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商人致富的三条逻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商人致富的三条逻辑
温州商人致富的三条逻辑(1)
温州资本干的就是和你不一样
创造财富的故事总是让人兴奋,但如果只是临渊羡鱼,甘愿作为财富故事的旁观者,多少让人感到可惜。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故事相比,财富背后的元素,更值得人们追寻和探究。
它可以帮助你更加了解温州人与温州资本,学习到温州人的创富与资本经验。
其实,温州人不过是一个代号,真正的核心是财富,如果你了解到财富的密码,你也就变成了温州人。
中国地域广大,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关于各个地方的特色,有这样一则故事:
外星人坐飞机来到地球,见到北京人,北京人问他:“你在你们星球是什么级别的?处级还是局级?”见到上海人,上海人觉得可以把外星人关在动物园里展览,赚些小钱。
见到广东人,广东人觉得外星人长得很奇怪,用它来煲汤一定很好喝。
见到温州人,温州人一张口就问:“你们星球上有什么生意可以做?”
这原本是个笑话,但北京人的政治情结、上海人的利润情结、广东人的美食情结和温州人的商业情结,被展现得一览无余。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打上地方特色的烙印。
一位美国学者曾经用三个“M”和一个“I”来总结温州人的成功。
所谓“三个M”,指的是大众模仿和创造性(mass-initiativess)、流动性(mobility)和市场(markets),而“I”则指的是空隙(interstices)。
温州人善于模仿,这也是另一种创新。
在商品生产之初,温州人用模仿的方法“复制”相同商品是家常便饭。
但在经营时,温州人并没有放松观察市场、观察新产品,一旦市场上有新产品出现,他们很快就会模仿并制造。
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温州人必做的选择就是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
由此,现在的温州已经不再是模仿经济的“代言
人”,而是一个品牌经济的“中国式典型”。
不可否认,这位美国学者对温州人进行了细致的概括。
的确,温州经济的发展和温州资本的积累,是温州人“人格化”集合发展的结果。
但三个“M”和一个“I”并不能概括温州人成功的全部特质。
在我看来,以草根姿态成长的温州人与温州资本,其成功不是偶然:
首先,温州人具备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从资源到资本,仅一字之差,但要完成这一“跳”,除了历史所给予的机遇外,往往还需要领航者超常的勇气和胆识。
凭借着先知先觉的市场意识,温州人很早就走出了温州,进入各地市场。
当其他地方人们的市场意识还没有被激发出来时,温州人就开始在市场上奋斗打拼。
尽管开始时,他们经营的内容多是缺乏技术含量的服装、鞋类商品。
但当其他人开始要参与市场时,温州人却已经积累起一定的资本和市场经验。
这就是温州人打的一种“空隙战”,也将“流动性”和“市场”进行了完美的演绎,在有限的时间差中,“抢占”到更多的市场与资本。
其次,温州人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
在中国,温州商人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他们总能捕捉到他人视而不见的商机。
有这样一种说法:温州人的每根头发都像是一根天线,随时随地捕捉外来的商机。
这种评价一点也不为过。
以“胆大包天”闻名的王均瑶,就善于从小事中捕捉商机,“一个人的眼光决定了他战略决策的准确与否,但眼光能够看多远往往取决于他对信息的捕捉能力和悟性”这句话,不仅道出了他的成功之道,还说出了温州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2002年,欧盟决定自1月1日起在欧盟各国开始正式流通新货币欧元。
对此消息,我国报纸进行公开发布,还刊登了一张欧元的照片。
当时,很多人和企业管理者也看到了这一消息和照片,但均没有作出反应,将其视为一则普通的新闻。
但是,经商眼光敏锐的温州人,却从中看出了商机:他们发现欧元比欧盟各国此前使用的货币尺寸略大。
由此变化,温州人马上联想
到人们原来使用的皮夹肯定装不下新货币。
于是,在第
温州商人致富的三条逻辑(2)
温州资本干的就是和你不一样
一时间内,温州人抓住了商机,生产出大批适合装新货币的精美皮夹,将其出口到欧盟各国。
新皮夹与欧元的尺寸恰好匹配,当欧元开始流通,温州人制造的新皮夹,自然备受青睐。
由此,温州人又赚了一笔财富。
再次,温州人身上有一种吃苦耐劳的坚韧品质。
中国有句口头禅,“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用在创业阶段的温州人身上,再合适不过。
对于温州人的吃苦耐劳,著名作家莫言在他的一篇书评中有过这样的评价:“地球上有鸟儿飞不到的地方,但没有温州人到不了的地方;世界上有很多艰苦的工作,但似乎没有温州人干不了的工作。
能吃苦,能耐劳,敢想敢闯,永远不满足现状,充满了幻想和冒险精神,这就是温州人的性格。
”
作为一个非温州人,莫言对温州人的刻画却颇到位。
的确,在温州,绝大部分企业家都是白手起家,也都走过一段艰难的创业之路。
巴黎第11区伏尔泰大道的一位温州黄姓企业家,在20岁时就来到法国,借住在亲戚家中。
最初,并无特长的他只有学习针车,“每天坐在针车前十六七个钟头,累了就睡在针车旁边,醒来继续干活。
我太太也一样。
”
辛苦拼搏了七八年后,黄先生开始做代工,给客户“赶货”。
由于缺少人手,他每天都要推着超市的手推车取货送货。
在不取货送货的时间段中,黄先生还要暗无天日地赶工,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办下居留证。
拿到居留证之后,黄先生的梦想才从只有30多平方米的店面中得以起飞,此后,他的事业渐渐走上轨道。
“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就是温州企业家艰苦创业的写照。
还有,温州人能够知耻而改,坚持以诚信立业。
这是一个惨痛的过程,其间有过许多遭受耻辱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一个北方女青年为未婚夫买了一双款式新颖的温州产皮鞋。
不料,这双皮鞋却在两天后的结婚宴席上开了帮,细看之后,才发现原来皮鞋里塞的全是马粪纸。
愤怒之下,他们将劣质皮鞋寄给了当时的温州市市长。
此后,温州又发生了性质类似的“柳市黑潮”和“火烧武林门”事件,使温州商品的市场信誉降到冰点。
一时间,温州商品成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其市场占有份额急剧下降。
严酷的现实刺激着温州人的神经:假冒伪劣可能获得一时的财富,但绝对不能维持长久的发展。
痛定思痛之后,温州人毅然与失信的昨天告别,开始寻找曾经丢失的信用。
现在,在温州,如果一个人从银行借钱不还,无非就是打官司;而如果在民间借了钱不还,失去在民间的信用,可能会无法找到立足之地。
2009年,国家宣布整治山西小煤矿之后,平阳和苍南是温州人在山西炒煤团中的“重灾区”,而小叶和小蔡则是“重灾个体”。
在温州刮起“炒煤热”时,仅温州平阳县就有300亿元资金流向山西,购下200多座煤矿。
在这股风潮中,平阳县水头镇的小叶个人投资2000万元,亲戚朋友也集资入股1000万元;小蔡自己投了几百万元,还连带投入参股的几百万元。
这是温州特色的民间集资方式:如果发现有高额回报的投资机会,温州人就通过亲缘关系网络,迅速调动巨额民间资金。
在这种高效运作模式下,让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温州人,以小博大,在房产、石油、煤炭等利润丰厚产业中辗转腾挪。
具体有多少人参股他们的煤矿,小叶和小蔡也说不清楚。
“这有点像传销网,譬如我的表叔交给我几百万元,他算我的下线,我也不知道他下面有多少人凑份子交给他。
我自己都有笔记记着我的下线,等赚到钱分红时,就按出股的比例分给他们,他们自己再分给他们的下线。
”
在分红时,彼此都不会去查账,就是因为信任。
在这方面,温州人“拎得清”,谁也不愿意在这张“信用证”上留下污点,否则,将意味着他从这家“民间银行”中彻底出局。
就是因为彼此间的信任,忌惮失信之后的出局,才让小叶和小蔡眉头紧紧拧成一
温州商人致富的三条逻辑(3)
温州资本干的就是和你不一样
个硬疙瘩,“再逼下去,我们要跳楼了”。
正是市场经济的铁律,培育了温州人的诚信。
综合具备以上的精神特质,乃是温州人与温州资本取得成功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