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国文学史(袁行霈、游国恩版文学史)笔记---第二编-秦汉-绪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编·秦汉文学
绪论
秦:《吕氏春秋》、《谏逐客书》、刻石铭文
汉:
作家群体的生成、条件:
1、解读文学典籍的时尚。

汉官学私学
2、献纳辞赋的风气。

诸侯、天子、外戚对文人招纳任用,促进作家群体生成。

3、乐府、乐观、鸿都门学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也起了积极作用。

4、游学游宦的兴盛。

时断时续的游宦风气,为作家群的生成注入活力。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多元化
原因:大一统的辉煌业绩、处在历史的上升期
表现:
1、艺术追求上表现为苞括天地、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

2、精神品质上表现为进去精神,一是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的理想;二是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

3、在内容上表现为由批判(批秦,历史的批判)到赞颂(歌功颂德,润色鸿业)再到批判(批汉,对现实的批判)的发展变化。

4、作家地位上经历了由独立(汉初,出处从容,高视阔步于王侯间,自由独立,兼文人纵横家)到依附(幕僚文人,侍从文人)到独立(摆脱依附,任性使气,耿介孤傲,近于狂士)的变化过程。

5、文学色彩则经历了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

5、交流互动上则表现在汉代文学的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都呈现兴旺的景象,二者相互促进,有力推动了汉代文学的发展。

6、文学与经学有双向互动。

汉代文学的嬗变及分期:
1、赋的多源性。

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

借鉴楚辞、战国纵横文之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恣肆的文风,又吸取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手法,往往将是个融入其中,诗歌既有四言,又有五言、七言。

2、辞赋的分工与合流。

楚辞体作品在汉没有新的发展,后逐渐与新体赋合流,总称为辞赋,楚辞类作品成为骚体赋。

3、叙事散文在文体上有极大发展。

《史记》创立了纪传体,《汉书》继承并完善。

《吴越春秋》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

4、诗歌。

沿用四言诗,产生五言诗,出现七言诗。

课后练习
一、填空
1、西汉作家群体的再度生成大约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

2、汉赋和《楚辞》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汉宣帝时,王褒等人用诵读奇文等方法为太子治病。

东汉时,王逸则写出了《楚辞章句》的研究著作。

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和淮南王刘安。

4、武帝曾令淮南王刘安为《离骚》一书作注解,其宾客还集体创作了《淮南子》一书。

5、汉代乐府、洛阳东观、鸿都门学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司马相如,司马迁则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后者选自《西京杂记》。

10、汉代文学与先秦楚地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一开始就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东汉以后,文学作品的现实精神日益增强,辞赋创作中,班彪的《北征赋》、班昭的《东征赋》、蔡邕的《述行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都是现实性很强的作品。

11、西汉的学校教育是武帝时期经公孙弘倡导后发展起来的。

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两汉文学思潮很少超越经学的藩篱,《毛诗序》中主张诗歌“发乎情,止乎礼仪”等观点,成为汉代文学思潮的灵魂和主调。

12、赋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

骚体赋的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了新体赋的最高成就,张衡的《归田赋》则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13、司马迁的《史记》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吴越春秋》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马第伯的《封禅仪记》可视为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游记。

二、简答
1、试析秦代文学创作的情况及其原因。

2、简述汉代文人地位的演变过程。

3、简析汉代文学经由批判,到歌功颂德,再到批判的发展演变历程。

4、简述汉赋的源流、分工和合流。

5、简述汉代文学的分期及其代表文学样式、作家和作品。

三、论述
1、试述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2、分析汉代文学激扬高昂格调的形成原因。

3、试论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4、简述秦汉文学的概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