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科学探究七年级科学上册学练测(浙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科学探究【学与练】
一、生活中的探究
在探究问题时,我们一般会先假设几种可能的原因,再对每一种原因可能产生的结果进一步探究,直到找到真正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科学家的探究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从日常生活或科学学习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能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名师讲解】对于一个生活现象随便提出一个问题是很容易的,但要提出一个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却非易事。
首先要有问题意识,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要问为什么,并且能够分析出生活现象中所隐含的科学概念和规律,最后还要用科学语言把问题表述出来。
建立猜想或假设是对探究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的一种设想,即对背景材料的实验目的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要以陈述句的形式进行表述。
在老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提出验证假设的活动方案。
制订计划是科学探究的中心环节,本环节计划得科学、周密与否,直接影响着探究活动的成败。
(1)关于实验材料的数量
探究实验中实验材料的数量不能过少,原因是如果数量过少,结果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
当然,采用更多的实验材料更好,但会增加实验的难度。
因此,应根据具体实验选择合适数量的实验材料。
(2)实验变量与控制变量
科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对多个因素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它是科学探究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实验变量是指实验中由实验者人为操作的因素或条件,即实验中被人为改变的条件;控制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影响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其他所有的因素或条件。
(3)对照组与实验组
在研究某一实验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实验变量不同以外,其他条件或因素都相同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
一个对照实验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指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那一组(与假设相一致的组),一般来讲人为改变条件的组作为实验组;未知实验结果的组作为实验组。
对照组是不接受变量处理的或常态下的那一组。
一般来讲,将保持原有状态的组作为对照组;将已知实验结果的组作为对照组。
【名师讲解】实验设计时要遵循的原则:
①对照原则:科学、合理地设置对照可以使实验方案简洁、明了,旦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
②等量原则:每次实验所加试剂的量要相等。
③单一变量原则:即控制其他条件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④多个参与原则:采取多个个体参与实验,避免偶然因素的发生。
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或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证据,或用图表的形式将收集到的证据表述出来。
对事实或证据进行归纳、比较、分类、概括、加工和整理,判断事实、证据是肯定了假设还是否定了假设,并得出正确结论。
若预期结果得到实验证实,说明假设成立,表达实验结论的方式是将假设再
复述一次;若预期结果在实验中没有出现,则假设不成立,表达实验结论的方式是对假设做出否定。
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长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6.合作与交流采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将探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流和讨论,既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又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三、控制变量法
科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一、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1.(2023七上·嘉兴期末)长时间玩会影响视力,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以评估学校学生视力变化情况。
“视力检查”这一过程相当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D.收集事实与证据
【答案】D
【解析】“视力检查”这一过程相当于科学探究环节中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事实与证据;故答案为:D.
2.(2023七上·长兴期末)进入秋天,学校的梧桐树叶不断地飘落下来,成了校园一处风景。
小科在想为什么很多植物在秋天落叶?他的想法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设计方案D.解释与结论【答案】A
【解析】小科在想为什么很多植物在秋天落叶?属于提出问题的阶段;故答案为:A.
3.(2023七上·玉环期末)科学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A.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
B.爸爸爸爸,最早最早的人是从哪里来的?
C.妈妈妈妈,宇宙是怎么诞生的?
D.老师老师,为什么月球不会落到地面上?
【答案】A
【解析】A. 谁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不属于掌握或了解自然规律中遇到的问题,A正确
B. 最早最早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人类起源是属于掌握或了解自然规律中遇到的问题,B错误
C. 宇宙是怎么诞生的?宇宙起源是属于掌握或了解自然规律中遇到的问题,C错误
D. 为什么月球不会落到地面上?月球运行的规律是属于掌握或了解自然规律中遇到的问题,D错误故
答案为:A
4.(2023七上·玉环期末)为研究学校近视防控措施的效果,每个学期我们都需要检查视力。
”检查视力”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D.收集事实与证据
【答案】D
【解析】A.检查视力是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A错误
B. 检查视力是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B错误
C. 检查视力是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C错误
D. 检查视力是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D正确故答案为:D
5.(2023七上·临海期末)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科学》课程,进入科学的世界,需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
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公园里哪种花最漂亮
B.种子为什么会长成幼苗
C.鸡蛋放在盐水中为什么会上浮
D.雨后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答案】A
【解析】A.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无研究价值,只是自己的一种观点想法,故A符合题意;
B. 种子为什么会长成幼苗具有研究价值,所以属于科学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
C. 鸡蛋放在盐水中为什么会上浮具有研究价值,所以属于科学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
D. 雨后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具有研究价值,所以属于科学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
为:A。
6.(2023七上·杭州期末)把智能手环带在手上就能显示出相应时间内运动的总步数。
手环是如何计步的呢?小金认为:手环中有感受水平位置变化的传感器,只要水平位置发生变化,计步器就能自动计数。
小金提出这种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
【答案】B
【解析】小金认为:手环中有感受水平位置变化的传感器,只要水平位置发生变化,计步器就能自动计数。
小金提出这种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建立假设,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7.(2022七上·义乌期中)俗话说“八月桂花香” ,可今年的桂花直到10 月中旬的持续降温才开放,
是什么原因导致桂花迟开呢?小明查阅了近几年挂花开放时义乌市的气温,并对种植在校园不同位置的挂花进行观察,对于划线部分你觉得应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部分()
A.提出问题B.作出假段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
【答案】C
【解析】从题目中可以体会出小明查阅了近几年桂花开放时义务市的气温,并对种植在校园不同位置的规划进行观察属于收集证据。
故答案为:C.
8.(2022七上·杭州期中)小金和小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
小金说:“我的橡胶球弹性比你好。
”小明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
”请你帮助小金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A.把两球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B.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
C.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
D.让两球从离地等高处释放,测量哪一个反弹得高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小明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
”,所以小金应该是进行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说法,让两球从离地等高处释放,测量哪一个反弹得高,该实验方案可以证明小金自己的观点;故答案为:D.
9.如图表示了一种怀孕蜥蜴培养在不同温度下,所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
(1)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环境中,则雄性的数目最可能是只。
(2)根据图示信息,请提出一种猜想:。
【答案】(1)10(2)蜥蜴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可能与受温度影响
【解析】(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蜥蜴在低温为32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雄性(雌性为0),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的环境中,则雄性的数目最可能是10只。
(2)从表可以看出,蜥蜴在25℃至30时℃时,雌性比例占得越来越少,在32℃时雌性比例为零,全部为
雄性。
因此可提出一种合理的推断:蜥蜴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受温度影响。
10.新冠疫情一直牵动着国人的心,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的出现使得疫情防控形势更为严峻。
义乌各地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实战演练,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
(1)判断新型冠状病毒是生物的依据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能遗传和变异B.能快速繁殖
C.个体非常微小D.能使人生病
(2)“核酸检测”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选填“设计研究方案”或“获取事
实证据”)。
(3)面对新冠疫情,我们应该___________(填字母)。
A.合理作息B.暴饮暴食C.随意外出D.注意卫生
【答案】(1)A;B(2)获取事实与证据(3)A;D
【解析】(1)生物的特征是有生命,能遗传和变异,能生长发育,能快速繁殖,能新陈代谢等,所以判断新型冠状病毒是生物的依据是AB;
(2)核酸检测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取事实与证据环节;
(3)合理作息,注意卫生,不暴饮暴食,不随意外出是我们面对新冠疫情,应该采取的行为;11.科学探究是的重要方式。
科学探究源自,经历的过程是:
→→设计→实施方案(收集证据)→检验→报告与交流。
如果收集的证据不支持假设,则需要并重新验证。
【答案】科学学习;问题的发现;提出问题;提出假设;研究方案;假设;重新提出假设
【解析】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的过程是: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
如果收集的证据不支持假设,则需要重新提出假设并重新验证。
二、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
12.(2022七上·长兴月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表所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A.含有两个变量B.缺少对照实验
C.蛙卵数过少D.结果不明显
【答案】A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该实验存在水质和温度两个变量;故答案为:A.
13.(2022七上·鄞州期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各居民小区严格执行出入证制度。
某日,细心的小科外出采购后拎着购物袋回家时发现,装满物品的购物袋比较勒手,如果在手与提手之间垫上纸巾或者手帕之类的物品,疼痛感会大大降低。
根据这一现象大家提出的下列科学问题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
A.为什么手有时候疼,有时候不太疼?
B.手的疼痛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C.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D.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得某日,细心的小科外出采购后拎着购物袋回家时发现,装满物品的购物袋比较勒手,说明此事压强比较大,压力作用效果明显,在手与提手之间垫上纸巾或者手帕之类的物品,疼痛感会大大降低,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
故答案为:D.
14.小科同学在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时,拟定了以下实验计划,错误的是()A.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
B.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
C.设置变量:设置黑暗潮湿和明亮干燥两种环境
D.实验对象:10条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
【答案】C
【解析】A、B根据探究光对蚯蚓影响的实验,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作出假设: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分布。
AB正确。
C:设置变量时有两个变量,有无光和潮湿与干燥,因此不能得出结论:光对蚯蚓分布有影响,蚯蚓喜欢阴暗的环境。
C错误。
D:如果采集的蚯蚓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多选用蚯蚓的数量,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但数量也不易太多,太多了会增加实验操作难度。
D正确。
故选C。
15.(2022七上·瑞安期中)小海发现很多食品包装袋设计成“锯齿’形状,他猜想袋口做成“锯齿”形状可减小撕开时力的大小,为验证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A.撕开多种不同“锯齿”状包装袋,比较所用力大小
B.多位同学在包装袋任意位置撕开,交流比较用力的大小
C.先后在“锯齿”状位置和平边位置撕开包装袋,比较用力大小
D.多位同学分别撕开“平边”状和“锯齿”状的包装袋,比较用力大小
【答案】C
【解析】撕开袋口的力可能与袋的材料、厚度及袋口的形状等因素有关,为验证猜想袋口做成“锯齿”形状可减小撕开时用力的大小,要控制使用同一种材料的袋口(则厚度也相同),只改变袋口的形状(“平边”状和“锯齿“状),比较在“锯齿”状位置和平边位置撕开时所用力的大小,故C正确,ABD错误。
故
选C。
16.在对照实验中,经过控制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实验组。
为了确定实验组的结果是由人为进行的这种处理引起的,需要用同样的研究对象另外设置不作上述处理的一组事物进行观察,这样的未做实验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对照组。
为了弄清科学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和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假定这些因素不变,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把多因素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综合解决,这类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在“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实验中,某校科学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答案】C
【解析】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A正确。
B. 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B正确。
C. 甲丙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不唯一,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C错误。
D.甲乙丙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D正确。
故选C。
17.(2022七上·杭州期中)某同学为了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取2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淀粉—碘溶液(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然后用2只滴管分别向2只小烧杯中滴入苹果汁和橘子汁,如图所示。
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实验中必须控制的条件是()
①榨取的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必须相等
②2只小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
③2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1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A.①B.②C.①②D.②③
【答案】D
【解析】先明确目的: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
实验时是用苹果汁和橘子汁对淀粉一碘溶液进行滴定。
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相等,因此用到的苹果汁和橘子汁不相等的。
而℃℃是干扰因素,必须控制要相等。
故选D。
18.(2021七上·普陀期末)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植等量的水稻苗和水花生、鸭舌草、狐尾草3中杂草(均为1株/米²),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即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水稻对福寿螺生长的影响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的种类
C.分析下图得知福寿螺对狐尾草的去除效果最差
D.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福寿螺→水稻
【答案】C
【解析】A本实验研究的问题为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对水稻苗、鸭舌草、狐尾草、水花生的生长影响,A 错误;
B本实验变量为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和植物的种类;
C由于不同密度的福寿螺放入狐尾草稻田中和空白对照小组日均增长率一样,说明无明显去除效果,C 正确;
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水稻→福寿螺,D错误。
故答案为:C。
19.(2021七上·普陀期末)为探究环境温度和光照时长对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小外设计并开展了实验,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图。
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百合种子萌发率随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降低
B.温度相同时,一定的光照时间有利于百合种子的萌发
C.最适合百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一定是24小时光照、20℃
D.20℃时,继续延长光照时间一定能提升百合种子的萌发率
【答案】B
【解析】A百合种子萌发率不是随温度升高后下降,相同光照时间时,30℃的萌发率小于20℃,A错误;
B温度相同时,一定光照时间内萌发率都是随光照时间增加而增加,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正确;
C达到一定光照强度后种子萌发率不改变,20℃时种子的萌发率大于10℃和30℃,故最适合的萌发环境为12小时,20℃,C错误;
D20℃时,当光照强度达到12小时以后,种子的萌发率不改变,故无法提升,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021七上·瑞安月考)某同学在校园里发现了一只潮虫。
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
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
他们记录了找到潮虫的地点与数量,如右表所示。
根据探索结果,可推测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A.阳光充足B.阴暗潮湿C.空气新鲜D.高温干燥
【答案】B
【解析】从表格中看出,水槽下潮虫26只,数量最多。
所以,“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
故选B。
21.(2021七上·椒江期中)作出假设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步骤之一。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观察自然现象,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就是作出假设
B.若探究方法不够科学完善,可能会作出不正确的假设
C.假设是凭已有知识或经验对问题作出的设想,故假设都是正确的
D.按探究方案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结论与假设不符,则假设可能是错误的
【答案】D
【解析】A.观察自然现象,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知识或经验作出假设,A错误。
B.若探究方法不够科学完善,可能会作出不正确的结论,B错误。
C.作出假设是对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及其原因或规律的某种推测,假设不一定都是正确的,C错误。
D.当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时,可能是假设不正确,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也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实验,D正确。
故选D。
22.(2021七上·龙湾期中)某人做了这么一个实验;①制备培养基(营养物质),等量分装在试管中,并进行灭菌;②将平菇菌种无菌操作后等量接种到培养基中;③把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两个培养箱中,一个为对照组,另一个培养箱的中央放入磁体,并按不同直径的圆周放入3圈实验组培养基(如图);④每日做观察记录,其中包括测量菌丝的长度,观察菌丝色泽等等。
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
A.磁场对培养基的影响有哪些力试管
B.培养基对平菇生长有哪些影响磁体
C.磁场对平菇生长有什么影响
D.有利于平菇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培养箱
【答案】C
【解析】实验中两组实验对照,一组放入磁铁,另一组不放入磁铁,控制其他条件相同,由此可知,该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磁场对香菇生长是否有影响,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3.(2021七上·温州期中)为了探究运动与静止的鸡蛋撤击时谁更容易破,小明让鸡蛋分别从斜面上的A、B、C三处由静止释放,撞击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另一只相同的鸡蛋,实验结果是,第一次两只蛋都破,第二次甲蛋完好乙蛋破,第三次两蛋都不破。
接下来的步骤是()A.得出“与鸡蛋动静无关的“结论
B.得出“静止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
C.在B处释放再重复做几次实验
D.分别在A,B,C处释放再重复做几次实验
【答案】C
【解析】在三次实验中,第一次两只鸡蛋都破,第三次两只鸡蛋都没破,可见在A和C点时两只鸡蛋的情况相同,没有再次探究的价值。
只能还用不同的鸡蛋从B点释放,重复几次,这样才能得到更加准确的结论,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4.(2021七上·青田期末)小青在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误把生理盐水当做清水滴加了。
在观察装片时,他发现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膜以内部分与细胞壁逐渐分离;他立刻又向装片上滴加了清水,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细胞又恢复成原来的状态。
请教老师后,得知:具有活性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这种“分离”和“复原”的现象。
兴趣小组为进一步研究,设计并开展了以下实验,请回答:
(1)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的关系;
(2)通过实验可知,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最短的溶液是;
(3)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原因是;
(4)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
A.四种溶液引起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速度相同
B.四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现象的植物细胞复原
【答案】(1)溶液种类(2)25%的氯化钠溶液(3)细胞已经失去活性(4)B
【解析】(1)实验由于改变的是溶液的种类,故是与溶液的种类有关;
(2)25%的蔗糖溶液用的时间是60s,25%的葡萄糖溶液是65s,25%的氯化钠溶液是25s,25%的硝酸钾溶液是57s,故25%的氯化钠溶液时间最短;
(3)第三组实验中25%的氯化钠溶液没有办法复原,溶液的浓度达到一定时细胞完全失去活性;
(4)实验中都可以看到细胞发生分离的现象,需要的时间不同,分离的速度也不同,第三组实验细胞无法复原,故B说法正确。
25.(2021七上·江北期末)经常熬夜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生物钟”紊乱的人记忆力是否会下降呢?带着这个问题,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探究:
①将32只健康老鼠随机平均分成两组,饲养在两个相同的鼠笼中,分别标上A组、B组。
②利用遮光布和灯光等方法打乱A组老鼠的“生物钟”,B组老鼠保持自然昼夜节律不变。
保持其它条件都相同进行饲养。
③饲养四个星期后,让A、B两组老鼠走同一迷宫,记录老鼠从入口到达出口所用的时间。
5小时后让A、B两组老鼠第二次走原来的迷宫。
获得数据如表:
(1)B组实验的作用是。
(2)所选的32只老鼠需要符合的条件是。
(3)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组老鼠记忆力比较差。
(4)受该实验的启发,请你对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出一条建议:。
【答案】(1)对照作用(2)年龄、大小、健康均相似(3)A组老鼠记忆力比较差(4)合理安排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