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原文和翻译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涉世家》原文和翻译译文
《《陈涉世家》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陈涉世家》原文和翻译译文
《陈涉世家》原文和翻译史记
陈涉世家原文、译文
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
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
”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
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
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
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
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
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
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
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
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
”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二人)于是去算卦。
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
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捉摸这“问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
”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塞进人家网起来的一条鱼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
(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丛林里的神庙当中,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做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
”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怕。
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
(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们发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
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
(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刚)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
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
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宣布号令,说:“各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
过期就
要杀头。
就算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
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齐声应道:“一定听从您的号令。
”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
大家露出右臂(作为义军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
又筑了一座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地。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
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占领该乡后接着进攻蕲县。
攻克蕲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
(陈胜自率主力)攻打、、苦、柘、谯等县,都拿下来了。
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
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谯门中应战。
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入陈县。
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讨大事。
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
”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宣称要重建楚国。
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陈涉世家》(一)
2、《史记·三王世家》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三王世家》原文及翻译史记
原文:
盖闻武帝之时,同日而俱拜三子为王:封一子于齐,一子于广陵,一子于燕。
各因子才力智能,及土地之刚柔,人民之轻重,作策以申戒之。
谓三王曰:“世为汉藩辅,保国治民,可不敬与!汝其戒之。
”夫贤主所作,固非浅闻者所能知,非博闻强记君子者所不能究竟其意。
至其次序之分绝,文字之上下,简之参差长短,皆有意,人莫之能知。
王夫人者,赵人也,与卫夫人并幸武帝,而生子闳。
闳且立为王时,其母病,武帝自临问之。
曰:“子当为王,欲安所置之?”王夫人曰:“陛下在,妾又何等可言者。
”帝曰:“虽然,意所欲,欲于何所王之?”王夫人曰:“愿置之洛阳。
”武帝曰:“洛阳有武库敖仓,
天下冲厄,汉国之大都也。
先帝以来,无子王于洛阳者。
去洛阳,余尽可。
”王夫人不应。
武帝曰:“关东之国无大于齐者。
齐东负海而城郭大,古时独临淄中十万户,天下膏腴地莫盛于齐者矣。
”王夫人以手击头,谢曰:“幸甚。
”王夫人死而帝痛之,使使者祭拜之曰:“皇帝谨使使太中大夫明奉璧一,赐夫人为齐王太后。
”子闳王齐,年少,无有子立,不幸早死,国绝而为郡。
天下称齐不宜王云。
《春秋大传》曰:“天子之国有泰社。
”诸侯王始封者必受土于天子之泰社,归立之以为国社,以岁时祠之,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方黄,故将封于东方者取青土,封于南方者取赤土,封于西方者取白土,封于北方者取黑土,封于上方者取黄土。
各取其色物,裹以白茅,归,封以为国社。
此始受封于天子者也。
此之为主土。
主土者,立社而奉之也。
齐地多变诈,不习于礼义,故武帝戒之曰:恭朕之诏唯命不可为常人之好德能明显光不图于义使君子怠慢有过不善乃凶于而国而害于若身齐王之国,左右维持以礼义,不幸中年早夭。
然全身无过,如其策意。
(节选自《史记·三王世家》略有删改)
译文:
听说孝武帝的时候,同一天拜封三子为王:封一个皇子在齐,一个皇子在广陵,一个皇子在燕。
各自按皇子才力智能,及土地的贫瘠和肥沃,人民的轻浮和庄重,为之作策文来告诫他们:“世代为汉的藩属辅臣,保护国家,养护人民,能不敬慎吗!诸王一定要戒慎。
”一个贤明的国君的所做所为,本来就不是孤陋寡闻之人所能理解的,如果不是博闻强记,君子是不能透彻理解他的深意的。
至于诏书的次序分段,语言的上下行文,策文的参差长短,都有深意,别人是不能理解的。
王夫人是赵国人,与卫夫人同受武帝的宠幸,而生了刘闳。
刘闳将立为王时,他的母亲生病,武帝亲自前去探问。
问道:“儿子应当封王,你想把他封在哪里?”王夫人说:“有陛下在,我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武帝说:“虽然如此,就你的愿望来说,想封他到什么地方
为王?”王夫人说:“希望封在洛阳。
”武帝说:“洛阳有武库敖仓,是天下要冲之地,是汉朝的大都城。
从先帝以来,没有一个皇子封在洛阳为王的。
除了洛阳,其他地方都可以。
”王夫人没有作声。
武帝说:“关东的国家,没有比齐国更大的。
齐国东边靠海,而且城郭大,古时只临菑(zī,资)城就有十万户,天下肥沃的土地没有比齐国更多的了。
”王夫人以手击头,感谢道:“太好了。
”王夫人病故武帝很哀痛,派使者去祭拜道:“皇帝谨派使者太中大夫明捧着璧玉一块,赐封夫人为齐王太后。
”皇子刘闳为齐王,年纪小,没有儿子,立王以后,不幸早死,封国废绝,变为郡。
世人说齐地不宜封王。
《春秋大传》记载:“天子之国有泰社。
”诸侯王开始受封时,一定受土于天子祭祀土神的地方,回到封国再建立自己的国社,每年祭祀它。
东方为青色,南方为赤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
所以将分封于东方的取青土,分封于南方的的取赤土,分封于西方的取白土。
分封于北方的取黑土,分封于中央京畿的取黄土。
各取自己的色土,用白茅草包裹起来,封好以后以之为社。
这就是最初受封于天子的情形。
这叫做主土。
对于主土,要建立社坛祭祀它。
齐地的人多变奸诈,不通礼义,所以天子告诫齐王说:“敬受朕的诏令,要想到天命是固定不变的。
人能爱好善德,才能昭显光明。
若不图道义,则使辅臣懈怠。
竭尽你的心力,真心实意地执持中正之道,就能永保天禄。
如有邪曲不善,就会伤害你的国家,伤害你自身。
”齐王到了封国,左右大臣能以礼义维系护持,不幸齐王中年夭折。
然而他一生无过失,遵照了给他的策文之意。
《史记·三王世家》
3、《史记·燕召公世家》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燕召公世家》原文及翻译史记
原文:
孝王元年,秦围邯郸者解去。
三年卒,子今王喜立。
今王喜四年,秦昭王卒。
燕王命相栗腹约欢赵,以五百金为赵王酒。
还报燕王曰:“赵王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
”王召昌国君乐间问之。
对曰:“赵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不可伐。
”王曰:
“吾以五而伐一。
”对曰:“不可。
”燕王怒,群臣皆以为可。
卒起二军,车二千乘,栗腹将而攻鄗,卿秦攻代。
唯独大夫将渠谓燕王曰:“与人通关约交,以五百金饮人之王,使者报而反攻之,不祥,兵无成功。
”燕王不听,自将偏军随之。
将渠引燕王绶止之曰:“王必无自往,往无成功。
”王蹴之以足。
将渠泣曰:“臣非以自为,为王也!”燕军至宋子,赵使廉颇将,击破栗腹於鄢。
乐乘破卿秦於代。
乐间奔赵。
廉颇逐之五百馀里,围其国。
燕人请和,赵人不许,必令将渠处和。
燕相将渠以处和。
赵听将渠,解燕围。
赵孝成王卒,悼襄王立。
使乐乘代廉颇,廉颇不听,攻乐乘,乐乘走,廉颇奔大梁。
十二年,应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剧辛故居赵,与庞暖善,已而亡走燕。
燕见赵数困于秦,而廉颇去,令庞暖将也,欲因赵弊攻之。
问剧辛,辛曰:“庞暖易与耳。
”燕使剧辛将击赵,赵使庞暖击之,取燕军二万,杀剧辛。
秦拔魏二十城,置东郡。
十九年,秦拔赵之邺九城。
赵悼襄王卒。
二十三年,太子丹质於秦,亡归燕。
二十五年,秦虏灭韩王安,置颍川郡。
二十七年,秦虏赵王迁,灭赵。
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
燕见秦且灭六国,秦兵临易水,祸且至燕。
太子丹阴养壮士二十人,使荆轲献督亢地图於秦,因袭刺秦王。
秦王觉杀轲使将军王翦击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蓟燕王亡徙居辽东斩丹以献秦。
三十年,秦灭魏。
三十三年,秦拔辽东,虏燕王喜,卒灭燕。
(《史记•燕召公世家》,有删改)
译文:
孝王元年,秦国围邯郸的军队解除包围,离开了赵国。
孝王三年去世,他儿子燕王喜即位。
燕王喜四年,秦昭王去世。
燕王派国相栗腹和赵国订立友好盟约,送上五百黄金给赵王置酒祝寿。
栗腹回国报告燕王说:“赵王国内年轻力壮的人都战死在长平了,他们的孩子还没有长大,可以进攻赵国。
”燕王叫来昌国君乐间询问这事情。
乐间回答说:“赵国是个四面受敌、经常抗战的国家,他的百姓熟悉军事,不可以进攻。
”燕王说:“我们是以五个人攻打他们一个人。
”乐间仍然回答说:“不可
以。
”燕王很生气,这时群臣都认为可以进攻。
燕国终于派出两路军队,兵车二千辆,栗腹率领一路攻打鄗,卿秦率领一路攻打代。
只有大夫将渠对燕王说:“和人家互通关卡,制订了盟约,拿出五百黄金给人家的君王祝酒,使者回来一报告就反过来进攻人家,这不吉祥,作战不会成功。
”燕王听不进去,自己率领侧翼部队随军出发。
将渠拉住燕王腰间系印的带子阻止他说:“大王一定不要亲自前去,去了是不会成功的!”燕王用脚把他踢开了。
将渠哭着说:“我不是为了自己,为的是大王啊!”燕军到达宋子,赵国派廉颇率兵,在鄢打败了栗腹。
乐乘也在代打败了卿秦。
乐间逃奔到赵国。
廉颇追赶燕国,追出五百多里,包围了燕国的都城。
燕国人请求议和,赵国人不答应,一定要让将渠出面主持议和。
燕国便任命将渠为国相,前去主持议和。
赵国听了将渠的调和,解除了对燕国的包围。
赵孝成王去世,悼襄王即位。
悼襄王派乐乘接替廉颇统兵,廉颇不听命令,攻打乐乘,乐乘逃跑了,廉颇也逃奔到魏都大梁。
十二年,赵国派李牧进攻燕国,夺取了武遂和方城。
剧辛从前住在赵国时,和庞暖很要好,后来逃跑到燕国。
燕王看到赵国屡次被秦兵围困,而且廉颇又离开了赵国,这时正让庞暖领兵作战,就想要趁赵国疲惫的机会去进攻它。
燕王这时询问剧辛,剧辛说:“庞暖很容易对付。
”燕王就派剧辛领兵攻打赵国,赵国派庞暖迎战,俘获了燕军两万人,杀掉了剧辛。
这时秦国攻取了魏国的二十座城池,设置了东郡。
十九年,秦国攻取了赵国的邺等九座城池。
赵悼襄王去世。
二十三年,燕太子丹被送到秦国去做人质,这时逃回燕国。
二十五年,秦国俘虏了韩王安,灭掉了韩国,设置了颍川郡。
二十七年,秦国俘虏了赵王迁,灭掉了赵国。
赵国公子嘉自立为代王。
燕国君臣看到秦国即将灭掉六国,秦军已经到达易水,祸患将要降临燕国了。
燕太子丹暗地里供养着二十名壮士,这时他派荆轲把督亢地图献给秦王,乘机突然向秦王行刺。
秦王发觉了,杀死了荆轲,派将军王翦进攻燕国。
二十九年,秦军攻取了燕国都城蓟,燕王逃走了,后来迁居辽东,杀掉了太子丹,把他的头献给了秦国。
三十年,秦国灭掉了魏国。
三十三年,秦军攻取了辽东,俘虏了燕王喜,终于灭掉了燕国。
《史记·燕召公世家》
4、《史记·晋世家》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晋世家》原文及翻译史记
原文: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
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
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
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
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祛。
重耳遂奔狄。
狄,其母国也。
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
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
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缪公大欢,与重耳饮。
缪公曰:“知子欲急反国矣。
”赵衰与重耳下,再拜曰:“孤臣之仰君,如百谷之望时雨。
”
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卒。
晋国大夫闻重耳在秦,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
于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
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
秦送重耳至河。
咎犯曰:“臣从君周旋天下,过亦多矣。
臣犹知之,况于君乎?请从此去矣。
”重耳曰:“若反国,所不与子犯共者,河伯视之!”乃投璧河中,以与子犯盟。
壬寅,重耳入于晋师。
丙午,入于曲沃。
丁未,朝于武宫,即位为晋君,是为文公。
晋文公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
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
”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
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变?”秦伯说,罢兵。
晋亦罢兵。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译文:
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从小就喜好结交士人,十七岁时就有五个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朋友:赵衰;狐偃咎犯,这是文公的舅父;贾佗;先轸;魏武子。
从献公做太子时,重耳就已是成人了。
献公即位时,
重耳二十一岁。
献公二十二年,献公派宦者履鞮赶快杀死重耳。
重耳爬墙逃跑,宦者追赶,砍掉重耳的袖子。
重耳于是就逃到狄国文言文阅读答案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
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文章文言文阅读答案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
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
狄国是重耳母亲的祖国。
重耳在狄国一共住了十二年才离开。
到了秦国,秦缪公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
重耳不想接受。
司空季子说:“他的国家都将去攻打了,何况他曾经的妻子呢!而且接受是为了与秦国结成姻亲以便返回晋国,您竟然拘泥小的礼节,而忘记大的羞耻!”重耳于是就接受了。
秦缪公十分高兴,和重耳宴饮。
秦缪公说:“知道你想尽快返回晋国。
”赵衰与重耳离开了座位,再次拜谢说:“我们这些孤立无援的臣子仰仗您,就如同百谷盼望知时节的好雨。
”
晋惠公十四年秋,晋惠公死亡。
晋国大夫听说重耳在秦国,暗中来劝重耳、赵衰等人返回晋国。
于是秦缪公就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
晋君听说秦军来了,也派出军队抵拒,但是都暗中知道公子重耳要回来。
秦国护送重耳到达黄河岸边文言文阅读答案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
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阅读答案。
咎犯说:“我跟随您周游天下,过错也太多了我自己都知道,何况您呢?我请求从这时离去吧。
”重耳说:“如果回到晋国后,有不与您同心的,请河伯作证!”于是,重耳就把璧玉扔到黄河中,与子犯明誓。
壬寅日,重耳进入晋军中。
丙午日,重耳到达曲沃。
丁未日,重耳到武宫朝拜,即位做了晋国国君,这就是文公。
晋文公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同包围郑国,因为在文公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对文公不礼貌。
晋君却说:“一定得到郑君才甘心。
”郑国害怕了,就暗中派使者对秦缪公说:“灭亡了郑国,增强了晋国,晋有所收获,秦国却得不到什么好处。
您为什么不放弃郑国,与郑结为友好?”秦伯同意了,撤走了军队,晋国也随后撤了军。
《史记·晋世家》
5、史记《陈丞相世家》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陈丞相世家》原文及翻译史记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
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平为人长美色。
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覈耳。
有叔如此,不如无有。
”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肯与者,贫者平亦耻之。
久之,户牖富人有张负,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
平欲得之。
邑中有丧,平贫,侍丧,以先往後罢为助。
张负既见之丧所,独视伟平,平亦以故後去。
负随平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
张负归,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
”张仲曰:“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柰何予女乎?”负曰:“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卒与女。
为平贫,乃假贷币以聘,予酒肉之资以内妇。
负诫其孙曰:“毋以贫故,事人不谨。
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
”平既娶张氏女,赍用益饶,游道日广。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於临济。
陈平固已前谢其兄伯,从少年往事魏王咎於临济。
魏王以为太仆。
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平爵卿。
项羽之东王彭城也,汉王还定三秦而东,殷王反楚。
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
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溢。
居无何,汉王攻下殷。
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
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
渡河,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疑其亡将,要中当有金玉宝器,目之,欲杀平。
平恐,乃解衣裸而佐刺船。
船人知其无有,乃止。
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
是时万石君奋为汉王中涓,受平谒,入见平。
平等七人俱进,赐食。
王曰:“罢,就舍矣。
”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
”於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
”是日乃拜平为都
尉,使为参乘,典护军。
诸将尽讙,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军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遂与东伐项王。
至彭城,为楚所败。
引而还,收散兵至荥阳,以平为亚将,属於韩王信,军广武。
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
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
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
平,反覆乱臣也,原王察之。
”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
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
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处於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
且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
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
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
诚臣计画有可采者,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
”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
诸将乃不敢复言。
其後,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於荥阳城。
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荥阳以西以和。
项王不听。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
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
然大王恣侮人,不能得廉节之士。
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锺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於楚军,宣言诸将锺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项羽果意不信锺离眜等。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
汉王为太牢具,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