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选择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选择题
(后附参考答案)
1.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朝廷昭示:“国家开赏举之门,广收罗之路……如工商、杂类人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这反映出宋朝的科举制度
A. 取消了对应试者身份职业的限制
B. 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C. 是普通人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
D. 选拔官员的方式不断更新
2.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

下列描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B.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C. 龙生龙,凤生凤
D. 立嫡以长不以贤
3.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

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

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

”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 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 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 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 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4.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它们相似的作用是
A. 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 扩大了统治基础
C. 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 实现了选贤任能
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材料中涉及到的选官制度分别是
A.世官制和科举制B.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和科举制D.科举制和八股取士制6. “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引文意在强调科举制()
A.选拔人才存在缺陷
B.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C.考试内容较为繁多
D.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
7.《南齐书·孔稚珪传》云:“所奏缪允者,宜写律上,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国子生有欲读者,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

”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A.已经不再推行九品中正制度B.出现考试选官的科举制
C.世家大族已失去选官垄断权D.可以通过学校试经入仕
8.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这一制度是
A. 监察制度
B. 科举制度
C. 九品中正制
D. 察举制
9.据史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王沈所处时代的选官制度最有可能是
A.禅让制B.九品中正制C.世官制D.科举制
10.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

他所指的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11.魏晋南北朝的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 征辟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12.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拨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拨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13.宋元以来,南方士子在科举考试中占据优势。

明朝洪武三十年殿试中,产生进士51人,全部是南方人。

朱元璋大怒,将主考官以下大小官员制罪。

之后逐渐形成南北方按比例分南北榜录取的制度。

南北分榜录取制度的实行
A.强化了文化专制 B.促进了南北方经济协调发展
C.平衡了南北势力 D.有利于科举制的公平和公正
14.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A.品行、才学 B.家庭背景 C.个人声望 D.考试成绩
15.任恒俊在《晚清官场规则研究》一书中这样论述:“科举制度的创立,的确是一项举世罕见的发明和创造,简单明快地解决了选拔官员的标准问题。

贫寒人家的子弟只要通过苦读,可以进入官吏队伍。

无疑,科举使社会管理这方面的机制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其形式增加了一些公正的色彩。

”作为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确立的选拔标准是
A.品德和才能 B.家族声望C.先代功绩 D.个人文化素质
16.白钢在《中国政治史》中说,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

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将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

下列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唐代行卷制注重考生平日作品,不易选拔人才
B.宋代的糊名制杜绝了请托造假等科场舞弊现象
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程序上的进一步僵化
D.加强了对官吏选拔的控制,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17.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
时期两宋明清
项目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18.某一历史时期尚书仆射刘毅说:“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以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这一历史时期应该是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
19.《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0.据研究,唐代荐举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水乳交融,难分因果。

而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出将入相是这一时代为官者的理想追求。

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A.士族垄断仕途B.科举制度形同虚设C.选官方式多样D.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
21.《南齐书·孔稚珪传》云:“所奏缪允者,宜写律上,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国子生有欲读者,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

”由此可知南朝时期
A.已经不再推行九品中正制度B.出现考试选官的科举制
C.世家大族已失去选官垄断权D.可以通过学校试经入仕
22.17世纪西方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将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该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察举制D.科举制
23.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

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称为“冒籍”。

“冒籍”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朝代。

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古代中国
A.地区间发展不平衡B.科举制弊端严重C.户籍制度的不合理D.移民制度的僵化2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材料表明汉唐时期的选官制度
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B.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C.适应了阶级关系变动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参考答案
12345678910111213
B B A B
C B
D B B D C D C 1415161718192021222324
A D D C D
B
C
D D A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