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了解新中国的法治进程及其成果,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关系。
时空观念认识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运用文献资料,了解当代中国法律制定的广泛性和规范性。
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历史意义。
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崇尚法治的精神和民主法治意识,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形成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道德情操。
1.重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程、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难点: 理解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涵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基础认知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
(1)成就
①制定《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
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
(2)作用: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____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建立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2.中国法制建设的形成时期
(1)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强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________、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____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前后,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3.中国法制建设的完善时期
(1)中共___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____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____”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3)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_____________体系。
(4)中共十八大以来
①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
②推进科学立法、___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③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___一体建设。
④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_______。
⑤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⑥2020年5月通过的《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背景:新中国百废待兴,物质匮乏。
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________代表。
(2)表现
①道德风尚:健康向上。
②政治氛围:热爱党、热爱_______。
③行动准则: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_______。
④人际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2.改革开放后
(1)背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表现
①20世纪80年代:“_____________”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
②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对促进_______好转起了积极作用。
③1994年,中共中央把______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④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______________》,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提出
①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③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_____________观。
(2)意义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_______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深化探究
探究一我国法律制定过程中体现的特点
材料自新中国成立至2007年底,我国先后将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行政诉讼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物权法等15部法律草案全文公布,征求意见。
2008年4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宣布,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一般都要予以公开,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从此,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成为常态。
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宪法和各种法律制定过程中体现的特点。
提示:特点:高度重视人民意愿,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人民依法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探究二“法制”与“法治”的比较
材料 20世纪90年代,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据材料,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制”改为“治”。
请你谈谈对这一字之改的认识。
提示:法制是一种社会制度,属于法律文化中的器物层面;法治是一种社会意识,是法律的运行状态和过程。
法制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规则的普适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健全的法制是实行法治的必要条件;法治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自觉性、能动性和权变性。
“法治”更能体现政府对国家依法治理的决心和目的。
探究三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
材料宪法宣誓制度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其誓词如下:“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家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有什么意义?
提示:维护宪法的根本法地位;促进宪法的实施;增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合法性和严肃性;有利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理解其就职以后所享有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当权为民所用。
探究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与地位
材料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
同时,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紧密结合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996年10月10日)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史观,阐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与地位。
提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物质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它的发展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国家及时制定了《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婚姻法》《工会法》《惩治贪污条例》《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
1954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根据宪法通过了《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基本法律。
这表明,这一时期( )
A.通过立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初步形成新中国法律法规体系
C.突出落实“依法治国”理念 D.法制建设适应了工业化步伐
【答案】B
2.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这反映了当时( )
A.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趋于法制化 B.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C.加强法制建设是为了巩固新政权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施
【答案】B
3.某部法律序言中写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这部法律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答案】C
4.下表反映了1978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有关法律文件的决定情况(单位:件)。
这反映了我国( )
A.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还不到位 B.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还不完整
C.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完善 D.将依法治国方略正式写进宪法
【答案】C
5. 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不包括(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之魂
B.它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性前提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前进的“路标”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