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水”在《卫风.氓》中有何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淇水”在《卫风.氓》中有何意
人教版教材选录了《卫风?氓》一诗。
教学中,当教读完全诗准备小结时,突然一个学生问:“老师,诗中的‘淇水’出现了三次,它是不是也有作用呢?”这个问题在备课时没有想到,《教师教学用书》中也没有说明。
下面就此联系具体的课文作些分析,希望对同行们有所启迪。
在《卫风?氓》一诗中“淇水”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意象,它在诗中出现过三次。
第一次出现在第一诗节:“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女主人公追述自己的恋爱生活,“我”送他渡过淇水一直到顿丘,约好秋天再结良缘。
这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温柔与热情。
毕竟那时“氓”是她中意的男朋友啊。
在这里“淇水”是女主人公柔情的写照,表现了“我”是多么缠绵而痴情!
第二次出现在第四诗节:“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字面意思是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
这是写女主人公嫁入丈夫家后,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
女主人公不得已坐上车子,渡过淇水,回娘家去。
在古代出嫁女不请自归,我们可以想象此时的她,心中的苦泪,就像淇水,早已漫过心堤,奔涌而出,打湿了她整个灵魂。
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同时指出,这不是女人的过错,而是男人的反复
无常。
第三次出现在最后一个诗节:“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字面意思是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
这实际是借以表达,河水有岸而夫心无法捉摸,凸显的是“氓”的卑鄙无耻。
在这里,作者借“淇水”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这是女主人公对负心汉的痛斥,既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痛苦与愤怒,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清醒与理性。
“淇水”的三次出现,每一次都有深刻的涵义,在诗里不是可有可无的意象,它是女主人公情感变化的一个载体,是全诗基调变化的一个寄托物,同时也表现了诗歌故事的节奏变化,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意象。
“淇水”作为背景贯穿全诗,显示了构思的严密与巧妙:“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写
出了相恋时依依不舍;“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写被弃后再
涉淇水返回娘家时无奈的情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则
以生活中所经历的印象最深的场景兴起内心感情。
同是一条淇水,随着主人公前后处境的不同,表现了悲喜不同的心境,真是情以物迁,情与景会,也可以说“淇水”见证了“氓”负心的过程。
如果说《卫风?氓》中“桑叶”这一意象是诗人借“桑
之未落,其叶沃若”到“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变化,来比喻女主人公的相貌的变化,反衬“氓”的心急情切到背情变心的变化的话,那么“淇水”这一意象则是随情节和人物
遭际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可悲的命运和心理的变化,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忠于爱情、坚强决断的女子形象。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充分表现出“我”的清醒和刚烈,自悔而不自伤,决绝而不留恋,彰显出中国古代劳动妇女追求婚姻自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分析至此,学生对“淇水”这一意象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能全面地理解女主公的性格特征。
(作者单位:淮安市楚州区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