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这说明语文教学不但担负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历来强调“文以载道”,文学的主题偏于政治和伦理道德。

《诗经》就是以诗言志,唐宋古文运动进一步提出“文道”合一的而以道为主的思想。

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自然也应该贯彻文道统一的思想,在语文教学中注意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

我认为这是完全可能做到并且能够做得很好的一项工作。

比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学校德育永恒的主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仍不失为德育的主旋律。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爱国这个词能够让儿童一听到它就激动得心跳,那就必须---形象地说---悉心耕耘儿童意识的土壤,并且用美的种子来进行播种。

”要在学生的心灵里播下爱国的种子,就必须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往往凝结着作者本人的情感精华。

因此,每次上新课之前,教师应该抓住“作者简介”这一环节,把爱国主义教育巧妙地溶于作者简介之中。

比如,在教《风筝》介绍作者时,可以把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坚定抉择与他
苦苦寻求救国之路、想以文学来唤醒民众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密切联系起来,从而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描绘了天山的富饶,黄山的秀丽,泰山的雄伟,雁荡的神奇,有的描绘了故宫博物院的辉煌,苏州园林的曲幽,香山红叶的宜人,北国风光的壮美。

在语文课上我们应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象导游一样让学生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陶冶学生的心灵,净化感情,激发他们弹奏出一曲曲热爱祖国的颂歌。

我们的祖国不但山河壮丽,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介绍了我国古代的表演艺术、雕刻、绘画、印刷、建筑艺术,有的介绍了我国现代科学的发展及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

中国的文明史可谓光辉灿烂。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利用这些例子,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写,加深对祖国灿烂文明的认识,使他们为伟大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中华民族创造了数千年来的人类文明,同时也孕育了无数的爱国民族英雄,这些在语文教材中有着较多反映。

木兰女扮男装“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辛弃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些民族英雄宁死不屈、气呑山河的气慨荡人心魄,可歌可泣。

我们应通过课堂语文教学让学生与这些民族爱国英雄的思想产生共鸣,使他们在对英雄人物的敬慕中产生爱国主义情操,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道德思想品质教育。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许多课文是我们进行道德思想品质教育的好教材。

《纪念白求恩》等课文多方面多角度地指出了一个人应具有的优秀品质,深刻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和做人的真谛;《《母亲的回忆》、《背影》、《我的老师》等课文,以细腻的笔触,在表达对亲人对老师的真挚感情中给人以真、善、美的启迪。

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课文,挖掘人物和作品的思想内涵,分析其社会根源和背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道德观、思想道德观,成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人。

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比道德教育影响更深、比艺术教育范围更广的一种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创造合理美好的人生。

简言之,美育就是培养提高人的审美素质。

语文课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因此我们在语文课上应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在语文教学中,注意触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在对文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景的欣赏中油然而生发热爱、向往和追求的欲望,是提高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手段。

教师要根据课文题材,体裁、思路、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如《百合花》中,塑造了小通讯员这一美的形象,更描绘了新媳妇这一美的化身。

教师可通过“借被子”、“补衣洞”、“用新被子葬通讯员”等细节描写,逐步展现新媳妇的美好心灵和崇高品质,引导学生对新媳妇产生敬意,使学生认识到“人美在于心灵”,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真谛。

在讲授《纪念刘和珍君》中刘和珍的死时,教师可以通过剖
析词句,叩启学生心灵之门,引发学生昂奋动情,自觉地树立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和高尚的品德。

当然,美还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

因此,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认识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坚韧美,蔺相如宽以待人的胸怀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美,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憎美,焦裕禄“心里装着全县人民,而唯独没有自己”的崇高境界美,张思德、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风格美;去理解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意境美、风格美、语言美;去理解品味亲人朋友之间的真情美等等,使学生思接千里,放眼未来,想美的事,说美的话,做美的人,在美的教育中思想得到升华,成为真正的“四有”人才。

四、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运用正确的方法。

语文教材给语文教学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要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有正确的方法。

1.要以情动情。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和体验。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用蕴含在课文中的作者的高尚的思想感情和自己健康的真情实感去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达到教育的目的。

2.善于因材施教。

语文课不同于政治课,它具有“隐型”性特点,因此绝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

语文教学中势必联系到思想认识、政治立场问题,应在文章的深层去挖掘,融汇到教师的语言感情中去,这样才能在讲解和与学生的互动中使学生心领神会,心悦诚服。

3.善于寻找突破点。

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与一定的思想教育内容相联系,但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寻找课文的突破点,使思想教育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既不露痕迹,却又能贯穿其中,长流水,不断线。

4.善于采取多种形式。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外,还可与口头作文、专题讲座、演讲比赛、作文比赛、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结合起来,使思想道德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卓有成效。

5.善于分析语言因素。

每篇感人至深,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大都文情并茂,语言或生动优美,或简洁流畅,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抓住语言因素,深入加以分析。

从语言表达入手,感受体味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把握作品的深层底蕴,从而在对优美语言的鉴赏品评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完成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

综上所述,把中学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坚持文道统一,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

中学生灵魂的塑造,不是某一科、某一课就可以完成的,它要靠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视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并有机地加以渗透和结合,不露痕迹,达到随风潜入的境界,这可以说是真正贯彻了文道统一的思想。

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自觉地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实践,为真正达到文道统一的教学目标而不断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