不同,来突出观点。
(3)出示《学弈》原文,找出直接说明观点的句子:不专心致志,不得也。
五、积累背诵
经典文章,要熟读成诵。
(出示填空式文本,尝试背诵)
学弈
具体事例:弈秋, 。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思。
虽,弗若之矣。
说明观点:为是?曰:。
板书:
学弈
——《孟子·告子上》
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弈教案第【2】篇〗
《学弈》优秀的教案
教学要求: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学生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了解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积累成语文言文成语故事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
学生读通读懂课文并在问题情境中明理;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中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学生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CAI.课件、头饰、课外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1.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1)成语游戏――――请学生在30秒钟内自由说成语(CAI.课件显示30至0的计时数)
(2)介绍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故事从而揭示课题
2.读通整体感悟文章大意
(1)学生初读课文做到读懂、读通、读不通的句子作上记号
(2)检查初读情况教师顺势配乐范读全文(CAI.课件播放音乐)
(3)引导学生自悟文言文特点以及课文大意
(4)过渡小结
3.读懂根据注释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文意
(1)学生再读课文根据注释、插图在文中边批划边读懂每句话不明白的做上记号
(2)反馈疑难问题(CAI.课件显示疑难句子)
(3)自主合作解决疑难读懂课文
请学生下位寻找合作伙伴成立合作小组并选出组长
组长根据句子难易进行分工合作(教师组织指导小组合作)
组长将各小组成员学习成果汇总集合
各小组向全班汇报合作成果
A.汇报疑难句子的解决情况
B.汇报小组合作成果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内容
(4)小结过渡
4.吟诵创设情境体情悟道熟读成诵
(1)创设“学弈经验.总结会”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叙说、辩论中明白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专心致志的道理
(2)CAI播放“专心致志”成语故事加深体会
(3)创设“孟子讲学”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自读、演读达到熟读成诵进一步感悟文言文吟诵的韵味
5.拓展课内外延伸积累
(1).总结文言文成语故事的特点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
(2)推荐几篇文言文成语故事以及搜索网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CAI显示网址)
板书设计:
25学弈
专心致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弈教案第【3】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练习朗读。
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1919年以前根本是使用文言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学弈。
2.读课题,解题。
什么是学弈?请同学们通过阅读预习提示寻找答案。
〔学弈:学习下围棋。
〕
3.本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4.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孟子的资料?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
战国人,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二、自读课文,解决疑难。
1.按要求读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解决。
〔3〕掌握生字字形。
2.汇报交流
〔1〕字音: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huì wéi hú zhuó fú yuē
诲惟鸿鹄弓缴弗假设曰
〔2〕解释古文词语的意思。
三、熟记课文。
读正确、流利。
1.老师范读。
2.指导文言文读法。
3.学生练读。
四、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考虑: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两个人向弈秋学习下围棋,由于学习态度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
二、深化理解课文内容。
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桌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老师点拨
指导。
学生质疑问难,全班讨论解决,老师辅导。
1.逐句理解。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下围棋最好的人。
〕
使弈秋诲二人弈。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
〕
其一人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其中一个人听得很专心,只要是弈秋说的,他都听。
〕
一个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讲着,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过来,想象着拉开弓用箭射天鹅。
〕
虽与之俱学,弗假设之矣。
〔虽然与第一个人一起学,但是不如他了。
〕
为是其智弗假设与?曰:非然也。
〔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
2.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三、体会文章中心。
1.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
〔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但凡弈秋说的他都记得,比拟用心,所以比第二个人学得好。
〕
2.请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
3.你能联络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
四、背诵课文。
〔分组背〕
在熟读、理解的根底上指导背诵。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学弈讲述的是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中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简单地介绍古文的特点和学习它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整体感知课外的主要内容后,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桌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老师点拨指导。
学生质疑问难,全班讨论解决,老师辅导。
最后在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中感悟文章的中心,在联络自己的实际中明白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使学生真正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