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沂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一、文言文
1.诗歌鉴赏
题寺壁①
[宋] 冯京
韩信栖迟②项羽穷,手提长剑喝秋风。
吁嗟③天下苍生眼,不识男儿未济中。
项羽
[宋] 张耒
沛公百万保咸阳④,自古柔仁伏暴强。
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
[注释]①冯京,北宋大臣,曾三元及第。
当时没有考中,客居余杭,因事被官府通缉拘捕,处境困窘,题小诗于所居寺壁。
②栖迟:飘泊失意。
③吁嗟:叹息。
④刘邦曾带兵攻占咸阳,秋毫无犯。
咸阳,秦朝都城。
项王亭①赋
[唐] 李德裕
嗟乎!楚声既合,汉围已布;歌既阕②而甚悲,酒盈樽而不御。
当其盛也,天下侯伯自我而宰制;及其衰也,帐中美人寄命而无处。
季③数遁而不亡,羽一败而终仆。
岂非独任于威力,不由于智虑?
追昔四隤④之下风烟将暮大咤雷奋,重瞳⑤电注,叱汉千骑,如猎狐兔。
谢亭长而依然,愧父兄兮不渡;既伏剑而已矣,彼群帅兮犹惧;虽霸业之无成,亦终古而独步。
周视陈迹,缅然⑥如素。
听乔木之悲风,谢高秋之零露。
因献吊于兹亭,庶神灵之可遇。
(节选自《历代辞赋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 2012年6月第1版)[注释]①项王亭:在安徽和县乌江。
相传项羽失败,逃至此谢绝亭长好意,自刎而亡。
②阕:终了。
③季:刘季,即刘邦。
④四隤:山名,在和县北面。
⑤重瞳:传说项羽眼睛里有双瞳仁。
⑥缅然:悠久的样子。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题寺壁》《项羽》皆七言绝句,两诗都借写古事议古人,都重在评价项羽。
B.《题寺壁》《项羽》两首诗中都使用了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使感情强烈。
C.《题寺壁》中韩信与项羽有相似经历,都曾困窘落魄,作者借韩信来衬项羽。
D.《项羽》中沛公与项羽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欲借此证明“柔仁”胜“暴强”。
(2)结合划线句中“喝”字赏析此句。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汉围已布既伏剑而已矣赞叹不已
B.谢亭长而依然谢高秋之零露闭门谢客
C.虽霸业之无成故余虽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D.缅然如素天下缟素银装素裹
(4)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
①天下侯伯自我而宰制()
A.控制,支配 B.制定,规定
(5)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两处)。
追昔四隤之下风烟将暮大咤雷奋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季数遁而不亡,羽一败而终仆。
(7)根据上面诗文,分条概括项羽怎样才有可能转败为胜。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轸去楚之秦。
张仪谓秦王曰陈轸为王臣常以国情输楚仪不能与从事愿王逐之即复之楚愿王杀之。
王曰:“轸安敢之楚也?”
王召陈轸告之曰:“吾能听子言,子欲何之?请为子约车。
”
对曰:“臣愿之楚。
”王曰:“仪以子为之楚,吾又自知子之楚。
子非楚,且安之也?”轸曰:“臣出,必故之楚,以顺王与仪之策,而明臣之楚与不也。
楚人有两妻者,人誂①其长者,长者詈之;誂其少者,少者许之。
居无几何,有两妻者死。
客谓誂者曰:‘汝取长者乎?少者乎?’曰‘取长者。
’客曰:‘长者詈汝,少者和汝,汝何为取长者?’曰:‘居彼人之所,则欲其许我也;今为我妻,则欲其为我詈人也。
’今楚王明主也,而昭阳②贤相也。
轸为人臣,而常以国输楚王,王必不留臣,昭阳将不与臣从事矣。
以此明臣之楚与不。
”
轸出,张仪入,问王曰:“陈轸果安之?”王曰:“夫轸天下之辩士也,孰视寡人曰:‘轸必之楚。
’寡人遂无奈何也。
寡人因问曰:‘子必之楚也,则仪之言果信矣。
’轸曰:‘非独仪之言也,行道之人皆知之。
昔者,子胥忠其君,天下皆欲以为臣;孝己③爱其亲,天下皆欲以为子。
故卖仆妾不出里巷而取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里者,善妇也。
臣不忠于王,楚何以轸为臣乎?忠尚见弃,轸不之楚,而何之乎?’”王以为然,遂善待之。
(选自《战国策》)【注】①誂:逗引,诱惑。
②昭阳:人名,楚怀王时相国。
③孝己:商朝高京武丁之子。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轸去楚之秦去:离开
B.请为子约车约:大约
C.则欲其为我詈人也詈:骂
D.孰视寡人曰孰:仔细地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谓秦王曰/陈轸为王臣/常以国情输楚/仪不能与从事/愿王逐之/即复之楚/愿王杀之。
B.张仪谓秦王/曰陈轸为王/臣常以国情输楚/仪不能与从事/愿王逐之/即复之楚/愿王杀之。
C.张仪谓秦王/曰陈轸为王/臣常以国情输/楚仪不能与从事/愿王逐之/即复之楚/愿王杀之。
D.张仪谓秦王/曰陈轸为王/臣常以国情输/楚仪不能与从事愿/王逐之/即复之/楚愿王杀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无几何,有两妻者死。
②轸为人臣,而常以国输楚王,王必不留臣,昭阳将不与臣从事矣。
③臣不忠于王,楚何以轸为臣乎?忠尚见弃,轸不之楚,而何之乎?’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俄顷弘至,亦
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当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
每往,必酣饮致醉。
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
B.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
C.留二万钱/与渊明
D.渊明/不解音律
(2)解释下面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延之临去(________)
②渊明悉遣送酒家(________)
③忽值弘送酒至(________)
(3)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②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4)陶渊明对王弘的态度如何?从哪些方面可知,请概括。
4.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出师表》节选)(乙)诸葛亮与司马懿①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
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②仗节③为军师以制之。
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④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
”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资治通鉴》节选)注:①司马懿(yì):人名②辛毗(pí):人名③仗节:手持符节④佐治:辛毗的字(1)解释下列画线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②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
③亮数挑战________④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________
(2)下列选项与例句中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以伤先帝之明
D.以光先帝遗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4)(甲)(乙)两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诸葛亮的品质,(甲)文主要体现诸葛亮________;(乙)文主要体现诸葛亮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日:‘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
”
(选自《墨子·贵义》)(1)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断子之手足醉翁之意不在酒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或以钱币乞之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D.诲女知之乎投诸渤海之尾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②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4)【甲】【乙】两文共同的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甲】文则用________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
(5)【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
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隋文帝①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
杨素启奏:“王,陛下爱之,请舍其过。
”
文帝曰:“法不可违。
若如公意,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②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我安能亏③法?”卒不许。
【注释】①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
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共育有五子——房陵王杨勇、隋炀帝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
②兆人:兆民,万民。
③亏:使……受损害。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
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陛下爱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 若如公意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C. 我安能亏法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D. 卒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
(4)本文体现了隋文帝怎样的治国思想?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躬耕于南阳
②夙夜忧叹
③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 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
室”和“还于旧都”等。
D. 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虽然,受地于先王/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且秦灭韩亡魏/马无故亡而入胡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闻寡人之耳者
D.徒以有先生也/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唐雎为什么要说到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请简要分析。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拿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日:“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④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下面各组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能谤讥于市朝
B. 暮寝而思之臣之妾畏臣
C. 窥镜而自视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D. 皆以美于徐公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邹忌从与徐公比美受蒙蔽的遭遇中敏锐地感觉到齐王受蒙蔽的程度比自己更深。
B. 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下令鼓励群臣吏民进谏,数月之后,前来进谏的人使朝廷门庭若市。
C.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询问他与城北徐公谁更美,三人都认为他比徐公美,但措辞上有细微的差别,由此体现出三人与他有亲疏远近之别。
D. 邹忌将治国安邦的道理寓于日常生活琐事中,有着高超的进谏艺术;同时,齐王也有勇于纳谏的胆识和气度。
二人共同促成了齐国内政修明、不用兵就战胜敌国的局面。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明末高邮①,有袁体庵者,神医也。
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
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②数矣,子宜急归,迟恐慌不及也。
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
“遂以一书寄何。
其人至镇汪,而疾已愈,以书致何。
何以书示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③之所能治也。
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
”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
吁!亦神矣。
(节选自《广阳杂记》)【注】①高邮:地名,在江苏。
②旬:十天。
③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也代指药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笑不止________
②子宜急归________
③其人至镇江________
④何以书示其人________
(2)用“/”画出下面句中的两处朗读停顿。
遂以一书寄何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
(4)请你概述文中袁体庵医术的神奇之处。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魏王欲攻邯郸①,季梁②闻之,中道③而反,衣焦不申④,头尘不去⑤,往见王日:“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⑥,方⑦北面⑧而持⑨其驾⑩,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臣曰:‘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⑪。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⑫,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
【注】①选自《战国策·魏策》。
②季梁:魏国的大臣。
③中道:半路,中途。
④衣焦不中:衣着不整。
⑤头尘不去:头上的尘土没有洗掉。
⑥大行:即太行山。
亦解释为“大路”。
⑦方:正。
⑧北面:向北,朝北。
⑨持:驾着。
⑩驾:马车。
⑪举欲信於天下: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人。
⑫广地尊名:使地广,使名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中道而反
②我欲之楚
③而离王愈远耳
(2)解释下面的句子。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3)后人将季梁所讲的故事概括为一个成语,是什么?
(4)季梁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陈涉世家》)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为天下唱②乃丹书帛曰
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写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B. 陈胜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表现了他超人的才略胆识。
C. 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天下苦秦久矣。
”
D. 陈胜、吴广为起义做了两个舆论准备,分别是“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
13.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巨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秦王怫然怒
②以头抢地耳
(2)翻译下面句子。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故五月渡泸
(2)第①段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临危委重任和。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
三顾:三顾茅庐
①六出:②七擒:
③东和:④北拒:
⑤收二川:⑥排八阵:
15.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千金市骨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②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直五百金,况生马平?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满期年③,千里马至者三。
[注]①涓人:宦官。
②安事;何用。
③期年:一整年。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①君遣之遣:________
②涓人言于君人于:________
③死马且直五百金,况生马乎且:________
(2)指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古义和今义。
①涓人对日
对: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②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市: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两个通假字。
①反以报君反:________
②死马且直五百金直:________
(4)与例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D.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