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志斋说
宋·虞集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
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
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
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1)也。
不以圣贤为准的(2)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
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
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
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
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尚;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
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
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
”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此之谓也。
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各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
尝遣济也受业于予。
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
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
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
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注释】①正鹄:靶心。
②准的:标准。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挽必圆,视必审审:仔细
B. 其亦可以少警矣乎警:警惕
C. 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渝:说明
D. 援笔书所欲言援:持,执持(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 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和而有制,严而不离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D. 尝遗济也受业于予不拘于时,学于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用射箭作比喻,是为了形象地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读者对“立志”这个问题有明确的认识。
B. 作者认为“善为学者”的志是以圣贤为准的,向圣贤学习,为学才能走上正途,因此,确立目标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C. 最后一段拓开一笔,写自己为黄济“书‘尚志’二字赠之”和“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旨在强调“善教”的重要性。
D. 文章引譬喻类,正反说理,一咏三叹,节奏层次分明,语言极具韵律,将“立志”这一话题阐述得精辟有力。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各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
②尝遣济也受业于予。
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
【答案】(1)C
(2)B
(3)C
(4)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5)①有了方向以后,就追求如何达到目标的方法,只有有志向的人才能做到。
②曾经让他的儿子黄济跟从我学习,黄济请求我给他的书斋题字来勉励自己,因此我给他写了“尚志”两个字送给他。
【解析】【分析】(1)C项,“渝:说明”错误,依据“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这就是立志始终不可改变的人啊!可知,“渝”意为:改变。
故选C。
(2)A项,“以”,介词,因为/ 介词,因为;B项,“也”,助词,表示判断/助词,句中停顿。
C 项,“而”,连词,表示转折,但是/连词,表示转折,但是。
D项,“于”,介词,向/介词,向。
故选B。
(3)C项,“旨在强调‘善教’的重要性”错误,最后一段依据“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济也,尚思立志乎哉”可知,尾段强调“尚志”的重要性。
故选C。
(4)本题“志”的谓语是“不立”,且“虽”“犹”“况”作为连词往往用于句首,“况……乎”是固定搭配句式,故可断句“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况为学之大乎”;再抓时间词“昔”“识”、句首连词“犹”和“夫子”的特点行为,可断句为“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最后,抓固定搭配“况……乎”,并注意主语“夫子”与“小子”的对比关系、以及句末助词语气词“也”“矣”的提示作用,故可断句“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5)本题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①:已经……以后;所以:用来……的方法;尤:尤其、特别。
②尝:曾经;“受业于予”,状语后置句,跟从我学习;题:题写、写;自勉:宾语前置句,勉励自己;因为:因此写。
故答案为:⑴C;⑵B;⑶C;
⑷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⑸①有了方向以后,就追求如何达到目标的方法,只有有志向的人才能做到。
②曾经让他的儿子黄济跟从我学习,黄济请求我给他的书斋题字来勉励自己,因此我给他写了“尚志”两个字送给他。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
(5)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以前曾经看过射箭吗?靶心是射箭者所追求的目标。
于是挑选一只好弓,修直你的箭,蓄养你的体气,积蓄你的力量,站正了身子,遵照射箭的方法,来好好准备射箭。
拉弓一定拉圆,瞄准一定仔细,发射一定干脆,一直到箭正中靶心为止。
如果靶心没有确立,一个人就没有专一的努力方向,那么虽然他有好弓、强力,也会茫然无措,箭往哪里发射呢?更何况那种松弛地拉开弓来游戏,慢慢地发射,起初也没有确定的目标,更不期望一定要射中靶心,这种人,君子是要和他绝交,不和他做朋友的,就是因为这个人没有追求。
善于学习的人,如果知道这种理念,也可以有些警惕吧!学习的人想要成为圣贤,就好像射箭者想要射中靶心。
不以圣贤作为目标而学习的人,就是不确立靶心来射箭的人。
志向如果失去明确的方向,就会泛滥盲目,没有标准,想要不成为妄人,大概很少见吧。
这就是为什么立志是最首要因素的道理。
已有了明确的方向,就要考虑实现的途径了,这尤其是没有追求的人所不能做到的。
所以跟随老师,寻找朋友,好好读书,弄清道理,这都是实现目标所应做的事情。
于是,平时家居无事的时候,这份志向未曾怠慢过;处理事情、待人接物的时候,这份志向未曾混乱过;生活安逸、处境顺利的时候,志向不因之而丧失;身处患难、心情忧郁的时候,志向不因之而减损,一定要达到自己的愿望才行。
这就是立志始终不可改变的人啊!
所以,志向一旦确立,哪怕是成为圣人,也可以实现的。
前人有话说:“有志向的人,终究能成大业。
”又有前人说:“志向不变,聚精会神。
”说的就是这啊。
如果志向不能成立,即使是细微的小事,也是没有成功的道理的,何况学习这样的大事啊!以前孔夫子具有天生智慧的资质,开始学习时,还一定要谈到志向,何况我们这样的极蠢极笨的后辈小人呢?实在是不能不以看重立志为紧要最急迫的事,想清楚啊!
现在有职掌刑部的大官浚仪黄君之先生,善于教育子弟,平和而有限度,严格却又不过分。
他曾让子弟济也来向我学习。
济也请我为他题写书斋名,以自我激励,我因此为他写了“尚志”二字送给他。
过几天他要暂回老家,又来求我就斋名写一篇“说”。
我提笔把自己想说的写了出来,倒不觉得他烦人。
济也啊,好好想想立志的事吧。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
少举进士。
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
”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
上书举季弟纁自代,时议不以为私。
转右补阙,而纁代为御史。
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从郁为补阙,贯之持不可,寻降为左拾遗。
复奏:“拾遗、补阙虽品不同,皆是谏官。
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
”改为秘书丞。
新罗人金忠义以机巧进,至少府监,荫其子为两馆生。
贯之持其籍不与,曰:“工商之子,不当仕。
”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
既而疏陈忠义不宜污朝籍,词理恳切,竟罢去之。
讨吴元济也,贯之请释镇州,专力淮西,且言:“陛下岂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为殚屈,故朱泚乘以为乱。
此非它,速于扑灭也。
今陛下独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
终之,蔡平,镇乃服。
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
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
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
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
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
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
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实举笏示所记曰笏:笏板
B. 然是后竟不迁迁:升官
C. 其事遂寝寝:睡觉
D. 宿深衔之衔:怀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 骤以其语告于贯之贪于财货,好美姬
C. 俟蔡平而诛镇邪封府库,而待将军至
D. 后四年乃克蔡臣乃敢上壁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韦贯之坚持原则,不御私情。
上书推荐弟弟韦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当时人们并不认为他偏私;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致使杜从郁的官职一降再降,做了秘书丞。
B. 韦贯之刚强正派,不阿权贵。
有人把他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表示愿意结识他并把他推荐给皇上。
韦贯之并没在意,几年没有去拜访李实,失去了通过李实推荐而升迁的机会。
C. 韦贸之洞察力强,料事如神。
讨伐吴元济的时候,韦贯之建议先放下镇州,全力对付淮西;不赞成设置都统的同时又令二帅连营,这些德宗都没采纳。
事后证明韦贯之是正确的。
D. 贯之为官敢言,坚守正义。
皇帝宠臣张宿出使外地,宰相装度为他请求章服,书贯之严词坚决反对。
因此事得罪了做谏官的张宿,张宿后来“诬以朋党”报复韦贯之。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
②忠义以艺通权,幸为请者非一,贯之持之愈坚。
【答案】(1)C
(2)B
(3)A
(4)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
(5)①(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第二天就能受到庆贺。
”②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韦贯之对自己所持意见更加坚定。
【解析】【分析】(1)C项,“其事遂寝”中“寝:睡觉” 解释错误,在这句话中“事”是主语,“寝”作谓语,这句话解释为“这件事于是被搁置一边”,“寝”在这里的意思是“搁置”。
故选C。
(2)A项,“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中的“以”都是介词,把。
B项,“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中的“于”,介词,引出对象,不翻译;“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于”,介词,在。
C项,“俟蔡平而诛镇邪” 与“封府库,而待将军至” 中的“而”都是连词,表承接。
D项,“后四年乃克蔡”与“臣乃敢上壁”中的“乃”都是副词,才。
故选B。
(3)A项,“宰相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却两次上奏”错,两次上奏一次是针对“补阙”,一次是针对“左拾遗”;且“一降再降为秘书丞”错,原文第二段是“改为秘书丞”。
故选A。
(4)句中“贯之”为人名,“诸将四面讨贼”作“以为”的宾语;“今”“复”“则”“亦”是句首的标志;“也”为句末标志;“后四年”表时间,独立成句;“克蔡”为动宾结构,攻克蔡;也可结合本句意思断句为: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运。
文言大意:韦贯之以为诸将从四面讨伐叛贼,各自会迅速进攻,如今设置都统督战,又令二个节帅连营,那么他们会慎重行事,保存各自威力,攻克的日期就难以估计了。
皇帝还是没有听从。
后来用了四年时间才攻克蔡州。
一切都如韦贯之所预料的。
(5)此题注意,①说者:推荐(韦贯之)的人;骤:急忙;诣:到。
明日:第二天。
②以:用;通:结交;权,权贵宠臣;幸:希望。
故答案为:⑴C;⑵B;⑶A;
⑷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税进取/今若置统督/复令二帅连营/则持重养威/未可以岁月下也
⑸①(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第二天就能受到庆贺。
”②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韦贯之对自己所持意见更加坚定。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
(5)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名讳,以字行于世。
年轻时就考中进士科。
德宗末年,人有把韦贯之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说: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乡,一向就听说他很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上。
推荐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
韦贯之维诺而已,但几年中始终不肯前往,这件事之后他的官位也没有升迁。
永贞年间,韦贯之才被授任为监察御史。
他上书举荐小弟韦纁代替自己任监察御史,当时议论这不是徇私枉法。
于是转任右补阙,而韦纁代替自己做监察御史。
元和元年,宰相杜佑的儿子杜从郁做补阙,韦贯之坚持说不可以,不久降职为左拾遗。
他再次上奏说:拾遗、补阙虽然品级不同,但都是谏官。
父亲任宰相,儿子任谏官,如果政事有失,做儿子的不可能去议论父亲。
于是杜从郁改任秘书丞。
新罗人金忠义因为投机取巧进用,官做到少府监,他的儿子以门荫当上了两馆的生徒。
韦贯之扣住他的册籍不下发,并说:工商之家出身的子弟,不应当做官。
金忠义用艺能来结交权贵宠臣,替他说情的不止一两个,而韦贯之更是坚持己见。
他不久又上疏陈述金忠义不应当玷污朝廷官吏的名册,词理恳切,
金忠义的官职终于被免去。
当时讨伐吴元济,韦贯之请求先放下镇州,集中力量对付淮西,并且说:陛下难道不知道建中年间的事情吗?开始是蔡州急呼,而魏州响应,齐、赵一同起来,德宗征发天下兵马讨伐他们,财物用完而人力费尽,所以朱泚乘机作乱。
这不是别的原因,是要迅速扑灭叛乱。
如今陛下难道不能稍稍忍一下,等蔡州平定之后再讨伐镇州吗?当时皇帝已经讨伐镇州了,没有听从韦贯之的建议。
最终的结果是,蔡州平定之后,镇州才屈服。
开始,讨伐蔡州,让宣武韩弘做都统,皇帝又下诏叫河阳乌重胤、忠武李光颜合并兵力而进军。
韦贯之以为诸将从四面讨伐叛贼,各自会迅速进攻,如今设置都统督战,又令二个节帅连营,那么他们会慎重行事,保存各自威力,攻克的日期就难以估计了。
皇帝还是没有听从。
后来用了四年时间才攻克蔡州。
一切都如韦贯之所预料的。
有个叫张宿的人,很有口才,受到宪宗的宠幸,被提升为左补阙。
张宿将要出使淄青,宰相裴度要替他请求章服。
韦贯之说:此人已备受皇帝宠幸,为何还要再给他优厚的宠幸呢?于是这件事就停了下来。
张宿因此对他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张宿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
不到十天,又外任为湖南观察使。
后来又罢为太子詹事,在东都分司任职。
穆宗即位,随即下令授拜他为河南尹,召入朝廷任工部尚书,还未赴任,去世,终年六十二岁,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贞。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
金末从其父义徒居东平之寿张。
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
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谋画。
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之。
至元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就。
宋平,焦友直、杨居宽宣慰两浙,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当仍以赡学。
”行省从之。
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
宋附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赀,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
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
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
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
改寿昌府判官。
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
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
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
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
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
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
比至,累章极论之。
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
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并劾之。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
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
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B.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C.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D.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学田,指古代朝廷或地方政府拨给学校的公田,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经济支柱。
B. 从子,这一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唐宋时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意同于“侄”。
C. 教授,指古时设置在中央学府主管学务的官员,是讲解经义、掌管学校课试的文职官。
D. 榷茶,指政府对茶叶所实施的课税、管制等措施,是我国唐以后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申屠致远备受重用,为政有方。
元世祖南征时,军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担任寿昌府判官时,他布置得法,民众得以安定。
B. 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
任杭州总管府推官时,为屈打成招的杨玠节平反昭雪,使诬陷彭宏有谋反之心的金渊受到应有的惩罚。
C. 申屠致远为人正直,不惧权贵。
忙兀台要置弹劾他不守法纪的郄显等人于死地,致远不惧怕威胁,解开他们的刑具,让他们到军中立功赎罪。
D. 申屠致远为人勇敢,敢于斗争。
陈天祥被捕后,大家都不敢前往湖广巡视,致远慨然请行,和桑哥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②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
【答案】(1)B
(2)C
(3)D
(4)①申屠致远审议此案,得知实情,姚溶服罪,杨玠节用财物作为酬谢,申屠致远生气地拒绝了他。
②属县中逮捕了十七个谋反的人,申屠致远审问他们,原来是因强盗兴起,他们拿兵器自卫,实际不是谋反的人,都获得了释放。
【解析】【分析】(1)本题中,根据句意,句中“涉海远征”是前句的谓语,后面断开,排除CD;比较AB两项,“考”的宾语是“其殿最”不要断开,“量”和后面的“地远近”相搭配。
故选B项。
原文表达: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2)C句中“指古时设置在中央学府主管学务的官员”错误,“教授”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
故选C。
(3)D项,“进行面对面的斗争”错。
申屠致远是屡次上奏章极力为陈天祥争论,并没有“面对面的斗争”。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