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二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思维导引】
1.“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分别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个方面? 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从我做起?
【能力形成】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2.转变发展观念,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1)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
(2)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环境的危害 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质疑批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条件。( √ ) 2.绿色学校就是在校园里大量植树造林。( × ) 3.每少用一张纸都是节能低碳生活。( √ ) 4.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各国政府的事,与普通民众没有关系。 ( × ) 5.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 √ ) 6.少用一次性制品,养成低碳环保生活习惯。( √ )
和高度
对环境的影响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资源短缺、生 进一步深化与发 态破坏、环境 展,“_和__谐__论__”产生, 污染等环境问 主张人类应主动谋 题愈发严峻, 求与自然地理环境 人地矛盾激化 的和谐
人口数量 生产力水平
信息社会 (后工业社会)
现代通信技术 及_电__子__计__算__机__ 的发明与应用 极大地推动了 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
强调人对自然的统治,单纯 将地理环境看作人类的活动 场所和随意开发利用的对象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有所限 制,也存在人类社会对自然 环境利用的可能性
人地关系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 大
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 重制约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 展,人类生态环境恶化 人类和自然界是“自然-经 济-社会”大系统中的伙伴, 二者必须协调互利
2.转变传统发展模式: (1)传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模式。
传统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模式
目的
扩大_生__产__规__模__、增加产品产 量和提高消费水平
实现_清__洁__生__产__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 动造成的环境压力和_资__源__消耗
特点
社会生产多以牺牲_资__源__、环 境为代价
强调_环__境__承__载__力__和土地、水、森林、 矿藏等自然资源的_可__持__续__利用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人地关系:人类与_地__理__环__境__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和活动都受一定的地理环境影 响,这个地理环境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也包括在人类作用下已经改变的地理环 境。
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口数量
采集—狩猎 社会
少
农业社会 增多
生产力水平 低下
提高
对环境的影响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有限
原始的平衡
对资源和环境 开发利用的强 度与_广__度__明显 增大,环境遭到 破坏,甚至导致 一些文明的消失
人类还不能正确认 识人地关系的不协 调,但对人地关系 有了一定程度上的 认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工业革命后
人口数量 生产力水平
机器和矿物燃料
的大规模使用,
急剧增加
使人类对自然资 源的开发利用达
到了空前的规模
3.公众参与,从我做起:
【质疑批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采猎文明时期,人们靠采集和狩猎为生,生物资源遭到极大的破坏,人地矛盾突
出。 ( × )
2.“天人合一”体现我国古代朴素的人地协调思想。
(√)
3.由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变化导致现代环境问题突出。( × )
4.古代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与近代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是有差异的。 ( √ )
合作探究
能力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思维导引】
1.人地关系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河流采取“截弯取直”和“恢复弯道”的不同做法,分别体现了怎样的人地关 系?
【能力形成】
1.人地关系的主要理论:
理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类中心论 人地关系协调论
核心思想
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的发 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地 理环境
【补偿训练】
下图是一座石碑,上面刻着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
拜。据此完成(1)、(2)题。
(1)石碑所反映的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的( )
A.采集—狩猎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2)这座石碑反映出当时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 )
A.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B.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资源类型 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措施
防治_土__地__荒__漠__化__,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 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等
森林资源 合理利用和妥善保护森林资源,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
水资源 _海__洋__资源
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伏季休渔、禁止滥捕、沿海环境污染治理等
(3)环境污染的治理。 ①加快构建_绿__色__产业体系,大力发展_低__碳__循__环__经__济__,建设_环__境__友__好__型__社会。 ②构建政府为主导、_企__业__为主体、_社__会__组__织__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③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4)生态保护。 ①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_稳__定__性__。 ②防治_荒__漠__化__,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保护_生__物__多__样__性__。 ③扩大_轮__作__休__耕__试点,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海洋休养生 息制度,建立_市__场__化、多元化_生__态__补__偿__机制。
(2) 莱 州 湾 畔 地 区 人 民 成 功 地 抗 击 “ 海 水 入 侵 ” , 说 明 他 们 的 行 动 和 措 施 符 合 () A.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论思想 B.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C.人地和谐的人地协调论思想 D.科技帮助我们征服自然的论断 【解析】(1)选D,(2)选C。第(1)题,由题干“内陆海水入侵”“水系联网”“调整 农业结构”,可推知当地由于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形成 “地下漏斗区”,从而导致海水入侵。第(2)题,水系联网工程建设、调整农业结构, 反映了人地和谐的人地协调论思想。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素养目标
1.通过案例,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形成的区域背景 2.运用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3.通过对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树立正确的环境、资源观和人地协调观 4.通过生活体验或户外活动,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 系的主要途径
基础知识
21世纪以来
对环境的影响
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人类社会的组织制 度、经营管理、价 值观念和生产生活 方式变革
人地关系的研究向 _生__态__化、低碳 化、绿色化、循环 化的方向发展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转变传统发展观念: (1)传统发展观念。 ①往往只_片__面__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②简单地把_国__内__生__产__总__值__(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尺,忽视 _人__文__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 ③单纯地把_自__然__界__看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忽视_自__然__界__首先是人类赖 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两步走”判定人地关系思想: 第一步,判定人地关系思想类型的问题,一般都会有一个背景材料,这个材料可能是 一句话(如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图片(能够反映该时期人类的生产活 动或者思想的图片)、数据(能够反映该时期人类生产活动的数据)、表格等。不 管是哪一种背景材料,解决此类问题要看懂材料含义。 第二步,根据每个时期人地关系特点对号入座即可。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 农业文明时期——地理环境决定论、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思想;工业社会时 期——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等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后——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论。
C.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
D.人类正谋求与环境协调发展
【解析】(1)选A,(2)选A。第(1)题,人类社会的四个发展阶段中原始文明时代的生 产力发展水平很低,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第(2)题,石碑上面太阳神——萨玛 斯正在接受礼拜,反映了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是崇拜自然,那时人类与自然环境保 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结果
不可持续发展 形成一种_____________的生 产方式和消费方环式境,使人类陷入 严重的资源、_____危机
改变传统的以“高__投__入___、高消耗、高 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通过引入市场 _____ 需求与供给 机制,平衡___________的矛盾
(2)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的利用由_高__耗__粗__放__型向_高__效__集__约__型、更多地依靠_可__再__生__资源的方向 转变,并逐步建立_资__源__节__约__型的社会经济体系。
产生活用水严重缺乏的问题,但是,引水渠道工程非常艰巨,需要在悬崖峭壁上开凿 渠道。该县人民不畏艰险,花了十余年的时间,终于修成了这条引水渠道。清澈的 渠水流淌进千百万年来干涸的土地,使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探究】 (1)该县的这一引水工程,是哪一种人地关系理论的表现?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该思想体现最明显的是什么时期?(人地协调观:人地关系的措施与政策) 提示:该县的引水工程是人类中心论的表现。体现了当地人民顽强的毅力和不畏 艰辛,敢于与自然抗争的精神。工业文明时期。 (2)该引水工程的成功,会给地方经济带来哪些好处?(综合思维:要素的综合) 提示:该引水工程的成功,使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农作物产量提高,农民 收入增加,地方经济得到发展。
【知识拓展】人地关系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 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 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及程度不同,环境问 题的表现不同,人地关系思想也不同。
【情境探究】 我国的一个山区县,决定修建一条隧道,从邻县的一条河流引水,以解决当地生
5.工业社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方式、范围和强度上都超过了农业社会。( √ )
6.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科技的进步。 ( × )
【对点连线】
【实践探索】 2019年3月5日全国两会工作报告中重申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 论断,强调大力推动绿色发展,这属于什么发展模式? 提示:可持续发展模式。
【典题训练】 莱州湾畔曾是我国内陆海水入侵最严重的“深度海侵地”,而如今则成为山东著 名的绿色走廊。该地的经验:实施水系联网工程建设,开源节流;调整农业结构,趋 利避害。据此完成(1)、(2)题。 (1)莱州湾畔地区起初也不是“深度海侵区”,而沦为“深度海侵区”的原因主要 是( ) A.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倒灌 B.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C.过度砍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 D.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形成“地下漏斗区”
(2)转变传统发展观念。 由片面追求GDP增长的_单__一__目__标__模式,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环境持续承 载相协调的_多__目__标__模式转变。 (3)可持续发展。 ①概念: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_满__足__其__需__求__的__能__力__构成危害的发 展。 ②内涵: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和_社__会__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综合 体。 ③基本原则:_公__平__性__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质疑批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经济增长。( × ) 2.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把环境放在首位,停止一切对环境的开发 利用。( × ) 3.清洁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废弃物。( × ) 4.商品包装越大越有利于减少污染。( × )
【对点连线】
【实践探索】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 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它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 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2020年世界环境日主 题:“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为保护自然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 提示: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增强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