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河南省洛阳市一中2018级高三上学期第五次周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河南省洛阳市一中2018级高三上学期第五次周考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祝考试顺利★
(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西周时期统治者提出“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立法原则,主张通过“政的划一、刑的强制、礼的规范、乐的感染”,实现“同一民心”,成就“王道”“治道”。
由此可见
A.礼乐的重要性超过了刑政B.传统文化决定政治影响力
C.春秋战国时期得以实施D.以礼入法具备历史渊源
2.春秋时期,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战国时期,孟子进一步补充道:“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由此可见,先秦儒学
A.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B.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
C.体现出强烈的入仕情怀D.形成君权神授的理论
3.先秦时期,外交“辞令”的发展经历了由群策群力到个人随机应变的发展过程,甚至出现了专供辩士们学习与取用的虚拟游说文辞资料。
这反映了先秦时期
A.社会转型的大趋势B.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C.各国交往日益频繁D.诸侯之间征伐不断
4.《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认为有恒产者有恒心,主张保护生产者利益,让他们安居乐业的主旨是
A.为实现仁政奠定物质基础 B.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
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D.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
5.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由此可见
A.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C.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D.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
6.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周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
这反映出诸子百家
A.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B.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
C.形成较为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D.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
7.董仲舒认为“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所以君主应当使“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使喜怒必当义而出”,“使德之厚于刑也,如阳之多于阴也”。
这一思想
A.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B.完全突破了先秦儒学的范畴
C.有利于约束君主的行为 D.科学阐述了天人互渗的关系
8.为适应汉武帝强化权威的需要,儒家公羊学派以《春秋》“君亲无将,将而必诛”,主张对谋反的淮南王进行诛杀,后又以“大复仇”思想为汉武帝出击匈奴提供理论依据。
但公羊学派坚决反对盐铁专营政策,甚至以天降异象为由,认为汉朝气数已尽,要求皇帝“求索贤人,禅以帝位”。
据此可知汉代儒学
A.开始成为政治附庸 B.政治诉求过于理想化 C.积极干预现实政治D.宣扬天人感应的学说
9.公元前122年,武帝在郊祭时获白麟,终军借此对武帝称颂,将武帝获白麟认为是祥瑞,是国家统一的征兆。
公元前116年,武帝得宝鼎,吾丘寿王以此赞扬武帝“恢廓祖业,功德愈盛,天瑞并至,珍祥毕见”。
这些现象主要体现了
A.天人感应的施政理念B.春秋大一统的哲学观
C.君权神授加强皇权的思想D.敬天保民的封建迷信理念
10.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因具有使人们排遣苦闷、消弭死亡恐惧的作用而繁荣,但佛教徒主张佛法的“六度”与儒学的“五常”名异实同。
梁代僧人顺更讲,“释氏(释迦牟尼)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妻和柔。
”这反映了
A.传统的价值观逐渐变异B.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佛教主动适应社会需要D.三教合流的趋势已出现
11.有学者认为,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主张,摆脱了长期的文字训练和经典阅读,是一种简单直截、当下即是的工夫,所以能够引发中下层老百姓的极大兴趣。
这主要说明王阳明的“心学”
A.其核心思想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B.只对当时的中下层老百姓产生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