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知识必修二第六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 人类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 2.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
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会把它所受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

二、 环境问题的产生 主要原因
(1)人口压力
全球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①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②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③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

②人类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人们认识不到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的结果往往与长期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容纳和清楚能力,叫做环境的自净能力。

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质量下降问题。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继续发展(目的)三者相互
联系、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3.基本原则:
4.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 庞大的人口压力 (2) 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3) 深刻的环境危机
5.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我国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7.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区别 自然灾害(自然原因引起):
天文:太阳活动异常(黑子、耀斑),陨石流,彗星冲击,电磁爆,粒子流冲击等
气象:又称大气圈灾害,包括干旱、暴雨、暴风雪、冰雹、风灾(台风、飓风),酷热、寒流、雷电等
水文:又称水圈灾害,包括侵蚀、冰川、海啸、陆沉(地面沉降)、土壤盐渍化,海岸坍塌 地貌:泥石流、洪灾、水土流失、雪崩
地质:又称岩石圈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山崩、滑坡、坍塌、地裂、地陷等 生物:生态突变,物种灭绝,森林火灾,虫灾,鼠害等 环境问题(人为原因引起):
环境污染:大气、水、土壤、固体非切换、噪声、发射性、海洋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突然盐渍化、臭氧层空洞、生物多样性减少
8.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人口问题
(1) 人口增长量庞大,男女比例失调,男性比例偏高 (2) 人口老龄化使老人的社会抚养问题日益突出。

(3) 贫困地区人口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资源问题
Ⅰ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Ⅱ耕地短缺矛盾十分凸出,非农业用地迅速增加,耕地逐年减少 Ⅲ能源供需矛盾加大,尤其短缺问题严重。

环境问题

1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增加,酸雨危害加重。

汽车尾气污染明显,出现光化学烟雾现象 ◇2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幅度增加,地下水被过分开采,近海海域污染加重。

9.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一:气候资源的特点
(1)特点: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变率大 (2)开发利用
气候资源与农业: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了该地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 气候 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度的夹角 开发 资源与 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下风向
利用 建筑 风向与 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区风向的郊外 城市规划 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还应与城市保持较远的距离)。

二;海洋资源
(1)海洋渔业的形成和分布: 、 在浅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
渔场的 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形成条件 在温带海域,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底层海水和表层海水交换时,带来
了丰富的营养盐类 在暖流和寒流的交汇处,饵料比较丰富 世界主 世界主要渔场:课本100图4.4
渔场的 世界四大渔场: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秘鲁渔场 分布 我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 (2)海洋油气生产过程:资源勘探(利用地震波探测)、油气开采(海上钻井平台)、油气运输(管道运输,船舶运输) (3)海洋空间的利用(图4.9)
(4)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港口作用: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装卸货物得场所。

腹地:为港口提供服务的区域 (5)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
海洋污染: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活动,工业生产的废
海洋环境 弃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
海洋渔业生产
保护海洋生态破坏:人类活动(海岸工程,围海造陆)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全球
变暖,海平面上升)
主要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
石油污染石油污染污染区域: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
及其防治治理重点:石油泄漏
石油污染的防治: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三:陆地资源
(1)陆地资源的类型: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特点:有限性;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分布规律性;整体性。

(2)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陆地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陆地自然资源是
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四:气象灾害
(1)台风
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海区
发生季节:夏秋季节
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近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
(2)暴雨洪涝
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
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实施防洪保险)
(3)干旱
(4)寒潮
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5)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供少:a.降水少,河流径流少; b.蒸发强烈
c.陆地面积小,河流少
d.水流速度快,储水难
e.水体污染,可用水少---水质性缺水供多:A.人口稠密,城市多,生活用水量大 B.经济发达,工农业用水量大
C耗水工业多 D.灌溉技术落后 E.水资源浪费严重 F.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解决措施:
●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储水
●跨流域调水
●节约、循环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
●防治水体污染
●适度开采地下水
●海水淡化
宣传教育,加强法制等
五:地质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