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零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零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
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 24 题,每题 2分,共 48分)
1. “在雅典,公职津贴制实行后,特别是给出席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的公民律贴,使穷人也能从政。
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中的人数较前大为增加。
”这表明公职津贴制的实行
A. 为民主制度奠定基础
B. 显著扩大公民范围
C. 提高公民参政热情
D. 彻底瓦解贵族势力
【答案】C
.....................
点睛:材料“公职津贴制实行后,特别是给出席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的公民律贴,使穷人也能从政.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中的人数较前大为增加。
”是解题的关键。
2. 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 年在位)缺少主见,往往是一件事已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
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
A.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 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
C. 内阁所有的成员对国王负责
D. 国王任命首相控制内阁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内阁大臣先自己意见统一然后再报告女王,这开创了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的原则,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
排除;是内阁首相而非所有的成员对国王负责,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国王能任命首相但无权控制内阁,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即内阁先保持一致再报告女王。
3. 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
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
”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 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B. 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C.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D. 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帝国政府向皇帝负责,故A项错误;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下皇帝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故B项错误;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故C项错误;题干中“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
”说明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故D项正确。
4. 1875 年法国制宪会议讨论宪法草案时各派争执不休,共和派议员瓦隆提出一项修正案:“为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一个国民议会,选举以绝对多数进行,总统任期7 年,可以连选连任。
”该修正案以 353: 352 票获得通过,以迂回的方式肯定了共和制度。
这主要反映了
A. 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
B. 各派别间的矛盾被化解
C. 共和派内部的团结合作
D. 共和制度最终得以巩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在国民议会中以一票的优势确立的,且总统的任期比较长,可以连选连任;
这说明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
故选A。
B中派别斗争错误;C中团结说法错误;这说明共和制度仍需坚持不懈的斗争。
故D说法错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785年宪法》
5. 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 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
这里“三种重要思潮”指的是
①德国的古典哲学②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③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④法国的启蒙思想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思想来源是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故
①②③正确;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所以答案选C。
6.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在当时A. 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B. 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 决定与临时政府决裂
D. 希望和平过渡,掌握政权
【答案】D
【解析】“选”进立宪会议体现了布尔什维克党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达到掌握政权的目的,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和平过渡而非动武装起义,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和平过渡而非与临时政府决裂,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选”进立宪会议体现了和平方式掌权。
7. 某人写道:“陛下命令我不要按照习惯的方法走陆路去东方,而是向西取道迄今为止不为人知的海路。
”文中的“我”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葡萄牙人两次航行都是向东的(达·伽玛和迪亚士)而西班牙人的两次航行都是向西的(哥伦布和麦哲伦),葡萄牙人喜欢向东,西班牙人喜欢向西。
当时流行地圆学说,西班牙人认为地球是圆的向西一定会到达东方,由此即可知是哥伦布。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8. “如果一个人的曾祖父早年把土地出租,收取固定的货币金额地租,他的收入实际上是下降了些。
但是那些从佃户那里接受实物地租(如若干葡氏耳小麦或大麦)的人,或自己经营地产者,就能按现价出售他们的实际农产品,从而增加自己的货币收入。
”由此推断,新航路开辟后西欧
A. 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
B. 封建制度已经完全解体
C. 商业革命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D. 地主和佃户矛盾不断激化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阐释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可知,此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即引发了价格革命。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A.价格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正确;B.封建制度已经完全解体,错在“完全解体”,排除B;C.商业革命推动资本原始积累,材料反映的是价格革命而非商业革命,排除C;D.地主和佃户矛盾不断激化,材料不能体现。
综上,正确答案选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价格革命”
9. 从16世纪开始到18世纪,欧洲国家开始进口蔗糖、香料、烟草、茶、咖啡、棉花及其他种植园产品,19世纪,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主要是因为
A. 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B. 生活改善人口大量增长
C. 国际分工日益深化
D. 工业革命原料需求增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有效获取能力。
从材料中可以获得一个关键信息“从16世纪开始到18世纪”,通过这个关键信息可排除ACD三项。
所以答案选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0. 社会变革学派认为:工业革命的实质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
……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A. 工厂制组织形式
B.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 机器大工业生产
D. 垄断组织形成【答案】B
【解析】材料涉及到的是经济社会运行的规则,而不是生产组织形式,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代替了以前主宰财富生产分配的规章条例,可以看出这是指工业革命是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兴起,故B项正确;机器大生产是生产特征,不是经济运行规则,故C项错误;垄断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故D项错误。
11. 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电力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到107000人。
这最能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
A. 全国人口持续快速增长
B. 电力工业发展最迅速
C. 电力工业是发展迅速的新兴产业
D. 工业发展催生了人口调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电力工人人数的急剧增加,所以与电力有关,故除A、D两项;从材料中看不出电力工业发展“最迅速”,故B项不正确;电力工人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到107000人,说明电力工业是迅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所以应选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
12. 右图反映了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例的变化状况,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黑奴贸易促进人口流动
B. 垄断组织控制经济命脉
C. 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
D. 福利国家提供社会保障
【答案】C
【解析】从时间来看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例的增加是由于工业革命造成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世纪中期已经没有黑奴贸易了,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经济命脉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福利国家是在二战之后,选项D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3. 胡佛政府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为企业界借款提供方便,敦促国会增加对公共工程的拨款。
说明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
A. 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B. 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C. 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 措施的实施效果显著
【答案】B
【解析】,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4. 下表为美国三大产业占 GDP 比例统计表,
表中数据反映出
A. 美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趋势
B. 美国制造业逐渐走向衰落
C. 经济危机改变了美国产业结构
D. 美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第三产业不断增加,第一第二产业比例不断下降,产业结构呈现出日益优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第二产业比例下降,但并不能体现出制造业走向衰落,故B 项错误;材料看不出经济危机对美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看出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比较,所以看不出领先地位,故D项错误。
15. 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股市急跌,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但苏联得以避免经济危机的波及,主要原因是
A. 工商业基础落后
B. 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C. 实行新经济政策
D. 实施计划经济政策
【答案】D
【解析】材料“1929年10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实施计划经济政策,避免了经济危机的波及,故D项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6. 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曾有媒体以“新保守主义”来形容她,认为她在位期间(1979—1990 年)一连串的改革行动是要将英国带回到亚当斯密时代。
下列措施中最有可能是其实
施的是
A. 使用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
B. 重要产业收归国营
C. 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与征税
D. 扩大失业救济范围
【答案】C
【解析】撒切尔夫人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与征税,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撒切尔夫人不用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重要产业私人可以经营,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缩小失业救济范围,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7. 二战前的几百年,西欧几乎是大战不出十年,小打年年有。
但二战后西欧各国轻而易举地化干戈为玉帛。
如今,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和睦相处,互利合作,已达到或接近达到彼此国界形同虚设的地步了。
这主要得益于
A. 两极格局的形成
B. 北约组织的建立
C.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D. 欧洲一体化迅速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的形成,加剧了欧洲的动荡,故A项错误;北约组织是两极格局的表现,形成了欧洲的军事对峙,也加剧了欧洲的动荡,故B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和欧洲的和平与战争无关,故C项错误;欧洲一体化是建立在法德和解的基础之上,促进了西欧的和平与发展,故D项正确。
18.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相对主义”“否定权威”“注重实利”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 普罗塔戈拉
B. 苏格拉底
C. 彼特拉克
D. 加尔文
【答案】A
【解析】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也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注重实利,忽视道德,故A正确;苏格拉底主张重视道德,反对追求功利,“美德即知识”,排除B;CD主张人文主义,排除。
19. 在15 世纪,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
从1500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籍下降为总数的27%。
这一变化反映了
A. 人文精神的复兴
B. 欧洲宗教仪式日趋淡漠
C. 启蒙思想的兴起
D. 法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
【答案】A
【解析】1500到1520年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是人文精神的复兴使与宗教相关的书籍下降,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宗教仪式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人文精神而非启蒙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意大利是当时成为欧洲文化中心,选项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0. 梁家麟《基督教会史略》中写道: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传统认为,宗教改革是使“基督教信仰回复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
最早努力“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的是
A. 但丁
B. 马丁·路德
C. 加尔文
D. 莎士比亚
【答案】B
点睛:材料“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21.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 这主要体现了
A. 天赋人权
B. 自由平等
C. 人民主权
D. 三权分立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卢梭强调的是人民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在人民的意志下,什么都可以废除,这显然反映的是人民主权说,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2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
”材料中的“钥匙”是指
A. 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 牛顿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C. 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D. 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光荣革命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到钥匙”,这指的是牛顿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B 正确;伽利略是近代实验科学之父,生活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A 错误,排除;达尔文生活于工业革命时期,C错误,排除;普朗克的量子论提出于20世纪初,D错误,排除。
所以选B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牛顿力学体系
23. 湖畔派是近代英国的一种诗歌流派。
该流派在诗歌题材上,主张写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强调诗人的内心探索和感情的自然流露;
在诗体方面,主张发展民间诗歌的艺术传统,采用民间口语,发挥诗人的想象力。
下列同湖畔派艺术风格最相似的是
A. 《老人与海》
B. 《雾都孤儿》
C. 《等待戈多》
D. 《唐·璜》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湖畔派强调诗人的内心探索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发挥诗人的想象力,体现出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故A项排除;《雾都孤儿》是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故B项排除;《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故C项排除;《唐?璜》是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故D项符合题意。
点睛:首先从材料“主张写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强调诗人的内心探索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可以得出艺术风格,然后结合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和代表作品来分析材料。
24.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
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 19 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相关内容--文学作品风格。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只有C项表述符合史实,正确。
其余ABD三项文学作品风格与所处时代不相吻合,排除。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考点: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文学艺术风格·现实主义文学
二、非选择题(共 52分)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80年代英国改革简表
(据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依据材料一归纳英国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进行这些改革的共同原因。
材料二第二条第三款: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的情况,并向国会提出他认为必要和适当的措施,供其考虑:在特殊情况下,他得召集两院或其中一院开会,并得于两院对于休会时间意见不一致时,命令两院休会到他认为适当的时期为止:他应接见大使和公使;他应注意使法律切实执行,并任命所有合众国的军官。
——《美国1787年宪法》(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的政治体制和宪法坚持的原则?
分析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
【答案】(1)特点:进行民主化改革(扩大民主权利);进行法制化建设;立法解决民生问题;持续时间长,渐进性。
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统治者巩固统治,缓和矛盾的需要(自由放任加剧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滋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启蒙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等进步思潮的影响。
(2)体制:总统制或联邦制。
原则:制约和平衡
实现:总统掌握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议会改革和美国近代政体的特征。
要求学生结合近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和工业革命对英国民主政治的影响、结合美国1787宪法的内容和影响分析材料。
(1)依据《19世纪30年代~80年代英国改革简表》提供的信息概括19世纪英国改革的特点:1832年、1867年、1884年进行的三次议会改革发展和完善了英国的民主制度;1832年的《工厂法》、1842年的《矿业法》、1875年的《住房法》都涉及民生问题,以立法的形式改善工人的待遇.第二小问结合19世纪30年代~80年代英国的社会状况,从政治、
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英国进行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题干“总统”“国会”“联邦”“合众国”,得出《1787年宪法》所遵循的总统制和联邦制原则.美国政体为了达到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使用三权分立体制,根据所学知识,联系总统的产生和权力的制约来回答。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历史的历史是结果。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量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