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形考任务1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经济学形考任务1答案
旅游经济学形考任务1答案
近年来,丽江的旅游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国内外产生着日益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2006年,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的公演,让丽江为广大人们所知晓,并引领了一场印象风潮。

丽江已经从“被遗忘的角落”变成了具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双重身份的旅游热点城市,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丽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珍爱。

丽江旅游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从起步进而快速腾飞。

丽江也因其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而成为最有吸引力的旅游接待地。

可以说传统文化在丽江旅游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旅游业的兴旺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另一方面也给传统文化的保护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阅读上述材料,根据所学课本知识,谈谈旅游业快速发展对丽江传统文化产生的影响。

评分标准:
1. 旅游业对传统文化的正面影响:你可以围绕旅游业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旅游业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增强了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等方面进行讨论。

(满分1
2.5分)
2. 旅游业对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你可以围绕旅游业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弱化以至同化,传统文化舞台化、商品化,生活环境及方式的改变,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退化甚至遗失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满分12.5分)
答:
一、旅游业对纳西族传统文化的正面影响
近年来,旅游业促进了丽江经济社会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步伐,丽江这个响亮的名字,已是举世闻名,成为全球最值得一去的旅游点之一。

但旅游业对丽江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一)旅游业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
随着成千上万游客源源不断地涌入,带来了多方面的尤其是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需求,使得许多濒临失传的传统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在旅游大潮的触动下得到复苏,并已融入旅游市场,得到了重构和新生。

例如:许多人文景观得以修复;东巴文化和纳西古乐的保护被提到了法制化的高度;东巴造纸技术被恢复;打铜、打银、制陶等传统手工业获得新生;民间的传统饮食凉粉、发糖、粑粑、酥油茶等都成了颇受游客喜爱的风味食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巴文化,作为丽江纳西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涵盖了纳西族社会生活、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以及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被誉为“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但随着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急剧变迁,自20世纪50年代后东巴文化便逐渐陷入全面衰落以至消亡的深重危机之中。

直到8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形势的日趋好转,尤其是当地旅游的开发,给东巴文化的恢复带来了契机。

原本仅限于学术界研究而被人们视为神秘深奥的东巴文化,现已飞速
步入市场,成为当地一道最为亮丽的人文景观,发展为推动丽江旅游大潮的主要文化因素。

(二)旅游业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增强了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旅游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当地居民在享受旅游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逐渐发现了自己传统文化的不可替代性,从而消除了过去面对所谓主流文化的文化自卑感,越来越倍加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由衷地产生了维护传统文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

传统文化正以各种方式得以保护和传承。

如丽江的地方政府、民众、企业通过旅游增加了收入,又把一部分旅游收入返还于古城修复、文化保护和抢救、整理传统文化,从而推动和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还有在纳西族知识精英大力呼吁和倡导下,在地方政府支持下为东巴文化的复兴与传承建立的学校。

如纳西族知名学者郭大烈先生在黄山镇宏文村开办的“东巴文化传习院”、和力民先生在金山乡组织的“纳西文化研习馆”以及东巴文化博物馆和东巴文化学校等等。

1999年、2001年又
先后成功举办了99中国丽江国际文化艺术节和中国丽江国际东巴文化旅游节,更使东巴文化这一古老的文化瑰宝重新焕发璀璨的光芒。

二、旅游业对传统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
正如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利弊的两重性一样。

旅游活动的开展,在促进传统文化复兴的同时,也给当地的传统文化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旅游给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较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更为广泛、更加深入,进而将影响到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受到我们的更多关注。

(一)传统民族文化的弱化以至同化
“随着旅游的发展,在异质文化的强力冲击下,接待地的原有的文化风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衣着、建筑及生活方式到语言文字等都与外来者日益趋同,当地固有的传统文化被逐渐冲淡、同化甚至被扭曲而变形”。

(1)如作为一种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民族语言。

由于旅游所引发或加速的“文化一体化”进程,其功能在不断地被减弱,并逐渐走向消亡。

与10年前相比,现在丽江城区和坝区,讲本民族语言的人越来越少,从小就教小孩学说汉语已成为风气。

约70%的当地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已不再说纳西语。

在街头巷尾或公共车上,随处可听见父母之间讲纳西语,而父母同子女之间却讲汉语的怪现象。

如今,讲纳西语已不是“纳西族”的识别标志,而成了“农村人”的一个识别标志,就是在那些会讲纳西语的青年人中,大量的纳西语词汇也正在消失,故而出现了“用母语能妙语连珠地向后代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和智慧的祖父母一辈,现在只能与仅会讲汉语的孙辈结结巴巴对话的况”。

(2)旅游的开发使大批游客持续不断地长期涌入,每个游客所逗留的时间并不长,但对于旅游目的地民族——纳西族人来说,每天都在接待游客。

因此,这种接触与冲击是持久的。

“一般而言,来自文化强势地区的旅游者对相对处于文化弱势地区的接待地居民会起一种示范效应,其所带来的思想及文化由于成为当地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所争先效仿的对象。

而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在改变了他们的日常行为及价值观,从最初仅在装束打扮及娱乐方式上的盲目模仿,
发展到后来的刻意追求,并开始对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感到厌倦,以至发展到最终的完全抛弃”。

(二)传统文化舞台化、商品化
在旅游市场上,因片面追求旅游效益,而不顾当地社会人文资源的特性,进行完全趋从于旅游者口味的运作,以现代艺术形式包装民族文化,将其传统的舞台艺术化、商品化是目前旅游开发的主要手段。

虽然它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里,能有效刺激游客,使之产生旅游消费的作用。

但它的致命弱点就是使民族传统文化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日益商品化。

大多数旅游者对接待地发生兴趣往往不是真正的关注那种文化的价值,而是受猎奇心理驱使。

对游客来讲,有新鲜感的、令人称奇的、来之不易的、在别的地方见不到的,也就是他想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