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主题三 认识机器人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
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主题内容分析
1、内容包括:
任务一神奇的机器人家族
任务二灵敏的机器人感官
任务三智能化的机器人系统
2、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选取机器人为主题,注重介绍机器人的定义和特征,便于学生感受到较为直观的形象,并利用实体和相关资料进行介绍,让学生实现直观交流。
通过了解实物、图片展示、范例示范、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初步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并能对身边的机器人应用实例做出大致的判断。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为机器人部分的起始内容,学生学情的参考尤为重要。
教师在课程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本校的实践学情和适宜的教学方法。
建议可以通过主题活动形式,以情景启发模式作为普及知识的重要方法来组织教学。
在学习机器人的分类和发展趋势时,能够结合已有知识系统组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密切联系实际、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鼓励学生知识迁移,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理论。
重点: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起源。
难点:理解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
三、总体教学目标
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分类。
2、了解机器人的主要发展方向。
3、以只是普及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机器人的涵义。
4、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机器人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5、接受高科技的启发,学人所长,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感受。
6、感悟机器人与普通信息技术手段的不同之处。
7、独立思考,理解机器人的特征。
四、教学策略。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而“发展”却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因素和情景我们无法预见。
所以我们利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策略生成有效课堂,从而激发学兴趣点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五、教学评价建议分析
主题三《认识机器人》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知道机器人的种类、了解机器人结构特征和不同功能、畅想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方向等几方面。
由于学生对机器人的感性认识往往是通过电视、书籍等途径,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机器人就是像人一样的机器,能够做一些简单的动作等。
因此在教学中,一开始,让学生来交流:“在想象中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大胆、充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然后,教师出示有关机器人的课件,较系统、完整地介绍机器人的由种类、特征、发展等等,同时让学生思考体会:机器人不一定是人形的样子!建议采用情感化理性化教学模式推动任务完成最终教学目标。
六、任务分析
任务一神奇的机器人家族
1、三维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了解机器人的一般只是。
2)通过了解机器人的一般知识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意识。
3)学会独立思考。
注重知识与能力培养
过程与方法:任务驱动法,注重直观教学充分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跳过信息技术来教信息技术,注重学科间的有机融合;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拥有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神奇的机器人》是一篇科普文章,介绍机器人的功能。
本次教学设计,注重课前积累,让学生有充分的知识准备。
学生有权利知道自己的学习内容并进行预习,或提前拜相关作品、或提前收集资料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自主地学习、有效地学习。
如在上本篇课文前,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机器人的种类和功能等问题,翻阅课外书、上网,实地观察操作,多渠道地获取了大量知识,间接地了解了许多有关资料。
课堂上,学生因为有了充分的知识储备,所以读到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时,原先储备的有关知识便激活了,对机器人在人类生活中将发挥的作用也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能力,又能协调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1、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几幅画。
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你了解关于机器人的什么知识。
?
(看图)
生:我看到了一些机器人。
生:我看到了有个水上机器人,我还知道有娱乐机器人,有探险机器人,还有很多机器人。
生:我知道机器人从用途分类的话,可以分成两大类,一大类是军用机器人,另外一大类是民用机器人。
2、师:还有同学知道什么吗?
生:我知道机器人能帮助人类进行救灾,火灾时能冒着浓烟找到受困的人,帮助他们逃离火灾现场。
而人类在浓烟中什么也看不见。
生:我要补充,有的机器人会唱歌,跳舞,会陪你玩各种游戏。
有的爸爸妈妈工作很忙,这个时候就需要这种像保姆一样的机器人在家照顾宝宝。
3、师:大家说的真好,我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会了解机器人更多的知识的。
我们来看一下,在机器人的大家族里,有的可以进入险区,排除险情;有的可以潜入深海,寻找宝藏;有的可以进入人体,查病治病……你觉得机器人怎么样?
用这个句式来说:出示填空回答“()的机器人。
”
生:衷心耿耿的机器人
生:才华横溢的机器人
生:多才多艺的机器人
生:无所不能的机器人
生:力大无穷的机器人
生:能歌善舞的机器人
生:神通广大的机器人
任务二敏感的机器人感官
师:为什么机器人被人们誉为“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铁胳臂”?
生:因为机器人的耳朵里装上了听得很远的机器,就像蝙蝠的耳朵。
生:因为机器人的眼睛带有望远镜式的机器,能看多远都行,如果装上天文望远镜的话,还能看都望见宇宙星球呢!
生:因为机器人的腿装上了轮子,说不定还有飞行器装置,所以跑得快,一日千里。
生:因为它的胳膊是用钢铁做的,就像货运码头的大吊车,集装箱一吊就搬起来了,力大无穷。
师:回答得很好,看来大家对机器人都有很大了解。
谁能用我们课文中的话来说一说,是因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能模仿人的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按照人的指令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因而被人们誉为“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铁胳膊”。
师板书:眼明耳聪脚快力大
师:机器人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夸夸机器人。
请用上关联词。
任务三智能化的机器人系统
请先告诉大家你用那个关联词,再来说一说句子。
生:机器人因为能模仿人的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所以按照人的指令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生:机器人之所以被人们誉为“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铁胳膊”,是因为机器人是具有一定智能的机器
生:机器人不但能模仿人的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而且能按照人的指令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巩固理解:加深理解
尝试着来给机器人的“器官”命名,看看它的“学名”和你起的“小名”有哪些相似和相异的地方。
学生观察后讨论
师:打开书本,看看你还希望知道哪些有趣的部件,在机器人的身体上找找它们。
示意图:再次巩固学习的主题,帮助学生深化知识。
总结回顾:
今天我们讨论了机器人,我们了解了原理以后,我们就可以跟机器人做朋友了,欢迎同学们继续探究机器人的世界。
教学反思:
这堂课,未局限于单独一篇课文的说文解字上,允许学生带资料进课堂;允许学生带其它学科的建议进课堂,要倡导“资源共享”,以求课内外资源整合。
学生新的知识的逐渐形成和已知信息在课堂中碰撞,课堂是学生将新旧知识再次组织结构的平台。
我让学生课外寻找有关的知识进课堂交流。
学生课前多渠道地搜集和阅读资料,获得了大量信息,有了充分的知识准备,课前走进科学世界,在不同的渠道中获得了切身知识的需求。
交流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及课文中的资料、内容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说明,这些间接的知识和直接的感受在学生头脑中不断积累,学生在课中尽情释放对机器人已有的知识,从大家交流的资料中一次次受到启迪,认识到学好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各抒己见,课堂上活力一片。
值得反思的是:由于是科普作品,偏重于科学知识,而使课堂朗读训练不够到位,要加
以有效的朗读指导。
《认识机器人》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知道机器人的种类、了解机器人结构特征和不同功能、畅想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方向等几方面。
由于学生对机器人的感性认识往往是通过电视、书籍等途径,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机器人就是像人一样的机器,能够做一些简单的动作等。
因此在教学中,一开始,让学生来交流:“在想象中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大胆、充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然后,教师出示有关机器人的课件,较系统、完整地介绍机器人的由种类、特征、发展等等,同时让学生思考体会:机器人不一定是人形的样子!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中成功的一半。
本课作为机器人教学单元的第一课时,培养学生的兴趣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此课的教学中我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精选教学素材。
素材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记得在第一次试教中,为了介绍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机器人,我用静态的图片素材,然后口头加以介绍说明。
通过教学,这种介绍方法学生不仅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很难不能体会机器人的主要特征。
发现问题后,我将大部分的图片素材,换成了视频素材。
实践证明动态素材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将无趣的知识教学融入到趣味的素材展示中,学生的心情会变得轻松、愉快,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
二、理论联系实际。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如:为了引出机器人能按照人们事先编制的程序工作,我特意安排了“按轨迹搬运机器人”的视频,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机器人会按照我们事先为它画好的黑线行走、搬物。
有了这个视觉上的感知,学生就可以轻松的理解机器人的这个特征。
又如:在得出机器人的三个特征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特意带了一个机器人,让学生观察,实践。
通过观察,学生体会到机器人有一定的机械结构和外形,并能完成一定的动作。
通过让机器
人一下子变凶猛,一下子变温柔的实践,体会了它有自己的大脑,会按照人们事先编好的程序工作。
三、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
未来是属于学生的,未来的机器人也需要学生去发明创造。
因此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安排了前后桌的同学一起设计未来的机器人。
在讨论交流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注重知识的扩展。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机器人的相关知识有很多,(如:机器人的由来,除了我介绍的机器人以外还有哪些机器人等等)教师不可能在40分钟能内满足所有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因此课外的扩展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计算机,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根据需要进行学习。
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所限定的作息时间得到了妥当的延伸和优化,丰富的教育资源足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学习的自由和权力。
本课有待改进的地方。
1、由于课堂过于严肃,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方式比较单调,思维不够开阔。
2、低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