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释义(2024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释义(2024版)
合同目录
第一章:总则
1.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2 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原则
1.3 工资支付的法律责任
第二章:工资支付的基本原则
2.1 工资支付的标准与周期
2.2 工资支付的方式与形式
2.3 工资支付的记录与公示
第三章:工资支付的保障措施
3.1 工资支付保障基金的设立与管理
3.2 工资支付的监管与检查
3.3 拖欠工资的预防与处理
第四章:特殊情形下的工资支付
4.1 节假日与休息日的工资支付
4.2 工伤与病假期间的工资支付
4.3 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的工资结算
第五章:争议解决与法律责任
5.1 工资争议的协商与调解
5.2 工资争议的仲裁与诉讼
5.3 拖欠工资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6.1 条例的解释权
6.2 条例的实施日期
6.3 其他补充规定
第七章:合同签署
7.1 签署双方信息
7.2 签字栏
7.3 签订时间
7.4 签订地点
以上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释义(2024版)》合同目录的主要内容。
合同编号:________
第一章:总则
1.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条例旨在确保农民工工资的及时、足额支付,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适用于所有与农民工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
1.2 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原则
用人单位应遵循公平、公正、及时、足额的原则,确保农民工工资的支付。
1.3 工资支付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章:工资支付的基本原则
2.1 工资支付的标准与周期
用人单位应根据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和劳动合同约定,确定农民工的工资标准,并按月支付工资。
2.1.1 最低工资标准
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2.1.2 工资支付周期
工资支付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具体支付日期应明确约定。
2.2 工资支付的方式与形式
工资应以货币形式支付,不得以实物或其他形式替代。
2.2.1 货币支付
工资必须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拖欠。
2.2.2 支付方式
用人单位可选择现金支付或银行转账等方式支付工资。
2.3 工资支付的记录与公示
用人单位应建立工资支付记录,并将工资支付情况定期公示。
2.3.1 工资支付记录
用人单位应详细记录工资支付的时间、金额和支付对象。
2.3.2 工资公示
工资支付情况应至少每季度公示一次,接受农民工和社会的监督。
第三章:工资支付的保障措施
3.1 工资支付保障基金的设立与管理
用人单位应设立工资支付保障基金,专项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
3.1.1 基金设立
基金的设立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由用人单位自行管理。
3.1.2 基金管理
基金的使用应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3.2 工资支付的监管与检查
劳动行政部门应对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监管和检查。
3.2.1 监管职责
劳动行政部门应定期对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2.2 检查程序
检查过程中,用人单位应配合提供相关工资支付记录和凭证。
3.3 拖欠工资的预防与处理
用人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拖欠工资,并及时处理拖欠问题。
3.3.1 预防措施
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工资支付管理制度,预防拖欠工资的发生。
3.3.2 处理机制
一旦发生拖欠工资,用人单位应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农民工工资的支付。
第四章:特殊情形下的工资支付
4.1 节假日与休息日的工资支付
节假日与休息日的工资支付应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执行。
4.1.1 节假日工资
法定节假日安排工作的,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4.1.2 休息日工资
休息日安排工作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4.2 工伤与病假期间的工资支付
工伤与病假期间的工资支付应根据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执行。
4.2.1 工伤工资
工伤期间,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4.2.2 病假工资
病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病假工资。
4.3 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的工资结算
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时,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结算工资。
4.3.1 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解除时,应按照约定支付经济补偿。
4.3.2 终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终止时,应按照规定支付相应的工资和福利。
以上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释义(2024版)》合同前半部分正文内容。
第五章:争议解决与法律责任
5.1 工资争议的协商与调解
当发生工资支付争议时,农民工与用人单位应首先通过协商解决。
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调解。
5.1.1 协商程序
协商应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进行,双方应充分表达意见。
5.1.2 调解机构
调解可以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其他调解组织进行。
5.2 工资争议的仲裁与诉讼
调解不成的,农民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2.1 仲裁程序
仲裁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进行。
5.2.2 诉讼程序
诉讼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
5.3 拖欠工资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3.1 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应支付拖欠工资,并按照规定支付赔偿金。
5.3.2 行政处罚
劳动行政部门可以对拖欠工资的用人单位进行行政处罚。
第六章:附则
6.1 条例的解释权
本条例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6.2 条例的实施日期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6.3 其他补充规定
本条例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七章:合同签署
7.1 签署双方信息
甲方(用人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______。
乙方(农民工)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______。
7.2 签字栏
甲方签字:______ 日期:______
乙方签字:______ 日期:______
7.3 签订时间
本合同签订时间为:____年__月__日。
7.4 签订地点
本合同签订地点为:______。
7.5 合同生效条件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7.6 合同份数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7.7 附加条款
双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协商确定本合同的附加条款。
7.7.1 附加条款内容
附加条款应具体明确,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7.7.2 附加条款的效力
附加条款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以上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释义(2024版)》合同后半部分正文内容。