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建筑第31卷1期2011.02
浅谈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
魏运鸿
(达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四川达州635000)
【摘
要】城市雨水对于缓解城市用水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在比较国外以及我国在雨水
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包括雨水收集技术与雨水处理技术,提出了一些我国在雨水排涝和资源化利用规划上的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雨水;排涝;利用;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91.11+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
2010-12-01我国是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却仅为
世界平均水平的1/4,
许多城市水资源严重不足。
而另一方面,我国具有丰富的雨水资源,年平均降水总量达6.2ˑ10
4
亿m
3[1]
,而大部分城市的大量雨水资源却白白流失,雨水利
用率不到1%[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业用
地向非生产性用地转移的力度与规模逐年加大,
大量的植被遭到破坏。
城市道路建设的大规模实施,使得不透水面积迅速增加。
市政基础建设已不能维持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平衡,
水循环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水浸街”现象屡见不鲜,使得城市水资源紧缺与污染以及城市洪涝旱灾害问题加剧
[3]。
城市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之一,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现状
1.1
国外城市雨水利用现状
国外早在20世纪中叶即开始了对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
的研究和应用。
至今,国外发达国家的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
已经很成熟,
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城市雨水已成为部分国家的城市用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在1963年开始兴建滞洪和储蓄雨水的蓄洪池。
蓄洪池的雨水用作喷洒路面、
灌溉绿地、冲洗厕所等城市杂用水,也用于消防和发生灾害时的应急用水[1]。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
“雨水抑制型下水道”并纳入国家下水道推进计划,于1992年,颁布了“第二代城市下水总体规划”,正式将雨水渗沟、
渗塘及透水地面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例如日本福冈体育场和国技馆,
雨水收集面积为25900m 2,设计雨水蓄水池总容积2900m 3
,通过雨水利用每年可节
约12万美元的费用
[4]。
德国的雨水资源化利用相对最为先进,通过多年的应用
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部分地区利用雨水可节约饮用水量的50%。
德国制订了完善的雨水资源化
利用的法律法规,
例如在小区新建之前,若无雨水利用措施,政府将征收雨水排放设施费和雨水排放费。
此外,德国的雨
水资源化利用在工业方面也有所应用,如法兰克福Possmann 苹果榨汁厂将屋顶花园雨水作为冷却循环水源,是工业项目
雨水利用的成功范例[5]。
美国采用了雨水“就地滞洪蓄水”的措施,提高天然入渗
能力,在很多城市,如芝加哥[6]
,建立了屋顶蓄水和由屋顶蓄水和入渗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
英国在雨水资源化利用上,最为典型的工程是由泰晤士
河水公司设计的世纪穹顶[7]
,所用的处理系统利用自然方式预处理雨水,并且很好地融入到周围的自然景观中,是欧洲
最大的建筑物内水循环设施。
丹麦在城市地区通过屋顶收集雨水,经预过滤设备,进
入贮水池进行储存。
每年能从居民屋顶收集的雨水,占居民冲洗厕所和洗衣服实际用水量的68%[8]。
1.2国内城市雨水利用现状
我国在雨水资源化利用方面起步较晚,前后经历了大约
30年的时间,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9]
:(1)20世纪80年代,试验研究阶段;(2)20世纪90年代,试点示范阶段;(3)1997 1998年,推广应用阶段;(4)2000年至今,蓬勃发展阶段。
我国有3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
北京、上海、大连、西安
等城市进行了雨水资源化利用研究,但大多数城市基本处于研究与示范阶段
[10]。
目前我国的雨水资源化利用系统是利
用预先埋设的管网,将屋顶、绿地、道路的雨水收集到地下储
水池,通过简单的处理如过滤、沉淀等,用于景观水体。
近年来,我国的雨水资源化利用多应用于缺水地区的农村地区,
如甘肃省实施的“121雨水集流工程”、内蒙古实施的“集雨水灌溉工程”
、宁夏实施的“小水窑工程”、陕西实施的“甘露工程”
等[8]。
从总体上看,我国对城市雨水的资源化尚停留在“控制”这一初级阶段,即主要是通过城市的排水工程将雨水收集。
我国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技术较为落后,缺乏系统性,在雨水利用规划上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2
我国城市雨水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
2.1
雨水利用规划意识淡薄
我国多数城市在规划建设中,往往并没有充分考虑到雨水合理规划的问题。
例如一些城市更倾向于投资建造景观建筑以提高旅游带来的收益。
事实上,将部分投资用于城市
2
3·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
雨水利用的规划当中,能够更好地防范暴雨给城市带来的危害,保证城市水安全,同时,可以提高城市用水效率,节约用水资源。
2.2不透水面积逐年增大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很快,部分城市大量地填湖建房修路,城市区内的水塘,小溪等传统的雨水载体几乎填埋殆尽,忽略了湖泊、湿地的蓄水以及河道的调蓄功能。
由于地面越来越多地被建筑物、沥青路面、混凝土路面覆盖,因此城市的不透水地面面积逐渐增大,从而阻断雨水向地下的渗入,导致雨水易形成径流,雨水的径流系数增大至0.8乃至0.9以上,使雨水快速汇集,断了地下水的补充通道和水源,内涝也成了当前我国城市的一个通病且日趋严重,不仅如此,原有的整个水生态系统也被破坏。
例如,今年5月份以来,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广西等多个省,都遭受了特大暴雨和洪灾的侵袭。
据民政部统计,今年至8月份,我国受暴雨洪涝灾害影响的群众达到2亿人,1347.1ˑ104hm2的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751.6亿元。
2.3技术不成熟,功能分区不明,缺少系统管理
我国在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上的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尚不成熟,而且缺乏充足的城市地质、水文、气象等多方面的基础信息。
此外,我国一些城市的雨水利用规划过于粗放,雨水利用技术的因地制宜尚显不够。
这种规划上的不合理或不规范,也会给城市水安全带来隐患。
多元结构的管理系统,无法真正对城市雨水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规划建设管理。
2.4缺少城市雨水利用规划的政策法规
目前,我国对于城市雨水利用规划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缺乏对雨水规划的强制措施以及激励机制,这也是我国雨水规划意识淡薄和不规范的重要因素。
3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建议
3.1制订政策法规,加强监管力度
首先,我国需要在城市雨水规划方面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
例如,在各项规划中,要求增加雨水的收集利用规划内容。
规定在新建小区,包括工业、商业和居住小区的报建,必须要有设计雨水利用设施,否则不予审批同意或征收雨水徘放费。
这样可以提高城市对于雨水收集利用的意识。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雨水利用规划的建设监管力度,保正雨水规划设计内容能够实现,提高雨水收集利用的效率。
3.2减少城市地表的不透水面积,修复雨水的生态功能
规划部门需要在新建的城市地面采用透水性能良好的材料进行铺装,以增加雨水的渗透能力,减少局部大量的积水。
维护好雨水的蒸发,径流,入渗的正常生态比例。
通过增加多种“蓄、渗、滞、留”雨水措施,如地下蓄水池、地表蓄水池、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设施,补充现有排水系统能力的不足。
例如,北京奥运公园内的草坪均采用下凹式绿地的方式建造,它可以直接收集雨水回渗地下。
园内的道路和广场均为透水地面。
在园区中部的下沉花园下面,修建了一座7000m3的雨洪调节池。
经过渗、蓄、调、控的综合作用,基本做到了20年一遇暴雨径流的水量在园内全部消纳。
蓄存的雨水可以保证全园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用水,雨水综合利用率达到80%。
3.3明确城市功能分区,加强研究和应用
在城市雨水规划过程中,需要明确城市功能分区,对于不同的区域选择合理的排涝模式和雨水收集技术。
如城市雨水利用规划可分为住宅区、校区、场馆、公园及河湖水系、经济开发区及厂区、机关及事业单位、立交桥、高速公路及交通干道、雨水泵站等公共设施、城乡结合部及城市新城等几类功能区[11]。
同时,我国需要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对符合我国国情的雨水利用技术进行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开展可操作性强,有示范效应的应用工程。
3.4加强与其他系统和规划的协调
城市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应当从整个城市总体上进行系统规划,将其与其他城市功能系统,如建筑系统、园林系统、道路系统、给水排水系统以及污染控制系统等进行统一规划。
4结束语
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潜力巨大,对于我国缓解城市用水的压力,避免城市内涝灾害,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对于城市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尚不成熟,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和示范应用,寻求并实施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最佳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措施,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远、近期规划,使雨水利用能够在大多数城市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普特,黄占斌,高建恩,等.人工汇集雨水利用技术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
[2]孟玉.城市雨水的综合利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6(6):23-25
[3]甘灿,万华.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研究[J].陕西建筑,2009,35(7):202-203
[4]李梅,李佩成,于晓晶.城市雨水收集模式和处理技术[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7,22(6):517-520
[5]张宝生.城市中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技术[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4):27,36
[6]唐世平.城市市区雨水收集和利用研究[J].城市建设与管理,2009(3):31-34
[7]Smith A,Khow J,Hills S,et al.Water reuse at the UK's millennium dome[J].Membrane Technology,2000,118(4):5-8
[8]杜有秀.城市雨水收集与截污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2008(4):167-168
[9]李琪.全国农村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及其发展[J].中国农村水利电,2003(7):1-3
[10]鲁兰兰.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D].辽宁:大连交通大学,2006
[11]董蕾,车伍,李海燕,等.我国部分城市的雨水利用规划现状及存在问题[J].中国给水排水,2007,23(22):1-5
33
·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
四川建筑第31卷1期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