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2、学生在创作和赏析文学作品的时候都必须养成潜心琢磨的好习惯。
3、学习借鉴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和各层主旨。
2、课堂展示“推敲”新解,学生感受文学的“推陈翻新”魅力。
3、教师引导学生课堂训练“咬文嚼字”,感受一字一言中的情感变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时候,要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的谨严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议论文的阅读欠缺技巧与方法,故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参考。
学生课前准备(阅读指导):
1、根据自己的方式阅读第一遍(可做批注,查询生字词)。
2、整体阅读,观察作者写作思路,内容之间的层次感。
3、局部赏析,对难懂的地方进行细致的分析,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不理解处圈点,课堂解决。
4、纵览回文阅读,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文章的主旨精髓。
重点难点:
1、学会运用“咬文嚼字”赏析文学作品。
(教学难点)
2、学习借鉴课文的写法。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前导入
(PPT展示“文字”二字)文字对我们来说都不陌生了,我们每天和文字打交道,欣赏别人用文字著成的作品,也用文字去表达我们的情感。
快节奏的生活,让
我们匆忙的读书,匆忙的写作,却从未放慢脚步,细细欣赏这些可以帮我们传情达意的文字,有时文字在我们眼中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今天我们要走进美学大师朱光潜的一篇文章(PPT展示题目)《咬文嚼字》,在慢节奏中细细品味“斟字酌句”的美感。
(板书:咬文嚼字——朱光潜)
活动2【讲授】走进文本
师问:读过文章后,你能否找出能够直接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告诉大家在第几段。
回答:
1. 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第三段)
2. 在文字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第五段)
3. 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本着这个精神,他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的好习惯。
(第八段)
4、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骨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第八段)
师问:作者为了说明这个观点,运用了什么手法,举出了哪些例子,请大家简要概括出来。
回答:(引用经典名作)老郭改字李广射虎推敲赏析苏轼写
诗“柳面桃花”等套语
师问:作者在结尾说到“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作者举这些例子真的是随意列举的吗,每个例子想说明什么问题。
(大家小组讨论两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例子进行分析)
学生分析,教师引导:
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作者举了郭沫若先生两个例子:(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从“是”到“这”的改动,语气有别,情感也就产生很大的变化。
但作者似乎对后面的改动有不同意见。
这就是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起伏”的效果。
王若虚将《史记》中李广射虎原文进行删减改动,但作者认为,删减后的效果不如原文那样充满意味,这就是句式繁简不同,玩味出来的意境就不同。
至于作者推翻韩愈的“敲比推更妥当”的说法,朱光潜认为“推”比敲更有“以静衬静”意境,说明动词有别,会让诗歌的意境也有所变化。
苏轼《惠山烹小龙团》中“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诗人通过联想,将杯中的小龙团茶比作天上的月亮,诗人将自己比作神仙,带着天上月亮,月亮映着泉水,和清茶浸润在泉水的味道相融合,别有一番韵味。
诗人借助文字的联想意义,无形中给诗歌增添了意蕴。
朱光潜希望大家可以借助文字的联想意义来“咬文嚼字”但又担心联想会被误用而产生套板反应,故而建议大家要推陈翻新。
同学们最喜欢作者咀嚼的哪个例子?(苏轼写诗运用了文字的联想意义)
说明例子之间并不是随意列举出来的,炼字的几个好例,是从文字的字面意义到情感层次的推敲,再到苏轼在诗歌创作中,文字联想意义的运用,文字已经远远超出文字本身的含义了,升华了文字的意蕴。
真的是从“炼字好例”到“点石成金”的深入过程。
作者通过这些例子,希望我们不论是在文学阅读还是写作放面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也就是“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板书)这些例子都是针对文学界古今名人的,作者敢于提出自己相反的看法,说明即便是名人,也有受争议之处,正应了朱光潜先生对文学界的期望“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敢于推陈翻新”。
(板书)
活动3【讲授】写作指导
一篇作品,我们不仅要领会其精髓,也要学会借鉴其写作方法。
作为一篇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或文艺评论,既可以发表议论,又可以谈感受。
但这篇作品却又比议论文显得富有亲切感,作者好像与读者在谈心,娓娓道来。
我们可以借鉴朱光潜关于议论文的什么写作方法?
1.议论文无非是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表观点,我们刚刚找出作者的论点在第三、五、八段,论据有五个,我们现在按照文章的逻辑排个序。
作者是由论据引出论点,论点是一条主线,论据穿插其间,中间的过渡自然。
我们可以借鉴:议论文主线要明确,论点较多的情况下,要做到论点论据之间自然过渡。
2.大家在读文章的过程中,会慢慢走进作者的例子当中,那么,要使得自己的观点被他人接受并信服,必须要做到什么,就是必要、深入、合理的分析过程。
这
是我们写作时所缺乏的东西。
必要且深入的分析会让你的文章更有代入感,更有说服力,要以理服人。
(板书:深入分析)
3.我们写议论文,在一开始摆明观点的手法叫“开门见山”,此文是开门见山吗?
作者一开始并没有提出论点,而是由郭老改字引出中心论点,前五段用例子说明为什么要咬文嚼字,六、七两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怎样咬文嚼字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即开门见水,水到渠成。
(板书:开门见水,正反论述) 学以致用,希望大家可以将学到的手法运用到你的写作当中。
活动4【活动】拓展探究
师问:作者举到苏轼作诗的例子,来说明对文字的联想可以增添文学意蕴。
这里老师给大家一个例子,大家尝试着运用想象来“咬文嚼字”,感受想象赋予文字的意蕴美。
大家可以小组讨论,派一名学生汇总你们小组智慧的结晶,与大家分享。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里的落木,可以理解为落叶吗,如果把“落木”改成“落叶”,效果会怎样?
落木:审美的新鲜感较强
会让我们联想到落枝杈+落叶+光秃的树干,给人的想象空间更大一些。
木的颜色是褐绿色,它不像落叶,视觉上是干燥的微黄色,木的颜色有一种沧桑的厚重感,木的萧瑟感更强一些。
在诵读的过程中,发“木”音时,气体从肺部中徐徐长出,肺部会有一种重压之感,瞬间的重压会让人产生抑郁情绪,而发“叶”音时,这种感觉不是很浓。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能够感受到,“咬文嚼字”不仅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言精神”,还要有较强的语感,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杜甫在创作诗歌时“咬文嚼字”的创新意识,“不用烂俗的语言,自然也
不肯用烂俗的思想感情”,不要让你笔下的文字落入下乘,文章也就是真正“作”出来的,不是“套”出来的。
活动5【活动】课堂讨论
师问: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你对“咬文嚼字”和“不求甚解”这两种阅读方式有什么想法。
这里,我借用作者的另一部作品,来回答这个问题。
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
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
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浮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
——朱光潜《谈读书》所以这里给大家推荐朱光潜先生的其他作品:
《谈美》朱光潜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潜
《谈美书简.文学作为语文艺术的独特地位》朱光潜活动6【讲授】课堂小结
师小结:阅读好比饮食,“不求甚解”就像快餐,它是可以给我们带来饱腹感,但这种感觉只能满足一时的饥饿,而每个人脑海中都有一个“记忆中的味道”,它会让我们回味无穷,而这种回味的前提是要细嚼慢咽,耐心品味的,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把心思用在真实的自我表达上,如何才能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清楚而贴切的表达出来,这是我们一生要做的功课。
活动7【讲授】板书设计
咬文嚼字
朱光潜
阅读写作
谨严精神
推陈出新
自然过渡深入分析
开门见水正反论述
活动8【测试】课后作业
《咬文嚼字》教学测评
设计人:厚玉娜
问题1、文中提到苏轼借助联想,将小龙团茶比作天上的月亮,增强了诗歌的意蕴,下面,请同学们也尝试运用联想来“咬文嚼字”。
杜甫在《登高》中,“落木”一词的使用,让人眼前一亮,试分析,“落木”这一意象,相较于“落叶”而言,意蕴有何不同。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问题2、你阅读文学作品时,是否有“咬文嚼字”的经历,请将你“咬文嚼字”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