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教学反思9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月潭》教学反思优秀9篇
日月潭教学反思简短篇一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节课以"祖国的风光'为主题展开,以学生的阅读为中心,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本节课的生字新词,读写结合,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日月潭》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和同学们读一读并且互相交流。
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初进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层层深入。
如品读"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作文吧感觉美,这也正是由于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
我想到只有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借助课件通过让学生看图感受雾之薄,像隔着一层纱。
此外在学习本课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阅读学习语文丛书中的《南海明珠海南岛》拓展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在阅读
中成长。
不足之处:在自主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存在着"引导过多'的问题,没有让孩子真正放开;在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和积累能力方面,做得不够,应当要让孩子多读多说,主动让孩子探究;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不能有感情地阅读课文。
日月潭教学反思简短篇二
课文描述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本文在写作特色上,语言优美,描写如诗如画,读来使人入情入境,在写作顺序上是按时间的推移安排的内容。
我在教学思路上,先让学生查找日月潭的相关资料。
本课是本组课文的总领,引领学生了解我们祖国的悠久历史,山河壮美,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
本课一共两课时,学生能在老师的目标引领下完成锁定的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34自然段。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人作了教学中的一些浅显的反思。
本文是围绕着日月潭的碧水,以清晨与中午两大特写镜头来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风姿。
在走进文本之前,引导学生抓住"题眼'。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可以概括全文内容,也能体现写作思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而本文就注意了题文照应,正文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日月潭的瑰丽风景,依次介绍了日月潭的环境,形状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色。
这样既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也照应了文章的题目。
和学生一起读书,多次设计了读句和读段的训练。
课文的语言非常优
美,指导学生反复的诵读,通过这个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情绪产生"视象'体会画中之情,画外之意。
这个环节就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发展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形式,本人是根据训练的需要设计的。
(如、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日月潭就像童话中的仙境'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当下起蒙蒙细雨时,日月潭周围的景物朦胧一片,雨雾水汽,慢慢升起,置身其中有如腾云驾雾一般,也就是"云雾缭绕,朦朦胧胧的'。
所以说"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通过读句,读段,对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发展语言水平,是很有好处的,在这点上,本人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了练习的落实。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加强了词句的训练。
在这环节中,本人强调了在语言环境中学词识字。
联系课文的内容,联系具体的形象,联系相近的词语,尽力做到深入浅出地理解词的意思,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出示词语:太阳高照、群山环绕、风光秀丽、树木茂盛、湖水碧绿、名胜古迹、隐隐约约、点点风光、蒙蒙细雨。
(这些都是描写景物的词语,读时读出美感,在了解词语大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还可以分类记忆的方法。
如、描写山的、描写水的)。
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在探究与感悟中,是否能得到情感升华很重要。
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悟,在读中赏是本课的教学主流,其实读文章也是读自己,是生成智慧的重要途径。
日月潭教学反思简短篇三
《日月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
本组教材的专题是:爱祖国、爱家乡。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指导学生美美地读是教学本文的一个重点。
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课文第二段。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激发热爱日月潭、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日月潭》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以及清晨、中午、晴天、雨天的景色。
第一自然段有三句话,概括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
第二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的形状,通过两个形象的比喻句:"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写明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第三自然段写清晨,日月潭被晨雾包围着,朦朦胧胧的,景色宜人。
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中午、雨天的景色。
"太阳高照'、"清晰'写出了晴天日月潭美得明朗;"蒙蒙细雨'、"轻纱'、"朦胧'几个词语点明了雨天日月潭美得宛如仙境。
在这样的对比中,感受到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
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了全文,赞美日月潭风光秀丽、是旅游胜地。
在教学中,去觉得成功的地方有:
1、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先是利用媒体创设情境,让学
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台湾,再引出其风景名胜日月潭,带领学生去游览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借助网络搜索了有关日月潭清晨、中午、晴天、雨天的风景图片,再利用课件展示大量的图片来让学生更清晰的来了解日明月潭。
通过图文结合,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文,把识字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把识字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与朗读感悟、观察图画有机结合,以读感悟、以读促悟、图画助悟、抓关键词领悟等学文形式,落实学习目标,改变了以往只有老师的讲解和课本的图片的泛味,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从而加强对知识的记忆。
2、在这节课的教学前,我引导学生上网收集信息,了解祖国宝
岛台湾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自己收集、贮存、整理信息的能力,使得学生语文素养有了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通过小组讨论、质疑、汇报的形式使学生人人参与,最终获取知识。
课上我又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应用实践:你能仿照课文介绍一下我们家乡易园的美景吗?课下让学生为日月潭旅游公司设计一句广告词,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最后还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拓展,升华情感:课后收集关于台湾省的其它相关资料,记录下来,并收集反映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或资料。
举办一个"台湾在我心中,祖国等你回来'的图片展。
3、由于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而且文章的文字又写得很美,是
锻炼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文章。
所以我抓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自由读,读出感受,读出问题,读的层次比较清楚,读通读顺理解感悟有感情地读背诵积累。
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时,采用文本联系生活场景的方法,如"隐隐约约'、"朦胧'。
4、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用语文。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也希望学生能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语言中。
所以我有意识地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好词的词义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看图说话,迁移运用。
但是可能我对学生能力的估计不足,仅仅让他们背了自己喜欢的几句话,其实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把3、4段都背下来,应该不会太困难。
当然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从整堂课的重点上讲,应该是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日月潭的美丽景色。
但在学习"朦胧的日月潭'的文字时,我突然要求学生找出比喻句,而且要学生精确地说"什么时候的日月潭像什么'。
本身这个题目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有点困难,另外一个,也冲淡了已经营造起来的感情基调,以致于再让学生谈感受时兴趣不太大了。
而且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有感情朗读时,可以用上轻音乐,帮助学生激发感情,促进感悟。
2、有些小细节不够注意。
比如当学生说话出现语病时,我只是指出错误,没有让学生完整地重复。
如果从小就训练学生的语言规范,以后学生说话就会很有逻辑性,很规范。
在看图说话时,第5张图出示的是易园夏天时的美景,孩子说得很好,在这里,我应该马上把这
些词语板书,并让大家跟着这个学生齐读,营造用好词光荣的氛围。
3,首先是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学生字词的掌握,朗读的
指导,及课堂中的评价等还不是很到位,其次是本节课的教学时间上的安排有点不合理,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
《日月潭》教学反思篇四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以清晨和中午以及下雨天,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的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在这次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先学后教”的模式,它也是我们在以后教学中所应用的重要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学年主要采用先预习,再通过小组内学习交流汇报完成识字教学,而在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时,我们主要利用读,标,圈,划,打的形式让学生提前完成预习,在第二课时时展示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等小组自学识字过程。
之后在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达到教学目标,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贴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让学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游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活跃起来。
(2)让学生当小老师完成识字教学的初步过程,在在点拨的过
程中完成整个识字。
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
(3)通过品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隐隐约约”、“朦胧”等词语,同时感受日月潭的秀美风光。
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
”这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
这时我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
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
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
就通过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一个结果。
这种过程就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由于“先学后教”这种新的模式,对于我们来说这个词语在心里虽然是根深蒂固,但在模式的教学过程只是一个初始阶段,有些地方还是把握的不好,所以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1、为了完成教学内容丢掉了朗读,结果还是缺少朗读而使整个教学脱节。
2、有些小细节不够注意。
比如当学生说话出现语病时,我没有指出。
如果从小就训练学生的语言规范,以后学生说话就会很有逻辑性,很规范。
当学生说出了好词好句时,应该马上把这些词语板书,并让大家跟着这个学生齐读,营造用好词很光荣的氛围。
3、在板书过程中粘贴的生字不应提早摘掉,而导致没有板书。
总之在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和提高的,争取努力钻研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语文课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
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
这也正是我在这节课中努力追求的。
《日月潭》教学反思篇五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我审视着自己的教学过程。
有获得:本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很容易读懂,不需要逐段逐句讲解,而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复述的训练,并结合本文特点指导学生尽量条理清晰、生动形象地讲讲这个故事。
课堂上,我帮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读懂、读好这个动人的故事,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这个故事;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重点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
根据课后完成相关练习作业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
有不足:到底不是老手,在课堂上还是有所缺憾。
现在想起来,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不够,特别是原本设计以默读训练为要点的,在实施时有所偏颇;文章中有着善恶的比,。
文中恶龙与大尖哥、水社姐在道德行为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面对恶龙,主人公舍生忘死、挺身而出,善恶相争,恶不敌善。
课堂教学中,对引导学生理解“为民造福”一词的深刻含义还不是很到位。
在学生明白“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人,虽死犹生,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之后,可以再继续追问一句:“在你的脑海中,有着哪些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形象,
能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样,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另外,还有一点遗憾就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书上现有的插图。
在引导学生想象主人公与恶龙激战场景时,完全可以借用书上的插图进行指导,却因为一时情急而忘记了。
有升华: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
新课程标准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的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想象的天空。
新课标还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
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照相关理论,结合平时在教学中大家的一些做法,我们可以总结出凭借教材进行想象训练的几种具体方法:
1、从题目入手。
课文的题目尤如一个人的名字,可以有多个,只要这个题目符合文章内容即可。
因此,教学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想想课文还可用哪些题目。
另外,在刚开始学一篇课文时,可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自己围绕这个题目,将写些什么内容。
2、从词语入手。
有些课文中的某些词语非常具有想象空间,教师要善于抓住并紧扣这些词语进行想象训练。
如《日月潭的传说》中,
可以抓住“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三个词,体会主人公的不畏艰难、舍生忘死的精神。
3、从句子入手。
课文中有些句子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些句子,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训练。
《日月潭的传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回到潭边,他俩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
”这一句话,就将很多情节轻轻带过,完全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联想,从而体会“战”之“激”。
4、从段落入手。
课文中一些段落的含义也很丰富。
我们也可依托这些段落展开想象。
另外,还可模仿一些典型段的写法进行想象练笔。
5、从标点入手。
课文中有些标点符号含义丰富,若能引导学生依据课文的标点符号进行想象,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如《庐山的云雾》一文中第三自然段先列举了四种云雾的形状,段末用了一个省略号。
这个省略号可启发学生想象:庐山的云雾子还有哪些形状,又像些什么呢?
6、从插图入手。
让学生依据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想象练笔,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形式。
在观察插图时可引导学生根据主题的要求,设身处地地从不同侧面展开联想和想象,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想到画外之景,听到画外之音,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
写到这,不禁想起曾经读过的一篇文章,名为《教师成长的三境界》。
文中这样归纳:第一种境界----成长:初入教门,原以为所学的
间接经验在实践中会所向披靡,又谁知几多挫折,必多丧气,几乎灰心,几经磨砺,几番挣扎,终获得直接经验,也幸得前辈指点,教育教学总算能够应对;第二种境界----成功:不满足已获得的直接经验,寻求理论指导,于是博览群书,寻找原则,探究原理,总结规律,跳出属于本能的“原我”,形成实现价值的“自我”;第三种境界----成熟:不断进取但不争强好胜,成果累累但不张扬,教育教学游刃有余,忘却了虚荣浮华,把机会让给后生,在不断反思中感悟到教书育人的真谛,步向至善至美的“超我”。
相对照文章而言,我已经超越了第一境界,值得庆幸;正在第二境界徘徊,需要继续学习;离第三境界还有很大距离,更要认清方向、确立目标。
看来,我还得对自己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日月潭教学反思篇六
人教版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日月潭》。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
课文通过对日月潭的名字的由来和日月潭清晨、中午时景色的描写,赞美了日月潭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今天上的是课文的第二课时,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预设的:
1、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了解日月潭的特点。
2、紧扣日月潭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3、感受日月潭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本课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我主要利用图像资源和优扬的音乐甚至是教师的语言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
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的教学理念是:
一、创设情境、赏析课文
《日月潭》景色的秀丽和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
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我用课件展示空拍日月潭图片,让学生一边感受日月潭的形态美,一边体会比喻的精妙。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日月潭清晨的景色”时,我觉得若单凭教师讲或学生读,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
这时,我让学生读了以后到句子中去找自己感触深的、感到很美的词语,再来细细地读,慢慢地品。
渐渐地,那“薄薄的雾、点点的灯光、隐隐约约的感觉”就出来了。
在这基础上再出示照片,让学生从多媒体的画面,得到感性的体会。
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把自己融如到课文描写的景色中去。
此外,教师的语言在情境创设中也起了不少的作用。
比如就在第二自然段在学生对图片进行欣赏之后,我的一段话“在一个宁静的清晨,我们来到日月潭,这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山上的泉水悠悠地流淌,小动物们准备起床了。
”把孩子带到了薄雾蒙蒙的日月潭边,并拓展说话“我还隐隐约约地看到()倒映在水中;我隐隐约约地听到()的声音。
”这既是低年级学生用规范的句子拓展想象的说话练习,又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清晨日月潭的体会更加深刻,更加立体。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变得自然而然,有感而发。
二、以读为本,层层推进
这节课上,我引领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读书的方式多种多样,读书的时间比较充分。
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我抓住了太阳高照,日月潭清晰的美和细雨蒙蒙中日月潭朦胧的美这两个特点,展开学生多种方式的品读。
先是自由地读,读通课文,进而感知内容;然后指名读,教师适当点拨,激发学生的情感,朗读就进了一步;再出示感性的画面,进一步理解课文,使朗读再上一个台阶;最后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使朗读得到了升华。
这样层层递进,学生的情感也呈现出由浅入深的变化,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以上两点是我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整体把握的。
但在课堂上也表现出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学习蒙蒙细雨中的景色时,学生指名读的时候轻轻的、柔柔的感受已经出来了,但是另外的孩子读的机会太少,以至于到后面两个景色对比读和整篇课文朗读的时候有模糊了。
今天就权当一次抛砖引玉的机会,诚恳各位批评指正。
我相信自己与在座的同行一样,在课堂教学中会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创新,以我们的勤奋、创新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语文学习的乐园。
日月潭教学反思篇七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整堂课上下来,教学效果比较好,有几点成功的:
1、文章的文字写得很美,是锻炼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