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精选27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精选27篇)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篇1
一、立足教材,借用文本习得语言
古人有“感言、会意、得意忘言”之说,说的是人们阅读一篇文章,首先感受到的是文章的语言,进而理解它的含义,最后人们往往记住了这篇文章写的意思,却忘记了文章具体的语言文学。

这是阅读的规律,但我们的语文课则不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得意”,更要让学生“得言”。

学生的语言如何习得,运用课文的语言来表达是条捷径,我的这堂课尽量让学生多说,潜移默化中习得这种语言。

感情朗读,使得书面语言不仅能形成立体形象,而且能转化为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使文章的内在情趣和学生的自身情趣相得益彰。

课堂上我用多种形式的读来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个人读、齐读、小组读、表演读。

课伊始,我让学生带着自豪之情反复朗读课题,让学生逐渐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世界,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调。

用多媒体欣赏3-4小节的课文朗读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畅谈所见到的沙漠,当学生朗读课文时一幅幅广袤无边而又荒凉的沙漠图出现在学生眼前。

随后用“小骆驼明白了________”说一句话,待大家把句子说完时,文本的意思也就基本掌握了。

整堂课最后,我又深入挖掘课文中的言语实践点,用“我自豪,我是一匹骆驼……”说上一句话,再迁引到学生身上,用“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说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

有的同学情不自禁地说:“我感到自豪的是在今天这堂课上我得到刘老师的多次表扬。

”这时,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活”了起来,“火”了起来。

一个个眉飞色舞,欢声笑语,清真意切。

这一对话使“潜在文本”转化为“现实文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的效果。

二、彰显生命,巧设平台创造语言。

“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
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这堂课上,我利用课文空白点,建构了一个续写故事的平台,它既巧妙地把书本语言的内化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悄悄地”落实在其中,又把课文的表达技巧“默默地”迁移,变为学生自己的表达技巧,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这堂课,学生能够挑战成功,一是因为学习之前已有大量的言语实践,对文中的重要语言已能灵活运用;二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集合了众人之力;三是之前的课文学习,学生已有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于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平台产生了,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与文本对话,对话的实质已超越了教材,跨越了时空。

他们所创设的小骆驼与小红马的再次见面充满童真童趣,自然而然想到小骆驼也把小红马带到沙漠中,小红马面临种.种尴尬,消除了对小骆驼的偏见。

这样的平台是充满智慧的,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善于创设情境、富有教育机智的人,他不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爱的教育,故事的结尾很多同学都能想到小骆驼和小红马又成了好朋友。

三、未能紧扣课题,不断深化主旨。

这是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不足之处,对“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句关键性的话没有在教学中做到环环紧扣,如果能在教学驼峰、脚掌、眼毛的作用时,不断反复地朗读体会这句话,就能使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一步步地深入,使课文主旨的揭示有一个不断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

以上就是我对《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篇2
一、立足教材,借用文本习得语言
古人有“感言、会意、得意忘言”之说,说的是人们阅读一篇文章,首先感受到的是文章的语言,进而理解它的含义,最后人们往往记住了这篇文章写的意思,却忘记了文章具体的语言文学。

这是阅读的规律,但我们的语文课则不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得意”,更要
让学生“得言”。

学生的语言如何习得,运用课文的语言来表达是条捷径,我的这堂课尽量让学生多说,潜移默化中习得这种语言。

感情朗读,使得书面语言不仅能形成立体形象,而且能转化为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使文章的内在情趣和学生的自身情趣相得益彰。

课堂上我用多种形式的读来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个人读、齐读、小组读、表演读。

课伊始,我让学生带着自豪之情反复朗读课题,让学生逐渐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世界,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调。

用多媒体欣赏3-4小节的课文朗读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畅谈所见到的沙漠,当学生朗读课文时一幅幅广袤无边而又荒凉的沙漠图出现在学生眼前。

随后用“小骆驼明白了________”说一句话,待大家把句子说完时,文本的意思也就基本掌握了。

整堂课最后,我又深入挖掘课文中的言语实践点,用“我自豪,我是一匹骆驼……”说上一句话,再迁引到学生身上,用“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说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

有的同学情不自禁地说:“我感到自豪的是在今天这堂课上我得到刘老师的多次表扬。

”这时,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活”了起来,“火”了起来。

一个个眉飞色舞,欢声笑语,清真意切。

这一对话使“潜在文本”转化为“现实文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的效果。

二、彰显生命,巧设平台创造语言。

“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这堂课上,我利用课文空白点,建构了一个续写故事的平台,它既巧妙地把书本语言的内化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悄悄地”落实在其中,又把课文的表达技巧“默默地”迁移,变为学生自己的表达技巧,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这堂课,学生能够挑战成功,一是因为学习之前已有大量的言语实践,对文中的重要语言已能灵活运用;二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集合了众人之力;三是之前的课文学习,学生已有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于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平台产生了,学生在
这个平台上与文本对话,对话的实质已超越了教材,跨越了时空。

他们所创设的小骆驼与小红马的再次见面充满童真童趣,自然而然想到小骆驼也把小红马带到沙漠中,小红马面临种种尴尬,消除了对小骆驼的偏见。

这样的平台是充满智慧的,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善于创设情境、富有教育机智的人,他不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爱的教育,故事的结尾很多同学都能想到小骆驼和小红马又成了好朋友。

三、未能紧扣课题,不断深化主旨。

这是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不足之处,对“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句关键性的话没有在教学中做到环环紧扣,如果能在教学驼峰、脚掌、眼毛的作用时,不断反复地朗读体会这句话,就能使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一步步地深入,使课文主旨的揭示有一个不断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

以上就是我对《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篇3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生动形象而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教学本文要抓住小骆驼、小红马的具体表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诱导他们主动地掌握相关的动物常识,自觉地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形成和提高健康的审美情趣。

同时,还要结合本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积累课文语言,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

我在教学中作了一点尝试:
1、构建对话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语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与学生平等对话、自然交流的平台。

揭示课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推测故事应告诉大家的一些主要内容,如“我什么时候什么原因曾经感到自卑?什么时候什么事情又让我感到应该自豪?我值得骄傲自豪的本钱是什么?等等。

2、运用图示导读
这里所说的图示有两中意思,一是图画,二是图表。

图示导读的最大优势是直观想象,容易给人留下具体实在又深刻的印象,在引导学生认识驼峰、脚掌和眼毛并把握各自特点时,完全应该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及特点。

导读小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的特点及其作用时,可以让学生填写图表:
部位特点用处
驼峰像两个肉疙瘩贮存养料
脚掌又大又厚防止陷进沙子里
眼毛两层遮挡风沙
看了这样的图表,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就容易让人一目了然,而且印象深刻。

3、指导拓展延伸
童话故事的教学,要善于凭借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丰富、充实课文的内容,拓展课文的空间,深化、升华课文的主题。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这道题明确地提示我们,在学生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了有关动物常识,品悟到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后,还应该让学生“续写”。

续写的指导还是应该从课文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设计有趣的合理的场景,紧紧围绕小骆驼的驼峰、眼毛、脚掌的特点和作用来展开,拓展延伸寻求合理基础上的自主、创新。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篇4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骆驼听了小红马说他长得难看之后深感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的故事。

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其有没有用处。

书中安排了一道作业: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在学生即兴的表演中,“小骆驼”将“小红马”带到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们趾高气昂豪情万丈,而“小红马”面红耳赤、垂头丧气。

所有孩子感情的天平都倾斜到了小骆驼身上。

显然,课题“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从小骆驼的角度来说的,但难道小红马就是一个一无是处、可怜自卑的陪衬者吗?当然不是。

于是我变换了自己的角色“同学们,我就是文中的小红马.听了你们这些小骆驼的介绍,我很是自卑,我怎么就没有两个肉疙瘩,没有双层睫毛呢?我的蹄子怎么硬邦邦的呢?”
这个问题如抛入油锅的水,瞬间炸开了.一个学生说:“小红马,骆驼是沙漠之舟,但在平原上你厉害.”“小红马”眼睛一亮∶“是吗!”又一个学生说:“在古代,你可全世界共同的交通工具。

”“小红马,‘一马当先、马到成功、老马识途’这都是夸的你们马家族啊!”......
“小红马”欣喜万分:“啊,看来我也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哪你们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闪光点。

最终一致得出:我们都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一位教育家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神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

要使孩子的心同你讲的话发生共鸣,你自身需要同孩子的心灵对准音调。

”而要达到这一境界,问题和情境则是关键。

当小红马的弱者形象叩击学生的心灵时,“我有什么值得自豪的?”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价值,小骆驼、小红马、你我他都有值得引以为自豪的地方。

这不仅仅是在教语文,更是在塑造健全的人格。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篇5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骆驼听了小红马说他长得难看之后深感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的故事。

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其有没有用处。

书中安排了一道作业: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在学生即兴的表演中,“小骆驼”将“小红马”带到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们趾高气昂豪情万丈,而“小红马”面红耳赤、垂头丧气。

所有孩子感情的天平都倾斜到了小骆驼身上。

显然,课题“我应
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从小骆驼的角度来说的,但难道小红马就是一个一无是处、可怜自卑的陪衬者吗?当然不是。

于是我变换了自己的角色“同学们,我就是文中的小红马.听了你们这些小骆驼的介绍,我很是自卑,我怎么就没有两个肉疙瘩,没有双层睫毛呢?我的蹄子怎么硬邦邦的呢?”
这个问题如抛入油锅的水,瞬间炸开了.一个学生说:“小红马,骆驼是沙漠之舟,但在平原上你厉害.”“小红马”眼睛一亮∶“是吗!”又一个学生说:“在古代,你可全世界共同的交通工具。

”“小红马,‘一马当先、马到成功、老马识途’这成语都是夸的你们马家族啊!”......
“小红马”欣喜万分:“啊,看来我也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哪你们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闪光点。

最终一致得出:我们都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一位教育家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神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

要使孩子的心同你讲的话发生共鸣,你自身需要同孩子的心灵对准音调。

”而要达到这一境界,问题和情境则是关键。

当小红马的弱者形象叩击学生的心灵时,“我有什么值得自豪的?”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价值,小骆驼、小红马、你我他都有值得引以为自豪的地方。

这不仅仅是在教语文,更是在塑造健全的人格。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篇6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骆驼听了小红马说它长得难看之后很感委屈,在妈妈的教育之下,通过自己沙漠旅行的亲身体会,终于明白了自己并不难看,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缘由,揭示了判断事物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辨证对待的道理。

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教学时我运用图示导读,并且通过演一演来加深印象,让学生感受到小骆驼由委屈到自豪的情感变化。

这篇课文很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因为绝大部分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过委屈、自卑,怎样去克服,怎样对待别人的嘲笑,这篇童话则起到一个很好的启发作用。

所以,上本课时,我没有就事论事,而
是凭借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丰富、充实课文内容,深化、升华课文的主题。

学完故事后,我就结合课后练习,启发学生想象:“沙漠旅行后,小骆驼又遇到小红马了,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小红马呢?”在讨论中,让学生品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并能改变原来不正确的看待问题的方法。

最后,我还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以前因什么原因自卑过,什么时候又因什么事让自己“自豪”?也可以谈谈自己以前对什么人、事嘲笑过?学了课文后又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这样层层深入,逐步让学生认识到必须辨证地看待事物,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如果像小红马那样,只看表象,不究实际,那就大错特错了。

同时也让学生都能建立自信,抬起头来面对一切,只有让自己感到自豪才对。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篇7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再来回顾自己的课堂,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
1、在理解“数不清”这个词语时,我创设了一个小小的情景,即我在黑板上先画了一朵云,然后在云底下画大小雨点,学生自然而然地跟着数了起来,最后我用点代替雨点儿在黑板上快速地点点,学生数不过来时,我再引出:“雨点儿多得数都”学生很自然地接上来“数不清”。

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很容易地就理解了词语。

接着我又进行适当地创高,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还有什么是数不清的,效果就出来了。

2、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认为书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老师讲懂的。

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读的手段,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朗读,学会合作。

一句话,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得法。

3、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更好地生成语言。

在本课教学中,我问:“如果你是雨点儿,你会做什么?”,在品读课文时,我又问:“如果你是花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一连串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们在学习课文中,合理想象,多向探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学生在说到如果自己是雨点儿时,有的说“我要到黄土高原去,让那里的山坡不再是黄色的,让那里变成绿色的世界”;有的说“我要到北方去,因为书上说北方经常有沙尘暴,我去了可以减轻干旱”;有的说“要是我是大雨点儿,我要到农民伯伯的庄稼地里去浇灌禾苗”……谁说一年级的孩子还太小不懂事,他们的话却真的让人感动。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篇8
《捞铁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令我十分兴奋的环节。

一、“老师,我有问题。


当我出示课题后,学生的小手马上举起来,显得十分激动。

“你有什么问题?”我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们。

有的问:“是谁从哪里捞铁牛呀?”有的问:“这是件很困难的事吗?他是怎么捞的?”有的问:“为什么要捞铁牛呢?”我高兴地说:“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如果我们再开动脑筋,通过自己读书,不用老师讲,我们都能把这些问题解决好。

”“真的吗?”学生有点半信半疑。

“当然是真的!你们是天才!”我十分肯定地点点头。

课堂顿时活跃而轻松起来。

学生边读边想边画;边看演示边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很好地解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我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课文中怀丙明明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可后面却说‘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

’这不是矛盾吗?“我听了没有急于回答他,而是让学生找到怀丙说的话,理解”送“的含义再反问学生:“你们觉得矛盾吗?”有的学生似乎不知道怎样回答,有的学生很快地回答我“不矛盾!”“你是怎么理解的?”我连忙追问。

然后引导学生从第四自然段捞铁牛的过程中找答案,最后学生自己弄明白了:是因为怀丙利用了水的浮力才把铁牛拖上了岸,所以说是怀
丙叫水把它们送回来的。

二、“老师,我有办法。


学生从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上铁牛这件事中获得了启发,学生在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赞叹的同时,如何撞击自己智慧的火花呢?我这样引导学生“除了怀丙的办法之外,现在的你,还有什么办法吗?”学生创新的思维一下被点燃了,纷纷举起手说“我用起重机。

”“我用吊车。

”“我用直升飞机拉。

”还有的学生说:“我看,根本就要改造那座桥,也用不着笨重的铁牛。

我们的桥梁建设者们有的是建造方法。

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利用水的浮力为人类服务。

如:建造水上房屋,让水上汽车在水上行驶……“几十双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教师里一会儿安静,一会儿有热闹起来,太美妙了!
课后反思:
下课后,我很激动,也想了很多。

平时,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学生一提问我生怕浪费了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涉及到质疑问题总是放不开,可今天,使我感到教学的轻松,学生创造的火花也在不断闪烁。

我想教学的任务其实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那么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

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新性思维的。

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

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这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不管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我都不指责、批评他们,而是加以鼓励与引导,使他们充分享受参与的乐趣,让他们的思维最大限度活跃起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疑而不问“,那些不善于
质疑的人,一般学习态度懒散,知识面狭窄;而乐于发问的人却思维活跃,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

从心理学角度讲,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

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

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

三、放飞儿童创造的天性。

“疑”是创新学习课堂的主轴承,思维是创新学习的核心。

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而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征之一。

在过去,教师往往只注重教育学生确信书上写的,老师讲的。

如果有学生提出异议就很生气,即使学生的意见是对的,也要顶回。

其实,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如本课教学中,学生大胆设想的捞铁牛的方法以及他们想利用水的浮力为人类服务的奇特想法就得到了老师的高度夸赞,他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创新的快乐!在这种想像思维的对话中,放飞了儿童的创造天性。

从这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充满疑问的课堂,只有那种给足学生自主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反思篇9
《绿》是一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凝练的文章,要写好一种颜色本来就很难,作家通过自己的感觉和观察体验,竟能写得如此美丽,令人陶醉。

虽然这是篇选学课文,但它的文质兼美,所以我很认真的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文章。

我想优美的文章要是太多的分析就破坏了美感。

《绿》一文,本来是我们初中课文的《西湖的绿》的选段,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其实这样的美文只要几个字就可以了——“读中感悟”。

古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非常有道理,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先带学生进入一个绿色的世界,欣赏了大量的关于西湖灵隐和花港观鱼两地的绿色的图片,用图片冲击学生的眼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