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美学导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6年美学大讨论
主观派:吕荧、高尔太; 客观派:蔡仪; 主客观统一派:朱光潜; 客观性与社会性统一派:李泽厚。

返回
第三节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美学与哲学的关系 ; 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 ; 美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美学与文艺学的关系 。
返回
美学与哲学的关系


1、联系:(1)美学曾长期从属于哲学,是哲学 的一个分支;(2)哲学以主客观世界作为它的对 象,是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 般规律的科学。它为美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基础,对美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而美学研究的成 果又反过来丰富哲学的内容; 2、区别:美学要研究美的具体形态、范畴及其审 美特征、美感的心理过程和组合方式、美的欣赏和 创造、美育等内容,这都超出了哲学的范围。
返回
鲍姆嘉通创立美学学科
知(理性认识) 心 理 活 动 意(道德活动) 逻辑学 伦理学 哲 学
情(感性认识)
美学(感性认识的科学、审美学 )
结论: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返回
美学研究的对象
美学史上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论争; 中国当代美学界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
种观点 ; 结论。
返回
美学史上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论争
返回
“自下而上”的方法

这是一种归纳的、经验的方法,首先用观 察和心理实验的方法大量收集各种审美经 验材料,然后用自下而上归纳的方法总结 出普遍性的法则(从具体到抽象的、以实证 分析为主)。培根称之为“蜜蜂从众花中采 取甜汁酿蜜式”的认识方法。代表:费希 纳、里普斯、布洛以及精神分析美学、自 然主义美学、语义学美学、格式塔心理学 美学等。

返回
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是思想主体较自觉地对艺术、美或相
关问题进行思考的成果。它体现出来的是一种 自觉的、有一定系统性、理论性但还不是整体 性的思考,一般夹杂在哲学、伦理学等论述或 著作中; 如《国语》:“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 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 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 为?”——美善统一思想。
返回
李泽厚的理由

“如果说,美的哲学只是美 学的引导和基础的话,那么 审美心理学则大概是整个美 学的中心和主体。目前美学 还完全处在前科学的不成熟 阶段,审美心理学正是促使 美学走向成熟的真正科学路 途。”
返回



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美、美感、美的欣赏和创造、 美育这四个有内在联系的部分。具体如下: 美(审美客体),重哲学思辩:美的本体论——美 学的基础; 美感(审美主体),重心理学探讨:美的主 体论——美学的核心; 美的欣赏和创造,重社会学考察:美的实践 论; 审美教育(美育),重教育学研究:美的功能论— —美学的落脚点和归宿。

返回
本体论
所谓本体论(ontology)是指(西方)哲学 中关于“是”或“存在”(being)的学 说,即“是”论或“存在”论,它是用概 念的逻辑论建构起来的、追求普遍性和必 然性的纯粹原理;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赫拉克利特—火,德谟克利特—原子和 虚空,毕达哥拉斯—数)。
返回
体验—反思—思辨的方法


体验针对的永远是个别性; 反思是对当下的体验与原有的体验,自己的体 验与他人的体验(技艺品、艺术品)进行比较、 综合,从而把握其中普遍性特征及本质的过程; 思辨是在体验、反思基础上形成概念,并将这 些概念纳入诸如真与善、认识与实践、物质与 精神、有限与无限、自由与必然等概念(这些 概念同样是事实与经验的总体)系列中进行分 析比较、综合判断,从而揭示出其特定的地位 和意义。
返回
Question1
回答是肯定的,在美学学科诞生之前,
中西方对美都有自己的思考,产生了审 美意识和美学思想,我们把这些思考命 名为学科前史,以区分于学科诞生之后 的美学史。返回Fra bibliotek审美意识
指尚不成熟、不自觉或不清晰的有某种 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没有获得系统 性理论性的表述,或者仅仅通过审美实 践活动体现出来; 如“美”反映了先民的审美意识:羊大 为美或羊人为美。

美 的 形 态 与 形
美 的 本 质
美 的 本 体 论 :



第一节 美学学科的诞生和美学研究的 对象 ; 第二节 美学史的简要回顾; 第三节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第四节 美学的研究方法 。
返回
美学学科的诞生


1735年,[德] 鲍姆嘉通发表《关于诗的 哲学的沉思》的博士论文,提出建立美 学这一学科的建议,首次使用了 Aesthetic的术语。1750年,他正式出版 其《美学》专著第一卷,并命名为《埃 斯特惕克》(《Aesthetic》),因此获 得“美学之父”的称号 ; Question:在鲍姆嘉通创建美学学科之 前,是否有美学史?
多媒体教学课件
《美学概论》
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第 美第 第 第 美第 八 育四 七 六 的三 章 论编 章 章 欣编 赏 审 美 美 美 与美 美 的 的 的 创的 教 功 创 欣 造实 育 能造赏 践 论 论 : :





第 第 美第 第 式第 第 美第 导 五 四 感二 三 美二 一 论一 论 章 章 论编 章 章 章 编 审 美 心 理 审 美 感 受 美 的 主 体 论 : 美 的 范 畴
返回
蒋孔阳的理由



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美是美 学研究的基本范畴,没有美作中介,人类和世界就不 能构成审美关系; 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不限于美,丑、悲、喜、崇高、 滑稽等也是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不同表现,从而形成 与美平行的美学范畴; 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多层次多向度的; 美学虽然以艺术为中心对象,但它却是通过艺术为中 介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鲍姆嘉通、康德: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 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 黑格尔: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的艺术; 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是生活。

返回
中国当代美学界 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观点
朱光潜: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美学 是艺术哲学; 洪毅然: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美学是 关于美的规律的学问; 蒋孔阳: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对现实的 审美关系; 李泽厚: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 美和艺术的科学。
文化的转向
文化的转向又一次把“生活”作为文化拉 回美学与文艺学研究的视域。它所关注的 是全球化、视觉、图像、媒介、传播、性 别、新历史、后现代、后殖民、文化研究、 时尚、身体甚至经济、技术和产业; 文化研究致力于对当代社会文化的“道德 评价”或批判,直至诉诸激进政治行动的 努力。代表学派有英国伯明翰学派、西方 马克思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 民主义和新历史主义。 返回
返回
第四节 美学的研究方法
“自上而下”的方法 ; “自下而上”的方法 ; 体验—反思—思辨的方法 。

返回
“自上而下” 的方法

即把美的范畴和观念,作为最高原则和逻辑起 点,用形而上学的方法,通过美概念的运动, 自上而下地演绎、推导出一切审美现象,形成 美学概念体系(从抽象到具体的、以思辨方式为 主)。英国的培根喻之为“蜘蛛吐丝织网式”的 玄学思辨方法。代表:柏拉图、普罗丁、康德、 黑格尔以及现当代的表现主义美学、存在主义 美学、现象学美学、直觉主义美学、新托马斯 主义美学和法兰克福学派美学等。
返回
洪毅然的理由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在创建美学之初就规定美学的 研究对象是感性认识的完善,即关于美的科学。其后 美学的历史一直沿着这一方向发展,只是到了20世纪 50年代以来,苏联美学家才第一次强调美学必须研究 并指导艺术实践; 只有把美学界定为美的科学,才能扩大美学的研究范 围,才能杜绝以艺术学代替美学或以美学代替艺术学; 把美学界定为美的科学,并不意味着美学绝对不研究 艺术,而是恰恰相反,要在艺术实践与艺术的历史研 究的基础上,去建立美学。
返回
第二节 美学史的简要回顾
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线索; 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状况;
现代美学的重要转变

返回
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线索
本体论阶段(古希腊罗马到16世纪) ; 认识论阶段(文艺复兴—十九世纪) ; 语言学阶段(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 二十世纪60年代) ; 文化学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 。

返回
认识论转向


在人们理性精神的光辉的照耀下,哲学逐渐从 关注作为世界总体的存在转向关注人本身对世 界的认识、人获取真理的途径、过程和方法, 人如何确定知识的可靠性、真理性,等等,哲 学的重心也就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 关注“我们如何知道世界的本质”,它要求在 对世界作出判断之前,应先对认识的可靠性和 可能性作出回答。代表学派:英国经验主义、 大陆理性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

返回
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状况
第一代(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 梁启超等; 第二代(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朱光 潜、宗白华、钱锺书等; 第三代(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 大讨论; 第四代(20世纪80年代后):朱立元、 张法等。

返回
现代美学的重要转变
本体论关切转向存在论关切(人的存在 问题及其审美实现); 美的对象的关切转向美的媒介的关切 (语言、文本、形式); 对艺术的关切转向广义的文化关切。

Next
美学与文艺学的区别



(1)在人类发展史上,审美活动先于文学艺术活 动;而作为外独立学科的形成,文艺学却要比美 学要早得多; (2)美学除了研究艺术美外,还要研究自然美、 科学美、技术美和美感、美育等问题,其范围要 广泛得; (3)美学一般只研究艺术美及其欣赏、创造的普 遍规律,却不要求专门研究文学艺术的特殊规律 和各种具体问题,也不要求专门研究各门文学艺 术的本质、特征和特殊规律。
再见
Bye-bye

返回
美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1、联系:美学研究的审美意识,是一 种特殊、复杂的心理活动,因此,对审 美意识的研究必然要借助于心理学的科 研成果;反过来,对审美意识的研究也 就必然会丰富心理学的内容; 2、区别:审美意识不同于一般的心理 活动,美学的研究范围也不仅仅限于审 美意识。

返回
美学与文艺学的联系
(1)人类美学思想的形成,同文学艺术的 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美学尚未成为独立 学科之前,许多重要的美学问题都是在文艺 学的著作中得到阐发的,如《文心雕龙》、 《沧浪诗话》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等; (2)美学对文艺学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文 艺学要以美学为指导去研究文学艺术中的特 殊性问题;而文艺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反 过来又丰富和发展了美学理论。

返回
朱光潜的理由



从美学史上看,脱离艺术实践去抽象地寻求美, 美是永远找不到的。因为只有弄清艺术的本质 以后,才能弄清美的本质; 从方法论看,把较高级的形式、比较完备的东 西先弄清楚,事物较低级的形式就迎刃而解了; 从社会功用看,文学艺术是用艺术方式把握世 界的最高方式,是人类的一种极普遍的精神活 动,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返回
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
1、联系:由美与善的内在关系决定的。 一般说来,美是善的基础,凡是善的事 物都应该是美的。所谓社会美,实质上 就是以美的形式表现了善的内容; 2、区别:美与善分属于不同的范畴, 美只是善的基础,但并不是说任何善的 事物都是美的。如癞蛤蟆可以入药,是 善的,但没人认为它美。
返回
语言学转向(linguistic turn)


关注“我们如何表述我们所知晓的世界的本质”,它对本 质论和认识论哲学并未简单否定,但强调要先在语言层面 上检验命题的真伪。 最初由美国哲学家柏格曼 (G.Bergman)和罗蒂(Richard Rorty)分别于1964和 1967年提出,后来被用来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 方人文领域发生的语言取代理性而占据中心地位的转变过 程; 以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和索绪尔的现代语言学为 哲学基础,更集中探讨语言、言语、结构、符号、语义、 形式、陌生化、历时、共时、反讽、张力、叙事、隐喻、 意义等一系列所谓“内部研究”的核心概念与范畴体系。 代表学派有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和法国结构主义。 返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