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点1:青铜器与甲骨文 1.★(2022·广安)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一部殷墟 发掘史,半部中国考古史。”“殷墟”发掘有助于研究( AA ) A.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B.中央王朝对西域的管理 C.玉米、甘薯、马铃薯等的引进 D.中外陆路和海路交通
命题点2:动荡的春秋时期 2.★(2022·眉山)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 土地。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 AA ) A.多处春秋墓葬发掘出的铁农具 B.影视剧作品里的有关生产场景 C.民俗研究学者的相关学术文章 D.有关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传说
(1)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 分 形成过程 (2)田氏代齐: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3)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 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长平平之战
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
特点
兼并战争
续时间长
历史解释 析和评判,包括意义、影响、作用等。如:商鞅变法 后,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是指历史事件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历史本质的外部 历史现象 表现,历史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如: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
制 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做出的一种主观性、总结性认 识,包括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性质、意义、地位、影 历史结论 响等的认识。如: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简
学说集中在《老老子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这部
介 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老 (1)政治:主张“无无为为而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
思 子 就能太平
治
想
(2)哲学: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顺应应自
主 然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自以相互
张
转化
老子像
孔子和 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儒家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阶段特征】 中国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1)政治:由“公天下”进入“家天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由 分裂逐渐走向统一 (2)经济:封建经济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土地私 有制出现,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3)思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促进了思想 和学术的繁荣
率
内容 政治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掌 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 有利于法律的实行和社
管理 会安定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废除_井_井田田制制__,允许_土_土地地__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自由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 内容 经济 鼓励_耕_耕织织__,生产粮食、布帛
代表 学派 百家 人物
思想主张和贡献
争鸣
主张“兼兼爱”“非非攻”;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
墨家 墨子 家;提倡爱节俭 攻
(1)主张实行“仁仁政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
民
孟子
百家
(2)提出“民民为为贵贵,社社稷稷次次之,之君君为为轻轻”的思想,反
儒家
争鸣
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主张实行“礼礼治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 荀子
建立 地位 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朝代
夏
商
西周 东周
约公元前 约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2070 年—约 夏商周 时间
公元前 1600 的更替
年
1600 年— 1046 年— 770 年— 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1046 年 771 年 256 年
建立者 禹
汤 周武王 周平王
都城
阳城 亳→殷 镐京 洛邑
刻有文字
骨 地位 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 的甲骨 文 完整的文字
(1)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
影响 展的重要阶段
(2)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商朝朝开始
考点3:动荡的春秋时期(七上第6课P29-32)(2022·眉山1) 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春秋后期,铁铁制制农具和牛牛耕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农业 并为开发山林农、具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像
Hale Waihona Puke (4)文化: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
(1)思想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 孔子 影响 和儒 影响 (2)教育: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 家学 育在民间的发展 说 (3)整理典籍: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 巨大贡献
目的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依据 根据血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分封 缘
宗亲和功功臣等
西周 对象
臣
的分
(1)诸侯的权力:管理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可以
封制 内容 在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2)诸侯的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 作用
范围
考点2:青铜器与甲骨文(七上第5课P25-28)(2022·广安1,达州1,乐山
(1)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天府府之之国” (2)2 200 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国巨大的作用, 作用 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
的智慧
都江堰示意图
考点5:百家争鸣(七上第8课P38-42)[2022·巴中1,雅安1,宜宾2,泸州 2,乐山17(1)]
春秋后期楚国人,姓李名耳,道道家家学派创始人。他的
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公元前 256 年,秦国蜀郡郡守李李冰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
修建 上修建 由鱼嘴、宝瓶口、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组成的渠首和灌溉网
构成 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是一座综合性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
功能 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3.诸侯争霸 背景 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1)春秋时期,齐齐桓桓公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 经过 霸 (2)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越国国先后北上争霸 消极: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影响 积极: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考点4: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七上第7课P33-37) 1.战国七雄
【唯物史观】2.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启示。 原因:①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性质的改革,它顺应了历史发 展潮流,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 因。②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这是变法成功的重要条件。③商 鞅具有优秀的个人品质,敢于向旧势力作斗争,改革态度坚决。 启示: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是推动国家强盛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我 们要坚持深化改革,勇于创新。
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 手工业
作等都有所发展 商业 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2.王室衰微 背景 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 (1)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周王已无力控制诸侯 表现 (2)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结果 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
秦秦国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 结果
国构成威胁
2.商鞅变法
目的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富国国强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公元前 356
兵
时间
人物 秦孝公、商鞅(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年开始
措施
作用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 确立_县_县制制__,由国君直接派
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 官吏治理
世界 亚非地区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由繁荣走向衰亡,古代印度文明进 入鼎盛时期;欧洲地区古希腊文明高度繁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 高峰;古罗马文明形成并发展
考点1:夏商周的更替(七上第4课P20-24) (2022·广元1,成都1)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禹禹死后启继承他的
建立
夏朝的
位置,从此,世世袭袭制制代替禅让制
1,绵阳4) 商周时期,青铜器不仅种类丰
概况 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
超 青铜
司司母母戊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 器 代表 重鼎的青铜器
由食器等发展成为象征身份地 功能
位、权力大小的礼器
司母戊鼎
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 概念
文字
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
内容
甲 天文历法等
性,为秦统一六国奠定 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了物质基础
统一_度_度量量衡衡__
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
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通过
奖励_军_军功功__,对有军功者授
内容 军事
建立军功的途径参政,也
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壮大了秦国的军事力量
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 地位
法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 意义
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归纳串联】诸子百家思想与治国方略
【历史解释】1.历史史实、历史解释、历史现象、历史结论: 又称“史实陈述”,是指对历史事件的还原,客观描
历史史实 述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等。如:司母 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即对历史资料的解读,必须从史料本身以及史料发生 时的社会背景等方面分析,是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
儒家学 简介 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论语语》一书
说
(1)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将“仁”
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孔子 (2)政治思想:主张以以德德治治国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 思想
和儒 体察民意;反对苛政 及其
家学 (3)教育:创办私私学学,主张“有有教教无无类类”,注重道德 说 贡献 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 孔子
序
(1)强调治国要顺应自自然和民民心 道家 庄子 (2)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然神自由心,要保持独立 百家
的人格 争鸣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以法法治治国,树立君主 法家 韩非 的权威,建立中中央央集集权国专制统治
权
他的《孙子兵法》一书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
兵家 孙武
基础
百家
争鸣 影响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第一一次次思想思文想化 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文基化础,对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