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word配套教案含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word配套教案
含教学
精品
24诗词五首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与能力
1.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2.了解五首诗词的创作背
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3.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朗诵法、M18x想象法:品味诗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培育学生读诗的情感。

2.比较阅读法、讨论点拨法:了解诗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五首诗词不
同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
冶情操。

教学重点:
1.背诵诗词,鼓励学生认知诗意,体味诗情,明晰诗词主旨,并累积名句。

2.认知
诗词的思想内容,把握住作者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语言赏析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饮酒》1、引入新课
讲起我国的诗歌,总存有一种自豪感。

的确,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就以《诗经》算
是起至,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发生过不少流派,“田园诗
派遣”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反感,暂居山野,受袭乡村,通过对自
然景物尤其就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写情怀。

这类诗称作田园诗,写下这类诗的诗人也就
被称作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存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
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作“陶谢”。

听到人说道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尝比起深刻。

今天我们就去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我们研习过陶渊明的哪些作品?1、《桃花源记》(散文)2、《五柳先生传》(传记)3、《归属于园田位居》(田园诗)2、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辞
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今存有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他的五首诗可以大略分
成两类:一类就是汉魏以来承继抒情言志传统而予以发展的题壁诗;一类就是前人很少创
作的田园诗。

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静、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表示其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非常大。

散文首推《桃花源记》。

3、按节奏背诵诗歌: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理解诗意
精品
结庐:构筑房舍。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而:却。

车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

诗人
身居尘世,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首句即为尽如人意。

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草》,热购陶渊明诗意名义。

君:诗人自称。

尔:这样。

二句总貌两句复述设答。

因为“心”能够远远彻底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偏僻地区。

诗人彻底摆脱尘俗无可奈何后的体会。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

南山:庐山。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悠然见到南山”中“见到”,存有本子并作“盼”。

苏轼说道“因采菊而见山,境
与意会,此句最存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并作?盼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一语天
然万古崭新,奢华丁年见到真淳。

”――金元好问《论诗》绝句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阳澹澹起,白
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
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并无我之境,人但于静中得之。

存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迷人,一宏壮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山气:南山的气象。

日夕:傍晚。

自得:相随。

还:飞抵巢。

写下南山奇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迷途知返”。

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应
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同生,死与大自然同体。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

真意:包含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

辩:识别。

忘言:无人知晓怎样用言语抒发。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总结:
这首诗就是作者留世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通章意在?心远?二字,?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

从古高人只是心无凝滞,空洞无涯,故所见高远,非一切名象之可障隔,又岂俗物之所妄干。

”(王士祯《古学千金谱》)
这首诗中,景、情、理三者精妙融合,达至水乳交融的境地,具备很强的艺术魅力。

5、赏析
听读全诗,想想这首诗讲了几层意思,分别写的是什么?
1至4句为第一层,谈作者因为能超然现实纷乱,存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真的所在的地方也偏远清幽了。

5至10句为第二层,说明欣赏美丽的自然景物,能获得无限的意趣。

融合诗作自学,釆陶渊明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存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崇尚恬淡的田园生活,健全单一制的人格,渴求民主自由,总的特点就是“淡泊”,“独善其身”。

这在当时来说,就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叛变,因此存有其积极意义。

但是,必须选举社会,消解污秽,无法仅靠“归隐”与“暮年”,必须无以天下,积极主动地出席社会活动。

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隐退思想也存有其消极的一面。

二、自学《春盼》1、正音
烽fēng搔sāo浑hún簪zān2、听录音朗读3、写作背景:
精品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带着“倾国”佳人杨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

三月,春天又来到了长安城,然而,国家的春天已不复存在,现实使诗人睹物神伤。

诗人将自己的所见所感,高度凝练地熔铸在40个字里,这就是有名的《春望》诗。

4、朗读感知,理解内容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浅。

写望中所见到,
虽然经历过战乱,国家动荡不安、风雨飘摇,山河依旧,世事全非。

到了春天,长安城的草木是葱郁如昔,由于战争的缘故,人烟变得稀少,令人感到草木愈加地幽深,满目凄然。

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感时花掉飞溅泪,恨别鹤还珠格格。

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

诗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花鸟皆有人情。

诗句说明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之浅,“恨别”之切。

情因景生,景随情移,诗人深邃的家国之思获得了充份的抒发。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连天,谏言不断,诗人靠近家眷,由于战事紧绷,音信阻隔,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家信就是多么难得,多么稀有!消息阻隔久盼音讯不至时的紧迫心情,很自然地并使人新鲜感。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两句充分反映了诗人饱经忧患,忧国忧民,头发为之变红、稠密,情境悲苦――满脸的白发越痒愈长越太少,简直必须挂不了簪子了。

“白头”因愁而生,“痒”的动作就是为了伦卡进,“更长”可知恨的程度越来越浅。

在国破家亡,场屋痛苦之外,又感叹新陈代谢,更平添一层唐婉。

5、修辞学
对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浅。

感时花掉飞溅泪,恨别鹤还珠格格。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拟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夸张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这两首诗情感上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shù)轮台。

夜阑斜听到吹雨,铁马冰河睡去去。

春盼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作业
从两首诗中自由选择一首,根据你的认知,用文字或绘画把你的写作体会描绘出来。

三、自学《雁门太守行》1、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人称为“诗鬼”。

2、朗读课文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断,甲光\\向日\\金鳞\\上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之南\\极易水,霜轻\\鼓寒\\声\\无力。

报君\\黄金\\台上\\意,延揽\\玉龙\\为君\\死去。

3、分析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