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微专题小练习》政治专练5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练57实践与认识
1.[2021·河北卷]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
确进入预定轨道。
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
根据任务安排,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
由此可见() A.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B.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C.认识工具决定人的认识水平
D.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索世界规律的思维活动
2.[2021·湖南卷]工业机器人的RV减速器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
近年来,我国科
研人员从源头上进行基础理论创新,通过不断科技攻关,最终掌握了“机器人关节RV减速器设计及制造工艺”的核心技术,并将研究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
这一事实佐证了()
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能够推动科技创新②创新性思维能够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对事物联系多样性的科学认知是理论创新的基础④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价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2021·湖南卷]某校学生深入到一家工厂进行劳动体验。
劳动结束后,甲同学说:“工
人叔叔们教会了我们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乙同学说:“工厂的劳动让我体会到生产工艺的魅力,今后要努力学好本领,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从同学们的感言中,我们认识到()
①实践活动获得的知识总是高于书本知识②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③劳动是深化和拓展书本知识的重要途径④劳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2020·全国卷Ⅲ]1869年,门捷列夫公布了自己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将已发现的化学
元素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中。
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类铝”(镓)、“类硼”(钪)等当时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他的推断和预言后来在实验中被逐一证实。
这表明()
①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
②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
③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
④科学原理—科学预测—实践检验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2020·山东卷,12]毛泽东指出:“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
以由人们瞎说一气,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的。
”这告诉我们的是()
①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都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②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和检验真理的标准③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④不以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2022·全国甲卷]2022年2月27日,以某高校学生为主研制的遥感卫星“启明星”
发射升空,学生可以根据需要给卫星发指令获得地球观测数据,用来验证自己的创意是否合理可行。
通过研制卫星,学生巩固了专业知识,极大地提升了专业能力。
由此获得的启示是()
①认识的目的全在于从实践中获得真理
②亲身参与实践获得的知识才是可靠的知识
③间接经验同直接经验相结合能够深化认识
④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认识的客观真理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2020·江苏卷,31]动物毒素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
与盲目使用毒素治疗疾病的年
代相比,今天研究人员不仅知道动物毒素包含着多种成分以及每种成分的分子级目标,而且还基于毒素的特征,运用基因组学的技术研究毒素作用机理,把一些致命毒素变成药物的来源。
这说明()
A.人的理性能够为客观物质世界确立自然法则
B.科技创新提供新的认识工具促进认识的深化
C.创造性思维活动能够变头脑中的观念为现实
D.事物性质的改变是新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
8.[2022·全国乙卷,22]穿山甲原来被作为重要的药用野生动物,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
响我国穿山甲数量急剧下降,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穿山甲未被继续收载。
2020年6月5日,国家林草局发布公告,将穿山甲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这表明()
①认识只有不断变化才能正确指导实践
②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③认识发展的目的在于不断创新原有观点
④社会实践的需要是认识发展变化的动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
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
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 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 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