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技术》精品课程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保护技术》精品课程研究报告
经过二年多的努力,《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组,以省级精品课程为标杆,在多年积累和探索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展课程建设,努力建设师资队伍、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目前,网站框架已建成,出版了自行编写的教材,并以新教材为依托形成新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设计了针对每一章节的习题、教案、课件,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模式上,改变了传统的说教模式,转变为通过大量任务和项目来展现教学任务的探索模式,使教学任务更加贴近实际,具有生动性和实用性。
教师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教学内容丰富。
在课程体系方面,构建了以任务驱动和项目引领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使两种体系相互融合,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使得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和新颖,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赞许。
在教学内容方面,既注重具体的任务方法、技巧的讲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任务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中,综合运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等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学生的自主思维积极性大幅度提高,拓宽了学生视野,拓宽了知识面,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任务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掌握并融会贯通任务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方面,已完成了《植物保护技术》课件等教学资源,
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程容量增大,方便了学生自学和教师讲课,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使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教学环境明显改善,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学生互动性强,教师巧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整个教学过程变得高效且生动有趣。
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强,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一、课程教学内容
(一)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植物保护技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肩负着培养专业技术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后继专业课程与技能的重要基础。
为实现这一目标,经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对专业对应行业、企业、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调查研究,广泛征求行业企业技术人员意见、行业专家及技术人员多层面参与,形成以下课程设计理念:
1.以就业为导向
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特色、服务中等职业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结合课程目标和就业岗位能力要求,准确把握“针对岗位,理论够用,突出技能”的原则。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视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将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纳入教学内容;重视实践教学与基本操作、生产场景与教学无缝对接、兼顾生产季节性、兼顾学生共性与个性,强化操作、模拟、实际生产训练,重点以实际生产工作流程和步骤组织教学,确立教学内容,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知识、技能、素质融合采用适宜的教学模
式和教学方法,注重学习过程与能力提高相结合,改变评价内容和方式,培养专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2.以能力为核心
根据基层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先开设单项实训课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后实施任务驱动法(尽量与生产单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对接),开展植物病虫害诊断与识别、当地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落实等综合实训,在做中学、学中做,突出教学的职业性。
重点培养学生生产与服务意识、市场意识,掌握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能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养成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用心做事的工作态度。
强化校内、校外实训教学,模拟生产实际工作流程,校内教师和企业外聘人员共同完成综合实训,通过校企合作参观见习、顶岗实习等方式,不断完善项目实训、提高拓展技能,培养职业素质,提升职业能力。
3.以素质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强化组织协作,改变教学模式,改革考核和评价内容与方法促进通过校内学习讨论,协作拟定完成项目方案,对外进行校企合作的开放办学,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产活动中,重视安全、注重环保,养成良好的吃苦耐劳、协调沟通、团结协作、不断提升职业素质和热爱专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使学生既懂理论、又会操作,既会做事、更会做人。
(二)本课程内容体系构成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确立“工作任务驱动式、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整合式”的《植物保护》设计理念。
以使学生掌握当地主要病虫害诊断与识别、当地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落实及无公害农业生产为基本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本课程注重的是知识面的学习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设计是以面为主、点面结合,对植物保护技术原理各个环节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进行全面介绍,并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教案探讨。
(三)本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植物保护技术》的课程设计的设计依据是:当地主要病虫害诊断识别和当地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岗位任职条件;当地作物主要病虫害诊断识别及综合防治、当地蔬菜主要病虫害诊断识别与综合防治、当地果树主要病虫害诊断识别与综合防治、农药安全实用技术规范。
本课程设计思路是:①教学组织设计以可行性为前提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设计;②根据各项任务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③以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实施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本课程内容的选取依据是:①教学标准:课程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②岗位任务:本专业从事当地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农药安全使用;③技术标准:从事以上岗位的相关技术标准;④职业资格认证要求:植保工⑤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状况:种植结构、可进行的实训项目,模拟生产实训。
(四)本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植物保护技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主要是理论介绍与实际问题分析为主。
尤其为适应我校确立的培养创新性、创业型的任务人才的目标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积极有效地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引导教学。
结合具体章节、实际需求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利于提升学习兴趣和整合知识运用能力的教案分析。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
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
通过实践教学,既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对教学任务进一步理解。
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一)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紧紧围绕巴林左旗当地设施农业市场需求,做到“你需要什么知识,我们就开设什么课程”、“你需要哪方面技术,我们就培养哪方面人才”。
根据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专业建设目标,与行业企业合作探索“以能力为纽带、以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题”的项目式课程体系。
秉承“理实融合,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与指导思想,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根据岗位(群)工作要求,引入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整合课程,更新教学内容,按“项目驱动”构建课程体系。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理实融合”的理论课程体系,以现代农业设施设计与施工、现代农业设施维护管理、现代设施条件下
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为主线,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结合、课内实践训练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实践教学与岗位考证相结合、毕业实践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即“五个结合”的途径和办法,构建“全程-全真”式实践教学体系,提出全学程的能力培养项目和考核标准,并开发能力考核认证系统。
(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下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通过对工作领域的分析,确定职业能力要求,并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整合课程内容,加强内涵改革,重新构建以农业设施设计与施工组织、设施园艺生产技术、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等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内容注重吸收行业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紧贴现代农业生产实践和技术前沿,融入真实的工程实例、行业规范。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章节特点综合使用探索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件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
探索式教学法:设计相应活动或者教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练习或讨论,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感受,并且经过课堂交流环节,开拓学生视野;最后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出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与此同时纠正和分析学生的错误认识。
课件教学法:该教学法的首要任务是设计和寻找与相关内容贴切的课件项目,有些课件需要提前通知学生,让学生做好道具等准备工作。
在课件活动中,教师要把握课件的规则。
课件结束后,教师提出
若干问题。
最后,总结课件活动,结合课程内容提升课件内涵。
通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研究直至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强化学生动脑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激发起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开放意识、训练意识、互动意识、交流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三、教材建设
课程小组广泛吸收其他教材精华,结合教师多年积累的经验,自编教材一部,已出版使用。
课题组成员与任课教师一道经常进行教研活动,就新教材的章节设计、结构设计、编写分工、初稿修订、相互修改等工作进行交流,最终定稿。
新教材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引入教案、引导问题、章节内容、本章要点、复习思考题、教案分析、任务实践技能训练和参考文献,从引入教案、引导问题、教案分析、任务实践技能训练等多环节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四、教师队伍建设
(一)通过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课程组有3人参加国家级培训。
(二)青年教师参加岗前培训;到企业单位顶岗见习,并就见习心得进行交流。
(三)加强教学、科学研究,承担各类科研课题;课程组成员参与2009年“十一五”、2012年“十二五”自主创新课题研究;2014
年课程组成员全部参加“国家中职示范校特色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研究”。
(四)通过教研活动,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学水平。
(五)根据学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的要求,为每位年轻教师配备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各环节的全方位指导。
五、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一)在教学内容上,浓缩国内外多年来在植物保护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成果,跟踪植物保护技术理论界和实践界最新发展动向。
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实际,教学既科学,又亲切。
(二)在教学方法上,抓好课堂教学环节、积极推广“场景教学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请进来、走出去,开展教学活动。
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练结合、学用结合的人性化教学氛围。
(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增加学生知识运用的锻炼机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课程建设主要成果
(一)植物保护技术课程标准。
(二)植物保护技术教学计划。
(三)植物保护技术试题库。
(四)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五)植物保护技术课件。
(六)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