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名著阅读(二)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文学常识填空。

(1)吴敬梓的《》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范进中举》是其中著名选段。

(2)《二十四孝图》中,鲁迅觉得子路负米、等做法还能效仿,但对、等故事不但不明白,甚至心生反感。

【答案】(1)《儒林外史》。

(2)陆绩怀橘;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5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表示谦称的一项是()
A.元方曰:“君与家君
..期日中。


B.庄子
..与惠子游于濠梁。

C.虞山王毅叔远
......甫刻。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答案】A
5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千里共蝉娟”里的“蝉娟”指月亮。

月亮的别称还有玉兔、嫦娥、金乌和曦和等。

B.“朝服衣冠,窥镜”中的“镜”并非玻璃做成,我国古代铜镜为多,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上镜”,是指人在影视镜头中的相貌比本人好看。

C.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D.“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此中的“竹”增加了景物层次,清新雅致、安闲淡泊。

竹还有正直、奋进、虚怀等象征意义,竹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答案】A
【解析】“曦和”非月亮的别称。

5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如“河阳”指黄河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

B.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C.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严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D.五月初五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

【答案】A
【解析】“河阳”指黄河北岸;“汉阴”指汉水南岸。

55.下列文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B.“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

“愚见”“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顾”“赐教”“久仰”属于敬辞。

D.书法练习中的临和摹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最好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各扬其长,各避其短。

【答案】B
【解析】“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范仲淹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5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左丘明——《战国策》
B.《使至塞上》——王维——唐朝
C.《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
D.《范进中举》——吴敬梓——《儒林外史》
【答案】A
【解析】《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57.与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涉世家》——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代——诗人
C.《湘行散记》——沈从文——现代——作家
D.《金色花》——泰戈尔——俄国——文学家
【答案】D
【解析】泰戈尔是印度人。

58.下面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仁等,而为了表示谦逊的态度,则常用鄙、愚、家、舍等自称。

B.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常用谐音来表达一些对吉祥如意的祝愿,比如画着梅花和喜鹊,人们就称为“喜上眉梢”,蝠来借指“福”,葫芦借指“福禄”等。

C.“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新桃换旧符”为春节一大习俗——贴春联。

人们借此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D.阅读对方的文章称“拜读”,称自己对别人的重视为“垂青”,请对方批评指正自己的字画为“雅正”。

【答案】D
【解析】“垂青”属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

59.下面句子陈述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 篇,也称“诗三百”,分“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B.《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收集在鲁迅的小说集《呐喊》里。

课文《故乡》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D.《雷雨》是我国现代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是中国戏剧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

曹禺的作品还有《日出》《原野》等。

【答案】C
【解析】《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
6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一般比较短小,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卖油翁》就是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关雎》为其首篇。

C.古汉语中,山之北、江河之南为“阴”,山之南、江河之北为“阳”。

《愚公移山》中的“汉阴”和“河阳”,就指汉水南岸和黄河北岸,蒙阴县则位于蒙山之北。

D.凡尔纳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的小说《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情节惊险,书中很多独具特色的幻想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

【答案】A
【解析】《卖油翁》是一则生动的故事,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耐人寻味的道理,但它不是寓言。

61.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界中许多美好的事物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根据下面的情境,在横线上各填上一种事物的名称。

初秋,好朋友要离开家乡到国外求学,送行路上,晓依顺手折下路边的①,以表达惜别之意。

过了一个月,朋友给晓依发来一封邮件,邮件里画了②,表达了她的思乡之情。

【答案】①柳枝(杨柳、柳条);②月亮、鸿雁(大雁、雁)
6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

兴盛于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B.杜甫被誉为“诗圣”,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春望》都是他的作品。

C.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其笔下的散文《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D.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

她的作品《老王》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良知,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答案】C
【解析】《桃花源记》体裁是序言。

63.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不少与虎结下不解之缘的英雄人物,请猜猜他是谁。

①沂岭西风九月秋,雌雄虎子聚林丘。

因将老母残躯啖,致使英雄血泪流。

猛拼一身探虎穴,立诛四虎报冤仇。

(英雄:)
②景阳冈头风正狂,万里阴云霾日光。

忽闻一声霹雳响,山腰飞出兽中王。

昂头踊跃逞牙爪,麋鹿之属皆奔忙。

清风壮士酒未醒,冈头独坐忙相迎。

(壮士:)
③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孙郎:)
【答案】①李逵;②武松;③孙权。

64.文学常识填空。

(1)“十年期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这副对联可以概括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的内容。

(2)承天寺如水的月色浸润着我们的心灵,“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沸腾着我们的热血,
(人名)啊,读着你的诗文,虽相隔千里,我们对你依然满怀敬意。

【答案】(1)法;我的叔叔于勒。

(2)苏轼
65.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

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B.《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四篇文言诗文标题中的“书”“记”“说”“序”都属于古代文体。

C.《隆中对》一文选自宋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一书。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战国策》《左传》都是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D.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著”;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答案】B
【解析】《六月二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书”不是指文体,它的本意是指写,意思是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喝醉是所写的诗。

66.下列各项中作家、作品及相关信息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故乡》——小说
B.苏轼——《小石潭记》——北宋文学家
C.余光中——《乡愁》——中国诗人
D.都德——《最后一课》——法国作家
【答案】B
【解析】《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

6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都是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张飞就是其中之一。

C.苏洵(父)、苏轼、苏辙“三父子”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D.《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莫泊桑。

【答案】D
【解析】A.《社戏》是小说,选自《呐喊》。

B.“张飞”为《三国演义》中人物。

C.三苏为宋代。

68.下面有关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古语“化干戈为玉帛”中的“干戈”指战争,“玉帛”指和平。

C.“高山流水有知音”与“白雪阳春传雅曲”可组成一副对联。

其中,“高山流水有知音”是上联。

D.“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学习成绩大大增加了。

”这句话词语搭配不当,应当把“增加”改为“提高”。

【答案】C
【解析】应为下联
6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在写法上往往从细小处落笔,在细微的描绘中见精彩,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就采用了这样的写法。

B.诗,有命意鲜明、直抒胸臆的;也有比较含蓄,把真意隐藏起来的,而以隐喻或象征的方式加以暗示的。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就属于前者。

全诗只表达出对土地的热爱。

C.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

其中有外貌和心理描写,也有动作和语言描写,如《范进中举》中范进发疯狂奔狂舞是动作描写,而对胡屠户与众人则主要采用了语言描写。

D.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

【答案】B
【解析】“全诗只表达出对土地的热爱”错误,还有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

70.下面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例如“始龀”指七八岁,“加冠”指二十岁,人们常说的“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分别指四十岁、五十岁。

B.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C.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其宗旨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为目的。

——这句话有语病。

D.这篇文章,语言艰涩难懂,内容空洞无物,读起来味同嚼蜡
....。

——加点成语运用准确。

【答案】A
【解析】“花甲之年”指六十岁,“知天命之年”指五十岁。

7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因为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C.“令”是一种敬辞。

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D.“诸子百家”中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答案】C
【解析】“令尊”和“令堂”指对方的父亲和母亲。

72.根据自己的积累,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人,他与门人所著的《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B.《天净沙·秋思》表达了羁旅之思。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C.《马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著,文章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D.陆游,南宋爱国诗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他的《游山西村》。

【答案】C
【解析】《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著。

7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使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诗情,才能生动感人。

B.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的种类很多,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

《天下第一楼》从这一角度分类属于歌剧。

C.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

D.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述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答案】B
【解析】《天下第一楼》属于话剧
74.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

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B.“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C.《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 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答案】A
【解析】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

75.名著阅读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1)这段文字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文中描写的人物是。

(2)关于这部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答案】(1)朝花夕拾;阿长(长妈妈)。

(2)B
【解析】文中并未涉及对“正人君子”的嘲讽,有此嘲讽的是鲁迅的另一篇文章《藤野先生》。

76.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B.《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

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C.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

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D.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答案】C
【解析】鲁迅笔下的“无常”是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说明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在阴间。

77.阅读《朝花夕拾》,判断正误。

(1)《狗·猫·鼠》是由“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鲁迅嘲讽了他们散布“流言”的卑劣,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
(2)长妈妈姓“长”,她是一位智慧的长者,高而瘦,不爱说话,但对鲁迅很好。

()(3)《二十四孝图》除了抨击虚伪的孝道外,还强烈谴责了妨害白话文者。

()
(4)《五猖会》记叙了迎神赛会的习俗,也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

()(5)《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
(6)鲁迅对无常显露出赞美之情,这是因为无常的法力很大,能给人带来希望。

()(7)《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叶天士。

()
(8)《琐记》最大的价值是为人们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关于中国最早的现代教育机构“洋务学堂”的风俗画。

()
(9)《琐记》中有“肚子疼”绰号的是沈四太太。

()
(10)作者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
【答案】(1)×;(2)×;(3)√;(4)√;(5)√;(6)×;(7)×;(8)√;(9)×;(10)√;
78.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

【答案】例:阿长给“我”买回《山海经》,“我”对阿长这个劳动妇女从“不大佩服”到充满敬意(感激、歉疚、思念)。

衍太太怂恿“我”偷母亲的东西变卖,并把这个谣言散播开来,“我”对衍太太这个庸俗的市井妇人充满厌恶。

79.阅读《朝花夕拾》,回答问题。

(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题为“”,是作者记述
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
的怀念。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2)《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两篇文章分别写到了“庸医害人”和“国人围观枪杀中国人”,这两个事件先后触发了鲁迅怎样的思想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不超过20 字)
【答案】(1)旧事重提;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期求学;往日亲友和师长。

(2)先想“医学救国”后决定“弃医从文”。

80.根据名著内容填空。

①《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嗷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征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自己的感受,表现了。

②《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者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做有趣”,“以不情为伦纪,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给予了押击。

③《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

④《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

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以辛辣的嘲讽。

⑤《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的实质。

⑥《琐记》忆叙鲁迅为了寻找“”而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

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
的强烈欲望。

⑦《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达了对
的同情和悼念。

【答案】①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②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郭巨埋儿”。

③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④无常;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⑤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

⑥“另一类的人们”;探求真理。

⑦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

81.从《朝花夕拾》的阅读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鲁迅?结合内容简要作答。

【答案】例:在《朝花夕拾》里,童年的鲁迅是个性格活泼,身心健康的孩子。

他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想得到神奇的《山海经》,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喜欢小动物,为了隐鼠仇猫,和阿长闹意见,表现得爱憎分明,充满同情心;他在私塾里画绣像,为了看五猖会无奈背书,显得天性自由,活泼好动,有点顽皮。

82.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一项()
A.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指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答案】D
【解析】《朝花夕拾》通过对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回忆以及对恩师和故友的深切怀念,其中没有写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被扼杀这一点。

8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句子写出相应人物。

【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她”是
【乙】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是
【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他”是
【答案】【甲】阿长(长妈妈);【乙】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丙】范爱农
84.名著阅读
(1)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

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选择和,篇名分别是《》和《》。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答案】(1)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五猖会③无常;(2)温馨的回忆:【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

【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呲呲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

【示例三】《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真理的批判:【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示例三】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85.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

结合作品具体内容简要评析《朝花夕拾》书名的特点。

【答案】《朝花夕拾》书名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内容。

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各种经历,是“朝花”;鲁迅在晚年回忆这些经历,并抒发了自己的情思,如作者对“猫”的厌恶,对“阿长”“藤野先生”的深情赞颂,这是“夕拾”。

86.班级开展《朝花夕拾》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们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

小明抢先说“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真切地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请你从《朝花夕拾》其余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简述你的阅读心得。

【答案】例:①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我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儿时保姆阿长的怀念。

阿长虽然粗俗,但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难题。

②阅读《藤野先生》,我赞赏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也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看完《五猖会》,我和鲁迅先生一样心中有种淡淡的哀伤,一场难得一遇赛会被父亲的不理解和专制搅得索然无味。

真心希望家长们都能顺应儿童的天性,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87.读名作选段,填空。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因为。

【答案】《五猖会》;是因为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和痛苦之情。

88.回答问题。

(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散文集,共收入鲁迅的篇作品。

其中有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2)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

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责重的“眼学”。

选段出自()
A.《无常》B.《五猖会》C.《二十四孝图》D.《琐记》
【答案】(1)10;二十四孝图;天演论;(2)B
89.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

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

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

”他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