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金融论坛

合集下载

从08年金融危机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从08年金融危机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中国从金融危机中学到了什么?李琳1101000718 中文系2班金融危机在全球形成蔓延之势,唯中国一枝独秀,用项兵院长的话说,“中国成为金融危机中最大受益国之一。

”2008年,国内经济学界持集体论调,要抓住危机中的机遇,该出手时就出手。

一年又过去了,学者们总结从金融危机中获得的经验教训,以提示我们警钟长鸣,不要让历史的教训重复发生。

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GDP对出口依赖较大,受冲击比较严重,但由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积累了巨大财富以及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差异,目前中国政府和家庭有着全世界最健康的资产负债表。

数据显示,我们的国债占GDP16%,是全世界大国之中最低的,储蓄率也是全球较高的,服务业占GDP41%。

这些反而使中国在金融危机中在全球的相对影响力大大提高,并成为金融危机中最大受益国之一。

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发展到现在,全球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资产价格等都大大降低,而中国完全有可能也有能力在如此好的战略机遇中补充自己未来发展的不足,对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进行战略储备,对一些遭遇金融危机威胁的全球有影响力的品牌和渠道进行资源整合。

中国必须抓住这种战略机遇,进行业务模式和发展模式的调整,学会从全球视野看中国,学会在全球视野下考虑中国的问题、进行全球资源的整合和企业定位,同时不要老是局限在中国的范围内进行修正和改革,更应该考虑下一步全球范围战略风险的对冲。

中国在金融危机中要学会多条腿走路,放松管制,将更多的教育、医疗、电信等垄断行业给民企开放,实行市场准入机制,这样对金融危机中增加就业机会以及行业健康发展都会有很大帮助。

美国央行有个叫“量化放松”的方法,在金融危机特别厉害的时候使用过,那个方法跟“中国股”的想法是非常像的。

金融危机很厉害的时候,货币政策已经没办法了,因为短期利率已经几乎是零了,0.25,不能再降了,美国央行就提出把长期债券买回来。

股票是很长期的现金流,长期债券也是很长期的现金流。

“中国股”实际上比它这个更加有创新,就是它不仅可以调整货币供应,而且能调节风险议价。

2008年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大事记

2008年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大事记

2008年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大事记作者:来源:《财经界》2009年第09期2008年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月25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15%的存款准备金率。

2008年2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该规划提出,将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公司)债券市场。

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任务的要求,2008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8年经济工作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2008年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3月25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15.5%的存款准备金率。

2008年3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8年4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4月25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16%的存款准备金率。

2008年5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5月20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执行16.5%的存款准备金率。

2008年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全力做好地震灾区金融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受到地震灾害影响的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重灾省市,实施恢复金融服务的特殊政策。

2008年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于6月15日和25日分别按0.5个百分点缴款。

地震重灾区法人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2008年7月25日中国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当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将“两防”调整为“一保一控”,即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

2008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2008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经济信息网中国金融行业分析报告(2008年4季度)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编写说明2008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7.52万亿元,同比增长17.82%,增幅比上年末高1.08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3.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6.62万亿元,终止连续七个月的下降步伐,同比增长9.06%,增幅比上年末低11.9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2.26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4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5%。

12月份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累计成交11.76万亿元,日均成交5112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25.0%,同比多成交1023亿元。

12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1.24%,比上年同期低0.85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1.22%,比上年同期低1.57个百分点。

2008年,股票市场呈现震荡下跌走势,市场交易量大幅萎缩。

2008年末上证指数收于1820.81点,比2007年底下跌3440.75点,跌幅达65.39%。

上证A 股全年累计成交18.03万亿元,日均交易量732.94亿元,较2007年分别下降41.48%和42.43%。

考虑到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有趋缓迹象、部分企业经营出现困难,预计货币政策在工具选择以及实施力度和节奏上都会更加灵活。

在CPI 涨幅缓慢下降、经济下行风险加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借款困难、资金成本高企,热钱流入规模依然偏大的情况下,我国是否加息仍将比较谨慎。

2009年信贷总体将呈现“前热后冷”格局,虽然一季度流动性总体宽裕,但由于最近信贷投放力度较大,有些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可能出现些问题,央行仍可能选择继续下调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

预计未来一年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能降至10%左右,1年期存贷款利率分别下调至1.44%和4.5%。

中国经济信息网目 录Ⅰ 2008年四季度货币信贷状况.........................................1 一、货币供应量出现反弹............................................1 二、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增长19.73%..............................2 三、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上升................................3 四、银行间市场利率下降............................................4 五、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 Ⅱ 2008年四季度金融市场运行分析.....................................5 一、债券发行情况..................................................5 (一)债券发行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5 (二)期限结构以中期为主..........................................6 (三)央票正回购力度加大..........................................7 二、拆借交易情况..................................................7 (一)市场交易活跃,交易品种以1天为主............................7 (二)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下行........................................9 三、债券流通市场分析..............................................9 (一)银行间市场交易结算增幅超过60%..............................9 (二)交易所债券市场成交额增长46%...............................11 (三)商业银行柜台市场成交继续萎缩...............................11 四、债券市场价格走势分析.........................................12 (一)中债综合指数大幅攀升创新高.................................12 (二)收益率曲线大幅下降,先扁平后陡峭...........................12 五、债券余额分析.................................................13 六、股票交易情况.................................................14 (一)股指呈震荡下跌走势.........................................14 (二)股票市场规模.. (15)中国经济信息网(三)股票发行情况...............................................16 (四)股市交易情况...............................................16 七、外汇市场.....................................................17 八、期货市场.....................................................18 (一)分交易所情况...............................................18 (二)分品种情况.................................................19 Ⅲ 2008年四季度金融业经营状况......................................21 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大幅下滑.................................21 二、保险业总资产增至3.3万亿元,保险资金权益类投资占比降至13.3%...21 三、券商盈利水平下降,但继续保持整体盈利.........................22 Ⅳ 2008年四季度货币政策综述及金融形势展望..........................23 一、货币政策方向发生根本转变.....................................23 (一)货币政策10余年来首变宽松..................................23 (二)央行3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4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23 (三)央行停止对银行信贷规模硬管控...............................24 (四)个人房贷利率下限针对性下浮30%.............................24 二、金融形势展望.................................................25 (一)经济周期下行趋势已经确立...................................25 (二)资本市场总体走势低迷,但会有阶段性较大反弹.................25 (三)双率仍有下降空间...........................................25 (四)2009年人民币汇率以“稳”为主 (25)中国经济信息网图表目录图表 1 2008年各月度末MO 、M1和M2余额.........................................................1 图表 2 2007年以来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趋势...........................................2 图表 3 2008年各月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3 图表 4 2008年各月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4 图表 5 2008年债券发行类别...................................................................................6 图表 6 2008年债券发行期限结构...........................................................................6 图表 7 2008年公开市场操作货币投放与回笼情况...............................................7 图表 8 2008年四季度银行间同业拆借交易期限分类情况...................................8 图表 9 2007年以来同业拆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走势图...................................9 图表 10 2008年1~12月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额...................................................10 图表 11 2008年1~12月交易所国债回购与现券交易情况....................................11 图表 12 中债综合指数分类比较.............................................................................12 图表 13 2008年末国债收益率曲线涨跌情况.........................................................12 图表 14 2008年各债券托管量占比.........................................................................13 图表 15 2008年末债券余额期限结构.....................................................................14 图表 16 2008年1~12月证券交易所交易指数.......................................................14 图表 17 2008年1~12月股票市场主要指标...........................................................15 图表 18 2008年1~12月股票市场筹资统计表.......................................................16 图表 19 2008年1~12月股票交易情况统计表.......................................................17 图表 20 2008年1~12月外汇市场汇率统计...........................................................18 图表 21 2008年1~12月分交易所期货交易情况...................................................19 图表 22 2008年上海期交所交易品种.....................................................................19 图表 23 2008年大连期交所交易品种.....................................................................20 图表 24 2008年郑州期交所交易品种.....................................................................20 图表 25 2008年保险业经营状况.. (22)本报告图表如未标明资料来源,均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中国经济信息网Ⅰ 2008年四季度货币信贷状况2008年我国经济由热转冷,上半年,经济偏热,在奥运效应和国际油价高企的支撑下,高增长和高通胀并行,人民币不断升值;下半年,国际经济环境发生变化,金融危机影响席卷全球,我国的经济增长也迅速减慢。

中国经济学大事记(2008年6月)

中国经济学大事记(2008年6月)

墨曩脚
中国人民大 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举
教育部 副部长李卫红 出席会议并讲 话。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程天权担任研究 会会长。教育部有关部 门 、 上海市委宣传部 、 上 首尔举行的“ 1中国金融・ 令3 证券市场论坛”并就“ , 中国资本市 海市科教党 委负责人 以及 来 自北京大 学 、 清华大学 、 南开大学 、 场的战略 目标 与政策转型 ” 发表 了 4 5分钟 演讲 , 到 了韩 国与 复 旦大学 、 受 浙江大学 、 华东 师大等高校 的领导 、 马克思 主义 理论 会各 界的普遍 好评。“ 1中 国金融 ・ 今3 证券 市场论坛 ” 是韩 国影 专家参加会议 。 响重大 的金融论 坛之一 , 讲者主要来 自韩 中两 国主流学术 机 演 ■ 面 露 中 人民 学经济 杨 国 大 学院 瑞龙院 参加了 长 南 构 。6月 4 1 , 吴晓求教授拜访 了韩 国金融服 务委员会 委员 长 京 大学商学 院三 十周年庆典 活动 , 受邀在 6月 8 1下午 的院 3 并 3 K a g Wo u ( 光 宇 ) 士 。 w n — oJ n 全 博 庆学术报告 会上发表 了“ 国企改革三 十年的理论反思 ” 的演讲 , 学校长助理 、 金融与证 券研究所所 长吴晓 求教 授参加 了在韩 国
维普资讯
中国经济 学大事 记(0 6 ) 28 0 ̄
究 》编 中国经 济学 网( 童 WWW.nj.1 正一 cj C ) 整理 x I

曩 珊 医
财政 财政 学研 部 科 究所副 长刘尚 教授 所 希 应
郑勇军 、 汉大学经济 与管理学 院院长陈继 勇教 授先后为大会 武 致 辞。
邀 为山东大学经 济学 院师生作 了“ 国财 政改 革的 热点 问题 ” 中 专题报告会 。报告会 由山东大学副校长樊丽 明教 授主持 。 由中 国社 会保 险学 会 、 国人 民大学 中 中 国社会保 障研究 中心 、 国艾伯特基 金会 联合 主办 的“ 德 国家 主 导的基本福利制度——亚 欧 国家社 会保 障 与社会 和谐展望 ” 国 际学术研讨会在 中国人 民大学逸夫会 堂隆重举行 。来 自德 国 、 英 国、 瑞典 、 匈牙 利 、 波兰 、3 、 国 、 1本 韩 印度尼 西亚 、 新加 坡 、 越 南 、中 国与 中国香港地 区等亚欧两 大洲的著名社 会保 障专 家 , 以及来 自联合 国开发署驻华 代表 处 、 国驻华使 馆 、 国艾伯 德 德 特基金会驻北京办公 室 、德 国艾伯 特基金会驻韩 国办公 室 、 德 国艾伯特基金会驻新加坡 办公室 、 中欧社会保 障合作项 目外 国 代 表和 中国人 民大 学社会保 障专 业部 分师生 约 10人 出席 了 0 本次会议 。

论中国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发展趋势

论中国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发展趋势

论中国房地产经济陈宇(A4纸,正文小4 行距22磅字数2000 在最终的打印稿上的左上角写上一号)众所周知,在2008年,以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为标志,房地美、房利美申请破产,美联储注资等一系列的事件发生,宣告了作为世界经济中心的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进而对世界的经济领域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并逐步危及其他领域。

而在中国,提到08年,人们不禁想到了很多很多令国人感动与自豪的事件,同时,老百姓的生活也慢慢地变化。

当时,国内的猪肉及蔬菜价格,还有粮油价格开始上涨,经济出现通膨现象。

而耕地及商品房价格在小幅度的下挫后,也开始了上涨。

在国外,有08年代后来的一段时间里,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国际事件,北非如埃及等国家频发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更有愈演愈烈之势,政权摇摇欲坠,而在阿拉伯世界里也不平静,利比亚的战火,叙利亚的抗议等等,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难道这些事件它们之间就没有联系。

虽然目前,国外局势紧张,但国内的形势仍可以算得上是稳定的,但是我们仍不可以不未雨绸缪,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并相应地调整策略。

不得不注意的是,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浮动,大量的国外热钱涌入中国,并最终流向了房地产,房地产行业兴起,房市价格一路走高,每年都有较大的涨幅,有形成房地产泡沫的趋势。

为防止泡沫的做大及破裂,我们必须一预防为主,主动借鉴日本房地产破灭的经验教训。

日本房地产泡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日元的升值与日本房地产泡沫有直接联系。

1985年,迫于美、英等其他G5国家的压力,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日元加速了升值的步伐。

国际上许多资金流入日本并最终流入房地产市场,为其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准备了资金基础。

2.长期低利率政策加速了泡沫的形成。

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本政府开始实行并长期实行了低利率政策,连续多次下调基准利率。

日本国内资本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大幅增加,导致出现流动性过剩,大量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间接导致了房地产价格上涨。

金融危机的教训及其对中国金融业的启示

金融危机的教训及其对中国金融业的启示

金融危机的教训及其对中国金融业的启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2008年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以来最辉煌的一年。

我们需要认真从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以便在未来的发展中找到更好的道路。

金融危机的教训首先,全球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稳健的金融基础之上。

金融市场是全球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否关系到全球经济的发展。

金融市场的繁荣和发展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但是如果金融市场失去了稳健性,泡沫破灭就会导致全球的经济问题。

其次,要对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监管。

金融市场监管意味着关注不同部门的经济和金融活动,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风险。

监管机构在金融市场的监管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监管机构未能履行好自己的监管职责,则会导致金融市场风险的积累,并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表明了全球各国之间在金融领域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因此,各国在金融领域之间必须进行合作,协商和通力合作来共同应对金融市场风险。

金融危机的启示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非常出色,这也说明了中国金融市场转型的潜力。

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看看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的启示。

首先,中国应推进金融市场深化改革。

中国的金融市场要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必须在监管体制和市场机制上持续进行改革。

其次,中国要加强金融市场的风险防范。

金融市场风险的防范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短期解决方案。

中国金融机构应该发挥好自我约束,严格控制风险。

第三,要加强金融科技创新的力度。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金融市场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可以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不仅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国际经济的发展。

中国需要积极参与全球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交流,共同推动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

总之,在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正在积极寻找新的平衡。

从08年金融危机--看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

从08年金融危机--看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

从08年金融危机——看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08年的全球经济大潮波涛汹涌,究其原因——美国的“次贷危机”。

追本溯源是从2001年以后,美国实行的“降息马拉松”行动。

不断的降息刺激着美国货币流动性充沛而汹涌。

美国民众疯狂的消费,买车买房,而此时美国财政赤字加剧,国债越发越多,美国的巨额国债被卖到世界各地。

因为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地位,所以不愁没人买美元。

终于,泡沫在越吹越大后,破裂了。

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的金融风暴。

本次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一个骇人听闻的例子就是,欧洲国家冰岛,在此次经济大萧条期间由于银行业的亏损,导致国家濒临灭亡,人均欠债20万美元!!一、金融风暴对中国的影响从近期中国国内的股市跌停,连续几天跌幅位居世界之首,中国股市饱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金融危机之害进而引发国民对中国经济全球化战略的利弊分析。

前几年,中国不少官方经济学家和国际问题学家,几乎异口同声的认为,中国是全球化的一个赢家,已经从全球化种受益良多。

但是如今,中国正在遭到经济全球化前所未有的冲击。

第一,从中国出口到世界的以劳工和环境为代价的“中国制造”商品正在受到世界各地的检验、质疑和执制。

以07年为标志,大批“中国制造”的商品被大量召回。

“中国制造”到底怎么样呢?大家心里最先想到的必定就是08年的轰动全国的“三鹿奶粉”被查处三聚氰胺事件,这也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对乳制品的大检查,伊利,蒙牛……大批牛奶纷纷落马。

这次事件已经完全超越了它本身的意义,它导致了人们对中国市场信心的缺失。

紧接着台湾,新加坡……都大量召回中国部分产品。

另一方面,诚然,中国是世界的生产车间,这毋庸置疑。

但大家又痛心的发现,高尖端产品,中国还是没有多少自己的品牌!第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遇到了挑战。

这几年,中国遭遇的全球化风险越来越多。

不少“走向全球”的中国企业和个人,已经品尝了全球化的苦涩。

比如,中国一些国企在美国的购并行为遇到了美国政治家和利益集团的抵制。

2008中国高校金融工程年会暨“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国际论坛综述

2008中国高校金融工程年会暨“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国际论坛综述

20 0 8中国 高 校 金 融工 程年 会 暨 “ 融 J程 与风 险 管 ” 际论 坛 ( 金 : 围 简称 金 融 J 年会 ) 4月 1 稃 于 2 H至 1 日在 广 东 商 学 院 隆 重 召 开 。 3 此 次 会议 由全 面 风 险 管 理 国 际组 织 ( R I和 广 东 商学 院共 同 主 办 , 东 商 学 院 金 融 学 院 承 办 , 东 省 电 子 商 务 市 场 应 用 技 术 重 点 实 验 E MI) 广 广
1 资本 市场 研 究 .
南开大学 周爱 民教授基 于Makv 型, ro 模 利用 MD ( nmu ecit nLnt 原理评估 中国股 票市场效率 。他认 为 : L Mii m D sr i eg po h) 深市较沪 市由
华 南 师范 大 学 屠 新 曙 教 授构 建 了时 变 风 险 度 蛀模 型 。他 借 用 物 理 学 的能 量 慨 念 , 分 利 用 证 券 市 场 情 表 的 信 息 , 别 从 单 个 证 券 充 分
和证券组合两个角度 , 创新性地提出 了一个对价格运动和交易量两个 因素都 予以考虑的 随时 间变化的风险度 量新方法——时 变风险 , 以 求既能反映通常情 况下的风险状况 , 又能对突发事件 的影响有所反映 , 以达到有效地 防范各种情} 兄下的风险。
M N V A O A分析 、 银行理财产 品的横截 面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 , 得出结论 : 权益挂 钩资产 、 理财期 限较 长 、 信托和 Q I 业务模式 的删 财产品 DI
的期 望 收益 、 际 收益 和下 偏 差 分 别 均 高 于非 权 益 挂 钩 资产 、 财 期 限 短 和直 接 投 资 业 务 模 式 的 财 产 品 ; 实 内资 银 行 ( 民 币 ) 人 的理 财 产 品

快速发展中寻求转型——2008年中国经济与金融形势分析

快速发展中寻求转型——2008年中国经济与金融形势分析

特别是货币政策频繁 动用 ,包括利率 、准备 金率 等 起来 需要付出难 以想像 的巨大成本。这就使得长期问
工具 多次登上舞 台,货 币政策成 为人们眼 中最热 的 题成 为摆在面前短期内必须下大力去解决与缓解的问 词汇。但 从 目前的经济 运行现实看 ,政策效 果并没 题 ,因此也带来 了二个必然结果:一是传统的、偏重 有大 家预期的那样好 ,原 因有很多 ,其 中很 重要 的 于短期 问题的宏观调控手段不我们消化了过剩产品。但是 ,20 年的 这会增加市场上 的流动性。 08 外部需求存在着锐减的风险。首先 ,美国次贷危机已 总体来看 ,虽然次级债危机的爆发增大 了世界经
经成 为影1 0 8  ̄20 年世界经济的最大变量 。目前主流观 济前景的不确定性 , ̄2 o 年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有 B o8 点认 为对美 国经济 的影响不大。但由于经济危机都有 利因素仍将强于不利因素,因此世界经济稳定较快增
长期 问题短期化。按 照经典 的宏观调控 四大 目 居 民获得的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 中所 占的比例太小 , 标一 经济增长 、就业扩大 、国际收入平衡与物价稳 以至于过多的资金流向了投资领域 ,才导致 了循环链 定来衡量 , 这几年宏观调控部门的工作应该是很轻松。 的形成。而收入分配问题 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 问 然而 , 事实正好相反。这些年来 , 除了四大 目标之外 , 题 ,它更多地是一个社会 问题。除此 以外 ,在保持经 我国的宏观调控承担了许 多 “ 非经典”任务 ,主要包 济发展 的同时 ,逐步加大环保力度 ,减少废弃物排放 括:节能减排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促进产业 等同样也社会问题。但是 ,现在这一切都成 了经济发
经济 发 展 必 须 面 对 三 大 问题
非经典”任务都是长期历史遗 留 结 构 失衡。2 0 07年 以来 ,C I 步 走高 、经济 发展 ,等等。这些 “ P逐 增速偏快 ,过去几年 存在的三过 问题依 然存在 ,经 问题 ,解决起来 同样需要一个长期 的过程。但是,其 济总量方面的矛盾浮 出水 面。为了避免经济 增长 由 中绝大多数问题 已经积 累到了某种临界点 ,以至于如 过快走 向过热 ,中央政府 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 果现在不解决 ,未来可能永远 无法解决 ,或者说解决

中国金融40人论坛-中国金融监管的五个优先课题

中国金融40人论坛-中国金融监管的五个优先课题

中国金融监管的五个优先课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谢平)中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过去十余年进步明显。

金融业在中国应对金融危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IMF在最近的中国金融行业评估报告中,给予中国金融业很高评价。

目前,中国金融机构呈现资本金充足、高盈利性、市值雄踞世界前列等繁荣景象。

然而,中国金融业也存在重大监管挑战,这些挑战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金融业未来5-10年的发展。

本文将简要讨论我国金融监管的5个优先课题,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一、促进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业应该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需要,有三个基本功能。

第一个功能是提供支付工具。

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功能是承担储蓄者和借款者之间的融资中介,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第三个功能是提供风险管理工具。

尽管现在中国金融业各项功能表现良好,但仍存在很多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金融监管应该在其中发挥辅助作用。

第一,中国居民经常抱怨银行收费太高,不合理,且缺乏透明性。

为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今年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发改委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对银行业的不规范收费情况进行了调查清理。

未来可能会出台银行业服务收费的政府指引。

政府应该明确哪些银行服务属于公共产品。

第二,中国信贷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中小企业所获贷款与它们对经济的贡献不匹配。

然而,在2008-2009年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这一局面进一步加剧。

尽管与政府相关的企业和投资项目获得了大量贷款,中小企业遭受了信贷紧缩。

很多中小企业不得不转而从民间借贷市场满足自己的融资需求。

某些地方,如浙江的温州和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在过度承担风险和欺诈肆虐之后,民间借贷市场崩盘,给当地经济和居民造成很大损失。

2012年3月份,国务院宣布在温州启动金融改革试点,以求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第三,中国很多保险产品本质是股票和/或债券投资产品,很少为投保人提供风险保护。

最突出的例子是投资连结人寿保险,该保险甚至卖给农民工。

这些保险产品偏离了风险共担的基本保险目标,更像是一个共同基金。

2008北大核心期刊一览

2008北大核心期刊一览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一)、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军事A/K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1、中国社会科学19、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36、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2、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学版学版20、浙江社会科学37、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3、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1、天津社会科学学版4、学术月刊22、社会科学研究38、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23、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学版学版24、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39、中州学刊6、文史哲会科学版40、南京社会科学7、学术研究25、求是学刊41、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8、江海学刊26、人文杂志42、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9、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27、江西社会科学会科学版10、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8、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43、甘肃社会科学11、社会科学29、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44、思想战线12、社会科学战线学版45、山东社会科学13、江苏社会科学30、学习与探索46、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14、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31、江汉论坛47、社会科学辑刊科学、社会科学32、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48、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15、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会科学版49、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16、河北学刊33、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大17、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34、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学版版50、学术界18、浙江学刊35、求索51、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98、云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会科学版学版99、北方论丛52、广东社会科学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100、云南社会科学53、国外社会科学学版101、社会科学家5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78、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版学版55、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79、河南社会科学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会科学版80、湖南社会科学学版56、学术交流81、学术探索104、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57、东岳论丛82、探索与争鸣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58、东南学术83、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会科学版59、学海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106、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60、学术论坛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61、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84、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62、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08、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学版85、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09、江淮论坛63、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110、北京社会科学64、探索学版111、前沿65、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87、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112、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学版学版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88、高校理论战线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会科学版89、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14、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67、齐鲁学刊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学版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版)69、湖北社会科学会科学版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92、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报学版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71、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93、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会科学版学版117、宁夏社会科学72、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94、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学版学版会科学版73、广西社会科学95、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19、内蒙古社会科学74、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6、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75、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学版会科学版会科学版B(除B9)哲学类核心期刊表1、哲学研究6、心理科学进展11、孔子研究2、心理学报7、中国哲学史12、周易研究3、心理科学8、道德文明13、伦理学研究4、哲学动态9、心理发展与教育5、世界哲学10、现代哲学B9 宗教类核心期刊表1、世界宗教研究2、宗教学研究3、敦煌学辑刊4、中国宗教5、西藏研究6、法音7、世界宗教文化8、中国道教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C8 统计学类核心期刊表1、中国统计2、统计研究3、统计与决策4、数理统计与管理C91 社会学类核心期刊表1、社会学研究2、社会3、妇女研究论丛4、青年研究C92 人口学类核心期刊表1、人口研究2、中国人口科学3、人口与经济4、人口学刊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C93 管理学类核心期刊表1、管理科学学报2、中国管理科学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2C96 人才学类核心期刊表1、中国人才C95 民族学类核心期刊表1、民族研究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10、回族研究2、世界民族会科学版11、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3、广西民族研究6、黑龙江民族丛刊会科学版4、广西名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7、西北民族研究12、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学版(改名为:广西民族大8、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会科学版13、青海民族研究. 社会科学版9、贵州民族研究14、中国民族D1,3,5, 7, 8国际政治类核心期刊表1、世界经济与政治2、现代国际关系3、欧洲研究4、国际问题研究5、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6、美国研究7、国际论坛8、当代亚太9、国际观察10、俄罗斯与中亚东欧研究11、国外理论动态12、国际政治研究13、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16、当代世界17、日本学刊18、西亚非洲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D0,D2, D4,D6中国政治类核心期刊表1、中国行政管理2、政治学研究3、求是4、马克思主义与现实5、教学与研究6、中国行政学院学报7、克思主义研究8、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11、理论前沿12、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瞭望14、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1、新视野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理论探索26、党的文献27、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8、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9、长白学刊30、求实31、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34、前线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36、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党建研究39、行政论坛40、理论学刊41、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理论导刊46、南京行政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D9法律类核心期刊表1、法学研究2、中国法学3、法学4、法商研究5、政法论坛6、现代法学7、中外法学8、法学论坛9、法律科学10、法制与社会发展11、法学家12、比较法研究13、环球法律评论14、当代法学15、法学论坛16、政治与法律17、河北法学18、法学杂志19、法律适用20、行政法学研究21、中国刑事法杂志322、人民司法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4、人民检察25、知识产权26、中国法医学杂志27、中国司法鉴定(二)、经济F 综合性经济科学类核心期刊表1、经济研究2、经济学动态3、经济学家4、经济科学5、经济论坛6、南开经济研究7、当代经济科学8、当代经济研究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2、经济问题13、现代财经14、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F1 世界经济类核心期刊表1、世界经济2、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外国经济与管理4、世界经济研究5、国际经济评论6、世界经济文汇7、东北亚论坛8、亚太经济9、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F12,2(除F23,27)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类核心期刊表1、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3、地域研究与开发4、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开发研究7、上海经济研究8、宏观经济研究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13、城市发展研究14、中国经济史研究15、资源科学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F23 会计类核心期刊表1、会计研究2、审计研究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5、财会通讯. 综合6、会计之友7、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事业财会F3 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表1、中国农村经济2、农业经济问题3、中国农村观察4、中国土地科学5、农业现代化研究6、农业技术经济7、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9、农村经济10、农业经济11、世界农业12、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5、绿色中国. B版,理论版(改4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F4/6 (含F 27)工业经济类核心期刊表1、中国工业经济2、南开管理评论3、经济管理4、管理科学5、工业工程与管理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科学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12、管理现代化13、经济与管理研究F7 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表1、国际贸易问题2、国际贸易3、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5、国际经贸探索6、商业研究7、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10、中国商贸11、价格理论与实践12、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3、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16、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F81 财经类核心期刊表1、税务研究2、财政研究3、涉外税务4、税务与经济5、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当代财经8、财经研究9、财经问题研究10、中国财政11、财经科学12、中国税务13、财政监督F82/83/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类期刊表1、金融研究2、国际金融研究3、金融论坛4、金融理论与实践5、保险研究6、证券市场导报7、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9、上海金融10、金融与经济11、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13、投资研究14、新金融15、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浙江金融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19、南方金融(三)、文化、教育、历史G20 G21 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类核心期刊表1、新闻与传播研究2、国际新闻界3、现代传播4、新闻记者5、新闻大学6、当代传播7、中国记者8、新闻界9、新闻战线10、传媒11、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13、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G22 广播、电视事业类核心期刊表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电视研究5G23 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表1、编辑学报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3、中国出版4、编辑之友5、科技与出版6、出版发行研究7、编辑学刊8、出版广角9、中国编辑10、中国图书评论11、读书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类期刊表1、中国图书馆学报2、图书情报工作3、情报学报4、大学图书馆学报5、图书馆杂志6、图书馆7、图书馆论坛8、情报科学9、图书馆建设10、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13、情报理论与实践14、情报杂志1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6、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G27 档案学类核心期刊表1、档案学通讯2、中国档案3、档案学研究4、档案与建设5、浙江档案6、档案管理7、兰台世界8、山西档案9、档案10、北京档案G3 科学、科学研究类核心期刊表1、科学学研究2、科研管理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4、研究与发展管理5、中国软科学6、中国科技论坛7、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9、科技管理研究10、科技导报G4 综合性教育类期刊表1、教育研究2、比较教育研究3、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5、教育理论与实践6、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东华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10、教育与经济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13、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研究17、教育探索18、中国远程教育19、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22、教育导刊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G 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类核心期刊表1、学前教育研究G62/63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G62/G63(除各科教学)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除各学科)类核心期刊表1、课程、教材、教法2、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6、教育研究与实验. 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 中学版8、外国中小学教育69、中小学管理G623.2,G633.3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语文)类核心期刊表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G623.3,G633.4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外语)类核心期刊表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G623.4,G633.5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历史地理)类核心期刊表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G623.5,G633.6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数学)类核心期刊表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G633.2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政治)类核心期刊表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G633.7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物理)类核心期刊表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G633.8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化学)类核心期刊表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G633.91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生物)类核心期刊表1、生物学教学G 64 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1、教育发展研究2、中国高等教育3、学位与研究生教育4、江苏高教5、中国高教研究6、现代大学教育7、高等工程教育研究8、高教探索9、黑龙江高教研究10、复旦教育论坛11、中国大学教育12、辽宁教育研究13、现代教育科学. 高教研究G7各类教育类核心期刊表1、中国特殊教育2、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4、中国成人教育5、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7、成人教育8、中国职业技术教育9、继续教育研究7G8体育类核心期刊表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与科学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文化导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类核心期刊表1、中国语文2、当代语言学3、语言教学于研究4、语言研究5、世界汉语教学6、中国翻译7、语言文化应用8、汉语学习9、方言10、语文研究11、古汉语研究12、民族语文13、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15、上海翻译16、辞书研究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H3/9 外国语类核心期刊表1、外语教学与研究2、外国语3、外语与外语教学4、外语界5、现代外语6、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1、山东外语教学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中国俄语教学I1,13/7 世界文学类核心期刊表1、外国文学评论2、外国文学研究3、外国文学4、国外文学5、俄罗斯文艺6、当代外国文学7、世界文学8、译林I20 文学理论类核心期刊表1、文学评论2、文艺研究3、文学遗产4、文艺理论研究5、鲁迅研究月刊6、当代作家评论7、文艺争鸣8、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9、南方文坛10、红楼梦学刊11、小说评论12、中国比较文学13、文艺理论与批评14、民族文学研究15、中国文学研究16、当代文坛17、明清小说研究18、新文学史料19、文艺评论20、名作欣赏I21/29 文学作品类核心期刊表1、人民文学2、收获3、十月4、当代5、上海文学6、中国作家7、钟山8、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9、花城10、长城11、大家12、山花13、天涯14、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芙蓉17、北京文学. 原创版18、诗刊19、青年文学20、莽原21、飞天22、剧本23、小说界24、时代文学825、民族文学J 综合性艺术类核心期刊表1、艺术评论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J2,3,5绘画,书法,工艺美术类核心期刊表1、新美术2、装饰3、美术研究4、美术观察5、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版7、世界美术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J4 摄影艺术类核心期刊表1、中国摄影J6 音乐类核心期刊表1、中国音乐学2、音乐研究3、中央音乐学院学报4、中国音乐5、人民音乐6、音乐艺术7、黄钟8、音乐创作J7 舞蹈类核心期刊表1、舞蹈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J8 戏剧艺术类核心期刊表1、戏剧艺术2、中国戏剧3、戏剧4、艺术百家5、戏曲艺术6、戏剧文学7、中国京剧8、当代戏剧9、四川戏剧10、上海戏剧J9 电影、电视艺术类核心期刊表1、电影艺术2、当代电影3、世界电影4、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电影文学6、电影新作7、中国电视8、中国电影市场9、当代电视K(除K 85)历史类核心期刊表1、历史研究2、近代史研究3、中国史研究4、史学月刊5、史学理论研究6、世界历史7、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9、清史研究10、史林11、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13、史学史研究14、民国档案15、中华文化论坛16、文献17、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当代中国史研究19、历史档案20、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2、中国史研究动态23、中国典籍文化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K85 文物考古类核心期刊表1、文物2、考古3、考古学报94、考古与文物5、中原文物6、东南文化7、华夏考古8、敦煌研究9、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11、江汉考古12、农业考古13、故宫博物院院刊14、北方文物(四)、自然科学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表1、科学通报2、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7、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8、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9、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0、浙江大学学报. 工学版11、中国科学. E辑12、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3、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4、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6、自然科学进展1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武汉大学学报. 理学版20、高科技通讯21、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22、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3、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4、中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5、吉林大学学报. 理学版26、东北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27、河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8、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9、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0、重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大学学报)31、天津大学学报32、四川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3、西南交通大学学报34、国防科技大学学报35、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6、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7、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8、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9、兰州理工大学学报40、湖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41、中国科技大学学报42、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43、四川大学学报. 工程科学版44、复旦学报. 自然科学版45、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46、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47、云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48、浙江大学学报. 理学版49、西北工业大学学报50、福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51、北京工业大学学报52、郑州大学学报. 工学版53、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54、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55、北京交通大学学报56、内蒙古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57、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58、江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59、应用科学学报60、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61、中国科学. 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62、扬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6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64、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65、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66、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67、武汉大学学报. 工学版68、上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69、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70、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71、南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72、桂林工学院学报73、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74、山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7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77、南京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78、太原理工大学学报79、山东大学学报. 理学版80、安徽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8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82、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83、华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84、深圳大学学报. 理工版8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8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87、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88、河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89、自然杂志90、河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91、河北工业大学学报92、宁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93、科技通报94、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95、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10版96、郑州大学学报. 理学版97、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理工版9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99、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00、中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0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2、广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03、山东大学学报. 工学版104、东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05、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06、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07、湖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08、浙江工业大学学报109、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10、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11、南昌大学学报. 理科版112、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1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14、烟台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15、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16、济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1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118、江苏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19、河北科技大学学报120、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N 自然科学总论类核心期刊表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系统工程3、系统工程学报4、中国科学基金5、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改名为:系统管理学报)6、实验室研究与探索7、自然辩证发研究8、科学9、系统工程10、自然科学史研究11、系统辩证学学报(改名为:系统科学学报)12、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3、实验技术与管理14、中国科技史杂志15、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O1 数学类核心期刊表1、数学学报2、数学年刊A辑3、应用数学学报4、中国科学. A辑,数学5、计算数学6、数学物理学报7、模糊系统与数学8、系统科学与数学9、数学进展10、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11、工程数学学报12、应用数学13、应用概率统计14、高等应用数学学报. A辑15、数学杂志16、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17、数学的实践与认识O3 力学类核心期刊表1、力学学报2、应用数学和力学3、计算力学学报4、力学进展5、固体力学学报6、力学与实践7、应用力学学报8、爆炸与冲击9、实验力学10、机械强度11、力学季刊12、振动与冲击13、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O4 物理类核心期刊表1、物理学报2、光学学报3、发光学报4、低温物理学报5、光子学报6、中国激光7、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8、声学学报9、物理学进展10、原子核物理评论11、物理12、量子电子学报13、高压物理学报14、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5、量子光学学报16、大学物理17、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8、计算物理19、波谱学杂志20、低温与超导21、物理实验22、光散射学报11。

2008 中国金融危机

2008 中国金融危机

2008 中国金融危机:怎么办?汉唐赤子[声明] 本文关于一些公司的数据和信息来源于公开的渠道,同时基于本人的行业背景加以分析和推理。

作者不对本文对这些公司造成伤害负责.并且任何投资机构或者个人不能基于本文作出针对相应投资活动,一切行为后果自负。

2008中国将面临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危机起源于美国次信贷风暴。

全球的金融公司将在中国隆重登场,最大限度的获得利润。

本人将详细描述。

其实我应该在这个长周末写。

但责任是我不得不尽快。

同时1月14日中国政府拒绝让中国投资公司(CIC)投资花旗银行这个好消息更使我有动机完成本文。

这也算是对祖国一点贡献。

大家也可以和我联系和交流china2058@1背景去年开始的美国次信贷风暴已经切切实实的影响全球的经济发展。

最近有太多的不利消息。

象美国最大银行花旗集团在去年第四季度巨亏98.3亿美元,为花旗有史以来最大的季度亏损。

美林目前次信贷损失为167亿美金,导致去年第四季度亏损98亿美元。

美国次信贷风暴将在今年8月到达最低谷。

去年美联储主席认为美国次信贷风暴涉及不到一千两百亿美金。

根据市场操作的杠杆原理。

(10到100倍)本人预测直接和间接涉及资金将最大达到4万亿美金。

损失将超过美国的911.问题是谁为这笔损失买单?中国。

所有的西方国家都选择了“中国”。

为何是这样?中国和印度目前发展非常快,为何不选印度?理由简单-中国的经济实力完全可以cover 这笔损失。

2008年西方国家将发动一场针对中国史无前例的金融战争。

这场战争爆发的可能性高于50%。

这场战争的结果将造成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的成果毁于一旦。

紧急呀!2.内因中国从2004开始经济实力为世人瞩目。

本文不做太多描述。

这里列举存在的问题:(1)国内物价上涨太快,房地产泡沫已经出现(2)股市总值居亚太第一,虚高(3)外债每年偿还利息超过30亿美元――有点多。

另外,国家外汇管理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9月末,我国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的57.18%。

中国应对08年全球金融危机

中国应对08年全球金融危机

中国应对08年全球金融危机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08年金融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动荡。

这次全球金融海啸对中国的影响虽然不如西方国家那样明显,但是依然对我国经济带来了及其不利的影响。

伴随着金融危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猖獗,我国出口面临大面积缩减,国外资本市场转嫁危机利用中国市场融资,外汇储备面临缩水,对外投资面临严峻考验,房地产业呈现巨大泡沫,房贷市场出现危机。

最直接的就是08年我国经济结束了连续五年的两位数增长的态势,GDP增速明显放缓!我们看到我国金融企业对美国投行的投资,随着投行的倒闭或经营不景气而蒙受损失;一些涉外企业或者与美国本土合资或合作企业因危机影响导致利润缩减;国际金融危机抑制美欧市场的消费需求,从而影响到中国的出口业增长;在我国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地区沿海一带,由于外需的萎缩,很多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破产的危险。

从08年起南方出现了大规模的小企业倒闭现象,大批民工返乡,很多适龄就业人员面临着就业压力;我国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泡沫将要破灭的现象,金融市场出现震荡的局面;国内股市市场疲软投资热情不高;全国物价持续上涨居民消费指数CPI居高不下,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看到跟民生密切相关的食品价格,两年内大幅度上涨,部分食品上涨甚至打一倍之多,很多居民生活走向了贫困的边缘。

中国采取的措施对于此次金融危机,中国政府迅速果断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了经济不下滑!1.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

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相继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应。

2.宽松的货币政策。

9月、10月、11月连续四次下调基准利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

3.2008年10月27日还实施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对中中国经济的影响

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对中中国经济的影响

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入2008‎年9月以来,美国金融市场‎风云再起,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美洲银行收购‎美林集团、AIG集团陷‎入危机,旷日持久的美‎国次贷危机转‎化为严峻的世‎纪性金融危机‎。

全球各国政府‎相继或联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支持‎,除直接对金融‎机构的接管以‎及通过货币政‎策大量注入流‎动性以外,还涉及一些制‎度调整方面的‎内容,将可能给全球‎未来的金融发‎展造成一些长‎远的影响。

目前,金融危机已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008年世‎界经济已明显‎放缓,下行风险逐步‎加大,前景更加不确‎定。

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2%,发达经济体经‎济2009年‎将下降0.3%,其中,美国经济将负‎增长0.7%,欧元区两个主‎要经济体德国‎和法国将分别‎负增长0.8%和0.5%。

全球经济落入‎寒冬,中国经济也难‎独善其身。

11月CPI‎同比涨幅从1‎0月的4%回落至2.4%,低于市场预测‎的3%,经季节性调整‎后的月环比涨‎幅由-0.1%降至-0.7%。

11月PPI‎同比涨幅从1‎0月份的6.6%降至2%,低于市场预测‎的4.4%,月环比涨幅从‎10月份的-1.6%大幅降至-3.1%。

11月CPI‎和PPI涨幅‎低于预期,凸显了宏观经‎济的严峻性。

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大量外国资本‎外流,造成短期内流‎动资金不足,导致过高的有‎形资产价格无‎法维持,如房地产价格‎,钢铁价格等等‎,目前大量的房‎地产商已无法‎坚持下去,通过相关媒体‎频频发出救市‎信号,由于我国的经‎济已经被房地‎产与汽车行业‎绑定,所以某些地方‎政府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来扶‎持摇摇欲坠的‎房市。

2,通货膨胀,物价走高,政府只能通过‎物价管制来控‎制物价(CPI-物价指数),但是对物价影‎响巨大的原材‎料价格-即(PPI)确居高不下,没办法,中国已经失去‎了国际市场上‎涨原材料的定‎价权,如何丧失的这‎个以后说,如:(大豆,铁矿石,原油,大米,等等),此外由于美元‎的继续贬值,直接导致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大幅走高,看看现在黄金‎的价格就知道‎了。

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

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主要由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造成的,美国金融危机,造成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很多貌似强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就达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要大,因为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放大了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是,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具体数字有待今后的时间来检验和消化;(如中投对大摩、黑石、货币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各大银行持有的次贷及雷曼债券损失也将是巨大的,这从平安90%的巨大投资损失可以看到);世界巨头的危机靠他们自己是无法消化的,例如美国7000亿美金的救市资金肯定不会自己全部买单,中国势必会成为最终的买单一族,中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试图用启动强大的内需来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但为时太晚,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岂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

而且中国面临着通胀、通缩、滞胀的三重威胁,势必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较为艰难,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

但是,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改变,即使连续降息也难以在短期拉动内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对策如下,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核心目标。

目前已经采取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实施结构性减税、降低或取消一些项目的收费、加大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力度等。

1.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增加政府支出。

2.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大频度降息和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

2.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这次美国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发生的,,由于中国过高的对外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依存度,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央行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