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扁鹊心书》浅析窦材的灸法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扁鹊心书》浅析窦材的灸法思想
李洪亮;薛智慧;陈果;粟艳梅;向芳;李铁浪
【摘要】《扁鹊心书》是南宋著名医家窦材所撰.该书是窦氏数十年行医经验的总结,书中着重介绍了有关灸法的临床应用和治验,为灸法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
考材料.笔者就该书中窦材灸法学术思想的特点有:崇素灵、辨经络、治病求本、本
于真元;重元阳、温脾肾、扶阳三法、灼艾第一;审虚实、取穴精、辨证证治、艾药
齐施;道艾火、法阴阳、灸法养生、延年益寿.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14(023)010
【总页数】3页(P1866-1868)
【关键词】窦材;扁鹊心书;灸法
【作者】李洪亮;薛智慧;陈果;粟艳梅;向芳;李铁浪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针
灸推拿学院,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长沙410208;湖
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
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9
窦材,生卒年代不详,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南宋著名医家。
曾官任开州巡检、武翼郎。
初学《内经》与六子之书(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孙兆、初虞世、
朱肱),后师从“关中名医”(姓名不详),受得岐黄正术,潜心研究《黄帝内经》,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窦材临证虽针灸药兼施,但重用灸法,晚年鉴于医界不遵“正道”,“遂将追随先师所历之法,与己四十余年之所治验”编成《扁鹊心法》[1],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64年)刊行。
该书分上、中、下3卷,并附神方1卷;其中上卷总论部分主要阐明临床诊治的原则;中卷讲述伤寒各证,并附有验案;下卷介绍内伤杂病及内外妇儿等各科病症诊治心得。
笔者将书中有关灸法的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窦材在《扁鹊心书》中曰“臣闻医家正道,《内经》为真,《内经》言病最详,而无治病之法,故黄帝又与岐伯撰出《灵枢》,实为医门所最急者也……历世绵远,屡遭兵火,其神书散亡,仅存《灵枢》、《素问》而已,虽不尽传宗派,是亦能救人疾苦,保人性命,但少洞彻脏腑、刳肠、涤髓之神耳”。
其认为《灵枢》、《素问》方为医家正传,后世唯采本草之书,不法《内经》,各执己见而成一家之技,治小病方可,治大病则不效。
书中窦氏反复申明了《灵枢》、《素问》作为中医经典的重要意义。
“谚云: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
他在正文的开篇即提出“明辨经络”的诊治原则。
《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灵枢·经别》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
窦材先生同样认为,只有明辨经络才能认识病症的根源,洞测证之阴阳的传变规律,辨别生死药物作用于经络,而只有药达病所方能奏效。
他认为“百病十二经脉可定死生”,与《灵枢》思想一脉相承。
窦氏以《内经》为研究始点,认为《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论述了人体阳气乃身体之主宰,人由生到死的过程就是阳气由强到弱的消耗过程。
如书中说“素问云:年四十,阳气衰,而起居乏;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六十阳气大衰,阴痿,九窍
不利,上实下虚,涕泣皆出矣”。
由此《扁鹊心书·住世之法》推论曰“夫人之真
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
强调真元是人的根本,其名称在书中有真气、真阳、元气、肾气等。
窦材认为“凡看病要审元气虚实”、“损其元气或元气已脱则不可治,虽灸亦无用矣”。
例如“中风半身不遂,语言謇涩”因“肾气虚损”,故当重灸“关元”以固肾气;又如“霍乱吐泻,乃冷物伤胃”,可灸“中脘”,如伴“四肢厥冷,六脉微细”,因“阳欲脱”也,故应急灸“关元”以固真元等验案不胜枚举;窦材认为真元的盛衰是人体健康与病亡的主宰,故而治病的根本法门在于调节人体的真元。
“须识扶阳”是窦材灸法的理论基础,纵观全书窦材处处不忘养阳、保阳、扶阳。
《扁鹊心书》曰“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毙伤”。
又云“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
窦氏认为,阳气盛衰决定人的寿命和衰老。
“为医者,要知保护阳气为本,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动作艰难”。
他认为人体阳气不足是造成年老肾元亏损、无法长寿的重要原因。
因此,他认为扶阳抑阴乃养生治病的大纲大法,主张“保扶阳气为本”、“壮阳消阴”,并把灸法作为扶阳诸法之首。
窦材重视扶阳,故视寒凉之法为禁忌,认为“苦寒之药,动人脏腑,泄人元气也,夫巴豆、硝黄之类,能直穿脏腑,非大积大聚、元气壮实者,不敢轻用”。
窦材重视扶阳,尤重脾肾之阳,认为“人以脾为母,以肾为根”,“脾为五脏之母,肾为一身之根”,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肾为一身之根蒂,不可不早图也”。
因而窦氏强调温补脾肾,方法除单独补脾、补肾外,还提倡先补脾后补肾、脾肾双补,具体以重灸命关穴与关元穴为主。
他认为“命关”补脾,“此穴属脾,又名食窦穴,能接脾脏真气,治三十六种脾病……一切大病属脾者并皆治之”;而“关元”可“救肾气”、“保元气”;在“窦材灸法”50条中,关元、命关(食窦)是使用最多的两个穴位,其中关元使用25次,命关(食窦)使用13次。
从《扁鹊心书》“附窦材灸法”所列50余种病症的辨证来看,有30
余种病证都为脾肾阳虚,再从书中所载40余则医案来看,也有一半以上用到温补脾肾之法,可见窦材对脾肾两脏的重视程度。
而就扶阳的手段上,窦材认为“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世有百余种大病,不用灸艾、丹药,如何救得性命,劫得病回”。
他在《卷上·住世之法》中明确指出“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从书中可以看出“灼艾第一”是窦材最突出的学术思想,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患病宜早灸、多灸。
窦材对多种病症都强调早灸,认为“伤寒、疽疮、痨瘵、中风、肿胀、泄泻、久痢、喉痹、小儿急慢惊风、痘疹黑陷等症,若迟灸,真气已脱,虽灸亦无用矣;若能早灸,自然阳气不绝,性命坚牢”。
所谓多灸,主要指壮数而言,他认为“世俗用灸,不过三五十壮,殊不知去小疾则愈,驻命根则难”。
《卷上·窦材灸法》篇记载窦氏用灸的48个病症,灸量少则100~200壮,多则300~500壮较为常见,少于50壮的记载非常少见。
如“中
风半身不遂……灸关元五百壮”。
(2)大病宜独灸、重灸。
窦材把灼艾作为危重
急症和疑难顽症等大病的首选或重要手法。
对元气将脱、脉微欲绝等危重急症,窦材主张独灸、重灸,认为“此际非寻常药饵所能救,须灸气海、丹田、关元各三百壮,固其脾胃……或可保其性命”。
(3)灸法治本。
窦材在书中指出“火灸大有
奇功。
昔曹操患头风,华佗针之应手而愈,华佗死复发,若于针处灸五十壮,永不再发”。
他认为灸法才是治疗疾病的治根治法。
“凡看病要审元气虚实,实者不药自愈,虚者即当服药,灸关元穴以固性命”。
窦材认为临证须审其虚实,他把“虚病”大致分为5种:“平气”、“微虚”、
“甚虚”、“将脱”、“已脱”。
取穴方面窦氏有别于其他医家的显著特点是:一为取穴少而精,《扁鹊心书·附窦材灸法五十条》所载47例医案中仅取1穴者34例,选两穴者13例;二是主要选用躯干部腧穴、且多与脏腑有关,47例医案中
60次选穴仅1次选用四肢部腧穴,即脚气选涌泉穴;三是重用关元和命关穴;四
是辨证取穴,同病异取,异病同取。
同病异取,窦材认为由于病因病机有异,故而
选穴亦不同,如同为痞闷一症,由于“食生杏致伤脾”,选左命关穴;“伤其肺气”,则选中府穴;“宿食结于中焦”,则选中脘穴。
异病同取,如伤寒昏睡妄语、肺伤寒、汗后发噫等16种不同病症,均选关元穴用于治疗,因其病因病机均为肾气虚、或元气虚、或真气将脱、或邪客肾经等,均与肾经或元气有关。
窦材治病主张“灸药并用”,尽管他认为丹药不能治疗大病,但如能配合艾灸,其效力当倍增。
而窦氏用药多为辛热温补之品,在其98首附方中,81首均为辛热温补方,其中
丹药因能助艾灸固护真元,故而窦氏所研制的附方中有43首为丹药方,占据近半数。
如治疗喉痹曰“此病轻者治肺,服姜附汤,灸天突穴五十壮亦好,重者服钟乳粉,灸关元穴,亦服姜附汤”。
又如中风“若不灸脐下,不服丹药,虽愈不过三五年,再作必死”。
对于“膏粱之人,不能忍耐痛楚”,以及“癫狂人”,为了减轻患者施灸时的灼痛感,窦氏还发明了“睡圣散”,服后“昏不知痛”,且窦氏曰“其睡圣散余自用灸膝神效,放心服之,断不误人”。
其以救己之心,推以救人,实乃医者仁德。
窦材把灸法扶阳作为养生保健和疾病治疗的第一大法,其认为疾病的产生与阳气的盛衰直接相关,通过艾火调节阴阳,故能防病治病,延年益寿。
窦材在《卷上·须
识扶阳》论及“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窦材认为,灸法不仅能够治病救人性命,且在无病之时施灸,亦可防病、延年益寿,其具体方法是:“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一年辛苦唯三百,灸取关元功力多。
健体轻身无病患,彭篯寿算更如何”。
窦氏还身体力行,自己每年常灸关元、命门等穴,“遂得老年健康”。
《扁鹊心书》中的灸法扶阳学术思想对中医养生、现代“治未病”理论的发展及临床应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窦材对阳气的重视,对灸法扶阳、温补脾肾的阐述,丰富、完善了灸法理论;临证
时,辨证论治、取穴少而精;治疗上,重元阳,温脾肾,“扶阳三法”,“灼艾第一”,强调大病宜独灸、重灸、早灸。
其对诸多病证广泛运用灸法治疗,大大拓展了灸法的适应范围,对灸法的学术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