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心律失常)诊疗常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悸(心律失常)诊疗常规。
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因惊恐、劳累而发,时作时止。
发作时常伴有气短、胸闷,甚至眩晕、喘促、晕厥;脉象或数,或迟,或节律不齐。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过速、心律不齐及异位心律等,凡具有心悸临床表现的,均可参考本方案辨证论治。
一、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陈文斌、潘祥林主编的《诊断学》(第六版)中“心电图”章节诊断标准。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治疗
1、气阴两虚,瘀热互结证
症状:心悸怔忡,或见刺痛,虚烦多梦,或自汗盗汗,或五心发热,舌质暗红尖红甚或有瘀点,苔黄,脉虚数或促涩、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清热
方药:四参饮加味。
太子参20g,丹参30g,苦参15g,北沙参12g,郁金12g,生百合30g,炒枣仁12g,莲子心3g,远志12g,茯苓神各15g,生龙齿30g,节菖蒲12g,回心草12g,甘草6g。
若气虚偏盛,气短乏力较甚者,加黄芪益气补心;若阴虚而有低
热者加天门冬、干地黄、黄连以养心清热宁心;若心烦失眠明显者加合欢花、柏子仁以安神助眠;若肾阴不足,症见腰酸膝软,目弦耳鸣者,加女贞子、龟甲、鳖甲以滋肾养心;若兼心脉瘀阻,胸闷刺痛,舌有瘀点者,重用丹参,加三七末(冲服)活血通脉。
若大便溏泻,加芡实、诃子以健脾止泻;胃纳欠佳加砂仁、焦三仙、炒卜子以健胃消食。
中成药:根据病情选取1-2种应用。
参松养心胶囊,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
用于心悸属气阴两虚,心络瘀阻证患者,症见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闷不舒,阵发胸痛,失眠多梦,头晕眼花,神倦懒言,舌质暗或有瘀点,少苔,脉细弱或结或促。
口服,一次2粒,3次/日。
步长稳心颗粒,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
主治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心悸、胸闷胸痛。
口服,一次9g,3次/日。
生脉/参脉针,益气养阴,止渴固脱,敛汗生脉。
用于气虚津亏,气阴两伤之心悸,脉虚无力,汗多口渴,舌红少津,脉虚软或弦细数或结、代等症。
40-60ml,静点,日1次。
2、痰火扰心证
症状:心悸时发时止,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12g,陈皮12g,半夏10g,茯苓
15g,枳实10g,竹茹12g,茯神15g,丹参20g,甘草6g。
热象明显,加黄芩、山栀、莲子心清心泻火;大便秘结,加全瓜蒌、大黄化痰通腑;惊悸不安加生龙齿、生牡蛎、珍珠母镇心安神;火郁伤阴加生地黄、麦冬、玉竹、生百合养阴清热。
中成药:痰热清注射液,清热化痰,用于症见心悸,胸闷烦躁,口苦口干,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弦滑者。
静脉滴注,每次20ml,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注意控制滴数在60滴/分内,一日1次。
3、心神不宁证
症状:心悸怔忡,善恐易惊,稍受惊吓则坐立不安,失眠多梦,梦中容易惊醒,舌淡苔白,脉虚数或时有结、涩。
治法:养心安神,镇惊定悸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
茯苓神各15g、生龙齿30g(先煎)、节菖蒲12g、太子参(党参)24g、远志10g、炙甘草12g。
方中通常用太子参或党参,气虚较重者可改用人参,阴虚较重者可用西洋参。
若有自汗、盗汗者,可加浮小麦、黄芪、煅牡蛎以益气敛汗;胃肠不适便溏者加砂仁、藿香、甘松以行气健脾止泻。
若兼脾虚,腹胀纳呆者,加白术、木香、砂仁、焦三仙、炒卜子以行气健脾开胃。
中成药:根据病情选取1种应用。
安神补心丸,养心安神。
用于阴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头晕耳鸣。
口服,15丸,3次/日。
朱砂安神丸,清心养血,镇惊安神。
用于胸中烦热,心神不宁,失眠多梦。
口服,6g,2次/日。
4、气血不足证
症状:心悸短气,活动尤甚,眩晕,乏力肢麻,面色无华,唇色淡白,舌质淡红,脉细弱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心,补血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太子参(党参)20g,黄芪15g,白术12g,当归15g,茯苓15g,远志12g,酸枣仁12g,木香10g,元肉12g,炙甘草10g。
方中通常用太子参或党参,气虚较重者可改用人参,阴虚者可用西洋参。
若有自汗、盗汗者,可加浮小麦、煅牡蛎以益气敛汗;胃肠不和便溏者加芡实、砂仁、藿香、甘松以行气健脾止泻。
若兼血瘀,证见胸憋闷痛,口唇发绀者,加丹参、川芎以活血通脉;若兼脾虚,腹胀纳呆者,加木香、砂仁以行气健脾开胃;嗳气吐酸者加海螵蛸、煅瓦楞、法半夏以降气抑酸;睡卧不安者加夜交藤、合欢皮以和胃安神。
中成药:
柏子养心片,补气,养血,安神。
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
口服,3片,2次/日。
归脾丸,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用于心脾两虚而致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等。
口服,每次10粒,3次/日。
黄芪注射液,补中益气,症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10-20ml,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液250-500ml,静滴,日1次。
5、心脉瘀阻证
症状: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前区刺痛,入夜尤甚,或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瘀斑、瘀点,脉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桃仁红花煎加减。
桃仁12g、红花10g、赤芍12g、生地黄18g、香附12g、丹参20g、当归12g、延胡索12g、青皮12g、甘草9g。
若兼气虚、心悸乏力者,可去香附、青皮,加党参、黄芪,以益气养心;兼阳虚胸闷气短、畏寒肢冷者,去青皮、生地黄、红花,加淫羊藿、熟附子(先煎)、肉桂以温心通阳。
中成药:根据病情选取1-2种应用。
地奥心血康胶囊(或软胶囊),行气活血化瘀。
用于。
瘀血内阻之心悸、脑闷或痛、眩晕、气短等病症。
口服,一次2粒,3次/日;
冠心丹参滴丸,理气活血化瘀。
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心悸气短、胸闷、胸痛。
口服,一次10粒,3次/日。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活血、化瘀、通脉。
用于心血瘀阻而致心悸、胸闷等。
一次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500 ml,静脉滴注,日1次;
葛根素注射液,活血化瘀,用于心血瘀阻之心悸、胸闷或痛。
一次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500 ml,静脉滴注,日1
次;
6、阴虚火旺证
症状:心悸不宁,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或有低热,或五心烦热,口舌干燥,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或促涩。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生地15g,玄参15g,麦冬12g,天冬12g,当归12g,丹参20g,太子参15g,茯苓15g,远志12g,枣仁12g,柏子仁12g,桔梗10 g,甘草6g。
若见虚烦咽燥,口干口苦等热象较著者,可用朱砂安神丸加减;如阴虚火旺而兼见五心烦热、梦遗腰酸者,乃阴虚相火妄动之故,可用知柏地黄丸化裁。
中成药: 天王补心丸,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用于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
口服,一次10粒,3次/日。
7、心阳不振证
症状: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苍白,畏寒肢冷,乏力气短,舌淡苔白,脉虚微或兼迟缓,或兼涩、结、代。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参附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人参9g,熟附子15g (先煎),干姜10g,淫羊藿15g,桂枝10g,龙骨30g,牡蛎30g,甘松15g,炙甘草12g。
若兼心气不足、气短乏力者加黄芪以补益心气;若兼血瘀心脉,
心胸翳痛者,加降香、当归、川芎活血理气通脉;若兼痰阻心脉,心胸翳痛者,加瓜蒌皮、薤白、法半夏、石菖蒲豁痰开窍以通心脉;若兼阳虚水泛,肢体浮肿者,加茯苓皮、猪苓、泽泻、桂枝以通阳利水消肿。
中成药:根据病情选取1种应用。
心宝丸,温阳益气活血。
用于心悸、气促、疲乏、食呆、下肢浮肿、紫绀、呼吸困难等。
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
冠心舒乐胶囊(红参、黄芪、丹参、三七、冰片),益气养心,活血化瘀。
用于心气亏虚,心血瘀阻而致心悸、胸闷、胸痛等。
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
(二)其他中医疗法
1、中药足浴疗法
(1)气阴两虚,瘀热互结证:太子参,麦冬,老茶树根,苦参、红花。
(2)痰火扰心证:苦参、连翘、老茶树根、陈皮、半夏、茯苓,丹参。
(3)心神不宁证:当归、炒枣仁、合欢花、夜交藤、丹参。
(4)气血不足证:黄芪、当归、茯苓、茯神、节菖蒲。
(5)心脉瘀阻证:当归、丹参、川芎、红花、赤芍。
(6)阴虚火旺证:沙参、麦冬、玄参、夜交藤、丹参、茯神。
(7)心阳不振证:桂枝、熟附子、党参、细辛、茯苓、茯神。
2、耳针疗法
主穴:心、小肠、神门、皮质下。
配穴:心动过缓、各种传导阻滞加交感、肾上腺;房颤、心动过速加心脏点、耳迷根。
3、足底推拿按摩
重点反射区:肾上腺、心脏、胸部、大脑、脾、甲状腺、甲状旁腺、胆囊。
辅助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尿道、胃、肝、甲状腺、腹腔神经丛。
三、护理
1、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心阳不振者应趁热服用。
(2)观察并记录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2、饮食护理
(1)注意饮食调养,低脂低盐饮食。
虚者可进食大枣、莲子、百合、龙眼肉、山药、猪心、甲鱼等补益气血之品。
气阴不足者,用西洋参泡水代茶频服,以补养气阴。
阳气虚者,用红参、三七泡水代茶频服,忌食生冷。
阴血亏虚者,忌食辛辣。
痰瘀内停,忌食肥甘。
尤其对水气凌心水肿者,应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
(2)饮食有节制,宜清淡可口,忌食辛辣、醇酒、咖啡之品。
(3)便秘者给予润肠通便之物,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
3、情志护理
(1)心悸发作时有恐惧感者,应有人在旁陪伴,并予以心理安
慰。
(2)平时多向患者讲解紧张、恐惧、激动、思虑对病情的不良影响。
(3)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自慰法、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等。
4、临证(症)施护
(1)心阳虚弱,水气凌心,喘促不能平卧者,取半卧位,并给予吸氧。
(2)心血瘀阻,心阳虚弱,脉结代者,应正确测量短绌脉。
(3)心悸时,遵医嘱给予针刺。
(4)水气凌心伴水肿者,做好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损伤。
四、健康指导
1、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发因素。
2、起居有常,避免过劳。
注意增进体质的保健锻炼,要适量、适度。
3、教会患者监测脉搏和听心率的方法。
4、指导患者正确选择低脂、易消化、清淡、富营养饮食,少食多餐。
5、控制食盐摄人量,少饮浓茶、咖啡。
6、保持大便通畅,切忌排便时因用力过度而发生意外。
7、使患者了解坚持服药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