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简答题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材料分析
.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15分)
【材料 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 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 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
(1)材料 1 、 2 、 3 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5分)
(2)材料 4 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10分)
材料1.荷兰曾以“围海造田”而闻名于世。
经过800多年的努力,荷兰国土的1/5是“造”出来的。
荷兰人用珍贵的土地发展蔬菜、花卉种植业和畜牧业,从而成为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如今,荷兰人因造地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大面积的滩涂和沼泽被抽干水,形成了陆地,使该地区和附近地区的地下水位明显下降,过去35年中地下水位下降了0.07m;一些水利工程改变了河道,部分河流入海口出现泥沙淤积现象,因而不得不频繁地进行疏导;在人造土地上过量施用化肥,污染了田野和含水层,使许多植物锐减,有的甚至已经绝种;本来多雨的荷兰,近年来屡屡出现干旱,饮用水源受到威胁。
有关专家已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指出必须对传统的以人类为中心的做法进行纠正。
为此,在20世纪90年代初,荷兰政府通过了一项大规模的“回归大自然”计划,求把大约24万公顷良田“毁掉”.使之重新变成森林、沼泽和湖泊。
显然,这一工程会使部分农民的利益受损,但政府决心很大,声称要为子孙后代负责,计划要坚决地执行下去。
这一环保举措已初见成效:地下水位明显上升,泥沙淤塞减少,出现了一些天然水库,等等。
材料2.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已大大超过它的生态承载力,现已对环境造成巨大负担。
《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昨日发布,提供了有关数据。
报告有关空气污染的章节称,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机动车数量以及工业的迅
速扩张,导致空气质量严重恶化,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报告列举一个关键的事实是,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有7个在中国,太原排名首位。
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迫在眉睫。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并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发展方式的看法。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下面是一个关于对价值规律认识的材料
人们到市场上去买西瓜,纷纷议论,说今年吃了一夏天的贵西瓜。
往年三角五角一斤的西瓜,今年为什么身价陡增?深一追问,发现了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往年的低价正是今年高价的“祸端”。
往年,当地大部分农民都以种西瓜为业。
但近两年来,随着西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本地西瓜市场出现了变化: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西瓜价格不断下跌,瓜农的利润开始变薄。
卖西瓜的一语道破了玄机:种西瓜都没有种玉米赚钱,谁还种西瓜?一句话说出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在利润不断下降的情况下,瓜农的积极性受到了挫伤,继而转产。
如果不能好好价值规律往往形成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丰收了,市场价格回落,农民亏本;第二年种植面积少了,价格又猛涨,大家又回头来种,结果又亏本。
只要市场是开放的,价格波动就永远存在。
西瓜市场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如何正确应用价值规律,使农民在产业调整的过程中真正受益。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价西瓜背后是一道需要破解的大题目。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怎样的?
(2)如何利用价值规律更好的指导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要点]
(1)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法则,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是一个隐藏在商品相对价值的表面运动后面的秘密。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不断波动的,但这种波动始终围绕着一个重心,这个重心便是价值。
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一致的。
(2)价值规律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生产,商品生产者只有自觉的应用价值规律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
案例中的农民不能正确的应用价值规律,对生产和市场缺乏预见,导致西瓜生产的波动,不能很好的抵御市场风险,在有的年份还造成不必要的社会劳动浪费,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及时把握市场信息,抵御来自市场的价格风险。
2.下面是一组关于经济危机的材料:
材料一:据报道,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期间,许多国家大量地炸毁炼铁高炉。
美国毁掉92座,英国毁掉28座。
1973年经济危机时期,英国单是伦敦一个城市,就有10万套新房空置而卖不出去,日本的汽车库存达到100万辆以上,电视机库存超过需求量的1倍以上。
同时,在美国的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州的阿特西里牛奶公司,把38000多加仑的牛奶倒入了臭水沟。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量的工人失业,在业工人的实际工资急剧下降,购买能力不断丧失,生活贫困。
材料二:据广洲日报(2010-9-12)报道:金融危机后美国将进入租房时代。
“四分之一的住房拥有者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被房子套住了,没法卖房子,因为房子的价值已经大大缩水,即便卖掉房子,也无法偿还购房抵押贷款。
”“调查结果还显示,27%的租房者表示对购房毫无兴趣”。
“去年6月,美国国家信贷咨询基金会进行了一项调查,有三分之一的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再买房子,其中竟有一半人曾当过业主”。
有经济学家直言,未来房屋将不再是美国人的必需品。
随着失业率居高不下,未来一代未必有能力支付首付,房屋租赁时代即将来临。
(1)结合材料,分析什么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实质是什么?
各类大题题型
论述题
▲1、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具体体现在:第一,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之间是互相区别、互相对立的。
矛盾的共性只是概括了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而不能完全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
第二,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又是统一的,两者互相依赖、互相联结。
一方面个性中包含着共性,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另一方面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共性只能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第三,个别和一般、个性和共性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首先,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矛盾学说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
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其次,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再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
▲2.论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及其意义。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表现在:首先,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适合生产力发展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会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两者的矛盾运动。
这矛盾运动构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基本规律,也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做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其次,这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基本规律,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总体上是基本适应生产发展的基本要求的,但也存在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因此,这就需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改革,以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论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必然结果。
因为:
第一、要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就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第二、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第三、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就必须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
第四、要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就必须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同时要求提高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这也就提高了全社会劳动的生产率。
(3)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是在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第一、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企业由于率先改进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缩短了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销售时仍按社会价值出售,而比其他资本家多得到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第二、个别企业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现象。
因为其他资本家也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其商品的个别价值。
这时同一生产部门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又一样了,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消失了。
第三、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使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从而使所有企业普遍得到相对剩余价值。
▲5、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它的实现形式是什么?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哪些?(答
案要点)
(1)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是: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即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表现形式和作用机制:⑴受供求等因素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⑵商品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这并不违反价值规律。
因为:①从较长时期来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跌部分可以相互抵消,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②商品的价格无论怎样波动,都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而变动的。
⑶价值规律是通过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的作用实现价格与价值趋于一致的。
(3)价值规律的作用: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但这种调节也会出现比例失调,造成资源浪费。
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进步。
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但也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6、试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及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意义。
(1)唯物史观首先肯定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同时也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
第四,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体现。
(2)懂得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既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那么我们就必须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坚决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对社会发展的消极阻碍作用,做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第二,既然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不是完全同步、完全平衡的,那么我们就要有充分的信心创造高于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三,既然社会意识发展具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那么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尊重精神生产的特殊规律,重视精神生产各领域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特别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和作用。
▲7. 运用绝对真理性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它们既有区别,又是辩证统一的。
表现在:第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通过具体的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之和构成绝对真理。
第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转化。
人类认识是不断扩展、深化和发展的,它永远处在由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转化和发展中,任何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2) 马列主义作为客观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因而对待马列主义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坚持又发展。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它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因而我们必须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
另一方面,马列主义并没有也不可能穷尽一切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没有解决也不可能解决人类认识的一切问题,它要随着客观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深化和完善,因而它又是相对
真理,又必须发展。
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只有坚持,才谈得上发展;只有发展,才是真正的坚持。
(3)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僵死不变的教条的教条主义倾向;二是要反对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否认它的指导作用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8、论述产业资本循环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产业资本循环理论的内容:
(1)产业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通过三个阶段,相应地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的增殖,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2)产业资本循环在循环过程中依次经历了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相继转变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3)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三种循环方式在时间上相互继起。
并存性与继起性互为前提,互相依存。
产业资本循环理论的意义:
产业资本循环理论对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动的意义:马克思关于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
行条件分析,对社会主义企业用好资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也必须合理地分配在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商品资金三种职能形式上,并保证三种
循环方式在时间上相互继起,这样,才能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简答题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复写、摄影和反映。
(2分)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坚持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和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1分)。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可以被人认识的,坚持了世界的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1分)。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理清了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具有深刻的辩证性,同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1分)。
2.简述辨证否定观的特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1)辩证的否定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是事物由于自身内部矛盾发展导致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量(1分)。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1分)。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既要看到肯定方面,又要看到否定方面,善于在肯定中把握否定,在否定中把握肯定,不可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对待历史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做到古为今用。
对待外来文化要有选择地吸收,不能兼收并蓄,做到洋为中用(2分)。
3、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马克思主义主张物质决定意识,但同时也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1分)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意识反映物质世界是主动的,具有选择性和创造性。
(1分)第二,意识活动具有现实对象性,意识不仅能够创造性的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1分)第三,人的意识活动具有高度的自控性,可以对人体生理和病理活动进行控制和调节。
(1分)第四,情感、意志、直觉、灵感等非理性的意识形式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分)
▲4、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它们在内容、形式、特点上都有本质区别,但又不是相互隔绝和分离的,而是在实践基础上辩证的统一。
(1分)其具体表现在:第一感性和理性相互依赖,一方面,感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依赖于感性;(1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
(1分)第二,感性和理性相互渗透:一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人们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渗透着以往的理性认识。
(1分)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也有感性认识,生动的感性形象有助于深刻理解理性认识。
(1分)割裂感性和理性的辩证关系在理论上会导致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5、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分)生产力对于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表现在:首先,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1分)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规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1分)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会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2分)
▲6.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1分)(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分)(3)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1分)(4)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2分)
▲7、什么是劳动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和商品的二因素是什么关系?
商品的二因素是指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的二重性是指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方面。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自然之间的关系。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这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8、为什么垄断不能消灭竞争
第一,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而商品经济是竞争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只要商品经济存在,竞争就不可避免。
其二,垄断组织不可能囊括所有的生产部门和企业。
非垄断企业之间、垄断企业之间以及非垄断企业与垄断企业之间会展开激烈的竞争。
第三,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各垄断组织发展不平衡,实力经常发生变化,因而它们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各垄断组织只有通过竞争才能保持其垄断地位。
9.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P.145-150)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为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10.简述垄断利润的来源。
(P.185-186)、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具体说来包括:第一,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第二,通过垄断价格来控制市场,以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第三,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国外利润;第四,通过资产阶级国家的再分配手段获取的一部分国民收入。
▲12.什么是不变资本?什么是可变资本?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