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师范院校发展路径探析

合集下载

地方师范大学特色发展的路径选择——西华师范大学发展案例研究

地方师范大学特色发展的路径选择——西华师范大学发展案例研究
重庆 高 教
21年 l 01 2月第 2 4卷 第 4期
地方师范大学特色发展 的路径选择
— —
西华师范大学发展案例研究
徐 远火 李 化树

【 摘 要 】在 高等 教育 大众 化背景下 ,教师教育处在一个重要转 型期 。如何应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 的迫切需
求 、高校发展 的激烈竞争 、高师综合化发展 的严峻挑 战,寻求适应地方师范大学发展 的道路 ,是地方师范大学一直在探索 的
协调 发展 的客观 要求 。 学校 根据 发展 目标 、 发展 要素
和发展 条件 要求 , 高等教 育事业 发展进行 科 学的整 对 体规划 设计 。在稳定规 模 、追 求卓越 的进程 中 ,学校 党政 领 导班 子 审 时度 势 ,确立 了更 改校 名办 师 范大 学 、 设新校 区 改善办学 条件 、 强学科 建设 申报博 建 加 士 点授 权单位 三大 发展 目标 , 确定 了 以学科 建设 为支 撑, 以教师 队伍建 设 为关 键 , 以深化 教学 改革为动 力 ,
以课 程 体 系创 新 为基 础 ,坚定 不 移地 走 内涵 发展 之 路 、 定不移 地走特 色强校 之路 的方针 , 求又 好又 坚 谋 快发展 ,努力 办人 民满意 的师范大 学 , 使这 所处 于 四
基 于 上述 ,我校 深 入认 识 教师 教 育转 型 的历 史 背 景 ,深 刻把 握 教师 教 育 大学化 的发 展趋 势 ,高 举
工程 ,凸显 四个 特色 ” 的发 展 思路 ,不 断追 求 、创 新
和跨 越 ,实事 求是 地走 出了一条 “ 内涵 建 设谋 发展 , 特 色 强校 创一 流 ” 的发 展 道 路 ,形 成 了鲜 明 的“ 重 负

应用技术型: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发展之路

应用技术型: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发展之路

应用技术型: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发展之路应用技术型: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发展之路■蒋述东邹渝办学定位不准导致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发展目标不明确;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办学条件较差影响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生低就业率与专业对口率低使地方本科师范院校面临生存危机。

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如何走出发展困境是学校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新任务。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

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高等院校转型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这就需要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在转型发展中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

实施错位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找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转型发展的方向。

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转型发展之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立足区域,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根据学校所处区位,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转型发展方向,全面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关信息及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准确定位学校服务面向。

位于地(市)级城市的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瞄准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主要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置专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服务。

位于大城市的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根据区域高校的生态格局,适宜采用避强定位策略,与其他老牌本科高校错位发展,选择自己具有优势的学科专业,集中资源做精做优,形成特色,在服务面向上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学校类型和人才培养类型定位上,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不必纠结于学术争论和社会议论,坚定不移地办好应用技术类专业,着力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和岗位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生产一线输送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顺利就业、有好的工作岗位。

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要求高校积极主动对接地方产业,依托行业,走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之路。

建立校董事会等组织机构,形成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新型高校治理结构,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学生见习实习、毕业设计等人才培养环节,全过程让行业企业介入,共同完成人才培养。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是指在地方教育发展背景下,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创新学科建设模式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实现学校内涵的全面提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实践与探索进行阐述。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地方师范院校要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推行导师制,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推行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教育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等。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将有效提高地方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提升教师培养质量。

地方师范院校的使命是培养优秀教师,提升教师培养质量是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任务。

地方师范院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加强师范生选拔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师范生培养标准,选拔培养具有教育情怀和教育追求的优秀学生;建立完善的教师培养体系,深化师范生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师范生成长能力;加强教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地方中小学紧密合作,提供优质的实习和教学资源。

通过这些举措,地方师范院校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专业能力强、充满教育热情的优秀教师。

三、创新学科建设模式。

地方师范院校要围绕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需求,着力构建适应地方特色和实际需求的学科体系。

地方师范院校可以通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开设特色专业和研究方向,培养适应地方需求的高级人才;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创新人才;加强科研创新,积极承担地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科研项目,提升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

这些创新举措将有助于地方师范院校在学科建设方面与国内一流大学接轨,提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声誉。

地方师范院校发展思路和走向_葛军

地方师范院校发展思路和走向_葛军

学校工作仍然停留在单一的师资培养的模式上,长 期自我封闭, 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大多很少涉及, 削弱了 地方师范院校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缺乏办学竞争 力。 / 四 3 名气不大、 牌子不响 由于地方师范院的办学多定位于面向地方培养人 才, 长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办学, 再加之地方师范院缺乏 必要的宣传和展示自身的意识,造成地方师范院校普遍 名气不大、 牌子不响。 二、 发展的思路和走向 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在 《 师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的 目标、 对策与措施》 中指出地方师范院校发展目标, 主要 是面向全省所在地区培养师资和应用型人才。这可以作 为地方师范院校发展的宏观思路 9 对于地方师范院校发 展的具体走向, 本文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 一 3 坚持师范特色、 积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地方师范院校多由低层次师范教育有的甚至由中等 师范教育发展而来, 在其多年的师范教育过程中, 积累了 丰富的开展师范教育的经验和成功做法,这是它的办学 优势所在, 因此地方师范学院应坚持这一特色, 大力发展 并积极搞好师范教育。但随着开放性教师教育体系的形 成,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鼓励综合性高校和非师范类高校 参与培养师资,以及将可以面向社会招聘具有教师资格 的非师范毕业生到学校任教等因素,地方师范院校完全 以培养师资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势必会受到冲击和面临 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师范学院必须研究社会情 况, 充分挖掘潜力, 努力培养适应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多 方面的新型人才。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在进行高等教育机 构改革的实践表明, 不仅教与学的方式在转变, 而且学校
!"# $$# %&&’
江西社会科学
#$%&’($ )*+$%, )+$-&+-.
・高校问题研究・

地方师范大学发展的SWOT分析湖北师范大学附近玩的地方

地方师范大学发展的SWOT分析湖北师范大学附近玩的地方

地方师范大学发展的SWOT分析湖北师范大学附近玩的地方一、SWOT概念SWOT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其中S(Strength)是指组织内部的优势,W(Weaknesses)是指组织内部的劣势,O(Opportunities)是指组织外部环境的机会,T(Threats)是指组织外部环境的威胁。

SWOT 分析方法是在全面把握组织内部优劣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组织未来发展的战略,以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利用机会、化解威胁。

二、地方师范大学发展SWOT分析(一)优势1、区域优势。

地方师范大学最显著的优势在于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承担着培养地方基础教育师资的历史重担。

地方师范大学一般都是根据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起来的,其专业设置比较适应地方的需要,特别是基础教育的需要,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更能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同时地方师范大学利用地域经济、资源打造特色学科与专业,这都有利于更好的为地方提供服务。

2、教师教育办学优势。

与地方非师范类院校相比,地方师范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师培养体制和管理体制,拥有雄厚的教育学科类专任教师队伍,深入了解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较有针对性的设立师范类专业。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教育的开放,地方师范大学易于整合学校资源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师教育机制,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教师教育的开放性、发展性和专业性,这是地方师范大学的立校之本。

(二)劣势1、办学经费。

与重点高校相比较,由于得到中央政府和海内外各界的大力支持,办学经费一年可以达到几亿甚至十几亿元。

而地方师范大学虽然很多属于省、市共建的办学模式,但由于每个省地方高校很多,省财政每年投入经费较少;地方师范院校多为文科类院校,科技转化能力较弱,自筹经费的能力不强。

因此地方师范大学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师范类学生的学费又相对较低。

地方师范院校发展路径探析

地方师范院校发展路径探析

随着 教育体 制 改革 的不 断深入 , 以及 省 ( 市) 部 共 得 了 自己生 存 、 发 展 的“ 根据地” 。可是 , 当师 范 院校 建 等举 措 的实施 , 一 些著 名高 校和科 研机 构也 积极 参 自以为巩 固 了 自己 的领 地 , 为 了寻 求更 广 阔 的生 存 、 与到 地方 经济社 会 发展 中 , 地方 政府 相应 地加 大 了对 发展 空间 而 向外 拓展 时 , 一 些有 实力 的综 合性 大学 也 这 些大 学 的支持 。这一 举 措 对 地 方大 学 的发 展 产生 在组建 教育 学 院 , 或 吞并 教 师 教 育机 构 , 已经 将触 角
部属重 点 大学 之 间的距 离 , 使 地方 师范 院校 面临着 全 校 以培养基 础教 育 师 资为 主 , 必 须跟 上 时 代 步伐 , 向 方位的、 更 为激 烈 的竞争 , 且在 竞争 中处 于劣势 。 ( 三) 地方政 府 对地 方 大 学 的认 同度 和 关 注 度有 所 下 降 社会输 出高质量 的教 师人 才 。 在 高 等教育 这一 庞大 的生态 系统 当 中, 师 范 院校 很显 然是抢 先 占据 了教师教 育这 一“ 生 态位” , 已经 获
境也 发生 了深刻 变化 , 呈现 出一定 的特殊 性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2 7
的方针 , 重点支 持 国内名牌 大学创世 界一流 或建设 高
作者简 介: 卜红 双 ( 1 9 7 2 一) , 男, 辽 宁沈 阳人 , 辽 宁师 范 大 学 博 士 研 究 生 , 主 要从 事 马克 思 主 义 中国 化研 究 a


地 方师 范院校 面临 的形势
近些 年来 , 国家在 推 进“ 科 教兴 国” 战略 过程 中 ,

地方师范院校发展路径探析

地方师范院校发展路径探析

地方师范院校发展路径探析
作为地方师范院校,要想发展,首先要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地方师范院校的育人功能。

其次,要积极开拓多元办学模式,持续优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通过引进企业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形成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同时,加强教改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加强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强化技术与市场的联系,努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实施有效而科学的评估制度,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改善学校管理体制,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协作和服务。

另外,应完善师资培养体系,加强和完善师资培训,建立完备的学习资源库和学术交流平台,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增强师范院校的国际化能力。

最后,还要营造积极肯定的文化氛围,促进共同发展,以独特的区域性优势,不断突破自身,实现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近年来,地方师范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其在培养地方教师、服务地方教育、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比于一些综合性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地方师范院校在师资力量、科研实力、学科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实现内涵式发展成为当前地方师范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的现状与挑战地方师范院校地处偏远地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校规模不大,科研实力不足,地方特色不够突出,教学方式相对传统,校企合作不够紧密,学科建设比较薄弱,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制约了地方师范院校的进一步发展。

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地方师范院校的内涵式发展。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地方师范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高水平人才到地方师范院校工作。

注重对在职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加强学科建设地方师范院校要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主干学科建设,提高学科竞争力。

鼓励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提高学科研究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要注重学科交叉,培养跨学科人才。

3.推动实践教学地方师范院校应注重实践教学,加大对教育实习和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与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4.强化科研创新地方师范院校要加大科研投入,培育科研团队,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水平。

要关注地方特色,进行与当地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相关的科研工作。

5.加强国际交流地方师范院校要加强与国外高校和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扩大他们的国际视野。

6.促进校企合作地方师范院校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共同促进地方教育和经济发展。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方师范院校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培养基层优秀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主要渠道。

随着教育领域不断发展,地方师范院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如何实现内涵式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之一。

从横向来看,地方师范院校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校园文化建设滞后、教育教学资源不均衡等问题;从纵向来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和师范院校的角色定位也在发生着变化。

怎样深入挖掘地方师范院校的潜力,实现内涵式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探讨该领域的理论与方法,为地方师范院校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内涵式发展的深入剖析,希望能为地方师范院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提供有益的启示。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部分:地方师范院校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发展和变革直接影响着地方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内涵式发展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对地方师范院校进行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深入研究地方师范院校的内涵式发展路径,可以促进地方师范院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整体提升,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通过实践探索,可以为其他地方师范院校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地方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

通过解决地方师范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可以推动地方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对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发展规律和特点,为地方师范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探讨内涵式发展理论在地方师范院校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为提升地方师范院校办学质量提供理论指导;二是分析地方师范院校的背景特点,认识到其在内涵式发展路径探索中的优势和劣势,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内涵式发展提供参考;三是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总结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其他地方师范院校提供借鉴;四是深入研究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促进地方师范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大众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地方师范院校的内涵式发展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地方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人才的主要渠道,其发展对于教育事业的全面提升以及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提升地方师范院校的内涵,成为地方师范院校面临的迫切任务。

一、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

地方师范院校的内涵式发展首要的任务是提升教育质量。

在教学方面,地方师范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机制,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地方师范院校也应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的提升,积极开展科研项目,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提高院校的学科竞争力。

二、注重人才培养,强化学生素质教育。

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是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任务。

地方师范院校应积极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从招生、教学和管理等环节着手,完善学生培养方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地方师范院校还应加强学科交叉与综合教育,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质。

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平台。

三、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

地方师范院校应加强与地方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各方面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

地方师范院校可以积极引进企业家、专家学者等优秀人才来校,开设课程、讲座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选择。

地方师范院校还可以积极参与地方产业发展,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推动研究成果的应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影响力。

地方师范院校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可以与国外优秀教育机构合作开展教师交流、学生交流、学术研讨等活动,加强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交流与融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地方师范院校在发展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地方师范院校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内涵式发展路径,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并为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内涵式发展是一种以质量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社会服务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地方师范院校在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师范院校要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引进高水平的教师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要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通过教师的评价激励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加强学科建设。

地方师范院校要根据地方教育事业的需求,调整学科结构,加强重点学科的建设。

通过引进人才和开展科研项目,提高学科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地方师范院校还应加强学科交叉与合作,建立学科交流平台,促进学科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

地方师范院校要关注课程改革,扩大实践教学比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建立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推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改革意识和行动。

加强社会服务。

地方师范院校要积极参与地方社会教育服务,通过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和研究活动,为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与此还可以与地方教育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提供师资培训、教育咨询等服务。

在实践内涵式发展路径的过程中,地方师范院校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教师队伍建设成本较高,人才引进和培养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

学科建设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持续的努力,不容忽视学科建设中的困难和挑战。

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广大师生的参与和支持,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到教学改革中来。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地方师范院校是培养地方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教育机构,其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有助于促进地方师范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从内涵式发展的概念出发,探讨地方师范院校在实践中如何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内涵式发展是指地方师范院校在推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注重提升师资培养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注重人才培养的本质。

地方师范院校在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地方师范院校要根据地方教育发展的需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实现教育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提升。

还要加强与地方学校的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锤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地方师范院校可以通过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内涵式发展。

可以重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加强教师的教育技能培养,提高教学水平。

还要注重学科专业建设,促进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

通过这些措施,地方师范院校可以培养出更具竞争力和适应性的教育人才。

加强科研创新能力。

地方师范院校要加强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水平。

可以通过建立科研平台、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等方式,提高科研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要加强与地方教育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进一步提高科研的实际效益。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师范院校要注重培养具有高素质和丰富经验的师资队伍。

可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研究能力。

要加强师资队伍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师行列。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地方师范院校是培养地方教师的重要基地,为地方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的差距,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

为了加强地方师范院校的内涵式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地方师范院校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

地方师范院校加大了对教师团队的培养力度。

地方师范院校重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素养的培养,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比赛、学科竞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地方师范院校积极引进优秀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整体师资力量。

地方师范院校注重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

地方师范院校根据地方教育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学科设置进行优化和调整,加强研究型教学和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地方师范院校深化课程改革,制定新的教育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更新教材和教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地方师范院校加强了与地方基础教育的对接与合作。

地方师范院校与地方中小学加强了师资培训、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合作,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教学经验的交流。

地方师范院校还积极与地方政府、教育部门以及行业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地方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地方师范院校加强了教育质量评估和管理。

地方师范院校建立了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估和管理制度,通过定期评估和监督,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改进。

地方师范院校还建立了学生评教系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实践与探索是一个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

通过加强教师培养、学科建设、与地方教育的对接与合作以及教育质量评估和管理,地方师范院校的内涵式发展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地方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地方师范院校是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基地,也是推动地方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由于地方师范院校的资源相对有限,教育环境相对落后等问题,使得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地方师范院校需要进行内涵式发展,通过改革创新,努力提升自身实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地方师范院校需要注重办学特色的培育和传承。

每个地方师范院校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办学传统,应该通过挖掘和发掘自身的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特色。

可以围绕地方教育发展的需求,设置特色的专业方向,培养特色教师队伍。

要加强对办学特色的传承,将其融入到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等方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地方师范院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基地,其师资队伍的素质至关重要。

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要注重对教师的激励,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其成为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推动力量。

地方师范院校要加强与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合作。

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是地方师范院校的重要合作伙伴,他们之间的密切合作有助于地方教育的全面发展。

地方师范院校可以与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教育项目等活动。

通过与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合作,地方师范院校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地方师范院校要加强教育科研和学术创新。

教育科研和学术创新是地方师范院校发展的重要支撑。

地方师范院校应该加大对教育科研和学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科研机构和学术平台,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

要加强对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教育科研和学术创新,地方师范院校可以为地方教育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推动地方教育的全面发展。

地方师范院校的内涵式发展路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合作,努力攻坚。

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地方高师院校发展路径研究

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地方高师院校发展路径研究

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地方高师院校发展路径研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师范专业的地位日益重要。

而地方高师院校作为培养师范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的发展路径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地方高师院校在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以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一、背景分析二、发展路径研究1. 提升师资力量师范专业的核心是师资力量。

地方高师院校应该注重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引进高水平的教育人才,提高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和教学能力。

地方高师院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机制,对在职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提升,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2. 加大教学设施投入教学设施的完备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地方高师院校应该增加对教学设施的投入,提升校园的教学环境。

尤其是要注重加强实践教学设施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

3. 进行师范专业认证师范专业认证是地方高师院校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进行师范专业认证,地方高师院校可以全面了解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通过获得师范专业认证,地方高师院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声誉和知名度,为吸引更多的优秀师范专业学生提供保障。

4.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师范专业的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教学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方高师院校应该注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5. 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地方高师院校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与企业合作,地方高师院校可以更好地结合社会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机会。

校企合作也可以为地方高师院校引进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和就业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三、结语地方高师院校在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的发展路径研究,对于提升地方高师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师范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地方师范院校发展路径探析

地方师范院校发展路径探析

An Analysis of Local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 Path 作者: 卜红双
作者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出版物刊名: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386-390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地方师范院校;发展困境;目标与要求;发展路径
摘要:中国的高等师范教育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综合化、学习终身化、教师专业化的世界潮流,特别是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教育事业以及整个社会的变革,我国地方师范院校发展正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和挑战:学校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传统的师范院校独家承担教师培养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师范与非师范身份界限越来越模糊,地方政府对地方大学的认知度正在下降,等等。

面对这些挑战,如何破解,如何更好地发展,成为摆在地方师范院校面前无法回避的一道难题。

从师范院校如何定位、怎样特色办学、如何强化师德三个视角进行探析,可以为其提供发展路径。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是指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将地方师范院校的办学理念转变为注重内涵建设的发展路径。

在这一发展路径下,地方师范院校注重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教师,积极服务地方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地方师范院校要注重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地方师范院校还应该加强科研能力,发挥学科特长,提高科研水平,形成自身独特的学术特色和影响力。

地方师范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

地方师范院校是培养优秀师范生的重要基地,应该注重选拔优秀师范生,加强师范生培养,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

地方师范院校还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发展机会,吸引优秀教师加入,并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地方师范院校要积极服务地方教育事业,为地方发展做出贡献。

地方师范院校作为地方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应该主动融入地方发展战略,为当地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贡献力量。

地方师范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师资培训、开展教育研究和提供专业支持等方式,积极参与地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

地方师范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长期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地方师范院校应该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提高办学管理水平,加强与企业、社会的合作,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机制。

地方师范院校还应该加强自身品牌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竞争力。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

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探索地方师范院校是我国重要的师范教育基地,在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地方师范院校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师资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需要进行内涵式发展。

本文将从实践与探索两个方面来阐述地方师范院校的内涵式发展路径。

一、实践地方师范院校的内涵式发展需要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地方的需求。

首先,需要统筹好教育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对于地方师范院校而言,提高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质量是首要任务,教育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需要相互促进和协调。

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社会需求,科学研究工作需要更加贴近实际问题。

其次,需要突出人文教育的核心地位。

地方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师资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例如情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素质等,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加人文关怀。

最后,需要注重实践教育的实施。

实践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转化知识、提高技能、增强实践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二、探索地方师范院校的内涵式发展需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

其中,需要注重学校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探索。

首先,需要制定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课程体系。

这需要根据当地高中教育课程、农村教育课程等相关信息,对当前教育教学体系进行全面分析,立足于实际,制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其次,需要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例如“教育+实践”模式和“教育+科研”模式。

这些模式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还注重学生的二次创业能力的培养。

最后,需要注重教学方法改革,例如采用新教学技术、新教育理念、新课程体系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总之,地方师范院校的内涵式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实践,并不断改进完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变化,适应社会的需求,为地方教育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地方高师院校发展路径研究

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地方高师院校发展路径研究

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地方高师院校发展路径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师范教育也在不断地转型升级。

作为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重要地方高等教育学院,师范院校在国家教育事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为提高师范教育质量,加强师范教育的管理和监管,国家实施了师范专业认证制度。

在这个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要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首先,地方高师院校应该提高师资水平,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师范教育中最关键的资源,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师范教育的质量。

地方高师院校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素质,包括招聘高水平的教授、引进海外优秀人才等。

此外,它还应该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和教师评价制度,加强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管理,提高教师职业满意度,促进他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专业发展。

其次,地方高师院校应该注重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

高水平的学科和科研团队是师范教育质量不可或缺的。

地方高师院校应该发挥自身优势,注重师范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学科交叉,开设跨学科教学,提高教育综合素养。

同时,它还应该加强科研创新,引导师生投身教育改革和实践,推动师范教育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合,开展教育科技应用研究。

第三,地方高师院校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是师范专业认证重要指标之一。

地方高师院校应该在课程设计中充分融入企业需求,结合实践,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此外,学校还可以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不断创新,在数字化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探索,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地方高师院校应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

在全球化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需要加强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活动。

此外,它还应该建立起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吸引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增加国际化教育资源,推广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提高师生办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地方高师院校要在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走出创新发展之路,提高师范教育质量、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研■jsjylt@mi i 地方师范院校发展路径探析赵国瑞(集宁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摘要:地方师范院校的改革发展问题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较于师范大学而言,地方师范院校在学术研究方面应该广泛培育、择优发展。

在应用型发展方面,地方师范院校可以结合地区和已有学科特点,选择部分专业进行实践。

教师教育应该是当前地方师范院校发展的重点,地方师范院校可以通过提升教师教育课程地位、改革课程设置、完善教育实习指导和介入新兴教育市场的方式来实现地方师范院校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中小学教育市场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 (2019) 01-0017-04传统教育市场的饱和是当前师范教育面临的最 直接的问题。

据人民政协报报道:2013年江苏省基 础教育教师招聘计划是2800人,从招聘结果来看, 硕士毕业生和综合性大学生的非师范毕业生分别占 据了 1000名之多,纯粹的师范院校本科应届毕业生 只有800名[1]。

传统教育市场的饱和首先与高等教 育的大众化有关,随着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增多, 许多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进入教育市场,传统上 属于中专、大专和一般本科的教师岗位被逐渐压缩; 其次,教师来源的多样化有助于中小学素质教育的 提升,但随着一些综合性大学的师范或非师范类学 生进入教育市场,市场饱和状况被进一步加剧;再 次,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转变,许多地区的适龄入 学人口呈现下降趋势,基础教育新增师资需求减少,从而加剧了传统教育市场的饱和状况。

面对传统教育市场的饱和状况,师范院校的转 型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湖南师范 大学石欧教授明确指出:“这是一个一向安全系数极 高的独立的师范院校的时代走向终结”[2]。

在这样一 个时代,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路径选择逐渐成为当 前高等教育研究者和师范院校管理者所共同关注的 问题,为此,对当前地方师范院校改革发展的研究 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客观分析,以期寻求适合于地方师范院校发展的合理路径。

一、研究型路径分析研究型路径是省部属重点师范大学改革发展所 选择的普遍路径。

对于地方性师范院校是否应该向 研究型院校发展,一些研究者认为地方师范院校也 应该科研立校,加强科研投人[3]。

支持研究型路径 的主要论述有四个方面:一是科研可以提高学校声 誉,二是科研过程也是人才培养过程,三是大学教 学是创新和传承的统一,为了创新,大学教师必须 进行科研,四是只有具有创造力的教师,才能培养 出有创造力的学生。

这些论述本身当然无可厚非,但是这些论述却 难以成为地方师范院校完全发展为科研型院校的有 效支撑。

地方师范院校做好科研的典型问题是科研经费 和科研设备问题。

经费不足是常见的状况。

新型和 完善的科研设备是现代理工学科进行科研的基础,这些设备一方面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也 需要相应科技人员的操作和维护。

制约地方院校选择研究型路径的一个更为关键 的问题是科研生态问题。

当代科学研究存在着显著 的细分化的特点,同一院校的科研人员常常选择了作者简介:赵国瑞,男,河南安阳人,心理学硕士,集宁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理论研究.TeocAerEdMcafiora Forum .教师教育论坛不同的研究领域,因此同一院校的科研人员之间都 可能难以进行有效的研究交流。

但是在综合性大学 或重点大学中,一个科研人员可以带队研究生组成 科研小组,持续协同的专注于某一个研究领域。

大 多数地方院校由于并不具备研究生培养资格,科研 生态系统也很难衍生于已有的院系管理系统,结果 导致地方院校的科研人员常常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 难以进行长期且深入的科学探索。

而且由于人才流 动的原因,地方院校虽然可以获得具有潜在竞争力 的优秀人才,但是在留下做出显著成果的优秀人才 方面则常常缺乏竞争力。

从实践结果来看,大多数 院校对于研究型路径办学选择了用脚投票。

一项对 于115所本科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的调查发现,只 有8所师范院校选择了研究型路径[4]。

当然,完全抛弃科研的做法也并不可取,对于 地方院校来说,可以采取广泛培育,重点发展的做 法。

为有意科研的教师创设科研环境,辅助构建本 校教师建立与综合性大学的科研院所的联结,积极 孵化人才。

重点扶持具备完善科研生态系统的院系 或研究机构,扶持与地方资源或经济发展联系紧密 的科研项目,选择性的进行“学术性”学生的培养, 以便更好的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

选择性发展科研 的做法在综合性大学同样存在,在2017年9月21 日发布的国家发布的“双一流”建设大学名单中,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并不完全重合,部分“非建设 一流大学”也拥有批准建设的“一流学科”。

综上来看,研究型路径可以是地方师范院校改 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但不宜作为主要路径。

二、应用型路径分析地方师范院校进行应用型发展的常见途径有五 类。

第一种途径是直接型,即直接发展已有的应用 技术类专业;部分师范院校最初是与其它非师范院 校合并而成,因此可以通过直接调整相应的专业的 招生比例或招生专业来实现。

第二种途径是专业衍 生型,即结合已有的师范类专业,发展专业门类接 近的应用技术型专业,比如在数学教育专业的基础 上发展应用数学专业,在英语教育专业基础上发展 商务英语专业,在化学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发展应用 化学专业等;第三类途径是市场热门型,即发展当 前热门的应用技术类专业;如开设市场营销、电子 商务、法学、旅游、乘务等热门专业;第四类途径 是企业合作型,即开设与企业结合的应用技术型专业;比如,洛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类专业直接与某信 息科技公司合作,定向培养软件测试方向人才[5];第五类是地域适应型,即开设地域资源或经济发展 相结合的专业;例如,某师范院校所在地存在典型 的沿海滩涂资源,为此该校开设了以“沿海滩涂”为主题的生物工程类学科[6]。

比较来看,直接型路径和专业衍生型路径较容 易获得校内教师的支持,也具备一定程度的专业设 施,人才培养模式也较为清晰,但在学生就业方面 则可能存在困难。

热门型转型较易获得学生的认同,从而在招生方面存在优势,但是在校内教师支持、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学生就业方面则容易存在问题。

比如某师范学院开设有法学专业,而法学专业对人 才质量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 实际工作能力,就业却相对狭窄,结果导致该校的 法学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出现问题m。

企业合作型路 径在学生就业方面则表现良好,人才培养模式极为 清晰,但在校内教师的发展、合作企业的稳定性和 职业的稳定性等方面则是需要慎重处理的方面。

地 域适应性路径较易获得地方经济的支持,与此相关 的科研投入也较有可能吸引和留住人才,但在学生 的培养模式和就业前景方面,则需要结合当地企业 的发展状况,进行有所选择的发展。

此外,所有的 应用型路径还需要考虑培养人才的技能层次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低层次的技能人才存在一定 程度的、被取代的风险。

三、教师教育型路径分析继续发展教师教育是当前许多地方师范院校所 选择的重要路径之一,但要面对传统教育市场的饱 和问题,继续发展教师教育同样存在诸多的问题。

(―)教师教育课程的地位问题继续发展教师教育的首要问题是提升教师教育 类课程的地位问题。

师范院校长期以来存在着学术 性和师范性的争论,早期的观点认为师范院校应该 学术性和师范性并重,在学术性上向综合性大学看 齐,同时也要增加一些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8]。

但这种观点本质上把学术型教育放在了师范教育的 主导地位,而教师教育则处于从属地位。

目前在提升教师教育地位方面存在两种做法, 一种是分离模式,重心后移是重点师范大学普遍采 用的方式[9],如北京师范大学采取的“4 +X”模 式,把学科教育与教师教育分离,学生完成本科阶■3 2019年第1期(第33卷)段的学科教育后,可以通过修习教师教育课程获得 教育硕士学位[1°];也有部分本科院校采取“2 +2”或“1+3”模式,在大二或大三开始分流,增加教 师教育课程[11]。

另一种是混合模式,这种模式是对 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的沿袭,但提升了教师教育类 课程所占的学分比例。

比较而言,混合的培养模式 在提升教师教育学科地位方面的影响较为有限,但 却是地方师范院校较多采用的模式。

(二)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问题发展教师教育的核心是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

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由“老三门”(教育学、心理学 和学科教学法)组成,课程内容狭窄,偏于理论, 对于教育教学的影响有限。

新兴的教师教育类课程 门类众多,领域广泛,诸如教育心理学、教学基本 功、中小学课程开发、中小学心理咨询和现代教育 技术之类课程。

对于诸多教师教育类课程的选择或 组织需要一个标准,即这类课程是否有助于培养优 秀的中小学教育者。

有效教学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 效果和效率的反映,因而可以根据有效教学的基本 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和学习深度。

高 校管理者可以根据知识的结构性、知识展示的直观 性、练习的有效性、人际交往的促进性和学习动机 的促进性方面去选择、组织、评价和调整教师教育 课程的科目、内容、上课形式、面向对象和课程考 核等方面[12]。

(三) 教育实习问题教育实习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初次结 合的过程,它对于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有着重大影响,因而教育实习也是影响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成果至关 重要的方面。

传统的教育实习具有时间短、形式单一、介入 浅和缺乏指导等特点[13]。

在当前许多师范院校的教 育实习改革中,实习时间上得到延长,由传统的数 周延长到半年或一年左右;实习形式也由传统的单 一集中实习扩展为观摩实习、模拟教学、专项技能 训练、支教和顶岗实习等多重形式;在实习指导方 面普遍开始执行“双导师制'由院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活动;在介入方面, 也有传统的有限次数的听授课活动扩展为完整的承 担某一科目的授课,承担长期的班主任工作,系统 的进行学生辅导和学生活动组织等工作。

当前教育实习最需要完善的在于实习指导方面。

可技能的成长都离不开大量的练习和及时的反馈,缺乏反馈的练习无异于“原地踏步走”。

实习指导又可以细分为师范院校指导教师的指导方面和中小学校指导教师的指导方面,师范院校指导方面的关键是实习指导工作的评定与激励机制的建设问题,中小学校指导教师的指导方面则还需要探讨完善师范院校对于中小学校的影响力问题。

四、发展新兴教育市场分析对于大多数地方师范院校来说,相较于应用型路径或学术型路径而言,继续发展教师教育是办学意愿最为强烈的一个领域,也是办学条件最为成熟的一个领域。

但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大多数重点师范大学都无意放弃传统的师范教育市场,而且重点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的发展方面,改革时间更 早,课程体系和教育实习方案也更为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