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仓储技术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仓储技术管理
第一章物流管理概述
物流,简言之就是“物品的流动”。
其确切的涵义因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而有所不同。
在我国,1979年才首次引用和使用“物流”这一术语。
2001年,中国国家教科委、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物资流通协会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
第一节物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物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物流在当今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从物流对产品价值的贡献对客观经济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
一、物流对产品价值的贡献
西方经济管理学者认为:一件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如果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它会给消费者提供四种效用:形态效用、占有效用、时间效用以及空间效用(参见图1-1)。
图1-1 物流对产品价值的贡献
1.形态效用
形态效用是指通过生产、制造或组装过程对商品的增值。
例如,不同的原料按照技术要求组合成为产品,这就产生了形态效用。
计算机制造商将硬盘、主板、光驱、显示器、键盘等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制成计算机。
这种组装过程使产品形态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对产品增加了价值,也就产生了产品的形态效用。
2.空间效用
物流的作用之一就是将产品从供给地输送到需求点,物流使市场区域界限有了延伸,这种对产品和服务的增值作用就是空间效用。
空间效用主要通过运输来产生。
3.时间效用
产品和服务不仅要在客户需要的地点得到,而且还必须在他们需要的时间得到,这就称为时间效用。
时间效用通过物流的库存管理、选址策略和服务活动来产生。
例如,客户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得到所需的原材料,或者消费者在厂商承诺的时间买到所需的商品,这都产生了时间效用。
在某种程度上,交通运输通过将商品更快地运到需求地点也产生时间效用。
4.占有效用
这种形式的效用主要是通过市场营销活动来创造的。
所谓市场营销就是通过市场促进交换,以满足人类需要和欲望的活动,它通过设计、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规划与实施过程,提高客户占有商品或享受服务的欲望,最终达到实现交换的目的。
在商品经济中,物流依赖占有效用而存在,因为只有当客户对产品或服务有需求时,提供时间和空间效用才有意义。
二、物流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
1.促进经济发展
2.有利于交换功能的发挥
3.降低社会商品的价格水平
三、物流是企业第三利润的源泉
随着生产领域“利润源泉”的日益枯竭,人们开始将探寻的目光投向流通领域。
商流,或简单地称为销售过程,除了按照利润分配规律获得销售利润之外,一般不会创造新的价值;对于生产者来说,更不会将对利润的追求转向这一领域。
然而,正是在这一领域内,深藏着一个巨大的“利润源泉”一一物流。
物流因其贯穿了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所以合理、高效的物流能够通过对企业的整个生产和流通结构的协调与完善带来巨大的利润。
第二节物流活动构成要素
企业物流活动的构成要素有六个,其中实现物质、商品空间移动的运输以及时间移动的存货是两个中心要素,另外四个要素是因包装物流顺利进行而开展的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它们对物流的顺利进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图1-2 企业物流活动的构成要素
一、运输
运输是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GB/T 4122.1-1996中4.17]。
1.决定运输的因素
从物流系统的观点来看,有三个因素对运输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即成本、速度和一致性。
运输成本是指为两个地理位置间的运输所支付的费用,行政管理费用及运输周转过程中所需费用的总和。
物流系统的设计应该利用能把系统总成本降到最低程度的运输,因为最低费用的运输并不一定能产生最低的运输总成本。
运输速度是指完成特定运输所需的时间。
运输的一致性是指在若干次装运中履行某一特定的运次所需的时间与原定时间,或与前几次运输所需时间的一致性。
它是运输可靠性的反映。
如果假定的一项运输服务第一次花费3天,而第二次花费了7天,产生严重的物流作业问题。
2.平衡质量与成本
在物流系统的设计中,必须精确地维持运输成本和服务质量之间的平衡。
在某些情况下,低成本和慢运输将是令人满意的;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快速服务则是实现作业目标的关键所在。
发掘并管理所期望的低成本、高质量的运输,是物流的一项最基本的责任。
二、储存
保护、管理、贮藏物品。
[GB/T 4122.1-1996中4.2]
物品流通活动中的存货行为是为了调整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间差而进行的。
例如,我们的主食大米,集中在秋天收获,而消费者每天都要食用,为了调整集中生产、平均消费的时间性,就要放在仓库里保存。
因此,在生产和消费(或销售)之间,多多少少存在这样的一些时间差,在供需之间,时间方面的调整就是存货活动的主要功能。
其它方面,如提高商品时间效用的功能,也是存货的功能。
反之,提高商品的场所效用是运输的功能。
这就是说,提高商品的场所效用和时间效用这两个功能,即运输和存货,成为物流活动的支柱。
对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定义的理解
仓储管理:对“储备”实物本身进行的操作(对在库货在途商品的数量和品质以及运作进行的管理,以防商品数量见短少,质量发生变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库存控制:对库存数量和结构进行变化和管理的物流作业活动
三、包装
包装 (package/packaging )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面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GB/T 4122.1-1996中2.1]
包装与物流领域有直接的关系,这种包装称为工业包装,也称运输包装或外包装运输包装(transport package)以满足运输贮存要求为主要目的的包装。
它具有保障产品的安全,方便储运装卸,加速交接、点验等作用。
[GB/T 4122.1-1996中2.5];与商品零售有关的包装称为商品包装或零售包装、消费者包装。
销售包装(sales package)又称内包装,是直接接触商品进入零售网点和消费者或用户直接见面的包装。
四、搬运
搬运是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搬运是为产品的货物运输和保管的需要而进行的企业。
在仓库管理中,物料搬运是一项重要的活动。
产品必须有人接收、分拣、组装,以满足顾客的订货需要。
在物料搬运设备中投入的直接劳动和资金是物流总成本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产品搬运的过程越少,产品损坏的可能性也就越小,而仓储的整体效率却会增加。
现实中还利用各种各样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设施来协助物料搬运。
实际上每一个仓库及其物料搬运能力都反映了整个物流过程中的一个微系统。
五、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 processing)是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流通与加工的概念本不属同一范畴。
加工是改变物质的形状和性质,形成一定产品的活动;而流通则是改变物质的空间状态与时间状态。
流通加工则是为了弥补生产过程加工不足,更有效地满足用户或本企业的需要,使产需双方更好的衔接,将这些加工活动放在物流过程中完成,而成为物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流通加工是生产加工在流通领域中的延伸,也可以看成是流通领域为了更好地服务,在职能方面的扩大。
六、信息
所谓信息,指的是能够反映事物内涵的知识、资料、信函、情报、数据、文件、图像、语言、声音等。
信息是事物的内容、形状及其发展变化的反映。
物流信息指的是物流活动过程中所必需的各种信息。
迅速和准确的信息交流能够改善物流,可以制定新的和独特的物流解决方案,使物流达到前所未有的作用。
然而,这种技术与信息质量密切相关。
信息质量上的缺陷会给物流作业带来许多问题。
信息质量的缺陷主要划分为两大类:
(1)所收到的信息会在趋势和事件方面不准确。
由于大量的物流是在未来的需求之前发生的,不准确的判断或预测都会引起存货非正常损耗或过剩,而过分乐观的预测又会导致不恰当的存货定位。
(2)有关订货的信息与顾客的具体需求一旦产生误差,处理误差的订货将会增加物流成本。
由于退回存货的费用往往会增加物流成本,即使另外存在着销售机会,设法向其它顾客提供所需的服务也会再次产生费用。
由此可见,信息需求成分中的每一个错误都会对总的供应链产生潜在的隐患。
信息迅速流动的好处直接关系到工作程序的平衡。
例如,对一个公司来说,要想实现快速的配送,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①在当地的销售办事处积累一定数量的订单,把它们邮寄到地区办事处,在批量的基础上处理订单,把订单分配给配送仓库,然后,通过航空进行装运。
②通过来自顾客的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EDI),随时可取得提单,然后使用速度较慢而费用较低的水上运输。
由此可见,信息的首要任务是要平衡物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预测和订货管理是依赖于信息的两大物流工作。
物流预测是要设法估计未来的需求,以指导存货定位,满足预期的顾客需求。
预测中,物流的经营者对跟踪记录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
因此,他们想利用信息来达到主动控制物流作业的目的,以便对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所出现的问题作出准确而又及时的反应。
这些控制方法既能让物流经营者主动进行物流控制,也可弥补预测的不精确性。
通过近来发展的信息技术,这些方法都有可能实现。
由此可见,一个公司的物流系统的设计越有效,它对信息的准确性越敏感。
物流信息反映了一个物流系统的动态,不准确的信息和作业过程中的延都会降低物流管理水平。
因此,物流信息的质量和及时性是物流作业的关键因素。
第三节物流管理的内部组织和内容
一、物流管理的内容
所谓物流管理,是指企业通过物流活动进行计划、实施、评价工作,不断地提高物流的经济效果。
这种计划一一实施一一评价是反复循环进行的。
物流管理的内容包罗万象,大体上可分为物流经济管理、物流质量管理和物流工程经济管理。
1.物流经济管理
“物流经济管理”是指以物品流动过程(含储存)为主体,运用各种管理职能,对物品流动过程进行系统的统一管理,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的经济效益,也就是用经济方法来研究、管理物品流动中的规律问题。
物流经济管理的基本内容如下:
(1)物流计划管理
物流计划管理是指对物质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整个过程的计划管理,也就是在物流大系统计划管理的约束下,对物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科学的计划管理,具体体现在物流系统内各种计划的编制、执行、修正及监督的全过程。
(2)物流统计管理
物流统计是对物流全过程中经济活动的数量研究。
物流统计管理就是要对所统计的数字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发现问题,改进物流工作,提高物流经营水平,是物流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
(3)物流费用成本管理
物流总成本和物流企业的利润、税金合起来,构成物流总费用。
一般情况下,物流总费用中占比重最大的部分是物流总成本。
物流成本可以反映物流企业活动的经济状态。
通过货币形态可以客观地评价物流活动中各环节的不同经济效果,利用物流成本这个尺度可以简单明了地对条件差不多的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评价、分析比较。
(4)物流设施管理
物流设施是指在物流全过程中为物品流动服务的所有设施(如交通运输设施、仓储设施等),它是物流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物流设施是保证物品以最快速度和最小耗费保质保量地从生产领域进入到消费领域的重要前提条件。
2.物流质量管理
物流质量的概念既包含物流对象的质量,又包含物流手段、物流方法的质量,还包含工作质量,因而是一种全面的质量观。
物流质量具体包含以下内容。
(1)商品的质量保证及改善
现代物流过程并不单是消极地保护和转移物流对象,还可以是采用流通加工等手段改善和提高商品的质量。
因此,物流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商品质量的“形成过程”。
(2)物流服务质量
物流业有极强的服务性质,可以说,整个物流的质量目标,就是客户对其服务质量的高满意度。
服务质量因不同用户而要求各异,要掌握和了解客户要求,如:商品狭义质量的保持程度;流通加工对商品质量的提高程度;相关服务(如信息提供、索赔及纠纷处理)的满足程度等。
(3)物流工作质量
物流工作质量指的是对物流各环节(如运输、搬运、装卸、保管等)的质量保证。
工作质量和物流服务质量是两个有关联但又不大相同的概念,物流服务质量水平取决于各个工作质量的总和。
所以,工作质量是物流服务质量的某种保证和基础。
(4)物流工程质量
物流质量不但取决于工作质量,而且取决于工程质量。
在物流过程中,将对产品质量发生影响的各因素(人的因素、体制的因素、设备因素、工艺方法因素、计量与测试因素、环境因素等)统称为“工程”。
很明显,提高工程质量是进行物流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能提高工程质量,就能做好“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
物流质量管理的目的,就是在“向用户提供满足要求的质量的服务”和“以最经济的手段来提供”这两者之间找到一条优化的途径,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
为此,必须全面了解生产者、消费者、流通者等各方面所提出的要求,从中分析出真正合理的、各方面都能接受的要求,作为管理的具体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物流质量管理可以定义为“用经济的办法,向用户提供满足其要求的物流质量的手段体系。
”
3.物流工程经济管理
物流工程经济管理的对象不是物流的纯技术问题,也不是物流的纯经济问题,而是物流工程的经济效果问题,也可以说是物流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问题,实质上就是对物流工程客观经济规律的研究。
物流工程经济研究的任务就是为了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物流技术和经济节约之间的辩证关系,亦即寻找物流技术和经济之间的合理关系。
物流是一个系统,它贯穿在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整个过程中,物流工程经济研究应该从整个物流系统出发,不仅要提高每个物流环节的经济效益,更需要物流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提高全社会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
物流工程经济评价标准为“多、快、好、省”:
“多”:是物流的数量要求。
“快”:是物流的速度要求,同时也是物流最基本的要求。
“好”:是物流的质量要求。
“省”:是物流的经济要求。
综上所述,可以用"多流、迅速、及时、准确、安全、少损、经济"七条原则来概括物流多快好省四个方面的要求。
二、物流管理的组织
1.塑造自主管理的组织
企业物流管理组织的业务机能除了及时促使商品流动,谋求生产、销售的调整之外,还
要与物流相关部门合作,以进行企业的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部门的定位如图1-3所示。
图1-3
2.企业物流管理的具体业务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一般而言,是依据计划(Plan)-实施(Do)-评价(See)的流程循环进行,企业物流管理也要依
照此循环而运作。
企业物流管理为了系统化企业物流,要拟订计划、依计划实施,并评价其结果。
在计划阶段,主要课题是企业物流网络的设计、输送手段的选择、物流服务水准的决定、仓储物流设施的配置计划等。
在计划的实施阶段,与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调整之后,修正新的计划。
在评价阶段,随着计划的实施,则须把握实绩。
立即通过把握库存量的变动与物流设施的状况,以及物流成本、物流服务水准,
以进行与计划实施前的系统做比较及评价,其评价结果在反馈至下次的计划。
第二章物流仓储管理
第一节仓储管理概述
一、仓储在企业物流系统中的作用
仓储系统是企业物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子系统。
物流系统的整体目标是以最低成本提供令客户满意的服务,而仓储系统在其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仓储在时间上协调原材料、产成品的供需,起着缓冲和平衡调节的作用,企业可以为客户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
提供适当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时间效用。
因此仓储活动能够促进企业提高客户服务的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仓储在企业物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大规模、整车运输会带来运输的经济性。
在供应物流方面,企业大多是从多个供应商分别小批量购买原材料并运至仓库,然后将其拼箱并整车运输至工厂。
由于整车运输费率低于零担运输费率,因此,这将大大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在销售物流方面,
企业将各工厂的产品大批量运到市场仓库,然后根据客户的要求,小批量运到市场或客户。
这种仓库的作用不仅是拼箱装运,而且还可按客户要求进行产品整合。
2.进行产品整合
如果考虑到颜色、大小、形状等因素,企业的一个产品线包括了数千种不同的产品,这些产品经常在不同工厂生产,企业可以根
据客户要求,将产品在仓库中进行配套、组合、打包,然后运往各地客户。
否则,从不同工厂满足订货将导致不同的交货期。
仓库除
了满足客户订货的产品整合需求外,对于使用原材料或零配件的企业来说,从供应仓库将不同来源的原材料或零配件配套组合在一
起,整车运到工厂以满足需求也是很经济的。
3.支持企业的销售服务
仓库合理地靠近客户,使产品适时地到达客户手中,将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并扩大企业销售,这一点对于企业产成品仓库来说尤为
重要。
4.调节供应和需求
由于生产和消费之间或多或少存在时间或空间上的差异,仓储可以提高产品的时间效用,调整均衡生产和集中消费,或均衡消费
和集中生产在时间上的矛盾。
二、企业仓储活动的类型
仓储仓库按不同的标准可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用途、结构、保管方式、仓库功能及仓库选址等方面的情况,可将仓库分类如下:
1.按用途分类
(1)自有仓库。
自有仓库,是指各企业为了保管本公司的物品(原料、半成品、产成品)而建设的仓库。
(2)营业仓库。
按照仓库业管理条例取得营业许可,保管他人物品的仓库称营业仓库。
营业仓库是社会化的一种仓库,面向社会,以经营为手段、以盈利为目的。
与自有仓库相比,营业仓库的使用效率要高。
(3)公共仓库。
国家或公共团体为了公共利益而建设的仓库称为公共仓库,即为公共事业配套服务的仓库。
(4)保税仓库及保税堆货场。
根据有关法律和进出口贸易的规定取得许可,专门保管国外进口而暂未纳税的进出口货物的仓库,称保税仓库。
堆货场是指为了销货、中继作业等临时放置货物的设施。
保税堆货场是为了搬运进出口货物、通关,进行临时保管货物的建筑物。
2.按结构和构造分类
(1)平房仓库
平房仓库是指仓库建筑物是平房,结构很简单,有效高度一般不超过5~6米的仓库。
这种仓库建筑费用很便宜,可以广泛采用。
(2)多层仓库(或楼房仓库)
仓库为两层以上的建筑物,是钢筋混凝土建造的仓库。
建造多层仓库可以扩大仓库实际使用面积。
(3)高层货架仓库(或立体仓库)
利用高层货架配以货箱或托盘储存货物,利用巷道队跥起重机及其他机械进行作业的仓库。
(4)散装仓库是指专门保管散粒状或粉状物资的容器式仓库。
(5)罐式仓库以各种罐体为储存库的大型容器型仓库。
如球罐库、柱罐库等。
3.按技术处理方式及保管方式分类
(1)普通仓库(2)冷藏仓库(3)恒温仓库(4)危险品仓库
4.按仓库功能分类
(1)生产仓库
为企业生产或经营储存原材料、燃料及产品的仓库,称生产仓库,也有的称之为原料仓库或成品仓库。
(2)储备仓库
专门长期存放各种储备物资,以保证完成各项储备任务的仓库,称储备仓库。
如战略物资储备、季节物资储备、备荒物资储备、流通调节储备等。
(3)集配型仓库
以组织物资集货配送为主要目的的仓库,称集配型仓库。
(4)中转分货型仓库
配送型仓库中的单品种、大批量型仓库,其储备作用又类备型仓库。
(5)加工型仓库
以流通加工为主要目的的仓库称为加工型仓库。
一般的加工型仓库是集加工厂和仓库的两种职能,将商品的加工仓储业务结合在一起。
(6)流通仓库(类似配送中心)
专门从事中转、代存等流通业务的仓库,称为流通仓库。
这种仓库主要以物流中转为主要职能。
在运输网点中,也以换载为主要职能。
5.按仓库选址分类
(1)港口仓库(2)内陆仓库(3)枢纽站仓库
第二节仓储管理决策
一、仓储合理化的标志与要求
仓储合理化的含义是用最经济的办法实现仓储的功能。
合理仓储的实质是,在保证仓储功能实现前提下的尽量少的投入,也是一个投入产出的关系问题。
1.仓储合理化的标志
(1)质量标志。
保证被仓储物的质量,是完成仓储功能的根本要求,只有这样,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能通过物流之后得以最终实现。
在仓储中增加了多少时间价值或是得到了多少利润,都是以保证质量为前提的。
所以,仓储合理化的主要标志中,为首的应是反映使用价值的质量。
现代物流系统已经拥有很有效的维护货物质量、保证货物价值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也正在探索物流系统的全面质量管理问题,即通过物流过程的的控制,通过工作质量来保证仓储物的质量。
(2)数量标志。
在保证功能实现前提下有一个合理的数量范围。
(3)时间标志。
在保证功能实现前提下,寻求一个合理的仓储时间,这是和数量有关的问题,仓储量越大而消耗速率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