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中国现当代文学-沈从文与《边城》
《边城》名词解释
《边城》名词解释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4年。
该小说以20世
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
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小说开头以类似电影推进的手法,将故事娓娓道来,缓缓的将读者带入这个故事。
其中,“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须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
秋冬来时,人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
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帖,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这段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湘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边城》的美学艺术使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该小说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边城》原著或相关文学评论。
中国现代文学史-沈从文-边城
远离时代主流的文学价值追求 对乡土中国的关注:民族性的思考
从容、静穆的民族文化品格的追寻
对中国现代性的反思
初期:赞颂神性,男女浪漫而狂野的生命、情爱 形态,如《神巫之爱》《龙朱》 中期:对湘西人生进行价值重估,如《萧萧》、 《丈夫》 成熟期:在想像中用审美理想之光烛照湘西人生 立场,描绘的是一个理想世界,在这个世界中, 最醒目的就是东方人格理想与湘西风情画卷的交 融,以及由此产生的《边城》神韵。
这个大方洒脱的人,事业虽十分顺手,却因欢喜交 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明白出门人的 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为人却那么公正无 私……既正直和平,又不爱财
两个年青人皆结实如小公牛,能驾船,能泅水, 能走长路。凡从小乡城里出身的年青人所能够作 的事,他们无一不作,作去无一不精。年纪较长 的,如他们爸爸一样,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 年幼的则气质近于那个白脸黑发的母亲,不爱说 话,眼眉却秀拔出群,一望即知其为人聪明而又 富于感情。
1933年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引发文坛上“京 派”、“海派”和文坛“差不多”现象的争论。不久, 完成其代表作《边城》和《湘行散记》。 1939到1947任西南联大教授 1950年至1978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 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 究员 1949年以后,出版《中国历代服饰研究》等著作, 成为著名历史学家。
1、创作前期:1924年-1927年,主要写到北京后的碰 壁、遭遇,受到的冷眼,主要是对生活的回忆,重在叙述 人生经历。喜悦的、甜蜜的和厌恶的、憎恨的两种感情倾 向都有。 主要作品结集有《鸭子》、《老实人》、《阿丽思中国游 记》等。 2. 创作中期:1927年-1931年。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文学 创作自觉期的转折期。题材范围广,个人经历,乡村、都 市都写。《柏子》、《萧萧》、《烟斗》、《绅士的太太》 等
沈从文《边城》原文内容赏析
沈从文《边城》原文内容赏析沈从文《边城》原文内容赏析《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
一、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
写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便是一部充溢着浓浓湘西乡土味、乡土情的佳作。
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
小说以牧歌式的情调描绘出田园诗般的边城世界。
这里的人民保持着淳朴自然、真挚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他们诚实勇敢、乐善好施、热情豪爽、轻利重义、守信自约,“凡事只求个心安理得”,俨然是一个安静的平和的桃源仙境。
这里的人民,诗意地生活,诗意地栖居。
这是抒情诗,也是风俗画。
作品没有惊心动魄的社会巨变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但风格深远自然、清灵纯朴、和谐隽永,如一幅美丽的乡村图画,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
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
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
二、内容辑要:川湘交界的茶峒边城依山傍水,远离尘嚣,和平安详,如世外之境。
城边“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沈从文《边城》文学赏析
沈从文《边城》文学赏析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是一部杰作,它的艺术独创性主要在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统中的顶峰之作,它巩固、发展和深化了乡土抒情模式;继鲁迅的《阿Q正传》之后重塑了中国形象。
沈从文《边城》文学赏析摘要:沈从文,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
其创作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1934年10月生活出版社出版的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边城》通过展现自然美、民风美和人物美的画面以及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的人们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凉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进而让我们近距离地感受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边城、风情美、人物美、人性美、人生理想《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支撑起他所构筑的湘西世界的柱石。
矗立的白塔,古朴的吊脚楼,翠绿的河水,高耸的青山,一位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构成了一幅秀丽的山水画。
既让人想起陶渊明笔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园,又让人联想到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般的悠闲恬淡。
然而,沈从文要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有这样和谐的田园牧歌的生活还有重塑民族品格的忧伤。
沈从文为这篇小说写体积是就声明:“我写这本书只预备给一些本身已离开学校或始终就无从接近学校,还认识些中国文字,置身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说谎造谣消息所达不到的那种职务上,在那个社会里生活而且极关心全个民族在空间与时间下所有的好处与坏处的人去看。
”他希望小说的读者是有理性的,应该是对中国现社会变动有所关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之处与目前堕落之处,和在那里很寂寞的.人从事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
《边城》是理想世界中的美丽湘西地域的风俗画。
正如沈从文说“我要表现的事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
”[1]因此小说用前三章描绘了湘西的山水风景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
沈从文《边城》优秀课件
阗 (tián) 歇憩 (qì)
镇筸(gān) 角隅(yú) 睨 (nì) 糍粑(cí bā)
故事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 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 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 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 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 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 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 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 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 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
的说明。‛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
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景美和人性美。
一 曲 乡 村 挽 歌
一 部 怀 旧 经 典
安辑(jī ) 泅 (qiú)水 氽(tǔn)水
蘸(zhàn) 酒 傩(nuï)送 蚱zhà)蜢(měng)
踹(chuài)水
茶峒 (dîng)
碧溪岨(jū)
埋(mán)怨
边城的创作动机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 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 性的人生形式”。我注意不在领导读者 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 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 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 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的“爱”字作一 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边城》解题
边城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
边
沈 名贤辈出。 为了维护民族尊严怒斩 外国不法传教士,一品 钦差大臣贵州提督田兴 恕;定海浴血抗英,万 古流芳的民族英雄郑国 鸿;民国第一任民选内 阁总理“湖南神童”熊 希龄;文学巨匠沈从文; 国画大师黄永玉。
《边城》ppt课件
边城的风俗人情
03
分析作品中描绘的边城风俗人情,理解其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推
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体会
翠翠的纯真与执着
分享对翠翠纯真性格和执 着爱情的理解,感受她身 上的人性光辉。
边城的意境美
描述边城自然风光和人文 景观给自己带来的审美感 受,体会作品所营造的意 境美。
对湘西文化的认识
谈谈通过阅读《边城》对 湘西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包括民俗、风情、历史等 方面。
01
翠翠与傩送的纯真爱情
展现了湘西地区淳朴的民风,以及青年男女之间 纯真无暇的爱情故事。
02
爱情与命运的挣扎
通过翠翠的爱情经历,探讨了爱情与命运之间的 冲突和挣扎,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深刻思考和追
求。
乡土情结和家园意识体现
湘西地域文化的呈现
作品通过对湘西地区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人物 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天保
傩送的哥哥,一个 豪爽、正直、敢爱 敢恨的人。
翠翠
故事的主人公,一 个美丽、纯真、善 良的少女。
爷爷
翠翠的祖父,一个 慈祥、善良、充满 智慧的老人。
顺顺
茶峒的掌水码头, 一个豁达、开朗、 热心肠的人。
主人公翠翠形象分析
外貌形象
描绘翠翠的美丽容颜 和清新脱俗的气质。
性格特点
分析翠翠纯真善良、 温柔体贴的性格特点 ,以及她在面对爱情 时的坚定和执着。
《边城》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25
目录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 艺术手法与审美价值 • 主题思想探讨与启示意义 • 跨文化对比与影响研究 • 知识拓展:湘西民俗风情展示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边城》知识要点
《边城》知识要点作者简介《边城》是中国现代作家沈从文创作的一部小说,也是沈从文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之一,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著称。
他的作品以江南水乡和乡村为背景,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中丰富的人情风俗和生活细节。
内容概述《边城》是一部以江南农村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主要描述了一个寡居妇女悲剧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边境城市,主要人物包括女主人公孙少安、男主人公张牧之、牛云龙和六指琴童等。
在《边城》中,沈从文通过描写孙少安和张牧之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传统农村社会中的婚姻和家庭观念。
孙少安是一个寡居妇女,性格独立坚强,自尊心强烈。
而张牧之则是一个憧憬城市生活的年轻人,对自由有着极大的渴望。
他们之间的爱情被家庭观念和社会习俗所束缚,最终以悲剧收场。
主题与意义《边城》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情味道,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和社会习俗。
小说通过描述孙少安和张牧之的感情纠葛,批判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束缚和限制,揭示了传统婚姻观念对个体自由的限制。
另一方面,小说也表现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文化冲突和差异。
张牧之渴望城市生活,对边境小城的生活感到厌倦,而孙少安则深深地扎根于乡村土地。
这种城乡对比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差异,反映了个体追求自由和现代化的渴望。
文学风格沈从文的文学风格温婉细腻,在《边城》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细致入微,描写细腻而具有感染力。
沈从文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同时,小说中也融入了一些诗词和音乐的元素,使整个作品充满了艺术气息。
影响与评价《边城》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塑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乡土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真实而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中国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
它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情感,引起了人们对家庭观念、婚姻自由和城乡差异的思考。
《边城》也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并在国内外取得了广泛的影响。
《边城》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全球化视野下乡土情结现实意义
1 2
文化认同
在全球化背景下,乡土情结成为不同民族和国家 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 文化自信心。
生态保护
乡土情结中对自然和土地的热爱,可以转化为保 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
精神寄托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 挑战,乡土情结成为人们寻找精神寄托、慰藉心 灵的重要途径。
内心独白与心理描写
通过大量的内心独白和心理描写,深 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作品的 感染力。
审美价值体现及现实意义
01
人性美的展现
作品通过展现湘西人民淳朴善良的人性美,表达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和赞
美。
02
生命意识的体现
作品关注人的生命存在和价值追求,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03
和谐社会的理想追求
作品所描绘的湘西世界和谐宁静、人际关系融洽,体现了作者对和谐社
历史意义
《边城》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揭示了湘西 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精神,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 义。
湘西地域文化对作品影响
自然环境与地域特色
湘西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为沈从文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边城》中的茶峒 小镇、清澈见底的河流、翠绿的山林等自然景象,都带有鲜明的湘西地域特色。
文学成就与代表作品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被誉为“乡土文学 之父”。他的代表作品包括《边城》、《长河》等,这些作 品以独特的湘西背景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赢得了广泛赞誉。
《边城》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
创作背景
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中,沈从文深感民族危机与文化失 落。《边城》的创作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通过湘西小镇的宁静与美好, 反衬出现实的动荡与不安。
中国现当代文学
《萧萧》是沈从文最为写实的作品之一。小说 从萧萧12岁嫁给3岁的小丈夫开始,以较多笔 墨描写了萧萧的勤劳、纯朴以及作为一个少女 所有的天真、幼稚、单纯的情状,故事慢慢走 向高潮,到萧萧被花狗用山歌唱开心窍,并怀 有身孕,情节出现急剧转折,充满诗意的浪漫 变成生死攸关的人生现实。
对话赏析:
花狗是会说会笑的一个人。听萧萧带着歆羡口气 说:“花狗大,您膀子真大。”他就说:“我 不止膀子大。” “你身个子也大。” “我全身无处不大。” ……
《边城》共21节,每一节都是一首圆润的散文诗, 都具有抒情的风格:缓缓的情节、细腻的心理、 清丽的语言。在《边城》等描写湘西生活的作 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该叙事就叙事,该抒情 就抒情,散文的笔法和诗歌的意境成为小说的 主体,现实与梦幻,人生和自然,就这样随着 简单的故事发展而水乳交融地掺和在一起。
沈从文以乡下人的立场关注现实社会,在伦理 道德和民族文化层面上剖析社会和人生,以乡 下人的尺寸和分量,来证实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最终是“想借文字的力量,把野蛮人的血液注 射到老态龙钟、颓废腐败的中华民族身体里去, 使他兴奋起来,年青起来,为在20世纪舞台上 与别个民族争生存权利”(苏雪林语)。或许 这就是他的文学理想所在。
酒与烟与女人,一个浪漫派的文人非此不能夸 耀于世人三样事,这些喽罗却很平常的享受 着…… 柏子可乐了,不顾妇人如何,把罐子抢来放在一 条白木桌上,便擒了妇人的腰倒向床边去。 灯光明亮,照着一堆泥脚迹在黄色楼板上。 妇人一旁烧烟一旁唱《孟姜女》给柏子听。在这 样情形下的柏子,喝一口茶且吸一泡烟,象是作 皇帝。
庄严、健康、美丽和虔诚的人性: 翠翠: 翠翠在与当地掌水码头团总的二老(二儿子) 傩送的短暂接触中,就任由自己萌生出爱意, 并没有觉得自己的地位低下,甚至在听到了团 总想要与有碾房陪嫁的人家打亲家的话之后, 也丝毫没有将这个消息与自己的婚事联系在一 起。在她天真纯洁的心灵里,似乎根本就不存 在“门当户对”的概念。
浅析沈从文与《边城》
浅析沈从文与《边城》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苗族。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沈从文一生著作等身,其中《边城》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
小说《边城》进述了一个发生在湘西边远小城的哀婉凄美的爱情故事。
在他众多的著作之中,《边城》则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边城》奠定了沈从文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作为一名高中生,通过课本我学习到了该文章,通过对作者以及文章的详细了解,现就沈从文与《边城》做出赏析,希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标签:沈从文;边城;乡土一、《边城》的创作背景《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沈从文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
因为沈从文是凤凰人,所以很多人都以为边城就是湖南凤凰,其实不然。
看《边城》的第一句:“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便有一溪”。
沈从文所写的“边城”名叫茶峒。
翻看湘西的地图就会发现,整个凤凰县境内并没有“茶峒”这个地方。
当你把视线转移到凤凰县北部的花垣县,在湖南、四川辖市雾都(也就是现在的重庆)、贵州的交界处,就会发现“边城”在此。
也就是说,“边城”的原型是湖南省花垣县的茶峒镇,不过2008年这个镇已经改名为“边城镇”,在之前出版的地图上仍标为“茶峒”。
二、《边城》的创作内容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
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
沈从文《边城》讲义
沈从文《边城》讲义一、《边城》的创作背景《边城》成书于 1931 年,那是一个社会动荡、新旧交替的时代。
沈从文先生出生于湘西凤凰,他的家乡美丽而神秘,那里的山水、人情都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
在都市生活中,他目睹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弊端,内心充满了对乡村纯朴生活的怀念与向往。
于是,他以家乡为蓝本,创作了《边城》这部充满诗意与温情的作品,试图在文字中构建一个美好的湘西世界,以对抗现实的喧嚣与浮躁。
二、故事梗概《边城》的故事发生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
小溪白塔边,住着主人公翠翠和她的爷爷老船夫。
翠翠是个美丽纯洁、天真善良的女孩。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的两个儿子,大佬天保和二佬傩送,他们都爱上了翠翠。
天保自知自己不如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不幸遇难。
傩送因为哥哥的死心中愧疚,也离开了家乡。
爷爷也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去世了,只剩下翠翠孤独地等待着傩送归来。
三、人物形象分析1、翠翠翠翠是《边城》中最具魅力的人物形象。
她是大自然的女儿,美丽、纯真、善良。
她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她的爱情萌动而羞涩,面对傩送的爱情,她既充满期待又有些不知所措。
2、爷爷老船夫是一位勤劳、善良、忠于职守的老人。
他守着渡船,风雨无阻地为来往的行人服务。
他对翠翠疼爱有加,一心想为翠翠找一个好归宿,但又尊重翠翠的选择,不勉强她。
3、天保和傩送天保个性豪爽、豁达,傩送则聪明、勇敢。
他们兄弟俩都爱上了翠翠,展现出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但兄弟俩的爱情竞争,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悲剧。
四、《边城》的主题1、爱情与人性美小说以翠翠的爱情为主线,展现了爱情的纯真与美好。
同时,通过描写茶峒人的生活,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淳朴和正直。
这种人性美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2、对乡村生活的赞美沈从文先生通过对茶峒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的描写,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茶峒的青山绿水、古朴的吊脚楼、热闹的龙舟竞渡,都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沈从文《边城》讲义
沈从文《边城》讲义《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 20 世纪30 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展现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生活的无奈悲伤。
小说的主人公翠翠是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少女。
她自幼父母双亡,跟随爷爷在溪边以摆渡为生。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
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她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在一次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在心中种下了爱情的种子。
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先傩送一步托媒人提了亲。
天保知道弟弟傩送也喜欢翠翠后,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不幸遇难。
傩送因为哥哥的死心中愧疚,也离开了家乡。
爷爷也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去世了,只剩下翠翠孤独地等待着傩送归来。
沈从文先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城的自然风光,那清澈见底的溪流,那翠绿欲滴的山峦,那古朴的吊脚楼,都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眼前。
他笔下的边城,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宁静的世界,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和繁华,只有淳朴的民风和真挚的情感。
这种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不仅为故事的发展营造了优美的氛围,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现代文明侵蚀的担忧。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各具特色。
翠翠的纯真善良,爷爷的忠厚老实,傩送的勇敢豪爽,天保的豁达大度,以及顺顺的豪爽慷慨,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美好品质,正是沈从文先生所追求的人性之美。
然而,在这美好的背后,也隐藏着生活的无奈和命运的无常。
天保的意外死亡,傩送的离家出走,爷爷的离世,都让翠翠的命运变得坎坷多舛。
这种美好与无奈的交织,使得小说更具悲剧色彩,也更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边城》所展现的爱情观也是独特而深刻的。
翠翠与傩送之间的爱情,是一种朦胧而纯真的感情。
文学与历史的交织《边城》的时代背景
文学与历史的交织《边城》的时代背景《边城》是中国作家沈从文创作的一部著名小说,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作品以1930年代民国时期的湖南湘西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发生在小山村中的爱情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不仅深入描绘了当时农村社会的生活面貌,还融合了许多历史背景,使得小说更加丰富多样,凸显了文学与历史的交织。
时代背景的呈现在小说中是不言而喻的,作者通过多角度的叙事手法,如对话、描写和回忆等,将历史与文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突显了小说的深厚内涵。
首先,《边城》通过对湖南湘西地区农村社会景象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中国农民劳作生活的艰苦和贫困。
小说中,主人公冯世亮和翠翠的家庭是贫苦农民家庭,他们为了生计,只能依靠务农为生,过着艰难的日子。
这与当时中国农村普遍的社会情况相符,反映了民国时代农民阶层的生存状态。
其次,小说中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动荡局势。
故事发生在1930年代,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大规模革命运动兴起的时期。
小说中出现了许多革命志士和游击队员的身影,他们通过行动和言行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激荡和变革。
与此同时,小说中也展现了当时国共两党的斗争,以及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领土的侵略,形成了小说中剧情的重要背景。
再次,文学与历史交织还表现在小说中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潮的对立与融合上。
小说中的冯文瑞是一个传统的家长制度追随者,他坚守着传统的观念和道德规范。
而冯文瑞的儿子冯世亮则代表了新一代的年轻人,他接受着新思潮的冲击,不愿被束缚于传统的桎梏。
这种对立与冲突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所面临的观念多元和权力转换,从而突显了历史与文学相互交织的复杂性。
最后,小说《边城》所呈现的时代背景无疑也为后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文献价值。
通过对当时社会情况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读者可以对1930年代民国时期的农村社会、政治环境和文化因素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种历史与文学相互交织的特点,使得《边城》这样的作品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和价值。
边城沈从文课件
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 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 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 了。”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这句中体会出翠翠对二老 的喜欢,虽然这种喜欢是淡淡的。“大鱼咬你” 这句话对翠翠而言已经成为了一种温柔的回忆, 而且,这句话带有俏皮味,也成了翠翠和二老以 后相爱的一个隐喻。
仔细阅读第四部分,说说翠翠是个怎样的女孩?
2、到路上时,祖父想起什么似的,又问翠翠, “翠翠,翠翠,人那么多,好热闹,你一个人敢 到河边看龙船吗?”翠翠说:“怎么不敢?可是 一个人有什么意思。”
潜台词就是要爷爷陪着一起去,但同时表明要爷爷去不 是因为自己胆小,聪明可爱,同时也隐隐道出了翠翠内心 深处的孤寂和对爷爷的依恋。
• 对于爱情, 她只能从虚幻的梦境中来开始体会; 对于两兄弟的“决斗”, 她更是不知道前因后果, 最后只能孤独、凄凉地等待不可知的将来。
仔细阅读第四部分,说说翠翠是个怎样的女孩?
总结
翠翠纯朴聪慧、天真善良、活泼可爱, 她和爷爷相依为命,对爷爷充满了依恋。
是一位情窦初开、善解人意、清纯质 朴、腼腆多情、矢志不渝的理想化纯美化 的少女形象。
【主题】
赞美: 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
的爱;
批判: 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拜金主义 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呼吁:重建民族的美好品德和人格。
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 真挚、热烈的爱情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 诗、绘就的无彩之画。
因此,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仅 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能领略个中真趣。
情节梗概
民国初年湘西小城茶峒,外公与翠翠在渡口摆渡,翠翠的婚事成为老 船夫最大的心事,老船夫唯一的心事就是要将翠翠交给一个可靠的人。 船总有四条船的家业且有两个儿子,大佬天宝天性淳厚却木讷寡言, 二佬傩送眉目清秀活泼善良。翠翠年方十五,情窦初开,于端午节邂 逅傩送,心里产生异样,在二佬面前却躲躲闪闪,这让老船夫很苦恼。 船总家派人来给大佬提亲,老船夫为难。兄弟俩将话说明,相约山头 唱情歌,翠翠听到情歌喉心有所动,老船夫喜极将此事告知大佬,半 个月老船夫再未听到过山歌,却得来宝遇难噩耗,天宝一家将天宝的 死怪罪于老船夫求亲时的躲闪。时间久了,老船夫明白了翠翠的心事, 遇到傩送他招待傩送却被报以冷眼,老船夫不甘,亲自去船总家提亲 遭拒。王团总以碾坊为嫁妆给女儿提亲,船总答应了,傩送以出去闯 闯为由出门。老船夫心力交瘁,死于雷电交加的晚上。经历了这件事 后,翠翠有所成长,常年摆渡守候傩送。
沈从文《边城》课件
沈从文先生一直坚持自由主义立场, 坚持文学要超越政治和商业的影响
他的作品代表了艺术的良心和 知识分子不能淫不能屈的人格。
沈 从 文 先 生 及 其 在 湘 西 的 故 居
边城的创作动机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 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 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边城》解题
一、边远: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 远小镇。
诗体、散文体小说 淡化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 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 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 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 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 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想娶翠翠 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 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 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 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
这种纯洁的无私的爱才是 一种“优美、健康
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至此,作者已经“为人类的‘情’字作一度
恰如其分的说明了”。
小说意象分析
翠翠的意象象征着什么呢? 爱与美 人性与人生优美的极致 翠翠凝聚了沈从文对湘西文化的无
尽伤逝和眷恋
“渡船,爷爷,端午节”这些意象象 征着什么呢?
少数民族古老的历史 风俗淳朴、重义轻利、正直素朴的
光,如果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
能领略个中真趣。
读过课文后边城留给我们最深 的印象是什么呢?
美
唯美的故事内容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乡土情结—以《边城》为例
摘要沈从文代表作小说《边城》以人性作为创作的起点和归宿,在乡土文学的创作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边城》,以“乡下人”视角,用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特点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原始自然的湘西人民的生活图景,以摆渡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邻里和睦友爱的生活琐事为次线,从风景美、风俗美、人性美三个方面展现了湘西地区的生活形态,寄托了沈从文内心蕴含的乡土情结。
“边城”意象是沈从文文学世界的缩影,具有地理、文化等多层意蕴。
它是一个充满神性和诗意的世界,作者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文字描绘了湘西独特的风土人情,呈现出神韵与诗意的结合,完成了传说与幻想、历史与现实相互融合的“边城”诗意建构。
这一诗意构建的来源是沈从文浪漫抒情的叙事传统,他在继承文学先辈们提供的浪漫主义乡土叙事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并逐渐产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传统。
他倡导自然的人性观,追求舒缓的田园牧歌情调以及具有诗意的审美意境,构建了一个引人神往的湘西乡土世界。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乡土情结;人性美引言乡土文学是指通过人类觉醒的文化意识和哲学视野审视特定的乡土历史文化,表达人类普遍的乡土情怀的民族文学形式[1](P16-17)。
这种文学形式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乡土文学叙事传统:其中一种是以鲁迅等人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乡村叙事传统,另外一种是以沈从文等人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乡村叙事传统。
沈从文的浪漫主义乡土叙事模式趋于成熟,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
他在乡土小说的创作中成功地向世界展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生活安乐的湘西“边城”。
这里不仅是沈从文在现实生活中的故乡,也是沈从文对乡土文学作品进行书写的理想故乡,是所有乡土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期待的理想境界,蕴含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审美理想。
在沈从文构建的乡土世界中,其中《边城》是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成就最高的乡土文学作品:它用简单的文字以及平实的语言再次向读者展现了在茶峒小镇中悠闲生活的村民,以及关于船女翠翠的亲情与爱情。
沈从文与《边城》
沈从⽂与《边城》沈从⽂与《边城》沈从⽂湖南凤凰县,现代著名的作家、历史⽂物研究家,苗族⼈,祖母是苗族,母亲是⼟家族,⽗亲是汉族。
正是⽣活在湘西和⾝体中有着湘西⼟家族⼈的那种⾎统才让他具备了那种少数民族特有的⽓质,并且在⽂章中也才能深刻的体现出⼀种特有的地域特⾊。
他的很多⽂学作品如,《边城》《三三》等有名的代表作,这些不仅是先⽣⼀个时期创作的内容,在⼀定的意义上也是他对于⽣活中现实⼈物的塑造和凝结。
沈从⽂于1988年去世,否则在那个时期他的作品是最接近于诺贝尔⽂学奖的,他的作品不但在中国乃⾄于在世界都有⼴泛的影响。
说起沈从⽂与济南的关系,1931年徐志摩去世,他作为朋友来到济南与徐志摩的家⼈共同料理后事;1956年沈从⽂跟随⽂化考察团再次来到济南,对于济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叙述济南时讲到,“济南给从北京来⼈印象极深的是清净。
街道⼜⼲净,⼜清净。
⼈极少,公共汽车从不满座,在街中⼼散步似的慢慢⾛着,⼗分从容。
”他还特别注意到济南的“住家”:“济南住家才真像住家,和苏州差不多,静得很。
如这么作事,⼤致⼀天可敌两天。
有些⼈家门⾥边花⽊青青的,⼲净得⽆⼀点尘⼟,墙边都长了霉苔,可以从这⾥知道许多⼈⽣活⼀定相当静寂,不⼤受社会变化的风暴摇撼。
但是⼀个能思索的⼈,极显然这种环境是有助于思索的。
它是能帮助⼈消化⼀切有益的精神营养,⽽使⼀个⼈⽣命更有光辉的。
”因为他⽣于江南凤凰县,这样的湘西地域特⾊注定了他的⽣活与⽔结下了不解之缘。
时常在⽔上渡船的⽅式写下了很多⽔的⽂字。
“檐溜,⼩⼩的河流,汪洋万顷的⼤海,莫不对于我有过极⼤的帮助,我学会⽤⼩⼩脑⼦去思索⼀切,全⽅位的是⽔,我对于宇宙认识得深⼀点也亏的是⽔”他对于⽣命的意义对于过去⽣活、未来⽣活追求⼒量的热情洋溢,正是因为有了⽔其作品也如⽔⼀样,⽔是柔软的⼒量,看起来柔弱,但是上德、上善均⽤⽔来⽐喻(上善若⽔、上德若⽔)。
⽐如,沈从⽂讲沉默如⽔,⽽不是⽤沉默是⾦来⽐喻。
沈从文边城解读
沈从文边城解读沈从文边城解读边城,是大家在学习生活当中会遇到的一篇课文,那你知道这篇课文究竟写的什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沈从文边城解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沈从文边城解读 1《边城》,代表着典型的湘西式的人生形式; 而翠翠,是沈从文对美的理想化身:恬静、温柔、纯净、灵动、忠贞,如水滴般明澈清透,又充满青春活力,从外表到内心都姣好无比。
这样美的人性的悲剧就更令人伤感和哀惋。
老船夫是作者在小说中尽力刻画的另一个人物。
在作者的笔下,他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
他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克尽本分。
“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大,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
他生活虽然清贫,但却从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凡事求个心安理得”。
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的一丝报答。
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痛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
十七年前,当他的独生女背着自己与驻防的一名绿营兵恋爱,有了小孩子后,他“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
后来,士兵死于暴病,女儿为之殉情,他又毫不犹豫地负起了抚养外孙女的责任。
随着岁月的流逝,转眼间,外孙女已出落成了一个如她母亲一样美丽的少女。
从此,在老船夫的心里又多了一层心事:为翠翠找一个如意郎君。
为此他不辞辛苦,竭尽全力周旋于翠翠、天保、傩送、船总顺顺和杨马兵之间。
无意中为孙女的婚事设置了一些障碍,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最终酿成了傩送与翠翠的爱情悲剧。
他带着万般的无奈和无限的愧疚悄悄地离开了人世。
老船夫慈祥、敦厚、善良、凡事但求心安理得的良好品德仿佛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化身;他对女儿、外孙女无私的爱仿佛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祖祖辈辈、生生息息得以繁衍的血缘纽带。
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之美。
汪曾祺称“《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性化了的现实”。
沈从文《边城》的分析
沈从文《边城》的分析沈从文《边城》的分析《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美学思想的集中表现。
关于这部小说的创作,作家本人有过重要的表白。
他说:这作品所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目的是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
作家的表白是切实的。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沈从文《边城》的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沈从文《边城》的分析《边城》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的《边城》被遴选进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使高中学生得以领略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的美。
《边城》所写的故事很简单,然而却极美: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小说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描绘了水边船上所见到的风物、人情,是一幅诗情浓郁的湘西风情画,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
一、山水美《边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副画面:“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讲中国现代文学
——沈从文与《边城》一、重难点
(一)重点
1.沈从文生活经历与其“湘西文学世界”的关系
2.《边城》的艺术特色
(二)难点
1.《边城》的艺术表现
二、沈从文——“湘西文学世界”的创造者
(一)沈从文的湘西生活对“湘西文学世界”的影响
1.沈从文的湘西生活对其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他出生于湘西凤凰县,身上流着苗(祖母)、汉(父)、土家族(母)
的血液,使其保留了天然的湘西气质和精神。
14岁入行伍,看
惯了湘兵的雄武,以及各种迫害和杀戮的黑暗,早早目睹和感受
着社会的黑暗、残酷和愚昧,使他以后将“残酷”、“愚昧”写入
作品时不但消除了炫耀猎奇之感,反而形成了一种追求美好人生、
善良德性的品格。
2)沈从文自幼生活在湘西,活动于川、湘、鄂、黔,他熟悉这块土
地的山川地貌,熟悉乡土人情,尤其是湘西人民爱恶哀乐的鲜明
生活方式和吊脚楼淳朴的乡俗民风,因此形成对民间的、世俗的
东西具有特殊敏感的审美情趣。
3)沈从文出生湘西,成长于湘西,在其出生和生活成长地以及家族
共同影响,使其打上鲜明的乡土烙印和形成深深的乡土情结,也
其作品形成了鲜明的乡土特色。
2.乡下人从下瓢江湖挨饿、受寒,储蓄了一些人生经验——
促成了他的“湘西文学世界”,促成了其创作成就。
(二)沈从文的主要作品
1.小说集
2.散文集
《记胡也频》《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废邮存底》
《烛虚》《云南看云集》《沈从文散文选》《不知为什么忽然爱上你》(三)沈从文的主要成就及影响
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贡献是用小说、散文建造起他独
特的“湘西文学世界”。
1.创作风格——浪漫主义
沈从文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
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沈从文及其作品句式简峭、主
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
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气韵。
2.创作题材——一类是湘西生活题材、一类是都市生活题材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
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
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
丧失。
3.创作视角——乡村世界的表现与都市世界的反思
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
“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
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
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
精
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
的是“人性”。
4.沈从文作品展示的“湘西文学世界”不是在本土,
而是在远离本土的城市构造的。
他所创造的湘西文
学世界是他的都市体验和乡土记忆相互融合的产物。
(P237第14行)沈从文表现乡村世界和反思都市世界,不是从党派
政治的角度来写农村的凋敝和都市的罪恶,也不是从现代商业文化
的角度来表现物质的进步和道德的颓丧,而是处于左翼文学和海派
文学之外,取的是地域的、民族的文化历史态度,由城乡对峙的整
体结构来批判现代文明在其进入中国的初始阶段所显露的全部丑陋
之处,并表达了他的文化理想,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本
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和美学理想。
“湘西”在沈从文那里代表的是“健康、完善的人性”,是一种“优
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也就是“人性美、人
情美”的承载形式。
三、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世界
(一)深入人的本性展示湘西世界底层人民的生活图景
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没有尖锐的阶级斗争的图画,他只用看似轻淡
的笔墨,讲述令人心灵震颤的故事,他的目标仅仅专注于湘西农民、
兵士、、童养媳、小伙计、漂泊水手、吊脚楼娼妓等底层人民独特的
生命形式,专注于那些历经磨难由倔强第生存下去的底层人民的本
性。
(二)沈从文经典之作《边城》赏析
1.作品简介及内容
1)《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
名第二位。
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
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
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2)《边城》内容简介:小说描写撑船老人及孙女催催相依为命的淳
朴生活,以及翠翠与码头团总两个儿子傩送、天保之间的爱情悲
剧。
2.主体思想
1)《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
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小说。
《边城》描写美的景物
(湘西图景)、美的人和美的事,以及美的毁灭(悲剧结局),极
力讴歌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
《边城》描写的湘西,自然
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
友爱。
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
灵之明净。
《边城》写以歌求婚、兄弟让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
情,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方式,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
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
判。
3.作品艺术特色
1)《边城》采用了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特有
风土民情,极力彰显湘西的自然美和人性美。
2)一是细腻的心理描写。
《边城》对人物的心理描写
一是通过人物的幻想、梦境来披露人物心理。
二是通过人物在特
定环境下的语言、神态的描写,形成强烈的暗示,诱使读者从人
物的语言、神态上去体味人物的内心奥秘。
3)是诗画般的环境描写
4)至真至纯至美的形象表达作者人性美的理想追求
5)语言特色诗意性地域性突出。
其语言富有诗意,自然流畅,写景
优美舒展,写人话如其人。
6)《边城》的诗意抒写与乡土故事
a)《边城》的诗意首先来自浓郁的湘西乡土气息。
b)《边城》的艺术独创性主要在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作为
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统中的顶峰之作,它巩固、发展和深化
了乡土抒情模式;继鲁迅的《阿Q正传》之后重塑了中国形
象。
《边城》作为近现代以降文化守成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
提炼,为其文本存在深刻的破绽,并有移用异族文化资源等
问题,这揭示了主体民族对自我的诗意想象的虚拟性和策略
性,以及与西方文学中的异族想象之间的密切联系。
【拓】沈从文美学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我用手去触摸你的眼睛。
太冷了。
倘若你的眼睛这样冷,有个人的心会结成冰。
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
去了。
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我们相爱一生,一生还是太短。
美丽总令人忧愁
思考与练习
1.简述沈从文“湘西文学世界”形成的背景何原因
2.简要分析《边城》蕴含的审美意蕴。
(悲剧美、诗意美、自然美、人性美)
3.分析《边城》的艺术特色
课外阅读:《边城》、《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